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就真的這麽窮?”
第3章 第 3 章 “就真的這麽窮?”
柯羅連科有言,生活就是戰鬥。
即使是嗎喽,在被壓榨的空間內也要有努力生活的權利不是嗎?
楊淞擺了擺手,示意對方不用客氣。對于同樣掙紮在現實與遠方之間的年輕人,她向來都是敬畏的。
只是有些人選擇了打工,有些人選擇了拾荒罷了。
且不說對方長得确實挺帥,看起來和她差不多年紀卻需要起早貪黑哆哆嗦嗦地撿垃圾,可見生活不易。
都是起早貪黑的人,就不要為了一個瓶子互相為難了。
Ok的。
她沖面前的男人眨了眨眼,朝約定的攝制組駐紮地走。
拍攝地選在一片霧凇林前,楊淞扛着儀器到達時,大隊人馬已駐紮在綏棱的公路邊,公路圍欄外,群青的夜空下是大片大片燦如星海的霧凇林。
她和編導總負責人打了聲招呼。
“楊淞老師?您好您好。可算是見到您嘞。我是興安電視臺晨間新聞欄目的總編導。”總負責人梁亦冰是個很和藹的中年男人,見面後便熱情地和她握手閑聊,只不過話音剛落,呼出的氣體便化成了一縷白霧。
“原來還是個漂亮的小姑娘啊。”梁總編一笑起來熱情的像彌勒佛,“這是我們節目的副編導袁銳,”他指了指身旁的眼鏡男副編導。
楊淞把設備儀器都撂下,例行公事地和兩位握了下手,“梁編好,袁編好。”
錄完節目還得和張宏斌趕去和甲方項目啓動會,因為啓動會後儀器需要入庫,她只得先把儀器帶上。
“楊老師,您看要不先稍微坐一下,我們的官方文旅大使苑珊珊還在路上。待會兒出鏡記者提問你照常回答,把這回項目的基本情況介紹一下,敞亮點兒,大大方方就行。”梁總編說着,頭點着示意旁邊的副編導遞過來一張提綱,“有什麽問題,可以請教袁編。”
梁總編說完就去忙了。
攝制組人來人往,其中不少還是為了一睹苑珊珊真容的粉絲們,站姐們人手扛着大炮翹首以盼。
作為一介素人,鮮少有人在楊淞停留的休息區擡頭駐足。
況且她來的時候扛着長槍短炮的,甚至混在粉絲堆裏,說她是個站姐也毫無違和感。
楊淞接過提綱一看都是些基礎性問題,回答上來沒有絲毫難度。說難聽點,甚至沒有什麽做專題采訪的必要。
但是如果有明星加入,那就變得情有可原了。
她下意識地往一旁的副編導方位掃了一眼,袁銳正在檢查攝像機畫面。
發覺楊淞在注視自己,他立馬擡起頭,話裏既誠懇又卑微,“是提綱有什麽需要溝通嗎?文旅大使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我們可以十分鐘後正式開始的,楊老師你可以嗎....”
“好的。”她趕完路正口幹舌燥,“那我休息會兒,您先忙。”
她翹着二郎腿坐在休息區的塑料凳子上,那不值一提的提綱本已經被她墊在了凳子下給屁股取暖。
這個阮康正,如意算盤倒是打得精,不僅要求她來上班,還讓她充當免費的發言人給公司宣傳來了。
還特意交代一定要說出那句尬出天際的公司宣傳标語。
本來也是來打個醬油,她晃着腿看着袁編導忙裏忙外協調場務、出鏡記者,發現原來不管什麽行業,天下打工人似乎都一樣命苦。
期間袁銳還接了個電話,一臉卑微回道“嗯”“好的收到”“沒關系您忙”“交給我你還不放心嘛”。
大意是說好來出鏡宣傳的那個苑珊珊不來了。
苑珊珊本來負責擔任特約記者的項目提問環節,也臨時換成了節目的常駐記者。
楊淞坐在休息區坐了足足将近二十分鐘,才匆忙被場助叫走。
“下面請聽本臺記者從前方發回的報道——”
記者正對鏡頭露出職業笑容,“我面前這位女士是負責興安冰雪實景三維場館籌建的專家之一,楊淞。楊老師你好。”
——“您好!”
記者扭頭看向提詞器,但實際并未正眼注意過嘉賓。
“聽說興安打算建設全國首個冰雪實景三維展館,但其實據我了解,國內似乎早有先例,如寶山礦山公園就開設了XR科普體驗展,這其中是否存在抄襲同類景點創意的可能?您能說說興安冰雪場館籌備與之相較的突出之處嗎?”
楊淞愣了愣,清單她看一遍就記住了,但這個問題明顯沒在清單上。
問題很有針對性,回答不好容易得罪人。
她疑惑地扭頭看向後采的袁副編導,示意是不是弄錯了。
但袁銳沒有喊停,示意她回答。
他不能喊停。
苑珊珊淩晨已經到了春城機場,但是一聽說要跟素人共同宣傳,突出的還是項目籌備方的專業性,沒有什麽增加熱度的機會,馬上就打算待在賓館不來了。
雖然身為流量耍大牌不合适,但苑珊珊也找了一些“肚子不舒服”“那個來了”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地方臺得罪不起小花,袁銳讓手底下的人趕緊寫出了一版争議性提綱強撐時長,以免讓觀衆看出端倪。
這檔地方新聞苦收視率久已,這回好不容易和流量小花沾點邊,行程都已經宣傳出去了,如果還是撲街,那他這個副編導的位子也快坐不住了。
要怪就怪苑珊珊吧。
袁銳心一橫,示意記者繼續。
“楊老師?”記者試探性的問。
下一秒,楊淞沖鏡頭微微一笑,語氣堅定擲地有聲:“抄襲不存在,充其量是參考。”
記者:????
她沒想到采訪嘉賓竟然厚顏無恥到這種地步,能夠大言不慚地說出'充其量是參考'這種炸裂性言論,雖然這是個地方臺節目,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規矩的,她眼裏“你認真的?”的情緒幾乎要溢出攝影機。
記者就差隔着攝影機向屏幕外的袁銳大喊救命。
但袁銳依然頂着顯示器,沒有喊停的意思。
因為這是直播,就算喊停也沒用。
楊淞補充道,“因為寶山也是我司負責的項目,兩年前也有我的參與。”
“各個文旅景點選擇的宣發主題必然會有所不同,但就像都是一個媽生的,就算有差別,也是高矮胖瘦的區別。經過幾代三維測量技術的進步,此次建模的精确度和效果都會大大增強,我敢保證此次的冰雪主題展館只會更加炫目吸睛。”
記者表情明顯松了下來,接着又問道,“那您作為未來冰雪三維館的籌建者之一,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建設實景三維冰雪展館的初衷嗎?”
“不就是看雪嗎?”話說出口楊淞覺得有所不妥,“初衷嘛,當然是方便大家來東北看雪。”
“冰雪會消融,游客對冰雪的熱情很難消散。按照溫帶冰雪消融的季候規律,每年僅有四到五個月是冰雪旅游的旺季,而其他的部分,通過傳統的文旅形式很難彌補。”
“但是借助我司的科技力量,別說是雪了,就是500年前的文物也能進行數據存檔和保留。”
“選擇經天緯地,經驗打造坦途,偉業輝煌永駐。”
楊淞大呼了一口氣,又朝着鏡頭尴尬一笑,這回阮康正交代的硬廣總算是被她說出來了。
原來人在尴尬的時候會笑是真的。
至于效果有沒有她不是很了解,但是不說廣告她就不用來了,總不能.....因為硬廣沒有收廣告費把她拉出鏡頭外吧?
..........
袁銳正端着一杯水,被楊淞最後這句硬廣噗得一聲噴了出來。
偏偏這個時候,那個負責提問的記者已經帶頭鼓起了掌。
梁總編提前審完了午間新聞的稿子,路過後采正準備往房車裏走。正瞅見一群人鼓掌,便好事兒地問袁銳怎麽了。
袁銳怕被看出其中端倪,趕緊恢複了唯唯諾諾的職場形态,比了個ok的手勢,又沖着楊淞喊辛苦,夾着尾巴匆忙結束。
錄制結束,攝像師和提問記者紛紛圍住了楊淞。
“楊老師,一開始說你是項目工程師我還不相信,我想哪有那麽年輕的三維工程師啊。”
“現在我信了,原來整個行業都是你們負責的 ,那可太靠譜了,那到時候展館建好我可得馬上去看看。”
“我也要我也要!到時候楊老師能給我送點票嘛!”
-
另一邊,張宏斌等得火急火燎,奈何外景地被封鎖他進不去,身邊層層疊疊地圍了一群莫名奇妙的人,拿着一塊不知是誰的人形立牌。
因為進不去,他只得雙手覆在方向盤上,幾乎想把喇叭按爆。
礙于公路沿線随意鳴喇會吃罰單,他還是揣着一顆上竄下跳的心等着楊淞出來。
直到副駕駛門“砰”地一聲被關上,他才松了口氣。
“你可算來了啊祖宗,”張宏斌扭動車鑰匙果斷發車,“明知道今天有會,不是我說你那個遠在天邊的上司,幹嘛非讓你來參加這個無關緊要的節目采訪,找別人不行嗎?還有,今天咋這老些人?”
楊松不緊不慢系安全帶,奉行着只要心在馬代哪兒都是馬代的準則,眼睛一閉空調溫度一打,感覺身心頓時溫暖,陽光白沙灘和藍寶石海已近在眼前。
“本來有個女明星要來,現在不來了。”楊淞閉上眼睛答道。
“這個阮康正也真是的,”張宏斌一手打着方向盤一邊說,“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你們的業務範圍內還有和女明星一起宣傳?”
他一個左拐沖出十字路口,晃得楊淞猛地往前一栽,“現在是項目還沒開始,要是開始了還整這些雞毛事兒,惹得甲方發火,我第一個掐死他。”
“——嗻。”
楊淞本想閉上眼睛休息,但張宏斌的車速已飙至上限,眼壓都上來了,人也跟着飛馳,睡覺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她眼前浮現出早上那個撿瓶子的男人,鬼使神差地脫口而出,“張叔,你說靠山吃山的山民,就真的這麽窮?”
張宏斌正專注地開車,停下來等着紅綠燈,“山民?哪樣窮?”
楊淞:“就是渾身上下沒有一件好衣服,羽絨服都得穿破洞的,還得清早得起床去撿垃圾的那種窮。”
張宏斌猛地一拉手剎,看了看後視鏡頭中的瑪莎拉蒂Levante欣賞出了神,心不在焉地說道,“不至于吧?你說的這種家庭,這年頭可不常見?..........你瞅瞅後頭跟着那車,老好看了,這車型的越野擱東北可真是稀罕。”
楊淞回頭看了看,她對車興趣不大。見身邊人沒有接話的意思便迅速結束了話題,“不知道,早上看到這麽一個人,感覺.....挺奇怪的。”
張宏斌把車開的飛快,一路飛馳,襯得窗外的雪花點也像在趕集一般。
興安鮮少有像江城一樣的地下車庫,車位不多又難停,偏偏張宏斌殺到的時候,那輛瑪莎拉蒂不知為何已經停在了最外的停車位。
“不是說這車在東北很稀罕嗎怎麽到處都有。”楊淞下車幫張宏斌看位置,一邊揮手一邊指揮往裏倒。
“倒!倒!倒!”
她眼見身旁出現了一雙修長的腿,便想讓他躲開。
楊淞擡眼望去想要叫住他離遠點兒,那人已經走遠了,張宏斌也已經停好車走了出來。
她正要拉上張宏斌往外走,見身邊人不知怎的脫口而出。
“尹總。”他喊道。
男人轉過身準備上樓,腳步微頓。
他看了一眼腕表,回過頭,慢條斯理地輕聲“嗯”了一聲。
楊淞深吸一口氣。
看到對方臉的瞬間,她真希望自己瞎了。
TMD
“........”
那個三點半起來在雪地裏撿瓶子的竟然是
她的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