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海釣專區
行舟島接二連三地出現海滋,游客們的反應已經沒有第一次看到海滋的那批游客那麽驚詫了,但這奇妙的一幕還是讓他們駐足觀看了許久。
第一次出現的海滋畫面是深海裏的抹香鯨群,第二次出現的畫面是南極的企鵝,這次亮相的卻是讓梁穎等人覺得非常眼熟的綠海龜。
兩只雌海龜在海底啃着海藻,海藻裏有兩條小醜魚游了出來,但綠海龜們完全不為所動,只安靜地吃着自己的東西。
另一只雄海龜在不遠處追逐着小魚,沒一會兒就靠近了雌海龜們。已經産卵、個頭又比較大的雌海龜似乎不願意雄海龜的靠近,它放棄了進食開始往反方向游動,沒一會兒就浮出了海面,龜殼微微高于海面,露出了兩個鼻孔來呼吸。
梁穎等人忽然朝保護區所在的那片海域看去,沒有近視的人很快就看到了那浮在海面的龜殼。
在島上駐守的執法支隊隊員也看到了海滋,他還沒有意識到這些畫面是什麽情況,只沉浸在錄像中。
舍長驚喜地道:“它産了卵後沒有離開!”
越來越多人發現了海面的綠海龜,給海滋錄完像又開始給綠海龜拍照錄像。
執法支隊的隊員終于察覺到了異樣,他拿出望遠鏡,也在海面上找到了綠海龜的身影。不過綠海龜只是出來透透氣,它很快又沉入了海裏,而海滋消失,衆人也失去了它的蹤跡。
和興奮的游客不同,執法支隊的隊員很快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給潘隊打了電話,說:“隊長,那只綠海龜,不,或許所有的綠海龜都沒有離開這片海域,我擔心漁民知道後會來這邊偷捕。”
潘隊立馬将這件事上報。
上級也沒辦法,總不能将綠海龜給趕跑,這不是侵入它們的活動區域了嗎?
所以他只能讓巡護人員多來這些區域巡視,注意提防偷偷出海捕撈的漁船。
李瑤林倒是不擔心這些海龜,只要它們仍待在她設的禁漁區裏,那無論多麽密集的捕撈都是抓不到它們的。
文旅部門的領導聽到了這則消息,沉吟片刻,跟漁業部門的領導通氣,說:“如果只是一兩起,這或許是巧合,但綠海龜頻繁出現,而且放生了還給游回來,可見它們相當認可行舟島附近的海域環境。
“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向來提倡綠色旅游,如果能讓它發揚下去,繼續下去,那将會是我市旅游業的一個很好的招牌!它給我們的綠色旅游主題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案例,我建議設立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海裏游的,都要保護起來……”
Advertisement
于是周一的時候,李瑤林接到了文旅部門的電話,邀請她去開會,商讨關于設立保護區或保護站的相關事宜。
雖然是計劃之外的事情,但如果行舟島能得到政府的旅游項目扶持,那肯定是好事一件,她也應了下來。
——
結束了兩天一夜的海島之旅,回到家的舍長沈思麗将她拍的照片都導出到電腦裏邊整理了起來。她從中挑選出了十幾張發給了她爸:“爸,你猜這是哪兒?”
她爸工作繁忙,不一定能及時看到這些照片,她沒打算守着等回複,結果她剛準備做自己的事情去,就聽見了手機有提示音。
她爸回她:“行舟島。”
“爸,你怎麽知道的?”
“看到你的朋友圈了。”她爸問她,“為什麽要特意跟我提起這裏?”
“你這麽多年沒回來,不知道老家都有什麽變化了吧?”沈思麗想了想,将她在行舟島上的所見所聞精簡了語言後告訴了她爸。
她爸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你是想讓我在我們雜志的最新一刊上出一篇關于行舟島的文章?”
“對啊,你們雜志不是旅行類的雜志嘛,我覺得行舟島很符合你們雜志的主題嘛!”舍長道。
她爸問:“我們的雜志除了風景,更重要的是人文故事,行舟島有什麽值得寫的人文故事嗎?”
說到這個,沈思麗的話可就多了:“怎麽就沒有了……”
她爸難得有耐心聽她把話說完,但也沒有這麽輕易地被說服:“如果有好的景色和故事,我們雜志是肯定不會錯過的,你就別操心了。”
“爸是決定去行舟島一趟了?”
她爸沒有給準數,但沈思麗覺得他八成是默認了。
她爸是國內知名旅行雜志《出發·我們的旅行》的副主編,可惜現在新媒體興起,紙媒逐漸沒落,很多人都通過網絡來了解信息了,雜志的銷量也是一日比一日低,她爸負責的雜志雖然沒有休刊,也與時俱進地弄了電子版,但原本的周刊變成了月刊,投稿的人也越來越少,稿子的質量更是逐漸下降。
為此,她爸不得不時常親自撰稿,為了取材還得到處跑。
如今行舟島就在老家門口,它是如何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完成從垃圾島到美麗海島的蛻變的?時常出現的海滋到底是人為的還是神秘力量?為什麽同一座海島,沙灘的沙子構成卻不同?
這裏面有太多讓人好奇的故事了,她不相信她爸沒有探尋島上秘密的興趣。
如沈思麗所料,她爸沈主編确實對行舟島産生了興趣,不過并不全是女兒的緣故,主要是他周六那天晚上看到了電視臺的新聞,并且聽說政府打算建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如果建成了,那麽行舟島也将會是站點之一。
一座曾經堆滿了垃圾,海上滿是漂浮的海洋生物屍骸的荒島,年輕的島主經過了怎樣的努力、通過怎樣的手段才将它打造成能讓野生的綠海龜主動選擇在這裏生活的宜居島?
目前為止,行舟島的島主身份依舊神秘,網上并無她的照片,更無人有幸采訪她,了解島上的秘密。所以如果他能拿到第一手資料,揭開行舟島的神秘面紗,何愁雜志賣不出去?!
很快,李瑤林就接到了雜志的采訪邀約。
想到自己要暴露在鏡頭之下,她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沈主編沒想到她會拒絕得這麽幹脆,便問:“能冒昧地問一下為什麽拒絕嗎?”
李瑤林實話實說:“我不太想出境,這會影響我的生活。”
周六早上電視臺的記者過來拍素材時也不是沒拍過她,不過跟對方溝通過後,攝影師表示會将拍到她的畫面剪了。
果然,新聞播出時,亮相的基本是接受采訪的潘隊,她接受采訪那一部分畫面對焦的是海面的海鳥及白色沙灘的游客。
沈主編松了一口氣,他糾結了會兒,說:“我們的采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并不會未經過你的許可,拍了你的照片放上去的。”
李瑤林又說:“還有件事,由于我們現在經費比較緊張,可能沒多少廣告費用可以給你們。”
雜志社的盈利模式除了靠賣刊物賺錢之外,大部分都是靠廣告贊助,她現在也算半個商人,自然知道沒有商人願意做賠本買賣,所以對方如果想要她給贊助費,她可以給,但不多。
沈主編明白她的顧慮,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雜志并不是為了推銷景點而創辦的,也并不是所有介紹到的景點都會收贊助費。”
他們的雜志社其實是有官方的經費補貼的,因此有廣告贊助費最好,沒有的話也不打緊。
不用出境又不用給雜志贊助費,等于獲得免費推廣,這樣的機會,李瑤林又怎麽會錯過呢?只不過她最近有幾個政府的會議要參加,只能将時間約在七月中旬。
這個時間在雜志出完當月的這一刊之後,沈主編也會比較有空,雙方便定了下來。
挂了電話後,李瑤林美滋滋地想:“連這麽出名的雜志都知道了行舟島,看來我這一兩個月的努力沒白費啊!”
小人魚:“……”
你純粹是運氣好,随便收留幾個年輕人留島過夜都能收留到雜志副主編的女兒。
對此暫時一無所知的李瑤林突然對自己的開發經營行舟島大業充滿了幹勁。正巧系統提醒“海釣場”的人氣值已經滿1000,詢問她是否要升級。
3級的白色沙灘除了沙子變得更細更白、海水更加清澈之外,還變得更适合海洋生物活動。
那3級的海釣場呢,又會變成什麽樣?
李瑤林對此頗為期待,乃至于忘了那可能翻倍的運營成本,摩拳擦掌地道:“升級!”
“升級成功!解鎖海神市場海釣專區。”
【海釣場(3級)】(升級建設中)
人氣值:1004
污染指數:10(1級污染)
運營成本:5000元/天
李瑤林:“等會兒,運營成本翻倍難道不應該是四千塊錢一天嗎,為什麽是五千?”
很快她就發現了跟白色沙灘升級時不一樣的地方,不僅人氣值沒有了升級的阈值,還解鎖了個新功能。
“海釣專區?”
她打開海神市場,原本的貨架上只有她已經買過的三個系統,但是上方多了個分類,寫着“海釣專區”,點進去後發現裏面是一些漁具、魚餌等海釣用品,牌子都不是市面上常見的漁具品牌,而是極具海神假日APP特色的“海神牌”。
李瑤林:“……”
原來海神比她更想賺錢?
她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個新的專區,直到3級海釣場升級建設完成,她無意中從釣客們的口中得知最近海釣場的情況有些詭異,——他們最近的魚獲變少了,原本還以為是大批釣客湧進來,天天釣魚,導致魚情不好了。
後來才發現不是魚情不好了,而是這些魚成精了!
它們成群地湧上海面,就跟一畝的魚塘養了十萬斤魚似的。然而就算他們将魚餌灑在了魚群裏,也沒有魚去吃,反而無視了魚餌,去咬他們的魚漂,好像在逗他們。
他們有人想直接抄網撈,結果還沒下網,這些魚就整齊有序地撤了,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釣客們:“……”
怎麽覺得這群魚又皮又賤?
它們是故意來逗他們的嗎?
可以前從未有過這種情況呀!難道是新修建的釣臺破壞了環境,導致這群魚開始發神經?
李瑤林:“……”
她想說,這群魚或許不是成精了,而是嘴巴變刁了。
畢竟3級海釣場的魚,那能是什麽普通魚嘛!
她看了眼海釣場。
原本1級海釣場所擁有的釣臺還只是長直如一條石橋的模樣,後來2級海釣場則使得原來的釣臺加寬加高了,又擴建成了T字型釣臺。
現在的3級釣臺又往外延伸了不少,成了個“中”字,可以容納更多人在上面垂釣,而且水比較深,能釣到深海魚的概率變大了。
事實上概率确實變大了,因為這些魚就在釣客們的眼皮子底下浪,仿佛唾手可得,可誰曾真的得手?
李瑤林拿出一塊方方正正的蝦磚,語氣有些耐人尋味:“要不試試這個牌子的精品餌料?”
“這個牌子,沒聽過。”釣客老黎皺着眉頭。
海釣一般用活餌,比如活蝦和沙蠶等,不過也有專門用來海釣的餌料品牌,進口的比較多,但老黎用得少。
李瑤林拿出來的蝦磚是用來打窩的窩料,裏面都是南極蝦,看起來和市面上的窩料沒什麽區別。
她又拿出了不少餌料:“這是我們公司生産的餌料,你先試試,效果不好我給你退錢。”
老黎看了眼李瑤林拿出的餌料,有蝦、沙蠶、蛤蜊、青鱗仔等,幾乎将近海能釣到的魚類都囊括進來了。
價格還比市面上的餌料高出了一倍,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海釣的成本增加了,但如果魚獲能跟之前一樣的話,對他來說也是不虧的,只是比以前少賺幾十元而已。
老黎決定試一試。
他買了兩塊1.5斤的蝦磚和五盒55克的沙蠶,就回到海釣場去了。
小人魚:“……,蝦磚的建議零售價是三十五塊,你賣七十塊,這就是中間商嗎?”
李瑤林嘆氣:“我從海神市場進貨是要花錢的呀,我也得為咱們的營業額考慮吧?”
小人魚:“你從海神市場進貨價是二十塊錢一份。”
李瑤林迅速将手機揣回兜裏。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作者有話說:
*雜志為虛構的,如有該雜志,純屬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