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偏心
21章第二十一章 偏心
不比以後鄰裏鄰居一年說不上幾句話,如今家家戶戶住得近,鄰裏親近,隔着院牆而已,誰家發生什麽事兒自然知道。
這個婆婆看着年紀大,城南崔家住着的巷子裏,大爺大娘都愛在巷口坐着說話,想來這婆婆知道的也多。
婆婆看了崔如英幾眼,問道:“你打聽陳娘子做什麽?”
這就是知道了,崔如英笑着道:“我娘剛生了個弟弟,不過奶水少,所以我們姐妹倆想多賺點銀子補貼家用,看能不能給弟弟找個奶娘。都說陳娘子性子好,所以來打聽打聽。”
婆婆搖了搖頭,“想請陳娘子還是歇歇吧,她總去大戶人家,一般人家請不起。以前是性子不錯,盡心盡力,不過自打生了個兒子,心思全放在兒子身上了。算了算了,不說了……二十文你數數對不對”
崔如英飛快數完,又問了句:“婆婆,你可知陳娘子的兒子比女兒大多少?”
“不到一年吧。”婆子把包子放到籃子裏,就顫顫巍巍地回去了。
等人走後,二丫好奇道:“三丫,陳娘子是誰?”
她家哪兒來的剛生的弟弟,而且,娘不也當奶娘去了嗎。
崔如英也不知道該怎麽跟二丫解釋,一歲不到,那陳娘子兒子豈不是也沒斷奶。
剛剛的婆婆說陳娘子心思全放在兒子身上……若是她本本分分做事,偶有偷懶耍滑也無傷大雅,畢竟許娘子也憂心六丫,誰管她疼哪個回家喂哪個。
但若是為了她兒子,每每白日回家,舍了女兒不說還晚回來睡不好,還得讓許娘子多費心,那憑什麽,都拿的三兩月錢。
來做奶娘必然要舍得家裏的孩子,崔如英不是悶聲吃虧的性子,一直這樣她不會答應。
許娘子所說算不得錯,能和氣生財用不着撕破臉皮,但也有人,你越退一步她越踩着你的臉上去。
崔如英道:“陳娘子也是一個奶娘,好啦好啦,快賣包子,爹還等着呢。”
Advertisement
崔如英打算明兒自己再去陳娘子家看看,到底喂沒喂,千萬別誤會了。
二丫一聽賣包子,心裏頓時澎湃起來,這麽小的包子,竟然賣三文一個,十文四個也比醬肉包貴呢,這回得賺多少錢。這已經賣了二十個包子了,就是五十文,買這些肉多少錢二丫不知道,但她看見崔大山給妹妹數了二十個銅板。
她們包了七十多個小包子,那得好多錢呢。
二丫在心裏使勁兒算,也沒算出個所以然來。
要讓崔如英算,她也算不出,因為包子十文給四個,要是只想嘗嘗,那就只能三文一個買,大多數人覺得十文四個合适,但也有舍不得的。
從太陽西下到太陽落山,姐妹倆把城東繞了大半兒。
崔如英想把包子賣完再回去,二丫看着賺錢高興,也不催妹妹往回走。天黑了,就剩最後兩個,崔如英給二丫了一個,“姐,餓不餓?”
過來扁擔都是二丫挑着,走這麽遠肯定又累又餓,但二丫搖了搖頭,“我不累,明兒我還能來……你,你啥時候回侯府呀?要不就別回去了。”
一塊兒賣包子多有意思呀。
要是侯府不好,崔如英也想幹脆在家賣包子算了,賺得多何樂不為,可是陸雲蓁答應她能讀書,到時候還能改名字。
不管在哪兒,讀書都是有用的,況且繁體字也要學,她還不認識不會寫這邊的字呢。
再說了,讓許娘子一個人在侯府她也不放心。
崔如英說道:“我又不是不回來了,你看我不總回來嗎。下回回來了,給你帶好吃的。”
二丫點了點頭,“人常回來就行,吃的不用了。別總拿人家的東西,人情不好還的,而且家裏吃得也挺好,今天中午炖雞真好吃。”
二丫慢慢吃着包子,崔如英餓了,兩口就把包子吃完,她颠了颠錢袋子,水煎包費事兒,味道好價錢也更貴,所以賺得會更多。
天已經黑透了,崔如英倒是不怕,因為京城夜裏有巡邏的,但她怕崔大山着急念叨,“時辰不早了,二姐,咱們快點回去吧。”
二丫這會兒才發現天已經這麽黑了,平時家裏因為早上要出攤兒,所以睡得都可早了。
都這麽晚了呀,她趕緊把包子塞嘴裏,挑着空了的扁擔跑得飛快。
*
城南貧苦,巷子裏亮着油燈的人家不多,崔家算其中一個。
早兩年家裏舍不得燈油錢,加上天黑了也不幹活,就着月光梳洗,然後早早就躺床上。最近家裏有些錢,崔大山又等女兒,就把油燈點上了。
家裏亮着燈,知道家在哪兒。
四郎五郎和六丫都睡着了,崔大山已經去巷子口望了兩次,崔大郎道:“爹,我再出去找找。”
崔大山:“別去了,等一會兒回來了你又不知道去哪兒了,還得錯開。明早還得出攤兒,你先睡覺去。”
崔大郎搖搖頭,“還早呢,再等會兒吧。”
妹妹們還沒回來,他哪裏睡得着,“爹我去巷口看看。”
姐妹倆是一路跑回來的,氣喘籲籲不說,扁擔挑着的籃子蓋兒都要飛出去了。崔如英捂着錢袋子,生怕發出響來。
跑進巷口,倆人才慢了下來,遠遠看到崔家門口探出一個腦袋,崔如英眼睛一亮,禁不住喊了聲大哥。
崔大郎往外迎了迎,少年皺着眉頭,越發顯得老成,“怎麽這麽晚才回來,這天都黑了,也不看看什麽時辰,那東西賣不出去就賣不出去……”
崔大山聞着動靜也出來了,他道:“這出去也不看着時辰,天都黑透了還不知道往家跑,你們兩個姑娘家在外頭跑啥跑,包子賣不出去就賣不出去,以後可不能這麽晚回來了。”
要是出了啥事,他咋和許娘子交代。
崔如英抿唇笑了笑,對着兩人晃了晃錢袋子,“爹,都賣出去了。”
崔大山一愣,拽着兩個女兒進屋,崔大郎把扁擔接過來,人都進去後把門闩插上。
崔大山壓着聲音,“都賣出去也不能這麽晚回來,看看這都啥時辰了……”
崔如英道:“我和二姐是為了誰呀,爹你就別念叨了,我倆還沒吃飯呢,就剩了兩個包子,一人吃了一個,那麽小,肚子都快餓扁了。你看二姐更辛苦,二姐都沒讓我挑扁擔。”
二丫趕緊道:“包子都是三丫張羅着賣的,我都沒幹啥。”
二丫性子老實,有一說一,她的确沒幹啥,都是三丫張羅賣包子,跟人講價,嘴甜說話好聽,包子賣了還把人哄得高高興興的。
而且包包子時她也就和了面,餡兒還是三丫弄的,肉也是三丫買的,一共包了七十多個,不過第一鍋糊了,好在第一鍋少,能賣出去的還有六十多個。
崔如英道:“誰說的,二姐幫了好大忙呢,要是我一個人肯定不成。”
二丫腼腆地笑了笑,這回沒說什麽,誰都愛聽好聽的,她也不例外。
崔大山也不知道怎麽說這倆孩子,“那也不能這麽晚回家,行了,我給你倆熱飯去。”
說是熱飯,就是熱熱晚上家裏吃的紅薯,畢竟中午才吃的雞肉。
崔大山看兩個女兒跑得一頭汗,又去廚房拿了倆雞蛋,給煮上了。
崔如英招呼二丫去屋裏看錢袋子,倆人都沒用崔大山幫忙,先數個錢怎麽了。
十文十文地數,先數出二十文來,這是崔大山給的本錢,又數了二十二文,面粉三斤多,得算二十二文。
算上別的,本錢差不多在四十二文。
錢袋子沉甸甸的,崔如英數得快,一共一百五十九文錢。
她拿了三文給三丫,自己拿了六文錢,二兩銀子沒了,加上這個手裏也就二十文。
二丫看着手心的兩個銅板,神色透着些許慌張,“三丫?”
崔如英道:“拿着買頭花去,二姐你戴絹花可好看了。”
二丫喜歡頭花,但就一支寶貝得緊,就白日戴戴,今兒出門還把頭花摘了。
她小聲道,“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崔如英看着二丫的眼睛,道:“姐,沒啥不好的,咱們又沒偷沒搶,況且本來今兒該在家裏吃紅薯,啥錢也賺不到的。你挑了那麽久的扁擔多累呀,這是你賺的,該拿的,偷偷留着,也別告訴娘。”
二丫看了眼外頭,崔大郎明兒還得出攤,睡得太晚明早起不來,這會兒已經睡覺去了。崔大山正在廚房給倆閨女煮雞蛋,六丫和五郎在床上睡得香甜,二丫用力點了點頭,也不在乎妹妹比自己多拿幾文。
崔如英覺着今兒賺得不少,要是有平底鐵鍋,更好做。
生煎包能有六七成的利潤,若非崔如英把第一鍋煎糊了,賺得還能更多。
把錢袋一收,崔如英直接放到櫃子裏,她去廚房告訴了崔大山一聲,“爹,我倆一共拿回來一百五十文,全放櫃子裏了。”
崔大山一愣,“這麽多?”
不怪崔大山驚訝,他們早起買六斤肉,十二三斤面,蒸十二屜包子,能賺二百來文,這就不少了,可他才給三丫二十文。
賣一個晚上,才兩斤肉,這就一百五十文?
崔大山道:“有這麽賺錢呢,不然咱們早起也賣這個?”
崔如英道:“那不成,城東的人有錢買得起,在城南不成。明兒下午我再去看看,要是能做下去,爹你和二姐晚上也跑一趟。”
崔大山:“明兒我跟你一塊兒去。”
崔大山不怕累,大男人怕什麽累,能賺錢就成。倆閨女他放心不下,他跟着去成,晚點就晚點。
崔如英沒拒絕,打聽陳娘子家是其次,賺錢才是要緊事。
若是家裏一天能賺三四百文甚至更多,一個月也有十幾兩銀子呢,盤鋪子就指日可待了。
雞蛋差不多好了,崔大山招呼兩個女兒吃雞蛋。
這還是劉嬸兒拿來的呢,崔如英把雞蛋剝開,雪白的蛋清,橙黃色的蛋黃,家裏養的雞,都是各家孩子抓蟲子喂的,雞蛋也更黃一些。
二丫餓得很,又吃了塊兒紅薯,口袋裏存了錢,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可崔大山什麽都沒問,她就安心了。
這錢可以拿來吃早飯去,還能買絹花,絹花真好看呢。
崔如英吃完就去梳洗了,也不知道侯府什麽樣,陳娘子今兒有沒有回去。許娘子性子軟,千萬別受欺負了。
這才三月十九,崔如英看外面月亮已經不圓了,崔大山還在外頭收拾,次日一大早,她又是聽着剁餡兒的聲音醒的。
她不想早上還去賣包子,就翻了個身繼續睡,再醒的時候家裏只有二丫和小妹。
四郎一大早就帶着五郎出門了,可謂是帶弟弟抓蟲子兩不誤。崔大山和崔大郎去賣包子,二丫就在家裏看着妹妹。
兩個妹妹呢。
二丫見妹妹醒了,說道:“鍋裏給你留了包子,竈膛裏還窩着紅薯呢。”
等崔大郎回來,就能去喂六丫了。
崔如英點點頭,拿杯子去井邊洗臉刷牙,長大一圈小雞在籠子裏叽叽喳喳,一大早就怪熱鬧的。
梳洗過後她把早飯吃了,包子是才蒸出來的,味道還和原來一樣,崔如英最喜歡的是浸了湯的油皮,許久不吃就覺得香得很。
又吃了半個烤紅薯,冬天留下來的紅薯糖分足,吃起來跟蜜一樣甜。
剩下一點紅薯尾巴崔如英就直接扔在雞籠子裏了,長出毛的小雞一窩蜂湧上,崔如英心裏盤算着,怎麽也得再養幾個月才能下蛋,家裏有錢了,可以多添置些東西。
雞蛋鴨蛋,都是好東西。
屏風在太陽下曬得發亮,崔如英最遲明兒早上就得回去,她回過頭,正見二丫抱着一盆衣裳從屋裏出來,一直走到井邊,“三丫,你把衣裳換了,一會兒我給洗了。”
崔如英笑着道:“姐你真好,咱們下午還做包子,我保準給你教會了。”
二丫點了下頭,“下午咱們還去城東?”
崔如英:“先把那邊繞熟了,等下回我回來再去城西。今兒爹也一塊去,你倆一塊兒走,記得多喊喊,不能一句話都不說。”
二丫性子老實,崔如英不禁想,幸好她沒壞心眼兒,不然二丫準得吃虧。
二丫低下頭,“我得試試才行,不過我會試着喊的。”
崔如英:“包包子也得學好了。”
她覺得半天差不多,上次教家裏包醬肉包雖然用了兩天多,可做包子越來越熟稔,這個還不用發面,只需要在熬餡兒和煎包子上費心,不需要從頭教起。
辰時,崔大山和崔大郎從外面回來,崔大郎還得和二丫一起帶妹妹去喝奶,今兒也給那家帶了幾個肉包子,希望六丫能長久地喝下去。
崔大山手上還有一堆活兒,崔如英不在家中時,日子就是這樣的。
四郎帶着弟弟玩兒,順便能把家裏的雞給喂了。大郎二丫照顧妹妹,還得包包子賣包子,崔大山把包子攤兒的活攬了大半,刷鍋洗蒸屜,都落在他身上。
很快就到了中午,崔如英順手把中午飯做了,家裏不會頓頓吃肉,再加上昨晚剛吃的炖雞,還剩點菜,就烙了不少餅,再用剩下的肉湯炖了一鍋白菜土豆。
簡單吃完,一個下午誰都沒睡,崔家竈膛的火根本沒停過,全圍着做生煎包,光豬皮凍都不知熬了幾鍋。
直到不用崔如英幫忙,三人能做出一鍋像模像樣的生煎來,這才算成了。
一個下午崔如英只管教,到後頭只管嘗,這鍋出來,崔如英點了點頭,“味道還不錯,照着這個來就成了。爹,天熱了生煎不好做,到時候我再想辦法換別的。”
天熱不成凍,雖然按照醬肉包做出來也有湯,但是味道不夠好。這個賣得貴,味道絕對不能差。
崔大山點點頭,賣吃食,稍微哪裏做不好就不能往外賣,今兒包子煎了不少,可前頭的不能賣出去,崔大山能嘗出最後一鍋最好吃,但別的也不差,不過女兒說啥就是啥。
煎出來的生煎有好幾盤,崔如英讓二丫去劉嬸兒家一躺,送一鍋去,劉娘子幫家裏太多,尤其是帶着六丫去喂奶,這是大恩情,不是送幾回東西就能還清的。
二丫給自己鼓了鼓氣,不過到劉娘子家,還是忘了說好聽的,飛快把包子放下,連盆都忘了拿,最後還是劉娘子追了出來,才把盆帶回來。
二丫到家的時候,崔大山和崔如英已經把包子放在扁擔裏了,今兒做的多,崔大山挑個大的,給二丫留了個小的扁擔。
崔如英沒囑咐別的,就把價錢囑咐清楚了,“一個三文錢,買四個給十文,但不能買兩個給五文,以後也是,價錢不能變,包子味道不對千萬不能往外賣,更不能賣隔夜包子。”
說到最後崔如英又補了一句,“爹,等咱們包子攤兒做大做強,到時候這生煎可是招牌,現在可不能砸了招牌。”
崔大山把這話放心上,“放心吧,賣不出去帶回去自家吃。”
家裏都愛吃這個,醬肉包吃膩了,但這個還新鮮着。
這個包子,他一口就能吃一個,跟餃子似的,真要敞開肚子吃,五十個都不夠他吃的。
到了城東,崔如英跟着兩人走了一會兒,賣出去幾份之後她就讓二丫跟着崔大山一塊兒,自己去別處買。
這樣快一點,早點賣完早點回去。
崔大山本來不太放心,但是崔如英一向機靈,就道:“賣完了咱們還來這兒,一塊兒回家。”
崔如英點點頭,跟崔大山他們分開走,一邊走一邊叫賣,一直到了昨天老婆婆來買包子的地方。賣出去幾份之後,她就跟巷口坐着的人打聽陳娘子家住處。
坐在門口的婆婆問:“哪家的,去陳娘子家啥事兒?今兒她還沒回來呢,你去也是空一趟。”
崔如英指了指挎着的籃子,道:“過來送點東西。”
婆婆這才給指了路,“後頭第二條巷子第四家。”
崔如英道過謝後就找了過去,城東房子的确大,好多家門口還有小的石獅子,不僅如此,路也寬敞一些。她找到之後沒急着進去,先在門口看了幾眼。
這個時代家裏只要有人,大門都是敞開的。
崔如英看見院子裏一小娘子在洗衣服,大大小小的衣裳晾了一院子。家中還算幹淨整潔,只不過,她好像聽見有孩子在哭。
崔如英站了一會兒,也沒聽見孩子哭聲止住,她敲了敲門鎖,對着院子裏曬衣服的小娘子道:“聽見你家孩子哭呢,咋不哄哄?”
女娃看過來,她看起來和二丫年歲差不多,模樣和陳娘子有些像,丹鳳眼鼻梁有些塌,不過比人顯得高瘦。她只往門口看了一眼,沒說話也沒動。
崔如英又道:“你家大人不在嗎?”
“我奶抱着我弟出去。”女娃這樣說着,也沒進去哄孩子。
崔如英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剛想再說兩句,就碰見一個抱着孩子的婆子從身後進去,她往旁邊避了避,瞧見婆子懷裏的孩子胖嘟嘟沉甸甸,手腕上還帶着個銀镯子。
婆子抱着孩子進去,似乎是聽見哭聲了,拉下臉罵道:“賠錢貨哭什麽哭,一天到晚就會哭,好好的福氣都給哭沒了。”
大約是婆子聲音太大,她懷裏的孩子也哭了,這回婆子就耐心哄着,“乖孫別哭,等你娘回來了喂你喝奶,不哭不哭。”
院子裏的小娘子還在洗衣裳,一聲不吭的,崔如英抿了抿唇,繞了一圈從巷子另一頭出去,她說不上心裏是什麽感覺,但若崔家也這樣,她肯定受不了。
陳娘子疼兒子,可女兒也不能放着不管啊,可是陳娘子若丢了活兒,對女兒或許更差。
崔如英家裏也有妹妹,雖然她對六丫不夠好,但也是妹妹,妹妹哭了,她也不會看着不管。
若是陳娘子本分,她不打算再理會這些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話真沒錯。若是陳娘子回家喂女兒,她或許還高看一眼。
把包子賣完崔如英就回分開的巷口了,等了好一會兒崔大山和二丫才回來,他倆賣得慢一點,不過好在是賣完了。
崔大山的腳步比來時輕快多了,他沒想到還真能賣光,賣得不算快,但都賣出去了。雖然今天做壞了好幾鍋,但剩下的也夠賺的了。
早晚都能做生意,家裏的日子肯定紅紅火火的。回去的路上崔大山也沒發現女兒心情不佳,只問崔如英:“明兒就得回侯府了吧?”
崔如英:“明天早上等你賣完包子走吧,連着屏風一塊帶過去。”
崔大山:“要不吃了中午飯再走。”
他轉念一想,在侯府吃的比家裏還好,要想做好吃的還得崔如英做,“算了,還是早點回去吧,你娘也能放心。”
崔如英點了點頭,“要是累了,下午就別來賣包子了,身體最要緊,可別給身子累垮了。我和娘在侯府吃得好,你們在家也別省吃儉用的,賺了錢你要是總存着,財神爺就會覺得你只進不出,後頭就不讓你賺錢了。再說了,你們吃得不好,我和娘在侯府還得惦記着。”
崔大山詫異道:“財神爺還管這事兒?”
崔如英道:“做生意甭管賣什麽,鋪子哪怕再小,也得供奉財神。爹,我說這些,不是跟你說財神,而是慢慢來,身子最要緊。”
崔大山笑着道:“你們年紀小受不得累,但爹可不怕,這可比做木工活兒輕巧多了。”
做木活的時候要彎腰,一彎腰就是一個多時辰,又疼又麻。再說了,賣包子賺的也多。要是按一個月五錢算,做木工一年都頂不上賣包子一個月。
崔大山啥都不怕,可家裏孩子不見得,多弄些肉菜吃能長得高一點,壯一點。
崔大山看看兩個女兒,差三歲的,可三丫沒比二丫矮多少。
崔大山道:“明兒我再換點雞蛋去,以後隔個三五日就吃頓肉,你可得告訴你娘,千萬別擔心家裏,六丫挺好,胖了不少呢,叫你娘別想她,等天再暖和點兒,我抱過去給她看看。”
*
“六丫真胖了?”許娘子白日看璋哥兒,晚上跟陳娘子換過後才有空閑。
崔如英道:“那可不,這還能有假,胖了也白了,總想擡頭呢。”
她是上午回來的,崔大山只能送到侯府門口,是小厮把屏風擡進來的。
回來之後她跟李嬷嬷說了一聲,中午吃了飯,卻一直沒見陳娘子,想來是回家了。
崔如英吃過飯後陳娘子才回來,看見屏風沒說什麽,慢悠悠把午飯吃了,這才睡下。睡得晚自然起得也晚,小公子出生也有幾日了,這回是第二回起晚了。
還是因為前兩日她不在,晚沒晚她也不知道。
梳洗吃飯,每次都能耽誤半個時辰,這樣許娘子就得多看半個時辰。
不過許娘子感激陳娘子讓她夜裏睡,別看今兒多留了,卻不在意這些。
在門口時陳娘子像那日一樣,說困得不成樣子,勞煩許娘子多看一會兒。許娘子甚是體諒,還道:“夜裏不合眼更累些,沒事兒,睡得好才能喂好小公子。”
崔如英氣得懶得聽這些。
說完話,許娘子往屋裏一看,看多了個屏風就知道女兒回來了,更是歡喜。
這屏風也是不錯,跟着中間隔的一扇把屋裏分成了兩間,進門之後陳娘子還和原來一樣,往右邊走,崔如英和許娘子往左邊繞一下就成了。
崔如英心裏惱火,卻笑着把家裏事兒挑揀着說了說,先說了說六丫,許娘子一聽女兒胖了,眼角都露出笑紋了,“還是喝奶長得快,可得給人家拿些東西。”
崔如英道:“拿過雞蛋,也拿過包子,每次去都不會空着手,娘你就放心吧。”
許娘子點了點頭,別的她就不操心了。
許娘子也是剛輪換,這會兒還沒吃飯,等秋月送來飯食,母女兩人一邊吃一邊說話。
崔如英差點把最要緊的事兒給忘了,她道:“我回家這兩日,看爹跟大哥下午都閑着,就去城東賣包子了,做的水煎包,跟早上的醬肉包不太一樣,味道更好,賺的錢更多,每回賣個幾十個不成問題。”
“這樣家裏也能多攢點銀子,大男人不怕累的。”許娘子笑着道,“等喂養過小公子,咱們也能回家幫襯。”
崔如英道:“到時候攢下錢了可以盤個鋪子,不然陰天下雨都做不了活兒。”
許娘子沒想過這些,輕輕應了聲,“這個以後再說吧。”
至于陳娘子,崔如英也沒問,許娘子的性子軟和好說話,就算遲了也不會說什麽,恐怕還因為陳娘子夜裏照顧小公子過意不去。
原想着偶爾一次也就算了,結果還是這樣。她娘好欺負,她可不好欺負。
吃過飯後,崔如英催許娘子快點兒去睡覺。
等許娘子睡熟了,她拿着衣裳,把屏風的兩邊都擋上,省得天亮了透光。
陳娘子晚過幾次,她娘晚個一兩回算不得事兒,誰還沒個睡過頭的時候。
次日天色有些陰暗,崔如英心裏裝着事兒,醒得早,一旁陳娘子許是白日累得很,迷迷糊糊醒來一次,看屋裏暗,崔如英又把腦袋往許娘子懷裏一紮,“娘,天還黑着呢,不必着急起。”
困意來襲,許娘子禁不住又睡着了,想着天色暗的确不急,卻忘了是因為昨兒來的屏風,所以床邊才暗,這一覺是舒服了,可再醒來離卯時就差半刻鐘。
雖然都在院子裏,可已經趕不及了。
許娘子又急又惱,“哎呀,怎麽晚了呢。”
許娘子還得收拾梳洗,當奶娘的不能邋裏邋遢地去照顧孩子。
早飯也得吃,自己餓肚子就是小公子餓肚子,盡管她已經很快了,可還是耽誤了時辰。
過了卯時,許娘子才收拾好,要出門的時候陳娘子正從外頭回來,屋外天色陰沉,她臉色也陰沉,好像能滴水。
陳娘子雙臂抱着胸,“許妹子,不是我說你,本來夜裏就累,你這耽誤幾刻鐘幾刻鐘的,我也不好辦啊。”
陳娘子比許娘子大幾歲,摸人性子也摸得準,知道許娘子人老實,不愛說話,是個軟柿子。
她也知道許娘子起得晚怕是真起不來,不是有意的,可如果不說幾句她心裏難受,下回還如此怎麽辦。
陳娘子道:“本來夜裏看就累,妹子你這樣讓我怎麽照顧好小公子。”
許娘子想像昨日陳娘子說話那樣,說白日多看了半個時辰有些累,所以起晚了,可話到嘴邊,偏偏張不開口,她臉上一陣一陣的熱,羞得面紅耳赤。
陳娘子哼了一聲,剛要開口,崔如英從屏風裏繞出來,“嬸子,你不想想我娘為何起得晚嗎,那也是因為昨兒看得久,你下午晚起了兩刻鐘多,又收拾吃飯,一來一回的,我娘就得多看快半個時辰了,你夜裏累,可我娘自然更累。”
陳娘子看了崔如英一眼,“這大人說話你插什麽嘴!牙尖嘴利的!”
陳娘子想要扯崔如英,讓她少說幾句,崔如英拍了拍她的手說道:“娘,小公子還等着呢,你先過去。”
許娘子急着看孩子去,忙着小跑過去,陳娘子冷笑一聲,“這會兒裝什麽着急,要是真着急,早就起來了。”
崔如英道:“嬸子,這話別人說合适,你說不合适吧。你昨兒起晚一次,十六那日晚一次,三娘子生小公子那日你回家又回來晚一次,還有前一天回家,說是兩個時辰,可回來時早就過了。前日和大前天我不在府中,也不知你晚沒晚,都這麽多次了,你是怎麽好意思說這話出來的?大把年紀,竟然沒臉沒皮。”
陳娘子看了崔如英好幾眼,然後咬咬牙道:“夜裏看累,起晚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好啊,你娘竟然跟你記着這些事兒,看着面上老老實實,沒想到啥都記着。我為她好,在夜裏看,你們反倒不領情了。好啊好啊,你們母女吃府裏的用府裏的,真該到三娘子跟前好好分辨,把你們母女給趕出去。”
陳娘子性子厲害,哪裏會怕一個七歲大的孩子,就算再機靈又能咋樣?她就不怕把她娘的活兒給弄黃了?
如果是真把她們母女給趕出去,或許能把她女兒給接進來,雖然是丫頭片子,若能跟三娘子說這話,讨三娘子歡心,還能攢下不少銀子呢。
寶哥兒還小,得為他娶媳婦打算。
別的崔如英沒準兒還怕,但是去三娘子面前,她可不怕。
可若是不怕,陳娘子還未見得會去呢。
崔如英腦子轉了轉,往後退了幾步,低聲下氣道:“嬸子,剛才是我說話不對,你別往心裏去,千萬別去三娘子那兒。你大人有大量別跟我一個孩子計較,我娘要是知道了,肯定得打死我的。”
陳娘子笑了笑,許娘子帶個閨女過來也是丢人現眼。
她道:“你們母女背地裏肯定沒少編排我,本來白日夜裏就不一樣,我今兒還非說不可了,我非得求三娘子為我做主!”
崔如英就這樣被陳娘子拉到了燕歸堂的正屋,陳娘子長得高壯,力氣也大,崔如英在她手裏,就跟雞仔一樣。
崔如英為了讓陳娘子高興一點,路上求饒了三次。
陳娘子才不會聽,就算不把許娘子趕出去,這小丫頭片子也得送走。
這會兒楚庚元已經去上職了,陸雲蓁還在坐月子,不便下床,就披着頭發在床上躺着,她本來想今天上午叫崔如英過來說說話,這都三日了,還怪想她呢。
誰知錦月進來禀報,說陳娘子拉着崔小娘子過來,嘴裏嚷嚷着請三娘子做主,“三娘子,可要見一見?”
陸雲蓁不解,做主,做哪門子主?
問錦月她也不知,陸雲蓁道:“帶兩人進來吧。”
崔如英也是見識到了何為變臉,在門外的時候陳娘子還一臉嚣張神色憤憤,可前腳剛踏進門檻兒,就哀哀哭了起來,還沒見到陸雲蓁,就哭哭啼啼地喊道:“三娘子,你可要為我做主啊,我這照顧小公子盡心盡力,每每夜裏衣不解帶地照顧,許娘子母女倆竟然還不滿意。”
陳娘子拽着崔如英走到屋裏,啪一聲坐到地上,哭着說道:“我本是為了許妹子好,才在夜裏看,這夜裏累,偶爾有兩次去得的晚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沒想到許妹子竟然記恨在心裏。今兒去晚了不說,我只說了幾句,她的女兒就牙尖嘴利地指責,原也不是多大的事兒,你退一步我退一步的,萬事都沒照顧小公子要緊。可許娘子不領情,背地裏和她女兒編排我,這活我實在做不下去了。”
陸雲蓁按了按眉心,她低頭看向崔如英。在她心裏自然是偏向崔如英的,況且許娘子本分老實,只不過兩個奶娘總不能明着偏向哪一個。
不然懷恨在心,會不好好照顧璋哥兒,“崔小娘子,你可有話說?”
只要崔如英說,她就會想辦法。
崔如英道:“三娘子,我娘的确領情,所以每次陳娘子晚了都會跟我說,夜裏照顧小公子累,陳娘子晚上半個時辰也不打緊。今兒早晨是因為屋裏新到了屏風,所以才起晚了些,一刻鐘而已,若真依陳娘子所說各退一步,哪裏會鬧到三娘子這兒了。
三娘子,陳娘子一直說夜裏照顧是體諒我娘,可這事并非我娘主動提起。為了公正,大可你五日我五日,我娘夜裏看也成,那就得問問陳娘子,夜裏看成不成了。”
陳娘子剛想說她還稀罕白日看,卻聽崔如英道:“怕是不成的,陳娘子隔個兩日還要回家一趟,我們能成,她家中的孩子卻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