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往事難追,花竹協助查案
第27章 往事難追,花竹協助查案
花竹自假山之後悠然轉出,眼中帶着幾分驚訝。他躊躇片刻,支吾道:“我……我原以為……二位在此幽會,未想打擾,故沒有及時現身,唯恐惹人誤會。”言罷,他面露尴尬,深怕被人認為有心窺探。
當提及“幽會”二字時,方池臉上忽地掠過一抹淺笑,仿佛春風拂過湖面,轉瞬即逝。姚姑娘窺見這笑,一副見了鬼的模樣直直地盯着方池,半晌不語。
然後,姚姑娘幾步上前,身形一矮,竟在花竹面前跪了下來。
花竹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得手足無措,慌亂之中,亦只能随之跪下,以禮相還。
“求花大人救救小女性命!”姚姑娘聲淚俱下,哀求之聲,令人心碎。花竹聞言,心中一緊,不知所措。
方池伸手要拉她,哪知道她執意跪着,兩人都是習武之人,一人要拉,一人要跪,一下子就較上了勁。
“姑娘先起來。”花竹也要扶姚姑娘,瞧見方池朝他搖了搖頭,花竹已經伸出的手,又縮了回來。
“姚姑娘!”方池語氣嚴肅起來,一下将她拔起。
姚姑娘雖然身子離了地面,雙腿仍舊是跪着的姿勢,方池拗她不過,說道:“有事請好好說,若他答應你,我絕不阻攔。”
姚姑娘得了方池的承諾,這才站起身來,朝花竹深深一拜,問道:“花大人聽說過‘通天教’嗎?”
花竹搖頭。
“‘通天教’是大夏國內最近興起的組織,也是目前江湖上最大的教派,他們專門做馭靈人生意。”
“馭靈人生意?”花竹腦中一轉,“那和‘鏡水出月’可有關聯?”
姚姑娘向他投來贊賞的目光,“正有關聯,‘通天教’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個分部,也有人稱他們為‘五行教’,他們販賣馭靈人給北梁。‘鏡水出月’是其中一個分支。”
“這是叛國之罪。”花竹緊了緊嗓子說道。
Advertisement
“也是暴利之事。”
“常家與‘鏡水出月’有關聯,難道他們背後是‘通天教’?”花竹看向方池。兩人此次出來,本想調查常家栽贓自己一事,沒想到牽扯出這麽大的內幕。
“嚴麗君是常府管家的侄女,嚴管家肯定是知道的,至于常家老爺參與了多少,那便不好說了。”
花竹想起望舒臨走前說,是常老爺讓他報告自己行蹤。他沉吟了半晌,雙手握起又松開,最後下定決心一般轉向方池,問道:“所以這‘通天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方池頗為無奈地看了花竹一眼,說道:“‘通天教’水深,這趟水不好趟。”
“說來聽聽。”花竹知難而進。
方池卻是不說話了。
“你若不說,我可是要說了。”姚姑娘看向方池。
方池嘆了口氣,肩膀往下沉了沉,解釋道:“‘通天教’也稱‘通天門’,由五個分支組成,按照五行劃分。我們在鎮江查抄的‘鏡水出月’便是水行,意為空手套白狼的無本生意,負責拐賣馭靈人。飛花堂又稱‘烈焰焚花’,是火行,負責打探各地馭靈人的情報,因為火代表破滅,取消息一用即毀,不會再傳播之意。此外還有‘攀枝入市’,屬木行,他們負責将‘出月’拐賣來的馭靈人,送入各地。‘斂金聚財’則屬金,負責整個組織的錢財流通。金木這兩個分支在哪裏,目前還沒有确切消息。至于屬土的‘納土通天’,則是整個‘通天教’的所在之處,這個分支,就連飛花堂,也沒探到關于他們的任何消息。”
花竹消化了一會兒這些消息,說道:“飛花堂原來是通天教的組織,那你們既然是飛花堂的人,也是為通天教效力的了?”
“嚴格來說,只有我是。”姚姑娘朝花竹一笑,“我是飛花堂的分舵主。方池是朝廷的人,并不在飛花堂挂名。但飛花堂可說是方池一手挽救回來的,只不過被喬古榮鑽了空子,坐上了堂主之位。”然後她指了指旁邊的那個男子,“祝十三,和我們意氣相投,留下來幫忙的江湖中人。”
“幫你女兒的忙嗎?”
“正是。”姚姑娘眼神黯了下去,“小女也是一名馭靈人,因為馭靈力高超,被喬古榮捉去煉刀。”
喬古榮花竹是認得的,正是上一世那個控制金雕的馭靈人。
上一世的花竹,便是被他綁走煉刀的。
“你是想讓我替她去煉刀。”花竹心下慘然,暗道宿命這個東西,躲也躲不掉。
“花大人馭靈力極高,若拿你交換,喬古榮定是願意的。”姚姑娘怕他推辭,急急忙忙地補充道:“當然,我們會随你而去,到時候殺掉喬古榮,奪回飛花堂。”
未等花竹回答,方池插話進來:“此事只有五成把握,不可冒險施行。”
“我爸爸的死是怎麽回事?”花竹還記得十三說喬古榮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之事。
十三看了眼方池,見他沒說話,朝花竹問道:“你父親可是花吟?”
花竹點頭,說道:“但是家父一直在臨安——”
“那個時候,飛花堂還在臨安,你父親正是為飛花堂效力。”
“他是個商人……”花竹話未說完,已經了然,若是做情報生意,商人的身份是再好不過的。
十三見他明白,繼續說道:“我那時候幫你父親做些跑腿的工作。有一天,春娘找到我,讓我去鎮江,幫她找一個叫做劉易的人,偷一本賬冊。”
“春娘是誰?”花竹問道。
“你不記得春娘?”十三瞟了一眼方池,見他微微點頭,才繼續說道:“她是你父親要納的側室。”
他這麽一說,花竹似乎想起來了,當年父母和離正是因為這位側室。
“小時候的事情,記不清楚了。”花竹嘴角下垂,形成一道憂傷的弧線。
“記不清了?”方池插話道:“這是為何?”
花竹沒法說是重生的原因,只是答道:“大概小時候太不開心,很多記憶便就都忘記了。”
十三見方池眉頭緊鎖,卻并不往下問,只能繼續說道:“花爺是個非常仗義的人,又對我有恩。當時春娘過門的日子已定,也算是我半個主子,我便聽了她的吩咐,往鎮江去了。”
“當時過去,以為只是和平常一樣,跑趟腿,辦件事。”
“哪想到,這一去,便耽擱了四個人的一輩子。”
祝十三說道此處,深深嘆了口氣,停下不再言語了。
一片落葉被夜風吹到他腳邊,打着旋兒在地上翻滾。十三撿起那片葉子,攥在手中。
他十年前去鎮江的時候,第一次見到那人,也是這樣一個夏夜,也被這樣一片葉子遮了眼睛。
十年前。
祝十三到了鎮江城後,先找了個落腳處,他十四歲後都要靠安神藥才可淺眠,這次走得急,忘了配新藥,于是放下包袱就直奔藥鋪。
萬沒想到,走遍了整個鎮江城,都沒配全一副藥——城中鬧瘟,朱砂都被官府統一征用調配了。
十三此行是來偷竊,不便鬧出大動靜,想着速戰速決,快的話十天左右就可以回去,便又回了客棧。
當晚,十三偷潛進劉易住的地方。劉易這人是個光棍,是前任劉掌櫃用兩塊青鳳髓換來的,他妻子兄姊爹媽都沒有,自已只在鋪子後身租了一間小房,每日回去睡覺,平時都呆在商鋪裏。
十三在他房間裏晃了一圈,見除了床櫃,連張桌子都沒有。想來自己要找的東西不會在此,但還是秉承着極高的專業素養把裏裏外外翻找查探了一遍,才翻牆進了鋪子後院。
相比之下,鋪子裏可就熱鬧多了。
十三站在樹上,借着枝葉的掩映,瞧見房中幾個師傅在煎茶,一群茶童站在旁邊伸脖兒瞧着,店鋪夥計已經關好了店門,正拿抹布擦拭石桌。
他往前堂看過去,只見櫃臺上有一人在油燈的光亮下看着什麽,似是在核賬。
那人着一身青色布衣,幞頭已經摘下,發絲顯得有些亂,但他相貌極好,可以說是十三這十七年來見過生得最好看的男子。
油燈照亮了他半邊臉,又把那輪廓分明的影子投上了牆,十三摘下一片樹葉,讓自己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他看了半晌,不由得想到,難怪這家鋪子生意好,哪怕只是進來瞧幾眼這位小掌櫃,都是賺到的。
他當即認定,此人就是劉易。
關于劉易的身世,整個鎮江城可謂無人不知,十三來之前自然也打探到了不少。
劉易五歲時跟戲班子來演出,被當時膝下無子的劉煥夫婦看到,劉夫人覺得這孩子玉雪可愛,喜歡得不得了,逼着劉老爺贖回來養。卻不料那班主怎麽也不肯,非說這個五歲小童是他的臺柱子。
劉夫人用了百般手段,那班主卻是軟硬不吃,直到最後被劉家誣告到了公堂,才說實話。說這個娃子邪性,是個孤鸾寡宿的陰煞命,剛出生就被送了戲班子,人家小嬰兒都是皺巴巴醜乎乎的,偏偏他生得晶瑩剔透,粉色小嘴一直笑,再加上一雙琉璃似的大眼睛,把他家娘子迷得不行,一時心軟養了他。
結果還沒過三年,自己的妻女就都被克死了。
但無奈這孩子實在俊俏,往場子中間一站,就馬上有人圍過來瞧,連吆喝都不用,等他四歲登臺,更是場場人滿。
自己為了生計,只好把他留在身邊,就這樣一直過了兩年,期間除了和他玩兒得好的小丫頭有次去河邊,不小心溺死之外,倒也沒發生什麽。而這娃娃卻越長越标致,嗓子也好,漸漸成了他的搖線樹。
劉夫人倒與尋常人不同,她不信鬼神,又覺得這是班主不願割愛的借口,借着自己娘家在鎮江的勢力,用兩塊有市無價的貢茶,半哄半威脅地把人換了來。
等到劉易長到十三歲,劉夫人也忽然去世了,坊間又開始傳他犯陰煞。
但實際上劉夫人的死,與劉易沒有什麽關系。是劉掌櫃看上了熙春樓裏的行首,非要給人家贖身,劉夫人氣不過,想以性命相逼,結果不知怎麽竟弄假成真,再也沒醒過來。
劉夫人活着的時候待劉易如己出,她膝下無子,于是老早就讓劉易學着打理生意。劉易不僅生得俊,頭腦也靈活,小大人似地往店裏一站,頗有幾分氣勢。
劉夫人死後,她娘家人報了官,劉掌櫃焦頭爛額地料理後事,又忙着把自己從夫人的死裏面擇出來。于是十三歲的劉易,又幫着打理了小半年鋪子。
後來,等劉掌櫃終于給自己擦完屁股,騰出手來想趕劉易走時,卻發現劉易的那幾間小茶鋪生意極好,當時劉掌櫃覺得這小子占了最好的幾個鋪子,加上運氣好罷了,并沒往心裏去。當即将劉易踢出了劉家。
劉易離開劉家後,用這幾年存下的錢開了一間小茶葉鋪,他為人淳厚,無論是之前的煎茶師傅還是山上的采茶女都願跟他打交道,更別說因他俊美慕名來采辦的女使丫頭們。
劉掌櫃眼見生意被分走,眼紅不已,又派管家去跟劉易說和,讓他關了鋪子,來劉家茶莊幫忙。
劉易聽了話,第二日便關了自己的茶鋪,去劉家站櫃臺了。于是劉家衆人又似什麽都沒發生過般,過上了之前的生活。
直到前年劉掌櫃暴斃,大家雖沒明說什麽,卻沒有哪家人再敢跟劉易親近。
這麽如此三番折騰兩次,劉易便成了城內名人,一是因為他的天人之資,另是因他孤鸾寡宿的陰煞之命。
劉易核好帳目,進了後院廂房,出來時帳冊已不在手中。十三近看他,更覺這人好看,眉清目秀,鳳眼含情,但氣質爽朗清舉,像春夜裏月下的楊樹一般挺拔。
十三還在心中暗嘆的功夫,劉易已經進屋和衆人打完招呼,然後從偏門出了院子。見他人影快要消失在門外,十三趕緊回神,悄悄綴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