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海鮮批發

老黎回到海釣場,一旁正在直播的海哥詢問他:“怎麽回來了?”

老黎揚了揚手裏的餌料:“買餌料去了。”

海哥心說,現在這些魚都跟磕了藥似的,什麽餌都不管用吧?

他看了眼自己的觀看人數,頓時有些發愁。

之前行舟島的魚情好,每次來釣魚都能漲一波粉,為此他取消了出海的打算,只直播行舟島的海釣專場,俱樂部十分支持他的決定,甚至還給他加了工資,誰知道這兩天魚獲不怎麽樣!

眼瞧着觀衆又走了不少,他心裏着急啊!

一旁的老黎等蝦磚解凍了,便按照以往的習慣打窩,然後上餌。

海哥這邊的魚竿沒有動靜,他幹脆到釣臺上轉一圈回來。這些釣客也不是一無所獲,他們的魚護裏好歹是有些魚的,不過都是最不值錢的青占魚。

等海哥回到原來的釣位時,老黎的其中一條魚竿正好有魚咬鈎,他從容不迫地收着竿,海哥便将手機對準了他:“要上貨了嗎?”

果然,觀衆一下子多了起來,一群人都在猜上來的是大魚還是小魚。

魚兒還未完全浮出水面,老黎和海哥便瞧見了:“是黑鲷吧?”

為了調動觀衆的情緒,海哥頗為激動地說:“看起來有大半斤,一杆五十塊啊兄弟們!”

等活蹦亂跳的魚徹底離開了水面,老黎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這魚确實是黑鲷魚,而且看起來有小一斤,禁漁期市價七十元一斤,再多釣兩條,他今天就算是回本了!

知道這些天海釣場魚情的海哥衷心地說道:“老哥不賴啊!”

老黎笑了笑,上餌再抛竿:“可能是餌料好。”

Advertisement

海哥看得心癢癢,見自己的竿遲遲沒有動靜,便也跑去了便利店跟李瑤林買了一些餌料。

他買餌料時,鏡頭只是一晃而過,不過觀衆眼尖地看到了李瑤林,紛紛發言:“這老板娘看起來膚白貌美還清純,主播,讓大家再看看她。”

“是啊,看起來很白,在島上都不會被曬黑的嗎?”

“你們懂什麽,那應該是老板娘哎,天天待在店裏,怎麽會曬黑呢?”

海哥看見彈幕,買了餌料就趕緊溜了,走遠後才解釋:“未經過人家的允許偷拍人家是不禮貌的行為。”

他這話獲得了不少觀衆的好感,給他刷禮物的人一下子變多了,他一高興就多說了兩句:“不過店長确實漂亮,而且還很年輕,聽說才大學畢業。”

有些觀衆一開口就是懂王:“能在景區開便利店的都是有錢有勢的,更何況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上邊有人吧?”

還有些渾水摸魚的:“主播方便替我要個V信號嗎?滑稽.jpg”

海哥無視了這些彈幕,心想,且不說他曾經相加好友但失敗了,便是成功加到了好友也不會推給他們。

随着海哥回到釣臺繼續海釣,話題也逐漸轉回到了海釣上面去。

那邊的老黎已經釣上來第三杆了,第二杆是重矶竿釣上來的一條一斤半左右的青石斑魚,這一杆則還是一條黑鲷魚。

他連續釣上來三條魚,周圍的釣客都跑去圍觀交流了一圈,這下大家都知道他用的是行舟島賣的魚餌和窩料了。

有些釣客果斷地去買餌料,有些則不信邪,也不想浪費了自己帶來的餌料,就繼續釣他們的青占魚。

到了下午,去人工窗口買票的游客減少了,李瑤林便讓其中一位售票員來守着便利店,自己則回辦公室整理一下明天去開會時要帶的資料文件。

她明早要去開會,住島上不方便,所以回到了許久都不曾踏足的出租屋。包租婆看見她,還問她最近都去了哪兒,再不回來就報警了。

李瑤林沒想到包租婆還能這麽關心她,這讓向來獨來獨往的她有些感動:“我就在行舟島上班,所以經常住那邊。”

包租婆“哦”了聲,又說:“這個月的房租該交了。”

李瑤林:“……”

啧,把她的感動還給她。

李瑤林本來沒打算在外頭長期租房住,如今島上已經有了她的容身之處,她也就沒必要繼續在這兒租房了,于是和包租婆商量退租的事情。

包租婆有點不樂意,甚至還通過減少租金來挽留她,不過得知行舟島有員工宿舍後,最終還是一邊嘀咕一邊給她退了租。

包租婆退租時磨磨唧唧,退租後倒也爽利,準許李瑤林住到後天再搬走。

解決了這事,李瑤林便準備去市場買菜做晚飯,正好繞到碼頭那邊時,看到了剛從末班船下來的老黎等釣客。

他們容光煥發,仿佛停滞不前的事業忽然得到了上升,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我又行了”的自信笑容。

碼頭上已有魚販在等待,看到他們便迎了上去:“今天魚獲怎麽樣?”

老黎将桶放到魚販們的面前,擺出了一副矜持的模樣:“比前兩天好。”

魚販們湊過去,樂了:“這不是你正常的水平嘛,果然前兩天你摸魚去了吧?”

老黎的笑容一頓,屁的摸魚,分明就是行舟島的魚不愛吃外面的餌料了!沒瞧見今天大豐收的都是那些在便利店買了魚餌的釣客嗎?

為此他還特意在群裏提醒釣友們,告訴他們不必費心從外面帶餌料了,這裏的魚只吃行舟島的魚餌。

“黑鲷、黃丁斑(青石斑魚)我給你六十塊一斤。”其中一個魚販将裏面的黑鲷和青石斑魚都挑了出來,又将別的魚都分門別類擺放好。

“不行,七十。”老黎道。

“我七十收我還能賺嗎?”魚販跟他讨價還價。

老黎冷哼了聲:“別以為我不知道行舟島釣場的魚可比魚排養的好吃多了,再高的價格都有人買。”

一開始釣客們釣了魚還得自己去找魚販收購,大多數情況下釣上來的都是不值錢的魚,釣客們往往只能帶回家自己留着吃。

可是現在專門有魚販蹲在碼頭這邊,就是為了收從行舟島海釣場釣上來的魚,原因就是這些魚好賣,回頭客特別多,有人還專門找他們預訂。

其他魚販羨慕同行的生意好,一打聽,發現他們的魚都是從釣客們的手裏收的。

從釣客的手裏能收到什麽好魚?且只有十幾斤,利潤還不夠補貼運費。

然而一兩個釣客手裏或許沒多少魚,可行舟島的釣客不少啊!

一天至少有四十個釣客登島,新人的魚獲或許少點,但如老黎這樣釣了十多年的老釣客,一天釣四五十斤是不成問題的,這些釣客加起來,也有小一千斤魚獲了。

魚販跟老黎他們讨價還價,最後以六十八元一斤的價格收了黑鲷魚和青石斑魚,其餘便宜點的魚一般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更便宜和常見的魚則沒有魚販想收的,這些就由釣客們帶回家自己吃。

老黎拿到手的錢有五百多元,他釣了五條半斤以上的黑鲷魚、三條青石斑魚、十二條石狗公,還有一條海鳗。

抛去船票、門票和魚餌所支出的費用,他賺了近三百元,——在跟李瑤林買魚餌之前,他從外面帶了一些餌料過來,那部分餌料花了八十元。如果能省下這部分錢,他還是能賺三百多元的。

老黎心情愉悅地提着漁具和賣剩的魚回家。

李瑤林圍觀了全程,有些疑惑,行舟島的魚跟魚排養的魚有什麽不一樣嗎?

她聽人說過魚排養殖的魚跟野生的魚口感沒什麽不一樣,之所以價格有差異,是人們對“野生”的盲目追求,及“物以稀為貴”的經濟學原理所帶來的結果。

當然,哪怕同樣為魚排養殖出來的魚,價格也會有很大的區別,這主要跟養殖技術挂鈎:養殖技術難,成本高,價格也就高;有些能大量養殖的魚,養殖技術成熟、成本低,自然就便宜。

李瑤林從釣客的手中買了一條半斤左右的青石斑魚,再去市場買一條同等大小的網箱養殖青石斑回來,——肉眼來看,養殖的和野生的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養殖的魚皮偏黑,身上的斑點也較大;野生的斑點為橙黃色,斑點小而條紋明顯。

她采用了清蒸的烹饪方式,往兩條魚上放了同樣的配料,然後用一樣火候和時間來料理這兩條魚。

出鍋後,她先吃養殖的青石斑魚,發現肉質很厚很緊實,說好聽點是Q彈,但在普通人的她吃來,像雞胸肉一樣,口感一般,帶着一股土腥味。

接着吃行舟島海域釣上來的青石斑魚,第一口的時候覺得它跟養殖的沒什麽區別,可是吃完後,卻發現還是有些許不同的:它的肉質雖然同樣緊實,但入喉的時候很是鮮嫩潤滑,腥味也沒那麽濃,不知道是否醬汁的緣故,還有一點回甘。

第二口比第一口所帶來的味覺體驗更佳,讓人吃完這口還想吃下一口,很快一條魚就被吃完了。

“難怪這些魚的嘴變刁鑽了。”李瑤林回味無窮。

雖說養殖的青石斑魚味道沒達到預期,但秉着不浪費的原則,她還是将這條魚也吃完了。

還好她沒有煮米飯,不然肯定吃不完。

李瑤林此舉自然不全是為了弄清楚野生魚和養殖魚的區別,她身為島主,想要提高行舟島的知名度,就必須挖掘島上的優勢,這不,海釣場的海鮮就是一個優勢。

之前她并不想在島上開餐飲店,除了麻煩之外,也是擔心東西不好吃,價格還高會引起游客的吐槽。

現在,如果她能開一家吃海鮮的餐飲店,又能從行舟島的海域獲得穩定的海鮮提供的話,就不必擔心食客吐槽東西不好吃了。

不過,開餐飲店必須提供大量的海鮮食材,僅靠從釣客們那兒回收的那點海鮮是不夠的。若是捕撈,又違背了她當初設禁漁區的初衷,還會破壞生态環境。

想到這裏,她搖了搖APP:“下次往‘海神市場’整點實在的吧?比如海鮮批發什麽的。”

海神假日APP:“……”

你是系統還是我是系統?

沒見過這麽反客為主的島主!

作者有話說:

18點還有一更,是明天23號的,提前更新。

——

*方便面的碎碎念*

青石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俗稱,嶺南這邊叫黃丁斑魚,也有叫青斑的,但是另外一種斜帶石斑魚也叫青斑,這種青斑的價格低廉,能養殖,口感卻比青石斑差得多。

還有紅石斑魚有些地方叫紅斑,但是叫紅斑的魚又是不同品種的魚,這些魚的稱呼,真的看得人頭昏腦漲_(:3」∠)_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