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周邊預售
“海火”出現了半小時,而這半小時,已足夠讓同樣目睹了這一幕的萬敏、科普博主等人及時地趕到海邊去取樣調查研究了。
他們認為這就是“海火”,但他們從未見過這種将各種顏色彙聚到一塊兒的“海火”。
作為科研人員,萬敏顯然也是對“海火”現象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的,據她了解,“海火”一般有三種呈現類型,不同類型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其發生的原因也不一樣。
像這次她親眼目睹的情況來看,這顯然是一種彌漫型的發光現象,且它彌漫的範圍很廣,幾乎行舟島的海域都能看到,——也不知道海對岸是否能看到。——這種類型的“海火”基本是由發光細菌形成的,而且還得是數量非常多的發光細菌,所以她收集了很多海水,準備研究。
可讓她非常納悶的是,她裝了很多瓶水,而這些水在瓶中并沒有發光的效果,就好像發光現象只在海洋的環境下才會存在。
……
普通游客可沒有科研工作者那般什麽都要追求科學和真相的毅力,對他們而言,這一幕就像是“星辰墜海”般浪漫,他們有的人錄了像,有的拍了照,還有的跑到礁石處拍出了堪比攝影工作室P過後的藝術照效果。
游客們都沉浸在“海火”給予的視覺浪漫中,覺得能看到這一幕,就算他們花大幾百留下來也值了。
科普博主卻跟萬敏一樣納悶,他用力地晃了晃水瓶,這裏面依舊沒有光發出,就好像這些造成海水發光的細菌或浮游生物一旦離開了大海就死亡了,才不會再發光。
可是按理說這些生物都不會這麽快就死亡的才對,而且他取水的時候觀察和研究過,海水的發光現象就像是投影,原本漆黑的海面就是一塊幕布,所以他無論怎麽裝水,裝進水瓶的水都不會發光。
他擡頭掃視四周,都不曾發現有無人機的身影,如果有無人機,還可以說這一幕是由無人機投影形成的,——不,行舟島的海域面積這麽大,能投影出數百公頃面積發光效果的無人機至少得得上萬臺。據他對無人機表演的了解,這一場下來得花費五百萬元以上,行舟島真的這麽財大氣粗?
商人逐利,花費這麽多錢,只是為了秀一秀高科技?還是為了給游客一場視覺盛宴?可如果只是為了吸引游客,那行舟島為什麽會在接收游客的人數上一直卡着兩千人以下?兩千人的門票也才四萬元,哪怕都在島上消費,也才一百多萬營收。
還有“海滋”現象也是至今都沒有找到什麽原理。
還有種說法是“海火”的出現會伴随着海嘯和地震,所以科普博主查到了海嘯預警中心的電話,他把他的憂慮跟值班員一說,對方也予以了重視,立馬對這個時間所監測讀取到的海洋環境數據行進分析,同時也查了全球範圍內的海底地震信息。
八個小時後,天色漸亮,科普博主也從睡夢中醒來。
此時他的手機早已被人打爆了,不過他昨晚熬太晚,難得把手機靜音了一次。
Advertisement
他打開未接來電,剛準備回電話,預警中心的電話打了進來,他匆忙接電話,卻被告知,經過省及油市的預警中心監測分析,目前南海區域未有海嘯災害的發生,并且72小時預報也沒有海嘯災害。
全球範圍內的海底地震都不會影響到嶺南省,讓他放心,至于“海火”情況,他們已經接到了相關的電話,已經聯絡相關人員去調查了。
科普博主重重地松了口氣。
挂掉電話後,他同事的電話打了進來,告訴他行舟島因“海火”一事又上熱搜了。
對此,科普博主并不意外,他甚至發現有網友因“海火”形成的原因而險些引發恐慌之時,行舟島也及時地出面辟謠,用預警中心的監測分析結果證明油市,甚至嶺南省附近海域不會有海嘯的發生。
科普博主總覺得自己遺漏了什麽,等他想起自己取回的樣本,進行查看時,他卻呆住了,——他取回的樣本跟礦泉水一樣清澈,以至于他以為這就是一瓶礦泉水。
“不應該啊!如果發光現象是由于細菌或浮游生物大量聚集而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哪怕它們離開海面之後就死了,那我當時取回來的水也絕對不可能這麽清澈!”科普博主雞皮疙瘩冒了出來。
回想起昨天下午他下海體驗潛水的經歷,越發覺得這一切不可思議地超乎他的知識範疇。
他起床去海邊,發現這兒的海水依舊蔚藍清澈,仿佛昨夜的發光現象只是一場大家做過的美夢。
可周圍那些讨論的聲音,清晰地告訴他,那不是夢。
——“啊,太浪漫了,好想再看一次啊!”
——“能來這裏旅游,見證這一幕,真的太幸運了!”
——“聽說‘海火’的出現都會有海嘯,要不我們還是先走吧?”
——“安心啦,我以前也在海邊看到過海火,也沒見有海嘯或地震啊!況且,如果海火的形成原因這麽簡單,可怎麽還會有那麽多科研人員過來調查?”
科普博主因她們的對話而把目光投向了碼頭,看到了搭乘海事的巡邏船而來的一群在海洋領域非常熟面孔的科研人員,他們中有一位年輕的女性,因離得遠,科普博主看不清楚,但總覺得自己在哪裏見過。
他走過去的時候,對方也帶着科研人員離開,進入了保護區的地界,——他可進不去那兒。
……
李瑤林将萬敏介紹給這些自然資源部門及海洋大學派來的科學研究人員後,便退到了一旁,把這兒留給他們來交流。
之前因潛水點海底發光這事,也不是沒人取過樣品,但最終都沒查出什麽異常數據來。他們認為昨晚的“海火”跟海底的發光現象很是相似,所以想知道造成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否是一樣的。
海洋大學的一位教授想要帶團隊在潛水點進行長期的研究,被李瑤林給一口否決了。
包括萬敏在內的人都有些愣了,沒想到向來配合科研人員進行科研工作的李瑤林會拒絕得這麽徹底。
“為什麽?”被當着衆人的面拒絕,這位教授覺得有些丢臉,因此口氣也不太好。
當然是怕你們調查久了,發現端倪啊!
李瑤林苦惱地說:“在行舟島開展調查科研工作的人員太多了,我們無法做到每來一個團隊要求調研,都敞開行舟島的大門表示歡迎。今天是川市海洋大學,明天是省海洋大學,後天是外省的海洋大學;今天是海洋工程領域專家,明天是水産領域專家,後天是海洋環境領域專家……我們的工作也不好開展啊!”
“這是科研工作!”
李瑤林擡了擡手:“我是非常支持科研工作的,所以之前的那些調研,我是很配合的,但也希望你們能考慮到我們的難處。”
以萬敏跟李瑤林相處這麽些日子的觀察,她覺得李瑤林不是這麽小氣的人,所以必然是這項舉動有觸及行舟島利益的地方了。
自然資源部門的人員出來斡旋:“李總有什麽條件,可以提出來,大家商議一下嘛!”
李瑤林微微一笑:“行,那我就直言了,我的要求只有幾個。第一,想來調查取樣,除了征得相關部門的許可之外,必須跟我們打招呼,得到我們的同意;
“第二,除了跟保護區有關的科研工作,可以跟管理站協商之外,其餘海域的研究工作不能妨礙行舟島的項目運營;
“第三,短期調查,行舟島可以配合,但長期調查,行舟島能提供的幫助将會是有限的。”
大部分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第一點并不重要,第二、三點才是李瑤林之前拒絕配合的原因。她擔心長期的調查取樣工作會影響行舟島的運營,同時也不想讓調研支出成為行舟島的一大負擔。
如果行舟島不再大力支持調研工作的話,科研團隊就得自己雇船,自己租用潛水設備等,這将會讓本來經費預算就不太高的科研團隊的經費更加緊張。
他們之前見李瑤林在保護區的申建工作上十分積極,對龍峰、萬敏這樣的工程師也十分優待,還以為她會用一樣的态度來對待所有的科研人員,沒想到她也會區別對待。
可如果說李瑤林是勢利眼那也不對,他們這些教授、專家裏,比萬敏更有權威,來頭更大的也大有人在,如果李瑤林是為了名聲和社會地位,那跟他們打好交道豈不是有更多好處?
實際上李瑤林才不認識他們是誰呢!
哪怕他們自我介紹了,在她的腦海中也不過是“來調查取樣研究的”,形象甚至沒有萬敏“海龜專家”這麽立體。
要不員工說她有時候叛逆和任性呢?她覺得不爽了,說不想配合工作,就不配合,除非違法,否則還真難讓她改變主意。
若問,難道她就不怕得罪人,以後的工作不好展開?
她還真不擔心。
且不說她規劃和申報項目有系統可以幫忙處理,哪怕沒有系統,申報項目的事也不歸自然資源部門管。
比如,度假木屋建設項目是由規劃建設部門審批的;海域、航線等則是海事、漁業部門負責的;娛樂項目是文旅部門審批的。
現在文旅部門又在大力推廣濱海旅游這條線,行舟島頻頻亮相各大新聞媒體及報刊、雜志,早已成為主推的旅游品牌之一。
還有,李瑤林壓根就不着急給行舟島申請景區評級的事,但文旅部門十分上心,天天催她趕緊把這事給辦了,省得宣傳行舟島時,連個門面都沒有。
說白了,李瑤林現在就是有恃無恐,也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咳,海神除外。
在場的人也不意外李瑤林的這番舉動,畢竟她的來歷再神秘,在他們眼裏也只是一個年輕人,年輕氣盛,做事哪有成熟的人考慮那麽周全?
那教授說:“這些條件都是合理的,畢竟每個研究室、每個項目,都有經費的嘛,沒道理要別人無條件地支持我們的研究工作。”
李瑤林微笑着說:“多謝理解。”
為了給彼此一個臺階下,自然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出來和稀泥:“這些事以後找個機會坐下來慢慢談嘛!”
李瑤林表完态後就離開了。她來到游客服務中心,發現這裏已經圍了一堆游客,不知情的還以為發生什麽群體性-事件。
她看到被人群擠到外圍的鄭軒,有些疑惑:“這是發生什麽事了?”
“你忘了?今天是文創産品的預售首日。”鄭軒無奈地反問。
被小姐妹一番提醒,李瑤林立馬記起來:“我記得,你的‘首秀’,我怎麽會忘了呢?”
鄭軒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好似看穿了她的謊言。
李瑤林心虛地挪開視線,說:“就算是預售,他們也不至于吵得跟在菜市場一樣吧?”
鄭軒嘆氣,她低估了游客對“海火”的熱情。
昨晚行舟島再現“海火”時,她就想到了這次的預售工作可以以“海火滴膠”模型為噱頭,所以連夜聯系了齊經理,修改了昨天制定的宣傳推廣預案。
今天一早,島上的電視就放出了預售的廣告通知,游客們聽說行舟島能讓他們帶走“海火”,也不管那模型有多貴,就蜂擁而上,說要預訂。
“要是貨不對版怎麽辦?”游客中不乏理智消費的人,他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行舟島的工作人員微笑着回應:“要是沒有宣傳圖冊上展示的效果,支持全款退貨。”
“你們說的啊!”
“這是我們行舟島自己生産的産品,質量有問題,我們會負責到底的,所以請大家放心!”
“那要多久才能拿到貨啊?”
“制作周期是三個月,現在下單,元旦前後就能發貨了。”
雖然有點久,但游客們覺得也不是不能等,紛紛交了錢,填寫了收貨信息。
等這群昨晚見過“海火”的游客散去,新上島的游客看到這麽多人在這裏,便也圍了過來。新游客或許不知道昨晚的“海火”所造成的轟動,但看到那麽多産品,多少都會有些收藏紀念的念頭。
有人花幾十塊預定了五只海龜的鑰匙扣模型,也有人花上千元定制了一套白天能看到“海滋”,晚上能看到“海火”的行舟島全套模型。不管便宜或昂貴,鄭軒所設計的産品,沒有哪一件是受到冷落的。
李瑤林忽然笑了,說:“軒哥你看,你的作品得到了這麽多人的認可,将來,你的路會越走越寬敞、越走越明亮的。”
鄭軒愣了愣,旋即也笑了:“我現在走的路,就是明亮的啊!”
作者有話說:
任性島主:恃寵而驕!叉腰.jpg
——
發燒兩天了,這兩天都沒啥精神碼字,存稿也見底了_(:3」∠)_
可惡!!!!希望能快點精神起來,我要日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