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祥和齋 味道變了
第22章 祥和齋 味道變了。
許嬸子說的那家點心鋪子, 史如意是曉得的。
她那日和香菱在西市向人打聽點心鋪,那賣胡餅的大娘,看史如意年紀小, 估摸手裏沒幾個銅子, 特地好心提點她。
“小丫頭, 你若要買那尋常的麻團蜜糕, 別到知香樓去……
那地兒賣的忒貴,都是老爺太太才去。
再拐兩條巷子, 有家老牌糕點鋪,名喚‘祥和齋’的,點心最是美味實在。”
牛車晃晃悠悠地駛至觀音橋,史如意手裏提着竹盒,從車上小心翼翼地下來, 回頭揮揮手。
“嬸子,寶源哥, 我這就去啦。”
寶源在前頭架着牛車, 應了一聲, 許嬸子伸長脖子看她,一臉的擔憂。
“哎, 如意閨女,你可千萬慢着點!
……真不用嬸子跟你一塊兒去?”
雖然如意腦子好使, 說起話來也條理清晰,但畢竟人小。
許嬸子不大擔心史如意被人騙, 擔心的是旁人故意欺負她。
史如意心頭湧上一股暖流, 知曉許嬸子是真心為她着想,笑眯眯地搖頭。
“真不用,嬸子放心吧。
我心裏頭有數。”
Advertisement
她雖然人小, 但也正因着如此,店家才容易放下戒備心來。
畢竟這點心鋪子經營情況不好,若是一大幫人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是故意來砸場子的呢。
史如意目送牛車離開,并不急着去那點心鋪。
先沿着青石板街慢慢走,東瞧西望的,把周圍商鋪環境都看了一遭,心裏大概有了個數。
這巷子位置不算偏,離那最熱鬧的觀音橋只隔了兩條街,巷面略窄,地上青磚被歲月踏得平整。
巷子裏頭都是上了年頭的老店,許多家門口支着的幌子都已褪色了,在風中飄搖。
除了吃食小店,巷子裏頭還有什麽雜貨行、綢緞店、杏林鋪……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人流量雖少了些,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譬如,這邊的顧客都是熟客。
進了店,都不用出聲,店家便已經曉得他要點啥子,一邊打包,一邊閑話着家常。
史如意摸摸下巴,進了祥和齋附近一家賣羊雜碎的腳店。
這個時辰,店裏沒什麽客人用飯。
像這樣的小腳店,是請不起夥計的。
店家并師傅,是一位滿臉絡腮胡的漢子,一看見史如意進來,就熱情地吆喝開了。
“小娘子,裏邊坐……
想吃點什麽?阿叔給你做,保管你吃得香。”
史如意點了一碗煎白腸,要五個銅子。
這年頭肉價貴,尋常人家嘴饞,又買不起紅肉的,便會點上一碗“煎白腸”來過過嘴瘾。
名義上雖然是“煎”,實質上只是單純水煮。
清洗幹淨肥腸,放在碟裏,若是店裏來了客人,随吃随切。骨頭湯則是一直在鍋頭滾着的,越熬越有味道,滿屋子的香。
史如意自個兒調了一小碟醬料,蘸了醬送那白腸。
卻無想象中油膩的腥膻味,滑軟柔韌,肥嫩鮮美,嚼來滿口奇香,讓她暗暗稱奇。
果然這能屹立多年的鋪子,都是有幾分真本事在的。
當下毫不客氣地贊了那店家一番。
“哈哈哈,小娘子是第一次來我家吧?
不是阿叔吹牛皮,咱這煎白腸啊,在整個安陽都有名氣。
許多官人都特意趕了路來吃咧——”
那絡腮胡漢子看桌上史如意調的那碟子醬料,就曉得她是個會吃的,臉上的神色頗為自得。
史如意吃完白腸,把碗裏的湯也仰頭喝掉,用汗巾子擦了擦嘴角,向那店家打聽。
“阿叔,我娘讓我出來外頭點心鋪,買幾包糖糕回去,招待親戚用的。
阿叔可有哪家推薦嗎?”
那漢子面上顯出幾分猶豫來,他神色變幻幾次,忽地放下手中攪湯的長勺,重重嘆了一聲。
“小娘子,若是從前,我想都不用想,定是要給你推薦‘祥和齋’的。
喏,看見沒,就巷子口那家……
擱上十幾年前,大家都要排隊擠破頭去搶,每日不到午時就賣光光!
只可惜,那店家如今人老了,不中用了,做不成糕點了。
許多人來嘗,都說再不是那個味了……”
那漢子是個熱心腸的,連聲嘆氣,似乎打心底裏為那祥和齋感到惋惜。
史如意心念一動,坐直了幾分身子,眨眨眼,饒有興致地追問。
“那這家的後人呢?
怎地就做不出先前的味道來了?”
那漢子“哈哈”大笑幾聲,像是在笑她年紀小,不曉事,單純。
“不是阿叔吹牛,這人跟人的手藝啊,确實不一樣。
哪天換了個師傅,碰上那嘴刁的客人,立刻就能嘗出不對味來。
我有次感了風寒,不得已在床上躺着,讓我娘子出來代做兩日,那客人一個個都嚷嚷。
你說說,難道我還能對我自家娘子藏私?都是手把手親自教過的,可那煎白腸做出來的味,就是不一樣。”
史如意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複問那漢子。
“阿叔,那這祥和齋……現下是誰在管?”
……
史如意提着竹盒,走進祥和齋,一眼就瞧見了那阿叔口中的“羅娘子”。
羅娘子一身荊釵布裙,約莫二十左右的年紀,端坐于木臺之後,靜靜看着門外過路的行人。
并不施粉黛,卻自有一股從容雅致的氣度。
據那隔壁煎白腸的阿叔說,這羅娘子嫁的是這祥和齋店家的獨子,成親不過兩年,丈夫便不幸得了痨病走了。
大慶風氣開放,禮教束縛不重,公主養男寵,貴婦上花樓。
這寡婦要再嫁,不是甚稀奇事。
羅娘子年紀還輕,衆人都勸她,連公公婆婆也勸。
這羅娘子卻說出嫁從夫,如今夫君既去,留下二老無人照應,理應替他孝順爹娘。
這鄰裏有笑羅娘子傻的,也有誇她赤誠孝心的……
更多的,還是說羅娘子精明會打算的。
這百年之後,兩個老的撒手人寰,祥和齋不就落到她手上了嗎?
這祥和齋有口皆碑,也是安陽城響當當的點心鋪子呢,到時鋪子到手,再娶再嫁,又哪是什麽難事?
史如意把這些聽來的話都在腦中過了一遍,仰頭打量那羅娘子。
三人成虎,這市井謠言的威力她是知曉的。
單看羅娘子的面相,卻并不像傳聞中的市儈之人。
羅娘子接過她的打量,不慌不忙地起身。
朝史如意微微一笑。
“小娘子,可要買些什麽糕點?”
史如意便趁機在店裏踱步起來,把竹匾中陳設的糕點都一一仔細看過。
櫃臺上擺了只陶瓶,裏頭斜插一只臘梅,散發着淡淡的幽香,更給黯淡的店裏添了幾分好顏色。
單看那點心卻并不特別。
金黃滾圓的麻團,長方白玉的蜜糕,切成薄片的青黃栗糕……
便是在尋常小店也是有賣的。
只是光澤質感,看着倒比外頭賣的要好些。
點心擺在竹匾裏,用洗淨的青碧葉片托着,更襯出那色澤的鮮妍來。
史如意心道,也不知這葉托是祥和齋的慣例,還是羅娘子的巧思。
環顧店內擺設,木質的桌椅櫃臺,素樸卻不顯得簡陋,比她想象中的還要整潔大方。
只是作為點心鋪子,清靜有餘,少了這幾分熱鬧的煙火氣,一看便知生意不佳。
史如意進店來,左顧右盼了這半晌,羅娘子卻并未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只含了笑立在一旁。
不似寡居的幽怨婦人,倒像從仕女圖走出的娴雅女子。
史如意心下一定,搬出腦中早已準備好的說辭。
“娘子好。
我娘親買了你家的點心,托我來店裏問。
為何你家的點心味道,嘗起來,倒好似和從前的不大相同?”
她擡頭,朝羅娘子友好地笑笑,臉上并無責怪之色,有的只是孩童般的天真好奇。
一雙眼睛水靈靈的,烏黑的瞳仁清澈又明亮。
羅娘子似是聽多了這句話,臉上閃過黯然的神色,稍縱即逝。
“回小娘子的話,這原先的點心,都是每日清晨由我公公親自動手做成,并不假手于人。
如今公公年歲大了,身子已不是很好,手腳常常腫脹發硬。
我與他學點心,卻做不出那香味的十分之一……
說出來,倒是我的不是了。”
這些話,已憋在羅娘子心頭許久。
今個兒看史如意年紀小,想着無妨大礙,忍不住把心底的話都傾訴出來。
羅娘子閉了閉眼,掩去打轉的淚花,又強打精神與她笑着。
望了一眼史如意提在手中的竹盒。
“小妹妹,你可是因着味道不好,來退點心的?
我退與你罷。”
說着,便要回轉身,去匣裏取銅子。
史如意趕忙伸手攔住羅娘子。
倒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史如意眨眨眼睛,臉上露出一點不好意思的笑來。
害羞地晃了晃腦袋。
“娘子這般大度坦蕩……
那如意也就開門見山了。”
史如意一邊說着,一邊踮起腳尖,把竹盒放到桌上。
當着羅娘子的面,緩緩掀開竹蓋。
羅娘子正疑惑着,定睛一看,這竹盒裏裝的,卻哪是她們祥和齋的點心?
那模樣形似艾窩的,嫣紅的皮子,裏頭透着碧綠的芯,盈如滿月,渾圓飽滿。
再看過那花瓣精致的荷花酥,水潤透亮的馬蹄桂花糕、芋泥水晶糕……
四季花點,旁邊配一個再标志性不過的茶杯羊羹。
幾次呼吸之間,羅娘子已經收了面上的驚詫,低頭,不顯山不露水地瞧她一眼。
不複之前的親和,冷靜地一笑。
“原來是你。”
這回輪到史如意驚訝了。
她咽下到嘴邊的話,微蹙了眉,不可置信地望向羅娘子。
“……娘子識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