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謝瑄和面上糾結半晌,才洩了……
第11章 第十一章 謝瑄和面上糾結半晌,才洩了……
蘇夫人面上露出幾分笑意:“那等你爹回來?”
謝瑄和面上糾結半晌,才洩了氣道:“我才不要學監軍做告狀精!”
蘇夫人摸了摸他的頭,問:“旁人若遇着這等事,都是覺着昱哥兒他們驕橫,怎麽你倒把馬仆瞧進了眼裏?”
謝瑄和歪着頭,帶着自己都有些不大确信的口氣道:“因為那個馬夫把自己撇的太幹淨了?”
“我不信大哥若早知道黑雲是爹的戰馬,還會由着下人鞭打。”
“若馬仆真是從草料房折返,必然趕不及鎖門,但青榆姐姐與他同去時,門卻是現打開的。可見馬仆說了謊話。”
謝瑄和越說,蘇夫人心裏越滿意,道:“瑄和這樣聰明,日後娘也不必擔心一些小人伎倆将你騙了去。”
被母親誇獎,謝瑄和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道:“其實我也氣大哥呢,并沒娘說得那樣好。”
蘇夫人沒再多說,只是道:“該是你午歇的時候了。”
謝瑄和被打了個岔,心裏倒沒那麽悶了,聽母親這麽一說,倒真覺得有些困了,乖乖去了裏間的榻上休息。
到這時,金芝方進來,悄悄同她說了自己在青榆處打聽到的事。
蘇夫人聽完,吩咐她道:“你派人去打聽打聽,昱哥兒他們是如何想起馬棚來的。”
金芝問:“夫人的意思是,擔心有人在裏頭做文章?”
蘇夫人點點頭:“咱們回來幾個月了,馬匹雖遲些,卻也是差不離的時候。怎麽早時不去馬棚,偏偏這會兒去了?”
“若不是瑄和正巧去了,只怕黑雲要遭一場大罪。”
Advertisement
見金芝應了一聲正要出去,蘇夫人又叫住了她:“你讓呂平他們去審一審馬仆。”
蘇夫人的手指輕輕在桌上點了點,心裏卻已經有了猜測。
今日壽平侯回來得早,正是謝瑄和剛醒,金芝和呂平兩方都有了回話時進的門。
瞧見金芝與呂平站在一處,壽平侯還有心思說笑:“怎麽你們都在,可是有什麽好事要求到夫人處,叫我趕上了?”
“好事?爹,有什麽好事啊,”謝瑄和才醒不久,人還有些發懵,腦子裏一片空茫,但聽得好事這兩個字,下意識便開了口。
他說完後,瞧見蘇夫人面上的笑意,忽然後知後覺的意識到方才自己和壽平侯分別說了什麽,一時不好意思起來。
“這孩子,”蘇夫人無奈的拍了他一下。
“哎呀!”謝瑄和故意叫出聲,然後扭頭和紅了臉的呂平、金芝賠不是,倒把兩人惹得更緊張了些。
“好了好了,”蘇夫人趕緊解圍道,“說正事吧。”
壽平侯這才意識到,怕是家裏出了什麽事。
蘇夫人先命金芝同他大略說了瑄和今日遇到的事,才道:“我想着昱兒今日之事,環環相扣,便叫金芝去打聽了是誰在他們面前提起馬棚,又讓呂平去審了馬仆。可巧才出了結果,你就回來了,正好咱們一道聽一聽。”
聽見有人拿愛馬黑雲做文章,壽平侯的臉色徹底不複才進門時的輕松。黑雲于他而言,不止是一匹戰馬,更是同他并肩作戰多年的袍澤。
如今邊境無戰事,他想叫黑雲在府中好好養一養,平日才不怎麽帶黑雲出門,不想就出了這樣的事。
“爹放心,我給黑雲上了藥又喂了草料才回來,”謝瑄和道,“等遲些你再去看看它,它定然也想你呢!”
稚子童言在側,壽平侯到底努力緩和了些。
金芝先道:“奴婢打聽到,今日馮公子、呂公子來尋昱哥兒,本是要去外頭玩的,是昱哥兒身邊的小厮伴書勸了幾句,又提起馬棚,昱哥兒等才往那邊去了。”
“只是伴書為何突然提起馬棚之事,奴婢尚未能打聽到,只是有人說幾日前瞧見二夫人進府時,身邊的丫鬟去找過伴書兩回,這幾日伴書都喜氣洋洋的,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聯系。”
“是二叔母身邊的紅绡嗎,”謝瑄和忽然開口,“金芝姐姐你忘啦,咱們還見過紅绡給伴書送荷包哩!”
金芝一時卡殼,看了蘇夫人一眼,沒敢回話。
倒是壽平侯來了興趣:“你還瞧見過這個?”
謝瑄和眼神看天看地,就是不敢看爹娘:“也、也不是,只是正好遇見。”
蘇夫人想了想問:“那紅绡可常進府來?”
金芝回道:“二夫人來府裏時,只偶爾帶她,平日還是多用那兩個大丫鬟。”
謝瑄和忍了片刻,到底開口道:“娘,紅绡和伴書是鄰居,他們不必進府也能見着。”
蘇夫人等都将注意力挪到了謝瑄和身上:“你怎麽知道他們是鄰居?”
“我聽到的啊,”謝瑄和清了清嗓子,解釋道,“伴書是外管事的小兒子,家住後街第一間院子,邊上住着莊頭趙家一家子,紅绡是趙莊頭的女兒,他們當然是鄰居啊。”
末了,謝瑄和又補了一句:“我記得娘才進京時不是讓人做過名冊?還叫金芝姐姐讀過呢!”
幾個大人面面相觑。
還是壽平侯開口問:“家裏這樣多的下人,你都記住了?”
“當然沒有啊,”謝瑄和道,“我遇上他們後,又讓金禾姐姐領我去翻過名冊才知道呢。”
聽見他的解釋,壽平侯一時有些失落,卻又覺得理所當然。
瑄和還不到四歲呢,再是天資過人,也不至于在如今就把府裏這一團亂麻的下人們給理得清。
是他太不切實際了。
但提起名冊之事,壽平侯也有心想看上一看,就讓人去尋管着庫房、名冊等物的金禾來。
瞧見這一幕,瑄和悄悄眨了眨眼睛,不敢再多說半句。
其實,他不止是看了紅绡與伴書的名冊,但凡在府裏遇上什麽八卦,他都會去翻一翻。
到如今,府裏伺候的人,誰多大,是誰家的,在哪兒伺候等,他雖不能說全,卻多半都有印象。
只是他人小,見過的不多,人和名字不一定對得上罷了。
這或許就叫做,興趣是最好的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