第97章 憶往昔

第097章 憶往昔

好幾息內, 趙寶珠都懷疑是自己聽錯了。

太子?什麽太子?

趙寶珠的目光自葉京華的發頂移開,轉到鐵牛哥身上,發覺他也愣住了。

他的五官是十分硬朗的英俊, 和葉京華俊美得有些過分的眉眼不同,被他們叫做’鐵牛’的男子五官方正,一雙劍眉斜飛入鬓, 眼窩深陷, 長着雙虎目,鼻梁挺立于面中,不笑的時候其實氣勢十分剛硬, 但他平日裏臉上都帶着笑, 只讓人覺得老實忠厚, 村裏的老人小孩都很喜歡這個高大又溫和的年輕人。

此時, 他一言不發, 面上的笑意褪了,身上的氣勢流瀉出來。

趙寶珠才驚覺他的眉眼看着, 竟然與當日在皇宮中地見的元治帝十分相似。

趙寶珠眉梢一抽, 頓時胸口一沉,覺得自己的心掉進了胃裏。

他的’鐵牛哥’許久都沒有說話,他沉默着,面上的神情逐漸從茫然變為沉肅。

他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葉京華, 緩緩閉上眼,良久之後再睜開時,眸中已是一片清明:

“京華。”

他道。

趙寶珠的心頭猛的一跳, 眼看着’鐵牛哥’俯下身, 将葉京華從地上扶了起來,朝他笑了笑:

“好久不見, 我——” 他話頭頓了頓,再開口時,已換了稱呼:“孤都想起來了。”

葉京華順勢站起來,姿态依舊十分恭敬,道:“見殿下無恙,臣喜不自勝。”

一旁的趙寶珠這才反應過來,當即也要往地上跪:“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眼疾手快,扭頭一把将他扶住,穩穩抓住了趙寶珠,沒叫他跪下去

“不必多禮。”

趙寶珠見狀,也不知該說些什麽,有些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

他腦中充滿了紛亂的想法,張家的鐵牛哥竟然真的是太子?怎麽會如此……然而趙寶珠想到,他上京趕考之時聽聞太子已失蹤了三年,如今算來,就是四年,張叔張姨在山裏撿到了鐵牛哥,也不多不少正好是四年前。

趙寶珠腦中飛速運轉,回憶起了早年間的諸多細節,鐵牛哥的學問極好,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跟村裏人完全不一樣,剛被撿到的時候,也不會做農活,身上還有類似被鐮刀劃傷,才剛剛結痂的傷口——

趙寶珠所在的山南縣趙家村已臨近邊界,翻過重重山脈,就是禪國,而鐵牛哥正是在那匹山脈中、最接近趙家村的一座山裏被找到的。

一切細節,全都對得上,趙寶珠越想越心驚,他到底是官員,想得比常人更深遠些,已經開始擔心起來這麽多年村子裏的人沒有察覺他的身份,讓堂堂太子殿下在這個小村莊裏委屈了這麽久,還讓他做農活,會不會被官府治罪。

一時幾人間沒人說話,氣氛有些凝滞。

就在此時,遠處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趙寶珠轉頭一看,見是陸覃帶領着一票葉家家仆,正急速朝這邊跑過來,将幾人所在的這塊田地團團圍住。

原來陸覃是去叫人了。趙寶珠恍然大悟,卻還是被這個陣仗吓了一跳,不覺向葉京華身後縮了縮。

太子見了,倒是沒什麽大的反應,像是早已習慣有這麽多人。

不如說,他在看到葉京華時,以往作為太子的回憶如同浪潮般席卷而來,他這四年來在趙家村平靜的生活反倒像是一段幻夢了。

待所有人都站定,葉京華道:“殿下,這些都是葉家家仆,還請準許他們保護在側。”

找到失蹤多年的太子并不是小事,葉京華的警惕是十分适當的,太子點了點頭,道:“勞你費心了。”

葉京華道:“此乃臣之本分,殿下不必言謝。”

而後向陸覃看去,後者接收到指令,便領着幾個人走進張家的院子裏。趙家村氛圍很好,鄰裏關系都不錯,村中夜不閉戶,葉家人一推門就開了。幾個人進去探查了一番,确認沒有危險之後,葉京華向太子道:

“請殿下進屋暫避。”

太子點了點頭,從田埂上下來,朝張家的院子裏走去,剛要跨過門檻,他頓了一頓,回頭道:

“還請你家的人走一趟,去縣城将張家夫婦接回來。”

張叔張嬸今日一早就上山南縣城趕集去了,故而家裏只有太子一人。也幸好他們老兩口不在,要不驟然遇見這個場面,還不知會被吓成什麽樣呢。

葉京華聞言,颔首道:“臣遵旨。” 轉而便命人發信鴿,先讓歇在縣城的葉家人将張家夫婦找到,再好好給送回來。

太子點了點頭,這才轉頭走進屋內。

葉京華跟在後頭,趙寶珠愣了愣,慢一步也跟了上去,兩人也往張家的院子裏走去。

在進門之時,一只手忽然抓住了他冰冷的右手,安撫似的捏了捏,趙寶珠一怔,擡起頭,便見走在前頭的葉京華略微偏過頭,沖他微微一笑。

看到他的笑容,趙寶珠的心忽然就安穩了下來。

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麽,葉京華都會護着他。

他回握了一下葉京華的手,也笑了笑,兩人像是有了什麽默契,一前一後地走進屋子中。

張家的屋子修得很樸素,甚至還沒有趙父一手搭建的屋子大,張家夫婦命苦,成親數十年來也沒有子嗣。張叔身體不算強壯,家裏雖然有祖田,卻無法耕種,夫婦倆只能靠在山腳下種一點辣椒為生。還是撿到了’鐵牛’之後,他們夫婦的日子才好起來,屋子裏有好幾處破漏的地方都是有他幫忙才勉強修好的。

此刻,太子坐在屋子中央的木凳上,擡頭打量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屋子,神情有些複雜。

他好歹在這裏住了四年,驟然找回記憶,心緒沒那麽容易平複。

葉京華和趙寶珠都沒出聲打擾,只靜靜地站在一旁。

良久之後,太子才回過神,趕忙朝兩人道:“京華,小……寶珠,你們都坐。”

葉京華和趙寶珠這才落座。

趙寶珠有些緊張地看着這位’太子殿下’,見他神情複雜,眉目間似有感傷之意,微微松了口氣。看來這位太子并不是鐵石心腸之人。他往日裏和鐵牛哥關系親密,知道這個哥哥是最心善的,對張家夫婦十分孝順,可他驟然成了太子,竟叫趙寶珠心裏有些沒底。但仔細想想,元治帝是明君,以往東宮太子也是素有賢名,結合他們以往的相處,趙寶珠覺得這位太子應該是個純善仁厚的人。

在他們面前,太子沉默了一會兒,先是擡頭看向了葉京華,問道:

“朝中如何?”

葉京華先是答道:“朝中一切都好。” 而後删繁就簡地将近四年朝中的大事向太子敘述了一番。

葉京華敘述地非常清晰,可以說是無一遺漏,當說到宸妃晉位貴妃之時,趙寶珠一凜,暗自為葉京華捏了把汗。

要知道最近,朝中葉家風頭無兩,見元治帝似是有認命的意思,朝中某些心思活絡的大臣隐隐有擁立新君的苗頭,趙寶珠怕這事說出來,太子會介意。

太子聽了,臉上倒是沒什麽變化,反倒是聽聞葉京華自請出宮,年前才終于下場考了科舉之時,還嘆息了一聲:

“是孤連累你了。”

葉京華忙道:“殿下言重了。”

太子看着他,忽然一笑,道:“孤知道你,你避嫌是假,恐怕躲懶才是真。”

葉京華聞言,也擡起頭,冷峻的臉上浮現一點笑意:“殿下這麽說,臣不敢駁。”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登時緩和了不少。趙寶珠在旁邊看着,察覺兩人言語中的熟稔,也松了口氣,看來以前鄧雲跟他說少爺和太子殿下關系很好,倒是沒有騙他。

實際上,太子也并不介懷宸妃晉位之事。于私,宸妃是在他母親——先聖懿孝善皇後薨逝十餘年後才進的宮,因而他并不介懷元治帝對宸妃的寵愛,甚至還有些慶幸父皇能在晚年有貼心之人陪伴。于公,他失蹤了整整四年,元治帝另尋儲君并無不妥,甚至就算元治帝将五弟立為太子他都并不意外,更何況只是給宸妃晉了個位份。

再者,他确實與葉京華交情甚篤。

早在葉京華受命入宮伴讀之時,元治帝就是沖着要将葉京華培養為太子的心腹臣子去的。因者皇後早逝,皇後的母家曹家又是個無甚根基的新貴,且皇後的嫡親大哥曹尚書能力十分一般,元治帝怕兒子往後獨力難支,一心想從京中貴戚中給兒子扒拉個能臣,葉京華自然就成了其中最出挑的一個。

讓太子與葉京華綁定,不僅于國事有益,也有利各大世家的平衡。元治帝雖憐愛幼子,卻也知道五皇子自小太過嬌慣,不是擋皇帝的材料,前頭的那幾個他更是提都不想提,若太子與葉京華能搞好關系,待他百年之後,宸妃與五皇子也算是有了依靠。

而這兩人也不出他意料,十分投緣。兩人都是京城新一代中的佼佼者,說得到一塊兒去,更難得的是在政見上也十分一致,眼看着就是對能合力開辟盛世的明君能臣。

葉京華道:“臣已命人快馬加鞭,将消息送入京城。不過益州偏僻,若等皇令下來耽擱太久,恐生變數,為殿下安全考慮,不如盡快與我們共同返京。”

太子返京無疑是件大事,待消息傳出去,不知多少人的眼睛要盯在這上頭。益州偏僻,深山巨谷中本就不安全,與其坐等,不如趁着消息還沒傳開暗中返京更加安全。·

果然,太子聽了,也覺得有道理,點頭道:“你說的是,此事宜早不宜遲,我們明日便啓程。”

趙寶珠聞言,心中一跳,明日?那滿打滿算也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

按理來說,收拾人馬,将事情準備齊整也需要時日。但葉京華沒說什麽,只點頭道:

“臣遵旨。”

太子見他一口答應,笑了笑,道:“你辦事孤是放心的。” 然而随後,他頓了頓,像是想到了什麽,神情變得有些疑惑:

“說起來,你怎麽會到這兒來?” 他看了眼趙寶珠,狐疑道:“你……是跟小、寶珠一起來的?”

趙寶珠一聽,剛放松沒多久的神經一下子又繃緊了起來,貓兒眼也瞪圓了,結巴道:“回、回太子殿下,臣是跟少、葉大人一起來的——”

太子見他說一句話磕巴了好幾次,,眉眼間浮現出笑意,道:“別緊張,慢慢說,可別把舌頭給咬掉了。”

趙寶珠被他開了玩笑,更加不好意思,臉頰紅得幾乎能滴出水。見他這幅模樣,太子笑得更厲害了,葉京華見狀接過了話頭,道:

“臣是與趙大人一起來的,此乃事出有因——”

說着,他便将青州的事情說了一遍。趙寶珠因着羞臊,一句話都不敢說,就差把頭埋到胸口上了。他聽着葉京華回話,發覺他着重說了兩人在公務上的往來和青州的貪污之事,倒是沒怎麽提兩人私下有什麽交情,登時松了口氣。

他可還沒準備好讓當今的太子殿下知道他與葉京華的關系。

太子聽聞青州之事,皺緊了眉頭,似是有些不忿:“竟有此事,這地方作亂之風,是得好好整治整治。”

他在趙家村生活了這麽多年,親眼目睹民生之多艱,比起以往對底層百姓生活的感悟更上了一個層次,自然是看不過這種盤剝百姓的貪官污吏。

他沉沉地說了句,繼而看向葉京華與趙寶珠,神情緩了緩:“幸而有你們輔佐父皇,将那賊人斬草除根,此事辦得極好。”

葉京華與趙寶珠忙道:“殿下謬贊。”

“不必謙虛。” 太子一擺手,看向趙寶珠:“說起來,還未恭賀寶珠,想來你是考中了進士吧?”

趙寶珠紅着臉道:“是,托殿下和葉大人的福——”

葉京華接着道:“趙大人與臣乃同榜進士,聽聞趙大人要回鄉,臣知蜀道艱難,故來送他一程,誰知竟偶然找到了殿下,也是托殿下與趙大人之福。”

他這話,也算是為自己為什麽會和趙寶珠一同出現在趙家村給出了個解釋。

太子聽了,也笑了笑,目光溫和地看向趙寶珠:

“寶珠的确是有福之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