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對手

“海火”的出現讓行舟島的度假木屋與露營區在國慶期間直接被訂滿,林绮桐還在她之前為了推廣視頻而建的群裏看到了有驢友喊妹子一塊兒組隊露營,因為露營的人越多,就越劃算。

這個呼喚得到了很多人的回應,因為這些人想在行舟島過夜,偏偏又搶不到度假木屋,也搶不到露營位,眼下看到有人能一起拼團,那還猶豫什麽呢?!

群裏有不明所以的網友問她們:“你們跟陌生人一起露營,就不怕危險?”

喊人組隊的驢友說:“如果是在野外露營,我還真的挺擔心的,但在行舟島露營,完全不必要煩惱這些。就是露營的時候,洗澡有些麻煩,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受得了。”

“我曾經從成都騎行到拉薩,半個月沒洗過澡,所以不過是洗澡條件差了點,怕什麽?!”

群友們:“……”

隔着屏幕都能聞到味兒了。

林绮桐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李瑤林,還問:“不搞人數限制嗎?萬一一個小露營區擠十二個人,那不得虧死?”

“只要不是太誇張,就随他們去吧!大不了搞個登記,到時候沒登記的就按非法登島來處理。”

“你在這方面倒是意外大方啊!”

李瑤林問她:“我別的地方怎麽就小氣了?”

“也沒說你小氣,就是覺得你不是會做虧本買賣的人。”

李瑤林微微一笑,說:“其實你說的那種都只是少數情況,我們不可能因為這少數情況而增加其餘人的露營成本。

“況且,在規劃露營區的時候,我就找人計算過這些露營位的面積和布局了。一個中露營位能放得下一頂大帳篷,但是一個小露營位卻絕對放不了一頂中帳篷,因為地釘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可我們的露營區,恰恰是小露營位最多,所以把控好這一點,都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當然,我們在推出露營項目的時候也會有‘溫馨提示’提前告知游客這一點。”

林绮桐:“……”

Advertisement

是我太年輕了。

她說:“不對啊,那大帳篷要是住二十多個人呢?十個露營區那就是兩百個人了啊!”

“你覺得什麽情況下,會有二十多個人一塊兒露營啊?”

“公司團建、學生旅游什麽的啊!”

“那你覺得這種群體露營的占比情況怎麽樣?”

林绮桐想了想:“好像……不多見。”

“這不就對了嘛!而且如果是公司團建,卻安排二十多個員工擠一個帳篷,你覺得員工會有什麽想法?”

“這公司太小氣了。”

“所以只有學生群體可以忍受這種環境。但,問題又來了,他們怎麽能确保所有人都能搶到門票、訂到大露營位?”

林绮桐:“……”

根據現在行舟島的售票情況,尤其是在限制每天只能有兩千人新登島的情況下,行舟島又沒有什麽團體票推出,想要讓所有人都搶到票确實不容易。

至于群裏驢友喊人一起組隊的情況,就算能喊到人組隊,也不會為了省錢而喊上太多人,人多了,露營的品質就降低了,那露營還有什麽意思?

得,敢情是她瞎操心了。

“昨天帶隊帶得怎麽樣?聽說你的粉絲還漲了幾萬?”

科普博主在直播的時候,林绮桐也小火了一把,尤其是她的個人短視頻賬號有不少她的工作vlog,滿足了網友們對行舟島內部的窺探欲,所以一下子多了兩萬粉絲。

很多新粉絲把她的每個工作vlog都看了,每看到一個女生出境都得猜一猜這是不是傳聞中的島主。還有粉絲翻到了六月份她幫行舟島推廣宣傳的視頻,裏面還有李瑤林一閃而過的身影。

依舊有人要猜上一遍:“那是不是島主?”

不過有另一位網友回複了她:“不是哦,那是行舟島便利店的店長。”

“我去過行舟島,便利店的店長不長這樣。”

“現在在店裏的是收銀員,店長早就不看店了。”

“也對,哪有島主會這麽清閑去當便利店店長的。”

林绮桐:“……”

恭喜網友們完美地錯過了正确答案。

她說:“你是沒看見他們潛水上來後的模樣,就連那個見多識廣的科普博主都有些傻眼,回去後就再也沒說過什麽浮游生物危害海洋生态這些話了。還有,五個中獎的幸運兒體驗完潛水後,有三人報了OW+AOW課程,他們算是徹底迷上了潛水。”

“相信在這次過後,對于潛水區域的質疑聲會小很多。”

李瑤林可以放心地開展下一個項目了。

她之前讓齊經理和游樂項目管理組主管商議制定船釣項目,他們經過調研,還有結合行舟島海釣場的魚獲情況,給出了船釣成本和具體經營方式。

游樂項目主管說:“鑒于這個項目剛開展,步子不能一下子邁得太大,所以先租或買一艘船作為船釣主要載具,然後定價168元一個人,加上往返時間,一共能體驗三小時海釣。”

李瑤林問:“168元,包括漁具和餌料嗎?”

“提供漁具,但是餌料另買。”游樂項目主管還是知曉行舟島餌料行情的,168元還想包括餌料,這不是做賠本買賣了嘛!

李瑤林說:“可是普通游客并不清楚我們的餌料價格,如果餌料還需要另外買,那對他們來說,船釣就沒有什麽吸引力了。”

齊經理靈機一動,說:“李總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将普通游客和專業釣手區分開來?”

“這倒不是,普通游客不會帶魚竿來島上,而專業釣手一般也不會用我們的漁具,所以我們可以提供路亞餌,這樣普通游客可以不買餌料,又能體驗海釣的樂趣。至于專業釣手,他們是懂行的,不需要我們的指導。”

游樂項目主管提出疑問:“那為什麽不幹脆将普通游客和專業釣手分開來呢?我們可以提供包船業務,讓專業釣手可以包船出海釣魚。”

“這我明白!”齊經理說,“普通游客沒接觸過路亞釣法的話,是很難有魚獲的,如果船釣三小時,一點魚獲都沒有,是會打擊游客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船釣是一種非常乏味、沒有樂趣的運動,從而喪失了船釣的興致。但如果同船的人裏有專業釣手,他們能釣上魚來,就會給予游客信心,認為他們也能把魚釣上來,或許有些游客會願意多花幾十塊買餌料呢?”

游樂項目主管懂了:“噢,這就是所謂的‘鲶魚效應’吧?!”

齊經理笑呵呵地摸着他的大平頭:“要不說李總是個神人呢?想得就是比我們遠!”

游樂項目主管也一臉嘆服:“真不愧是李總!”

李瑤林:“……”

雖然我确實有這層考慮,但你們也太迪化了吧?

李瑤林尬得腳趾摳地,為了掩飾尴尬,她拿出了行舟島的海域地圖,說:“現在行舟島所有的娛樂項目多集中在西面,北面是保護區,這邊沒什麽開發的可能性,東面和南面的人氣太低了,利用率也低,所以我們要向外開拓的話,這次的船釣試行點可以設在海島的東面……”

南邊有文昌魚,說不準哪天會被限制開發,所以那邊不能作為開拓的主要方向,東面正好合适。

李瑤林圈出一片區域,說:“就這一片吧,屆時在兩端放個浮标,開船的時候不要越過浮标去。”

齊經理問:“會不會近了點?”

“這片海域的使用權仍屬行舟島,更遠的海域就不是了,出海捕魚的船來船往,比較危險。在這片區域有什麽事,還能及時處理。”

齊經理和游樂項目主管都沒了別的意見,李瑤林就在APP上将定點的區域規劃出來,這片區域剛好是海域新增後,還沒劃入禁漁區的範圍。

系統提示:“是否花費五萬元建立船釣點?”

李瑤林選了“是”。

系統又提示:“建立成功!檢測到已存在海釣場項目,船釣點可與該項目合并,是否并入?”

并入海釣場?

有什麽好處嗎?

李瑤林思索,船釣和岸釣都屬于海釣,确實可以并入該項目,但這裏邊會不會有什麽陷阱?

只遲疑了片刻,李瑤林最終仍舊選擇相信系統,選擇讓船釣并入海釣場的管理中去。

“合并成功,詳情請于【海釣場】+中查看。”

李瑤林發現海洋區域功能劃分時,船釣點跟海釣場雖然不連在一起,但是功能區代碼卻是一樣的了,而且【海釣場】的運營成本只是比之前增加了兩千。

【海釣場(3級)】+

人氣:12458

污染指數:10(1級污染)

運營成本:7000元/天

李瑤林自言自語:“這樣一來,不用海神牌餌料,只怕魚獲不會太好呀!”

管他呢!

不用海神牌的餌料又不是釣不上來魚,還是有人能釣到魚的,只是上鈎的不是無法食用的魚就是比較常見的魚類罷了。

等李瑤林開發了船釣點後,再将剩餘的區域都劃入禁漁區,這樣就能确保船釣點附近只有體驗船釣的人會有較好的魚獲了。

李瑤林找船公司租了兩艘釣魚艇,釣魚艇能承載的人數最多只有十五人,一艘艇租金八萬元一年,租約定了五年。

船釣的載具安排到位了,下一步就是進行海釣宣傳。

然而,在行舟島宣傳船釣的第二天、國慶前兩日,李瑤林從釣客老黎他們的口中聽說碼頭附近有不少船家開始模仿行舟島搞“精品出海船釣5小時,100元一人”的海釣項目。

而且還十分雞賊地用了“行舟島鄰近海域”這樣模糊的字眼,游客只看得到被放大的“行舟島”三個字,便以為是在行舟島的海域,從而忽略了這個船釣項目跟行舟島并沒有關系的事實。

對比之下,行舟島的船釣3小時需要168元一人,他們給出的套餐就顯得優惠劃算多了。

還別說,有些臨時起意決定來行舟島玩,卻買不到票的散客真的動了心。交了錢、上了船,等船家湊齊十個人後,他們就被拉着到了行舟島附近的海域進行海釣。

沒有人指導,他們什麽都釣不上來不說,在船上還得被忽悠花高價買魚餌。不買也可以,但如果有任何需求,船家都不予理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船家的冷暴力。

還有,說好的五小時,最後往往游客會餓了、尿急、渴了等各種原因而要求提早返回,所以包括往返的時間,能有四小時已經算長的了。

浪費四小時和一百元在海上,要風景沒風景,要海釣體驗沒海釣體驗,還得忍受悶熱的天氣和鹹鹹的海風,真是花錢找罪受!

他們雖然怪船家騙人,但也埋怨行舟島,覺得就他們肉眼看到的行舟島的海水也沒有多幹淨嘛,網上吹得天花亂墜,果然是假的!

李瑤林去找潘隊長反饋這一情況,潘隊長說:“我們早就接到了舉報,但是他們也不算騙人,畢竟沒規定說一定要船方确保游客能釣上魚來不是嗎?而且他們的宣傳算是蹭了行舟島的熱度,沒觸及法律,沒法取締。”

“他們有經營許可嗎?”

潘隊長說:“海釣俱樂部有相關證書。那些船家很多都是跟海釣俱樂部有合作的,俱樂部提供碼頭,船家則在游客船釣時推薦自家的餌料,餌料的錢歸俱樂部,船家有提成,游客租船的收益是船家的,船家再給俱樂部一些碼頭租金。”

一艘船哪怕一天只出海兩趟,一趟拉十個游客,那也有兩千塊進賬,扣去成本,也有一千五百多的收益,出海捕魚一趟的利潤都未必有這麽多,難怪船家願意跟海釣俱樂部合作。

李瑤林笑了,真有意思,原來這次的對手是海釣俱樂部。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