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回到燕城的第三天,是周一,也是餘姚要去GT投資報到的日子。

她早早起床,又檢查了一遍公司人事要求的紙質材料,确認無誤後坐上陳迦南的車去新公司上班。

入職手續很快辦理完畢。人事小姑娘把公司門禁卡和IT調試好的電腦遞給她。同時還有一張打印好的A4紙,紙上有她在GT公司的郵箱和內網系統的用戶名和初始密碼。之後,人事同事帶她到工位,并招呼她與黃莺團隊成員認識。

然後同事們都非常忙,忙着準備下午的中期彙報會。

餘姚上午在工位上把公司郵箱和系統的賬戶設置好,然後登陸內網了解公司基礎制度,項目管理系統和項目審批流程。中午時候,她才在辦公室遇到黃莺。

黃莺狼吞虎咽吃着三明治,簡單交代餘姚本周的安排,其實就是沒安排。“這周是中期彙報會,太忙了。你先趁機熟悉公司制度和流程,下午是我們醫藥投資大團隊的述職會,你一起旁聽啊。明後天,我估計還是要一直開會,你可以進項目管理系統翻閱一下已投的項目。等我忙過這幾天,我們詳聊一下你的工作安排。”

“行,我先學習着。您有需要的話,随時交代我去做。”餘姚離開黃莺辦公室,還體貼地幫她關上門。

GT投資醫藥投資部門的中期述職會,每個項目經理彙報存續項目的運營現狀,彙報時既提及運營亮點也沒有回避投資中遇到的問題。

餘姚在旁聽席上聽完全程。下班的時候,她的腦袋裏被塞滿了各種信息。一天的信息量快趕上她過去工作中一個月的信息量。

回到家後,她還沒來得及和陳迦南分享第一日工作體驗。陳迦南倒是先問她,“黃莺團隊是不是投過一家BS生物的公司?”

餘姚在腦袋裏檢索了一下,點了點頭。

陳迦南接着說,“BS生物銷往西部的一批疫苗今天下午被當地食藥監總局檢測出不合格。黃莺知道嘛?”

餘姚趕緊說,“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下午我們一直在會議室開項目中期彙報會,沒見黃莺起身接打電話。”

陳迦南接着說,“也有可能是企業想先捂着消息。等捂不住或者解決不了了,再讓投資方知道。你撥黃莺的電話,我來給她說。”

電話很快被接通。黃莺果然不知情,她聽完後問陳迦南,“消息來源可靠嘛?”

Advertisement

陳迦南說,可靠。

黃莺在電話裏表示了感謝。

挂斷電話,餘姚問陳迦南具體是怎麽回事。

陳迦南說,“今兒金總去西部出差,傍晚在飯局上聽當地一個食藥監局官員說BS生物五月份生産的一批疫苗下午檢測不合格。金總怕牽連到我們同類的生物制藥客戶,打電話給我和路遙,讓我們跟進輔導的上市公司近期疫苗抽檢結果。我聽着BS生物有些熟悉,印象中GT投資投過。”

餘姚問,“不知道這批不合格的疫苗接種情況怎麽樣?萬一接種者後起了不良反應就是無妄之災。”

陳迦南說,“生産批次是五月份的,剛過去一個多月,或許沒有那麽糟糕。疫苗不合格有很多情況,生産過程中被污染,冷鏈運輸中被污染,讓黃莺先搞清楚是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吧。如果是企業內部流程不規範,投資方需要加強督導,必要時派駐專業人士幫企業改善。如果是管理層道德風險,麻煩會比較大。類似食品藥品企業,涉及到安全,沒有大小之分,都是關鍵問題。所以,類似的敏感性必須要有。”

餘姚新工作的第一天除了接收到的信息量爆表外,對投資工作的認知也進一步加深。優秀的投資人需要從紛雜的信息群裏篩選出關鍵信息,并對關鍵信息時刻保持敏感,必要時候必須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第二天餘姚上班,見到黃莺和BS生物的項目團隊成員一直在小會議室開會。隔着會議室的透明玻璃,她可以看到他們在不停地接打電話,時不時大家會讨論幾句。

餘姚吃過午飯回辦公室,發現會議室已經沒人。她詢問身邊的同事才知道黃莺和團隊去BS生物查看企業有效期內所有疫苗的檢測記錄,必要時需要對其倉庫內留存的疫苗進行重新抗原檢測。

直到周五,黃莺才再次出現在辦公室。餘姚第二次坐在黃莺辦公室的沙發上,這次身份是團隊成員之一。

黃莺先向她更新了BS生物的最新情況。“五月生産的兩個批次疫苗有問題,銷往西部的那批尚未使用,銷往鄰省的那批使用了部分針劑。未使用的疫苗本周都召回,已使用的讓公司配合當地藥監局和醫院監控其安全風險系數。我周一晚上接到你電話,生怕是企業道德風險。醫藥企業的流程不規範,我們可以協助它們規範。如果是道德風險,誰也救不了。這次能在一周內把事情查明并采取行動,所有利益方的損失都降到最小。如果張總和我不知道,企業八成是要瞞着,他們在內部慢慢解決。別的不多說,真的謝謝陳迦南。張總說,這次必須要請陳迦南吃飯。”

張總是公司的合夥人之一,也是黃莺遇到的那位貴人。

寒暄之後,黃莺和餘姚在辦公室讨論了一個多小時關于她未來的工作計劃。談話結束,倆人一起走到團隊辦公區域。

黃莺看了眼手表,對還在工位的同事們說,“下班點到啦。趕緊下班,去玩耍,去健身,去約會,去看電影,去過周末。另外,下周一晚上team聚餐,歡迎餘姚加入咱們醫藥組。”

“哇!太好了。”

“拜拜,Amy,餘姚,周末愉快!”

“……”

餘姚只見大家叮叮咣咣一頓收拾,很快紛紛提着包往外跑。

黃莺笑了笑解釋說,“之前有項目緊急上會,這周又有中期彙報,會後還要落實張總的各項要求,大家忙了整整兩周。今兒看我發話,不得趕緊回家。他們這是怕我後悔吶。你開車了嗎?還是陳迦南來接你?”

餘姚脫掉在空調屋裏穿的西服外套,提着自己的電腦包。“我打車走。陳迦南晚上有事。”

黃莺說,“別叫車了。坐我車,剛好順路。”

就這樣,餘姚坐上了黃莺的車。不幸的是,她們趕上了周五下班高峰,車子剛一出辦公樓的地庫就堵上了。

黃莺也不着急。

餘姚好奇地提問,“Amy,我有個感受,不知道對不對啊?”

GT公司內同級別或者稍高幾級的同事都直呼其名,但是部門負責人和合夥人級別的都稱呼X總。黃莺不喜歡別人叫她黃總,公司內部就慢慢稱呼她的英文名字。

“什麽感受,說來聽聽。”

“感覺您工作上的應酬和飯局不多。”

黃莺笑了,“的确不多,你很敏銳。我不喝酒,剛進公司的時候,随着張總參加過幾次飯局,場場都要喝酒。我每次都要面對勸酒和堅決不喝的拉扯,很尴尬。後來我便不怎麽參加了。需要談事,我一般會約在咱們公司或者對方公司。實在需要應酬的話,會把大家湊在茶館。”

餘姚說,“陳迦南這幾年也不喝酒。不過,他的飯局很少能躲掉的。”

黃莺還在笑,“不一樣。我剛進公司時候的話語權比陳迦南剛進他們公司時候的話語權重。我一開始定了基調,大家也都習慣了。實在躲不開的應酬,我還是會參加的。咱們團隊沒有勸酒的習慣,大家能喝的話喝幾口,不能喝不想喝的話也不勉強。”

餘姚說,真有挺好的。

這一堵車就是近一個小時,餘姚對辦公室之外的黃莺也多了些了解。

黃莺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離婚後養了一只貓。後來她帶着她的貓回國,加入GT投資。她和投資圈很多熱衷塑造人設的大佬不一樣。她不愛運動,不跑步尤其不跑馬拉松,沒工作的時候,會宅在家裏做美食,看美劇,順便撸撸貓。因為宅的太厲害,她媽媽去年來燕城小住,每到周末就把她趕出家門,讓她去相親。每次,她都會下樓去咖啡館待着,一待一整天。

臨下車的時候,餘姚向黃莺推薦了一個小書《萬物》系列的小說,英文是All creatures,《萬物既偉大又渺小》、《萬物有靈且美》、《萬物既聰慧又奇妙》……直覺告訴她,黃莺和這個系列小書會非常合拍。

餘姚回到家把包丢在玄關,衣服也沒換,直接癱到沙發上。

回想這一周,她和同事們一方面不太熟,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很忙,說話跟打機關槍似的,搞得她在工位上正襟危坐,絲毫不敢放松。雖說她是在熟悉制度、流程以及項目這些,終究是沒有明确主線任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亂看,心很累。

倒是昨天下午,餘姚從茶水間打水出來,遇到了熟人吳珺。吳珺一手拿着手機接電話,一手提着咖啡店紙袋子。他把紙袋子往她前面一遞,做出了“請你喝咖啡”的口型。餘姚接了過來,道了聲謝。袋子裏有一片蛋糕,兩杯咖啡。餘姚留下蛋糕,咖啡送給旁邊工位兩位因為趕工而暴躁不已的同事。

她之前上班不用見客戶,沒有着裝要求,一向是怎麽舒服怎麽來。如今,她還在試用期,着裝方面絲毫不敢放松。她穿着職業套裙,踩着高跟鞋一整天,身體也累。

餘姚在沙發上一癱就是一個小時,實在餓得慌,才起身去廚房做了簡餐。陳迦南回來的時候,她正在可憐巴巴地啃三明治。

陳迦南上前揉了揉她的頭發,“可憐的,別吃面包片了。我帶燒烤回來。”

她有氣無力地說,“好呀。你幫我拿出來吧。”

陳迦南走近廚房,洗過手後把燒烤放盤子裏,端到餘姚面前。他也在餐桌旁坐下,“這麽累?工作量很大?”

餘姚咬着一串羊肉串,“不是量大的問題。是平時只走兩百米的我,突然需要狂跑兩千米。節奏還需要适應。”

陳迦南接過她手裏的紅柳條,“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你們公司氛圍自由,不出一個月肯定能适應。”

餘姚繼續啃羊肉串,“我對自己是有要求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