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幹點副業

“嗯,什麽?有漁民想來島上燒香?”

聽到保安隊長這麽彙報的時候,李瑤林還以為自己聽岔了。

這漁民是正經漁民,啊不是,是碧灣區本地漁村的漁民麽?

她怎麽記得這群漁民對行舟島意見挺大的,怎麽突然之間就産生來島上燒香的想法了?

高振海、林海這些當地員工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他們說:

“前兩天有一艘漁船在出海時遇到了風暴,險些回不來了,他們後來脫險回到附近海域,被海事處救了回來。之後他們說當時雷達壞了,失去了航行的方向,全靠行舟島的燈塔發出的光指引他們,才得以安全返航支撐到海事處的救援船抵達的。”

李瑤林:“……”

她并不懷疑這話的真實性,因為這燈塔可是APP獎勵的地标!

雖然也是才知道原來地标跟奇觀一樣具有特殊的buff,但并不妨礙她為此感到小小的自豪。

她又問:“既然是燈塔的原因,那他們為什麽要來上香?”

“因為燈塔的光一般照不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他們認為之所以能看到行舟島的燈,一定是有神仙保佑。不給神仙上香,這可是大不敬的,以後神仙就不會再保護他們了!”

李瑤林:“……”

漁民對這些确實很迷信和執着,可行舟島真沒地方讓他們上香。于是她說:“他們如果是真心想表達謝意的話,就在心底默默地感謝海神吧,海神會知道的。”

林海忽然想到他們的公司名字似乎就叫“海神假日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所以,原來島主才是最迷信的嗎?!

啊不是,不該說迷信,應該說,島主是“海神”最大的粉絲頭目?

李瑤林問他:“你是在心裏吐槽我嗎?”

Advertisement

林海一個激靈,忙說:“沒有,我怎麽會吐槽老板你呢?”

“可你的表情不是這麽說的。”

林海:“……”

現在他都這麽藏不住心事了嗎?

李瑤林笑說:“好啦,你們忙你們的去吧!現在天幹物燥很容易發生火災,要多安排人巡邏檢查,注意不要有什麽安全隐患就行。”

……

雖然幾十海裏外的海上正經歷着暴風雨,但行舟島這邊風平浪靜,并未受影響。

所有漁船都回到了漁港,漁民們坐在一起吃着炸小魚幹,喝着啤酒,一邊抽煙,一邊唠嗑。

“不是我說呀,這次是真的危險,差點就回不來了。”

船老大的額頭有一塊淤青,這是他在浪急的時候沒站穩,一頭撞到了鐵板,險些沒給他撞暈過去。

“怎麽會這麽湊巧,雷達故障了?”有人問。

“咳,太久沒去檢修了,加上這次風浪大,信號接收器就壞了。”船老大有些懊惱,修這個及檢查漁船又得花一大筆錢了。

“那你們這次能回來,還真的去行舟島上香才行了。”

“行舟島不給燒香。”

“你怎麽這麽不懂靈活變通?燒了香找個地方一插,然後就跑,誰抓得住你?”

“我可不想跟炳昌那樣被拉黑名單。”

“那在碼頭這邊用蘋果插幾炷香拜一拜?”

船老大“嗯”了聲,又問:“老彭他們最近還在跟海釣俱樂部一起搞事嗎?”

“早沒了,不過這船釣生意賺得是真多,他們打算在碼頭那邊開家店,讓那些游客、釣魚佬可以包船出海釣魚,多的時候能掙大幾百,少的時候也有一兩百百一天吧!”

船老大皺眉:“他們還沒受夠教訓嗎?”

“這次他們可沒有打着行舟島的招牌來坑人。只不過行舟島成立了一個俱樂部,下個月還要承辦省機關單位組織的什麽釣魚比賽,很多參賽的釣魚佬都想來了解一下這邊的魚情,他們到處找船,老彭正好有船,沒道理放着生意不做的嘛!”

船老大說:“那釣魚比賽也是短期的賽事,比賽結束後呢?開店不可能只開一個月吧?”

“現在的人老愛釣魚了,要不是沒有辦這方面的證,我也入夥了。”

船老大也滿腹心事,這次回來後,他妻子就一直讓他去打聽有沒有哪片養殖區或灘塗準備轉讓的,比起出海捕魚,承包海灣來搞養殖更安全。

但養殖哪有這麽簡單哦,要懂養殖技術,還得防着臺風天或赤潮,還得找銷路。

有人說在網上搞個直播,不怕沒銷量,但直播也得有人看才行,沒有公司包裝,普通漁民的直播壓根就沒人看。

而且只有搞批發才能多掙一點,在網上賣海鮮,一百個人來買,他就得出一百份運費,多虧啊!

村裏養生蚝的那家就是這種情況,搞直播投了幾萬,連個響聲都沒,一般人想幾斤、十幾斤地買,他們壓根就不願意賣,都是五十斤、上百斤地批發,可又苦于不認識大排檔、大酒店的人。

他妻子也羨慕能開飯店的那批人,但人家的位置就在海邊,前面是開闊的空地能讓游客停車,背後是沙灘能欣賞風景,店面占地大,總的來說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他們的房子位置不好,前後左右都是把樓建得五六層高的鄰居,壓根就不合适開飯店。

所以除了老老實實出海捕魚,他真想不到別的賺錢路子了。

另一個漁民忽然來了興致,說:“最近開車也是能賺不少的。阿松家的那小子,搞了輛二手的面包車,最近一直在碧灣站拉客,一車六個人,每個人三十塊,一個來回就是360,一天能拉五六個來回,你們算算賺了多少!”

“都是去行舟島的游客?”船老大問。

“嗯吶,除了行舟島,也有一部分去嶼海公園的,但還是去行舟島的比較多。這一天進出島的人數三千多,碼頭那邊的酒店、飯館的生意別提多好了!他媽的連菜販子都賺到了錢,就因為那群人愛去島上燒烤。”漁民說到激動處,突然爆粗口。

由于行舟島太熱門了,很多商販沒法登島擺攤後都選擇在碼頭那邊擺攤,以至于常常造成擁堵。最近城管都特別關注這邊,隔三差五就要來一趟,但不妨礙周邊的酒店餐館沾光,把生意搞得紅紅火火的。

船老大忽然回過味來了,他說:“聽你們這麽一說,跟行舟島有關的都掙錢了?”

“那可不?這行舟島太邪門了,現在都開始降溫了,可那裏還跟夏天一樣,我們在這兒穿長袖,島上穿着褲衩下海玩都不怕着涼。”

船老大突然往漁民的腦袋拍了一巴掌:“什麽邪門?那是海神保佑!”

漁民反應過來,沒敢再說行舟島的壞話,這不,他這個好哥們經過這一遭,都“路轉粉”了。

船老大訓完人後,心底卻開始琢磨是不是也要把握住機會,攀上行舟島這顆正在茁壯成長的大樹……

——

李瑤林最近發現,周圍漁村的漁民好像都沒有再找事了,他們安分得有些讓人不習慣。

小人魚:“咋啦,別人一天不找事,島主就不自在了?島主是抖M!”

“哇,你連字母圈都知道,好意思說你還小?”李瑤林說,“真安分才好,就怕他們憋着壞準備來幹一波大的,又或者是埋着什麽雷,等我踩呢!”

小人魚:“我知道島主這病叫什麽,叫被害妄想症!”

李瑤林:“……”

适逢老黎他們過來跟李瑤林彙報“首屆北部灣杯垂釣邀請賽”的準備工作。

這次的賽事是北部灣經濟區建委會主辦及指導的,省休閑垂釣協會等幾個單位負責承辦,行舟島、行舟海釣俱樂部、油市碧灣區政府等則是協助承辦這次比賽的協辦方。

行舟島提供場地,但不是免費的,承辦方會從釣手的報名費及主辦方撥的經費裏拿出五千元作為場地租金,——這次報名的釣手約三百人,這份租金算是李瑤林給參賽選手的門票打了八折。

行舟島收了租金就得負責維持秩序、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至于船和漁具、餌料的價格另算。

“那邊是希望我們能協助他們租賃一些釣魚船,但老板也知道,油市的有資質的漁船和釣魚艇,很多都跟于帆有關系……”老黎神情為難。

李瑤林不太理解:“他不是休閑垂釣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嗎?”

照理說,這次休閑垂釣協會承辦這次的比賽,他也該出一份力才對的吧?

“還不是我們成立俱樂部讓他顏面受損,垂釣協會也不帶他玩,他就跟協會的會長鬧掰了。為了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放言不會把船租給我們,也不會提供任何幫助。”

“難怪這次的協辦方裏沒有油市的釣魚協會的身影。”李瑤林搖搖頭,于帆的路走窄了啊!

她之所以沒有限制游客外帶食物、飲料,除了這麽做涉嫌違法之外,也深知有些錢不能自己全賺了,總得給別人一些賺錢的機會,這樣才不會招致別人的嫉妒。

雖然難免還是會有人眼紅,但反對她的聲音小時,那些人就不敢輕易地出來興風作浪、光明正大地對付她。

這不?碼頭對岸的酒店、餐館、菜市場的生意多紅火啊,以至于現在有疑似打着行舟島的旗號招搖撞騙的騙子和黃牛在碼頭那一帶活動時,他們舉報起來比游客還積極。

所以于帆自己不想賺錢也就罷了,跟他合作的那些船老大總是想賺錢的,他這不僅絕了自己的後路,還不讓手底下的人喝湯,怎麽會有人服氣?

偏偏這些船老大跟漁村的船家不一樣,之前跟他合作的那些漁民擁有的船都是小船、漁船,這些跟他合作多年的船老大所擁有的卻是十分專業的中大型海釣船,他們跟于帆産生嫌隙,以後于帆的海釣生意也回不到從前了。

李瑤林雖然以前沒做過生意,但有些人情世故還是懂的,這也是她在跟方信華因航線一事發生過龃龉之後依舊能坐下來談合作的緣故。

李瑤林說:“去問問別的俱樂部,再接觸一下那些船老大,看看有沒有願意租船的。”

老黎點點頭,決定請老杜他們吃頓飯,畢竟他們是當地人,認識的人總比他多。

有老杜出馬,很快就找到了幾個附近漁村的村民。

聽說對方是漁村的,老黎有些疑慮,但老杜說:“耀德沒做過什麽對行舟島不利的事,他上回出海,要不是海神顯靈可能就回不來了,所以一聽說行舟島在找船,他現在可積極了!”

老黎雖然很高興對方能這麽積極,但不太看好地說:“光有船不行,還得有資質。”

很多漁船都是有“三證(漁船登記證、檢驗證、捕撈許可證)”的,但不是所有擁有“三證”的漁船都能經營海釣。

之前跟于帆合作的漁船有海釣俱樂部的合作協議,被視為俱樂部的船只,符合開展各種海釣活動的條件,且只在近海水域活動,因此不算違法。可如果沒有跟俱樂部合作,又要到離海岸很遠的地方就不行了。

老杜笑說:“你們行舟島不是有海釣俱樂部嗎?”

老黎:“……”

聽老杜這話的意思是,讓那船老大加入俱樂部,跟行舟島發展長期合作?

可他不确定島主會不會因為之前的事而産生芥蒂。

他決定先見一見船老大。

見面的過程很順利,船老大張耀德并沒有表現出敵意,而且看得出這次尋求合作也是發自真心的。

老黎直接抛出行舟島的條件:“這次的比賽有好幾百人,分岸釣、矶釣和船釣三個項目,需要大約十條船,而且不能是木質漁船,不能太舊、太小,也不能是大型的捕魚漁船,你能找到這麽多條符合條件的船嗎?”

張耀德稍微花時間回憶了一遍自己認識的人,不确定地說:“照你的條件,我這邊能找到七條船。”

“七條也可以的,但你們真的願意跟我們長期合作?”老黎問。

“願意,但明人不說暗話,大家都得賺錢不是?”張耀德看出了老黎的不信任,畢竟之前漁村一些人的做法确實有些缺德。

可碧灣區不是只有他們一條漁村,不能因為別的漁村還有漁村的個別人的行為,就上升到他們所有漁村的漁民嘛!

老黎點點頭:“你說得對,大家都想賺錢,這沒有錯。不過你這七條船裏有沒有之前跟漁帆海釣俱樂部合作的人?我們老板不記仇,但有些事不是老板不計較就能翻篇的,在了解清楚他們後來跟漁帆俱樂部之間發生的事後,我們更不放心地跟他們合作了,萬一我們成了第二個漁帆俱樂部怎麽辦呢?”

張耀德拿出煙想抽,但想了想沒有點火,只是放在鼻尖吸了吸就夾在了耳朵上。

“五。”他說,“有兩個之前跟漁帆俱樂部合作過,還有五條船符合你們的要求,畢竟我們都是靠出海捕魚為生的,這麽大一艘船跑去拉人海釣,太劃不來了。”

“那你們以後都不出海捕魚了?”

“怎麽可能不出海,不過也不能天天出海啊,不出海的時候,總得謀點生計吧?”

老黎問:“你把跟我們的合作當成副業,賺外快了?”

“我們世代生活在海邊,大海是我們的糧倉,捕魚是我們的飯碗,讓我們完全放棄捕魚這是不可能的。”

他們這些漁民跟漁業公司不一樣,他們的設備跟不上不說,也沒法到漁業資源更加豐富的遠洋去捕魚,所以那些動辄賺幾百萬的基本都是遠洋漁業公司,他們這些漁民,一艘船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就算幸運了。

現在他不敢到離岸太遠的海域捕魚,賺得少,自然得幹點副業找補了,不然孩子大了要結婚買房,他們哪兒來的錢!

“你很實誠。”老黎說。

對方對行舟島有一層濾鏡,至少不用擔心他像那群毫無底線的漁民一樣,賺錢的時候坑游客,不賺錢時就背刺俱樂部。

老黎如實地把這件事告訴了李瑤林,後者說:“我相信你能把這件事處理好,至于是否要跟他們合作、合作方式如何,也由你決定。”

經過洽談,老黎最終把張耀德及其親友幾艘船都簽了下來。

合同規定雙方的合作不只是這一次釣魚比賽,往後如果俱樂部還組織類似的活動需要用船時,他們得确保船只的空閑。

因比賽開始前肯定會提前一個月的時間來組織,他們便不能選擇比賽的日子出海捕魚。同樣,船老大們出海捕魚前也必須提前告知俱樂部。

另外,鑒于潛水項目受天氣原因而開始限制體驗人數,越來越多游客轉而去報名船釣,使得原本的兩條釣魚艇稍顯不足,所以俱樂部會代表行舟島租用這五艘船。

五艘船不能同時出海捕魚,要确保每天至少有兩艘空船來行舟島“上班”,行舟島按漁船的“出勤率”分幾個檔次給他們發租金,比如月出勤十天以內的為一檔,十天到二十天為一檔……出勤越多績點越高,全勤還有全勤獎。

比起漁帆俱樂部跟漁民的那種合作方式,行舟島跟張耀德他們的合作方式更加合理規範,也更能提高船老大們的積極性。

至于比賽需要的剩餘五艘船,老黎聯系了鐘總那些俱樂部,對方十分爽快地答應租借俱樂部的釣魚船。

于是海報上的協辦方又多了一位。

……

“于帆看到海報,別提多生氣了,關鍵是底下的船老大知道官方給的租船補貼有多少後,紛紛怨他明明是休閑垂釣協會的副會長,卻不利用優勢,幫他們占了這些名額。現在他們都在跟于帆吵呢!”

海哥給老黎打電話時,說起了于帆對行舟島跟漁民合作後的反應。

“這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作者有話說:

小人魚:我知道員工上班有績點,但我沒想到漁船上班也有績點,島主你真是資出了新高度。

島主:???沒想到我也有替員工背鍋的一天。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