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迷航
合作确定後,行舟島的官網就更新了文華旅行社為行舟島目前唯一合作旅游社的通知,順便增加了交通線路。
之所以要特意更新,除了是文華旅行社的要求之外,也因外面出現打着行舟島的名義坑騙游客的旅游機構,用什麽“門票木屋預訂”“五折船釣”“行舟島周邊産品經銷商”的傳統套路忽悠游客,其性質就跟黃牛差不多,只不過冠以了旅游機構之名,游客往往分辨不清楚哪些是具備合法資質的旅行社,哪些是假的。
文華旅行社的名氣很大,其品牌在油市随處可見,游客只需認準它就不容易上當受騙了。
網友在論壇也進行了讨論:
1L:“前陣子才聽說行舟島想讓市交運營旅游專線,沒想到動作這麽快,就有直通車了!”
2L:“這不是市交的車,這是旅行社的車!”
3L:“有什麽差別嗎?我特意查了下,高鐵總站到寶仁港碼頭只要四十分鐘,票價20塊;碧灣站到碼頭只要半個小時,票價15塊。這個價格不比坐網約車還便宜?!”
2L回3L:“你不怕讓你上車前,先去購物消費一波嗎?狗頭.Jpg”
3L回2L:“旅行社強制消費的話可以打電話舉報,我相信我媽會替我們做主的!”
4L:“3L你媽誰啊?”
3L回4L:“你怎麽罵人啊?滾!”
【4L已被禁言。】
5L:“我想4L的意思是,為什麽你母親會為我們做主,她是什麽領導嗎?”
3L回5L:“我媽?島主啊!雖然她還沒把我認回去,但我是她沒有血緣關系的親兒子啊!”
6L:“艹,滾,哪兒來的野種,那是我媽!”
【6L已被禁言。】
Advertisement
7L:“樓上非得來吵架搗亂麽?這可是關乎消費者權益的大事,別鬧了。”
3L回7L:“沒鬧,內部消息,各地接社都接到了非正式通知,如果有前往行舟島的游客需要直通車服務,但是不想被捆綁消費時,地接社不得通過各種方法威逼利誘強迫該游客,因為如果行舟島接到投訴電話,很有可能會取消跟旅行社的合作。”
8L:“這麽一聽,瞬間覺得能讓文華旅行社這麽謹慎對待的行舟島好牛逼啊!而且3L透露得這麽多,該不會是行舟島的人吧?”
9L:“不可能,當地人都知道入職行舟島的第一件事是先簽保密協議,所以那兒的員工家屬都沒法從他們的嘴裏撬出任何有關島主身份的事。咳咳,我就是員工朋友,為了這事,差點沒跟對方絕交……”
10L:“歪樓了吧?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個旅行社的直通車服務還是很劃算的。”
11L:“是啊,現在的網約車沒有優惠券都坐不起了,之前從高鐵站打車去行舟島,花了我78塊!”
12L:“順風車也要40多了。”
13L:“不過看了眼,直通車好像沒有固定的發車時間。”
對此,旅行社回應,因他們在碧灣站沒有地接社,目前在碧灣站下車,需要地接服務的游客需要提前一天聯系地接社,到時候會安排專車去接送。
從客流量比較大的高鐵總站出發的直通車也有多種,一種是先去嶼海公園、浪漫海屋,最後才到寶仁港碼頭的,這種往往一個小時就能湊夠一車,哪怕沒湊夠,也會準時發出。
一種是直接到寶仁港碼頭的,安排的二十人左右的客座車,以行舟島現在的知名度來說,這種要湊夠二十人也不難,快的半小時就能發車了,慢的也不會超過一小時。
當然,為了避免游客錯過航班,旅行社建議最好是現在網上或打電話聯系地接社,地接社好提前做好安排。
網友們高興了,房地産商們卻有些郁悶,你行舟島的游客交通問題解決了,那我們怎麽辦啊?
冼太夫人故居景區也很納悶,說好的形成旅游商業圈,你行舟島怎麽偷跑在前頭了?
他們景區跟旅行社也是有合作的,但自由行的游客根本就不多,很多都是跟團的游客。他們景區往往是這個團要逛的衆多景點之一,導游帶過來打個卡,上柱香,看看冼太夫人的生平,然後就走了。
知名度和人氣跟行舟島都沒法比。
……
李瑤林暫時沒空去理會房地産商們郁悶與否。交通便利性提高後,她又去思考“郵電服務”這件事。
雖然行舟島有紀念票,卻不是郵政發行的,也沒有那種市面上常見的明信片。
一般景區的明信片有兩種,一種是商家自印的,這種需要去郵局買郵票才能郵寄;還有一種是跟郵政合作發行的郵資明信片。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所有的風景和寄語都能通過手機軟件發送給想分享的人,明信片從“文化傳承、情感交流的載體”漸漸地不受重視,很多人哪怕收到明信片,也只會放在角落積灰,所以對于是否要發行明信片,李瑤林是有些不确定的。
鄭軒和林绮桐倒是贊成推出明信片來,前者認為這也是一種推行行舟島文化品牌的方式,後者的想法則更加活潑。
林绮桐說:“不是有款戒指的營銷策略是‘一生只能定制一枚’嘛?我們也可以啊,一生只能買一張,這樣明信片的價值不就體現出來了嘛!”
李瑤林:“……”
鄭軒:“……”
你确定要抄作業抄得這麽明目張膽嗎?
說到如何讓明信片變得更具有價值,林绮桐有些怨念地說:“話說,我們行舟島的初版門票現在已經炒到了三百多塊一張了。可惜我第一次過來的時候還沒有門票,後來也沒趕上第一版門票!”
鄭軒說:“我知道我們部門的兼職梁穎手裏就有不少初版門票,她說大家當初把門票當垃圾給扔了,她收集了幾十張,沒想到現在會這麽值錢。”
初版門票發行時的目的只是留給游客做紀念,并不像現在這樣可以在後臺通過編號确定游客的身份,因此收藏價值高。
如今這版門票十不存一,梁穎一個人就攢了幾十張,這要是傳到外頭去,只怕會有不少人去找她收購。
林绮桐準備給梁穎打電話:“趁現在還沒炒得太高,我找她買一張去!”
鄭軒沒管林绮桐,她對李瑤林說:“明信片制作成本低,不容易虧本,可以試試。另外,我覺得七筒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明信片可以不限購,但可以設計一些特別的紀念票,搞個限購……”
李瑤林點點頭:“行,我讓齊副總去跟郵政談一談這方面的合作。”
她頓了下,透過窗戶看向山頂剛修好的燈塔,問:“你們覺得燈塔的一層用來做什麽比較合适呢?”
“能做什麽呀,放雜物?”林绮桐說。
鄭軒說:“格局打開一點,燈塔雖然不是誰都可以上去的,但一層的大廳還是可以對游客開放的呀!我覺得做陳列室就很不錯。目前我們行舟島還沒有專門宣傳、展示我們行舟島文化的展廳,可以将行舟島的發展做成文化牆,放在陳列室展示。”
林绮桐問:“陳列室不是應該放在像招待大廳那種進出的游客比較多,方便游客看到的地方嗎?”
“有幾個游客路過那些地方時會停下來觀看啊?而且那裏的人流量比較多,人人都停下來觀看,不就造成擁堵了嗎?燈塔一層的那個房間就很合适,不需要擺放什麽展櫃,只需設計四面文化牆,展示行舟島的開發過程。
“很多人不是對行舟島的開發歷史很感興趣嘛,來陳列室就能看到了。而且我們可以聯系拍攝到珍稀動物的攝影師,跟他們購買照片,挂在牆上,提升行舟島的文化品牌形象。還有,問問旅游雜志那邊有沒有庫存,寄幾本來這裏,游客還能翻看一下……”
李瑤林跟林绮桐瞠目結舌,紛紛鼓掌:“軒哥,牛逼!”
不得不說,鄭軒在專心幹事業之後,這腦筋轉得是真快!
“軒哥,那這陳列室……”李瑤林開口。
鄭軒擺擺手:“陳列室肯定歸宣傳部門管。”
林绮桐:“……”
你別三言兩語就給我們增加工作量啊姐兒們!
盡管林绮桐在心裏哀嚎,但這項任務最終還是落到了宣傳推廣項目組的頭上,林绮桐作為該組主管,就被宋經理安排來幹這事了。
這一天夜裏,行舟島的燈塔第一次亮起了燈。
……
茫茫大海中,漆黑的海面上,一艘漁船正在黑夜中劇烈地搖晃、上下起伏。
風大雨大,浪也很急,而夜空中偶有猙獰的白光劃過。對有多年經驗的老漁民來說,這是風暴逼近的征兆。
“還沒修好嗎?到底是哪裏出問題了?”船老大抓着船上的欄杆,着急地砸了砸窗,裏面的男人已經急出了一身汗。
他說:“應該是信號接收器出問題了。”
船老大臉色鐵青。
一個小時前,天上就下起了雨,風浪也開始變大,船老大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也不放在心上,結果沒多久,船上的AIS防撞雷達就失效了。
他們這種小漁船并沒有安裝太高大上的雷達,只有避免觸礁或與別的船只相撞的防撞雷達,偏偏在遇到風暴的時候故障了!
要知道遭遇海上風暴的船只不一定會翻船,但船員很難控制它的航行方向,一旦被風浪帶到有礁石的地方,又或者碰到別的船只,那被撞得稀碎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風浪越來越大,船身的傾斜角度也越發誇張,仿佛船只随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船員對船老大說:“風暴快來了,我們抓緊時間返航吧!”
另一個船員說:“來不及了,得卸掉一些魚,減輕重量,不然我們跑不過風暴!”
船老大當機立斷:“卸!”
雖然這一卸要賠本,但總比沒了性命要好!
船員很快就卸掉一部分打撈上來的魚,船老大也讓船提速,避免被越來越強勁的風給卷了進去。
然而此刻是夜晚,又是在暴風雨來臨的情況下,船只甩得人暈頭轉向,等漁船擺脫了風暴之後,他們又遇到了迷霧……
“手機還是沒有信號嗎?”船老大罵罵咧咧,他們這是倒了幾輩子的黴,什麽惡劣天氣都讓他們遇上了!
偏偏剛才為了擺脫風暴,能用的燃料都用了,剩下的補給也不知道夠不夠他們找到返航的方向,回到對岸去。
這時,船員突然蹦出了一聲興奮的叫喊:“燈光,那兒有燈光!”
衆人順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見被迷霧籠罩的海面上,有一束橘黃色的光一閃一閃地晃着,它明亮卻不刺目,為他們在迷霧中指引了方向。
船老大精神一震,開着船就往有燈光的地方航行了。
他們從黑夜航行到天亮,航行了五個多小時,也還沒看到陸地。
就在他們開始懷疑這束光到底是靈異現象,還是“海市蜃樓”時,他們的手機終于有信號了!
幾十個未接來電紛紛跳出來,各種信息也險些把手機給刷到死機,這一切似乎在告訴他們,失聯的這一晚上,他們的處境多麽令人憂心。
他們聯系到了家人,才知道原來他們遇到的風暴是受正在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的影響而産生的。
家人看到新聞後,就立馬聯系了他們,卻發現他們失聯了!
海事處接到求助,也立馬出動了救援隊,但沒想到還沒搜救到他們,他們就主動聯系上了。
一個多小時後,海事處的救援船遇到了他們的漁船,并把他們帶了回來。
船老大等人這才感到後怕,因為他們遇到救援船時,距離海岸還有二十海裏,船上的燃料也剛好足夠他們駛回漁港碼頭。如果他們當時在海上多繞幾個圈子,他們的船估計早就沒有動力了。
提到指引他們返航的燈光時,海事處的搜救人員面面相觑,說:“按照你們所指的方向,那大概是行舟島的燈塔傳出的光。”
船老大等人有些懵逼:“行舟島的燈?行舟島什麽時候修建的燈塔?”
“前不久修建的,昨天剛投入使用。”
“可我們是在五六十海裏的地方見到這束光的……”船老大算了下,他的漁船航速是10節,也就是全速前行的話一小時只能開10海裏,開了五個小時後,距離海岸還有二十海裏,也就是說,他們的船當時離海岸得七十海裏以上。
一般的燈塔在環境非常好的情況下,能照射到的範圍只有二十海裏左右,行舟島的燈塔是怎麽照那麽遠的?
而且神奇的是,當他們的手機有信號後,這束光就消失了……
作者有話說:
小人魚叉腰:海神發的地标,能是普通的地标嗎?!
——
方便面對捕魚業的了解有限,如文中有bug請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