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五一假期前的剩餘工作日,餘姚在繼續研究公司已投項目中度過,陳迦南則在加班中度過。
餘姚之前發給他的讀書筆記,他直到去俞城的飛機上才有機會看。
餘姚這篇讀書筆記很私人。她帶着自己對現代藝術的一知半解遇到這本小書。書的作者用非虛構的語言書寫了那個充滿趣聞和信息量的藝術世界,這樣的文字引人入勝,讓她着迷。她把自己着迷的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并描述了她如何一步步提高對現代藝術的欣賞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這篇筆記語言诙諧,尤其是調侃自己的藝術認知水平,有點單口相聲的意味。
陳迦南讀完後覺得身邊的人真了不起,以自己的文學修養,他提不出任何修改意見。
他問着,這篇筆記的文字诙諧,與你以往的大相徑庭,是發掘到自己不一樣的風格了嗎?
餘姚帶着炫耀的表情說,“風格是模仿作者的一段脫口秀。我在google上看到作者參加愛丁堡藝術節的視頻,那段視頻中作者展示風格就是這樣。我在向優秀的人學習。”
陳迦南誠懇地誇了一句,你可真厲害,居然找了那麽多資源。
餘姚被誇獎取悅到了。不過她也沒隐瞞事實,“我有藝術顧問。黎瑞告訴我的,視頻鏈接也是她發我的。”
陳迦南建議說,“你可以投稿到西山居公衆號。餘杭他們不是定期把公衆號的文章做成冊子,放在酒店大堂供游客閱讀麽。這篇文章的氣質和西山居的風格很搭。說不定,西山居除了成為網紅民宿外,還能成為文青聖地。”
餘姚忍不住咯咯地笑,“一篇文章可成就不了聖地。不過你的建議很好。我下飛機就發給杭杭。家裏讀過的書,我回頭也整理一下,送給西山居。說不定,還能再換來一個包呢。”
二叔和餘杭的車都是五座家用型。鑒于這次帶爺爺和爸媽游玩,陳迦南在機場租了輛寬敞的商務車。倆人辦理完租車手續,從江城來的航班也到達了。
陳迦南和餘姚帶着家人先回酒店辦理入住,奶奶和二叔一家已經在酒店大堂等候了。
老人們一陣寒暄,陳爺爺和奶奶搭上話,陳爸爸和二叔寒暄着,周媽媽和二嬸手挽着手,落單的餘杭和他倆推着行李。午飯在酒店二層擺的宴席,照顧到陳家人的口味,特意以清淡菜品為主,搭配了幾道俞城的特色菜。
*
五年前,餘姚和陳迦南是在燕城領的結婚證。領證後,他們才各自告訴家裏。
Advertisement
餘姚這邊好說。奶奶和二叔問那個男孩子對你好嗎?餘姚說很好,是只能和他成為一家人的那種好。奶奶和二叔二嬸遂了她的心意,接納了陳迦南。
陳迦南因為第二次先斬後奏,周虹花了兩三年時間才原諒他倆。反而是爺爺和爸爸覺得既然已經領證了,就好好過日子吧。
他們沒辦婚禮。前年餘姚手術的時候,只有二叔二嬸和陳迦南的父母在燕城見過面。
*
兩邊的六位家長,湊齊坐一張桌子,還是第一次。這頓家宴也不是上門提親的那種。兩邊家長沒有心理包袱,反而有擰成一股繩的勁頭。陳爺爺作為年紀最大的,一錘定音說,小兩口和和美美比什麽都重要。飯後,二叔和陳迦南交換了車鑰匙,二叔要開商務車帶親家去喝茶,讓三個年輕人自己去玩兒,別跟着他們。
餘姚和陳迦南又把餘杭趕走,讓他趁着假期熱鬧,趕緊去忙他自己的事業。
最後剩下的倆人,陳迦南開車,餘姚指路。他們來到當地一家很大的書店,采購了一批小學生可閱讀的書籍。采購完畢後,時間還早。倆人開車閑逛,中途來到東城區,也就是上次餘姚提過的“再造的一座城”。
盡管新城已經建造了快十年,如今的東城區仍然是整個俞城施工密度最高的區。地面上有到處可見的在建高樓,分別是住宅、寫字樓、商場、高鐵站等不同業态。地面下是挖的隧道,地鐵開始在這個城市結成網狀。環東城區的繞城高速通往四面八方。
餘姚已然有了投資的敏感性,“俞城是否真的需要這麽多高樓,是否真的需要這麽多高速公路?這其中的泡沫有多少?”
在基建這一點上,陳迦南比她堅定得多。“我可以肯定告訴你,俞城是需要的。老的發展眼光是慢慢來,一步一步來,像歐洲那樣一百多年建造一座城。可國內沒有那麽多時間,必須快速追趕。美國的基礎設施大規模追趕歐洲也不過是幾十年。俞城老城區盡管有人情味,但是城區規模太小且和火車站揉在一起。這裏發展新城,不僅短期內帶動周邊勞動力、建築等相關行業需求,長期看可以形成國內西部地區的長期供給,受益的不僅俞城還有國內西部地區。”
餘姚說,“基礎設施建設的這些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我都理解。現在的困惑是,多少是個合理的度。過了某個度,是不是會留下一片空城或者造成高速道路的浪費呢。比如連接A和B兩個略小一級城市的交通,可以借助A市和俞城的高速公路以及B市和俞城的高速公路,實現兩市的路網鏈接。那麽A市和B市直達的高速公路是不是就沒有必要建了?至少現階段沒必要建,花了幾十上百億建造的路網,讓兩個不大的城市節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路程,我覺得是巨大浪費。”
陳迦南這點很贊同,“這種現象的确存在,也造成巨大浪費。爺爺早年來這邊建設的基礎路網,是讓這邊的公路和鐵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現在有些路網建設是從五十到一百。或許五十的路網已經足夠了,追求一百是種浪費。”
餘姚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候,陳迦南才意識到一個問題,餘姚骨子裏看待事物太過理性和務實,她不會誇大事實,也不會對着一片繁榮唱贊歌。這樣的品質去做投資,會與大環境格格不入,會很吃虧。
他并不是認為圈內的環境是對的,也不認為圈內的人妥協去唱贊歌是對的,而是這個圈子離錢太近,錢多的地方會有泡沫,會有投機。餘姚又是一個道德感非常強的人,如果投錯項目,她會覺得對不住投資人,對不住團隊,甚至對不住社會。
他需要想一想,再好好想一想。
二叔家離東城區不遠,他們逛完新城後直接回家。家裏院子裏支着麻将桌,陳爺爺、奶奶、陳爸爸和二叔打得熱火朝天。二嬸和周媽媽在沙發上翻看家裏的相冊。
他們進門時,奶奶給陳爺爺喂了張牌,喂完後還向餘姚眨了眨眼睛。
餘姚開始偷笑,她走到奶奶身後,時不時幫着奶奶按摩肩膀。
陳迦南被二嬸叫到客廳。二嬸和周媽媽她們在嘀嘀咕咕地說話。餘姚往屋裏看了一眼,又收回視線,應該是問她身體情況,怕當面問讓她為難。
她笑了笑,坐到奶奶身邊,和奶奶說着小話,商量着喂哪張牌能讓陳爺爺胡牌。
奶奶和二叔兩位麻将達人持之以恒且不着痕跡的喂牌,陳爺爺和陳爸爸最後沒輸反而小贏。
第二日上午,陳家人和餘家人開了兩輛車一起出發去白水村。
陳爸爸十幾年前和陳爺爺一起來過,他們當時坐十幾個小時火車到俞城,又坐了快四個小時的大巴車才到白水村。這次從俞城出發,沿着高速公路不到一個小時便到村子附近的高速口,又沿着山路開了大約二十分鐘到達村子,合計用時一小時十七分鐘。
陳迦南用胳膊碰了餘姚一下,挑眉示意,看,這就是高速公路的意義。
白水村的變化非常大。
陳爺爺他們工程隊當年借住的房子早已拆除。原址上新建了村民活動中心和鄉村大舞臺。爺爺他們挖隧道搭橋梁建的鐵路,也已經沒了早年的繁忙。除了偶爾會有一列拉煤的火車經過外,已經見不到其他火車通過。就連陳爺爺上次來捐贈圖書館的小學,也因為村小合并,被撤校了。
村子裏的孩子都去鎮上的小學念書。五一假期鎮上的小學放假,他們打聽到村裏一名鄉村教師的住處。于是把帶來的書籍留給了老師,委托他開學後帶去學校。
村子裏已無陳爺爺的故人,他們在村裏溜達了一圈,爬了村子附近的一個山包,看看周圍景致,啓程返回俞城。
第三天,他們退了市區酒店房間,去了西山居。六個長輩依舊把小輩們撇在一邊,二叔讓西山居留了個獨院,樓上樓下六個房間,剛好夠兩家人住。
餘杭向姐姐和姐夫展示最近一個月西山居入住情況以及客戶的評價。
周末和假期客房爆滿,平時也能有五成入住率,這對一家新開的民宿而言,是非常好的成績。
接下來的端午假期,他們挂在旅游網站上的房間也已經預訂出去七成。還有一個半月時間,西山居的經濟房間已經售罄,剩下的是套房或者獨院別墅。
盡管如此,餘杭還是求着姐姐,讓她給西山居寫一篇文藝範兒的推介文章。
餘姚點頭,寫可以,不過她需要配些照片。
餘杭說,沒問題。說完他跑回辦公室,拿着單反和無人機叫上姐夫一起去拍照。
餘姚在心裏梳理了一下文章結構,想好用的照片風格。她指導餘杭理解她的思路,從而選擇攝影角度。
陳迦南在他們身後,拍了很多組姐弟倆工作照。
他在朋友圈po了第二張有生活場景的照片。白牆青瓦的廳院裏,挂滿金黃果子的枇杷樹下,站着一個女孩,照片是女孩的側影。定位是俞城,西山居。
餘杭在上個假期求他在朋友圈宣傳西山居的軟廣,隔了一個月,被隐晦得完成。
廣告效果極其好,他公司同事能看到他朋友圈的都點了贊。他的同學們、工作夥伴,只要刷朋友圈的要麽點贊,要麽評論。大家一邊感嘆陳迦南居然開始曬家人日常,一邊詢問這個民宿怎麽樣,推薦入住嗎,甚至還有人問俞城旅游攻略。
沒等餘姚開始寫博文,端午假期及前後兩晚的房間已被訂完。
小餘老板興奮地拉着自家姐姐感嘆,姐夫真是朋友圈的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