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加更二合一
48章第四十八章 加更二合一
錦月走快了幾步,笑着說道:“遠遠瞧着這兒便熱鬧,想來就是鋪子,湊近一看,果然。”
她看了看裏面,人可不少,便壓着聲音對崔如英道:“瞅着生意不錯呢,本來三娘子也想來的,可是今兒有事兒實在忙活不開,便叫我過來了。倒是托了你的福,三娘子說燕歸堂上下照顧小公子有功,今日賞了生煎,讓我買了帶回去。
我瞧着你這兒人多,倒也不急的,先做別人的,抽空再做我的就行。”
陸雲蓁完全是為了照顧崔家的生意,如果她自己來,崔如英必然不能要錢。讓錦月過來一是省着她過來崔如英忙着招待她,怠慢了客人,二是怕崔如英不收錢,對她來說是小錢,可崔家做生意呢。
錦月來錢就不得不給了,也是用心良苦。
崔如英笑着道:“姐姐就是不來,我今兒也會帶包子回去的,哪裏還用得着跑這麽遠來買。”
錦月道:“順路過來的,再說三娘子吩咐,我也不敢不聽呀。崔小娘子的心意是小娘子的心意,莫要為難我呀。”
照顧生意并非來占便宜的,自然得掏錢。
崔如英道:“那我先囑咐廚房做着去,姐姐先在這兒坐會兒。”
錦月點點頭,“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剛巧有客人吃完,崔如英就去收錢了。
一壺酒,四個生煎四個水煎包子,一共三十文。的确比只賣一樣收得多,崔如英賣生煎的時候少見一下子買三十文的。
賣東西也不是随便賣,有的人就會覺得鋪子裏的更好,也舍得花這個錢。
不過賣這個不像擺攤兒,賣了就給銀子,必須得等客人吃完的時候再收錢,所以得留心有人吃霸王餐。
那客人吃得也痛快,對崔如英說道:“鋪子裏吃味道是不錯,不過我覺得還差些滋味。”
Advertisement
崔如英自認準備得齊全,不由問道:“客官可否言明,到底差什麽?”
客人低頭看着崔如英說道:“小娘子,你看拿回家吃,還有醋油辣子這些,蘸着吃更好吃呀。但是鋪子裏沒有,若是有這些,味道肯定更好。”
崔如英道:“倒是我疏忽忘記備這些了。”
她記着從前的早餐鋪子的确有醋、油辣子,放在小罐子小壺裏。有人口味輕,有人口味重,有人專愛酸的,有人專愛辣的,做生意合的是大部分人口味,但也得顧及小部分人的喜好。
崔如英道:“這還多謝你了,我這就告訴我爹,醋和油辣子過幾日肯定就有了。”
客人是為了自己吃得更痛快,但崔如英是為了鋪子的生意。
頭一回開鋪子,盡量周到也有不周到的地方。
她把人送走,後頭又有人過來,這會兒鋪子裏是坐滿了的,劉嬸趕緊把桌子上的碗筷撿了,擦幹淨請客人坐。
包子相比于其他菜做得快,吃得也快,有吃醬肉包子的,那沒一會兒就吃完了,桌子很快就空了出來。
偶爾客人要等一會兒,但不會等太長時間。
醬肉包子多是帶走的,也有人買了生煎帶走。
崔大郎那邊最是忙,來買包子的兩個兩個買居多,就圖送的那份兒鹵菜,不過鹵菜花不了多少錢,送出去也不心疼。
反而外人一看,鋪子裏人擠着人,顯着生意還熱鬧。
另一邊給錦月帶走的生煎也做好了,錦月要了四十個,給了崔如英一錢銀子,正好是正好,不過崔如英給裝了四十個生煎,還有二十個水煎包。
多的分着吃就是了,陸雲蓁想來照顧她生意,她也不想真讓陸雲蓁破費。
雖然這錢對陸雲蓁來說不過是小錢。
包子煎好,錦月裝到木飯桶裏就帶走了。
崔如英這又忙活別的桌去了,她看了眼崔大郎,崔大郎一個人收錢裝包子盛鹵菜,神色分外認真,加上天熱,他鼻尖滲出些許汗,不時拿幹淨的帕子擦擦。
劉嬸兒管着撿碗筷收拾桌子,今兒人真不少,也來來回回好幾次了。
若非劉嬸兒今兒來幫忙,崔如英和崔大郎肯定忙活更多,都不知道能不能忙得過來。
明兒下課,崔如英打算連飯都不吃,就回來幫忙來。
不過等開業頭三日一過,人恐怕就不會這麽多了,再等些日子,生意應該能穩當下來。
得到時候再看請不請人。
中午吃飯也就一個多時辰,過了午時,人就少些了。
鋪子中午營業到未時,未時過半就關門,等着晚上再營業。真要一日都開着門,一日都閑不住,和開鋪子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崔如英在前頭忙活,又是說話又是上菜的,也不輕巧。
等鋪子裏就剩幾桌客人的時候,她拿着茶壺倒了杯水,喝下肚子才好受點。
做生意就是如此,累人不說,客人飯都吃完了,崔家衆人肚子還餓着,連着劉嬸兒和芸芸也是,她們母女只在最開始包子出鍋時嘗了,眼下肚子也餓着。
崔如英給劉嬸兒母女也倒了水,不好意思地說道:“今兒真是多虧了嬸子,廚房正做着包子呢,一會兒就能吃。”
劉嬸兒接過水杯,長舒了口氣,說道:“這做生意也是不容易,哎,都住一塊兒,幫個忙,我這不還能吃包子呢嗎。”
要說不累,那自然是假的,這麽忙活能不累嗎,她還只是幫幫忙,沒幹啥大事兒。不過瞧着生意好,累一點兒也值了。
崔如英道:“嬸子和芸芸姐一會兒可得多吃點兒。”
包子廚房差不多也做好了,崔如英趕緊去端包子,崔大山和二丫在裏頭,兩人也累得夠嗆,雖說不是時時都要做生煎,可是,一個上午加一中午都在廚房待着,煙熏火燎也難熬。
不過二人都盼着忙一點兒,這說明鋪子生意好。
鹵菜全送完了,三鍋總共十二屜醬肉包子也全賣完了,生煎水煎包的餡兒還剩些,不過崔大山今兒太餓,還沒中午不吃飯做這些呢,也不知道剩下的夠不夠他們吃。
不夠吃吃焖面,今兒焖面賣得不多,只有三個人點了,也不知道愛不愛吃,若是賣得不好,崔如英想着把這個從菜單上撤下。
再想些新花樣的包子和小菜,再加上湯粉,菜單要依着客人的口味慢慢改,若是覺得好吃,應該一日比一日賣得好。
崔如英先洗了說,她手指上全是炭粉,寫菜單的是草紙,用得也是炭筆。
有些是她畫的,也有五郎畫的,別看年紀小,倒是能幫上家裏的忙。
家裏也只有四郎五郎六丫吃過飯了,崔大山還抽空給六丫蒸了蛋羹。
這頭包子啥的端上桌,崔家人和劉嬸兒母女終于坐下吃飯了。
都是生煎水煎,看着噴香,崔如英給芸芸夾了幾個,從前只是見面說幾句話,今兒雖不是頭一次見,卻是頭一次坐一塊兒吃飯,“都多吃點兒,廚房還有包子呢,嬸子你一會兒回去了,給虎子哥他們也帶點兒。”
劉嬸兒:“哪兒還用給他們帶,啥都沒幹還想吃包子,就倆皮猴。”
崔如英道:“嬸子中午沒回去,虎子哥他們估計湊合吃的,我把嬸子喊過來幫忙,自然得為虎子哥打算呀。”
帶自然是要帶的,若是給工錢,劉嬸兒怕是不會要,但是帶些包子總使得。
崔如英咬了口水煎包,許久不吃,倒還想吃,醬肉餡兒的做成水煎包,味道多了層焦香,包子皮浸了油,看着油亮油亮的,餓的時候吃着特別香。
要不是才開鋪子,家裏人忙活不來,不然還可以做個素三鮮餡兒的,崔如英也愛吃那個。
一群人都累得夠嗆,吃飯的時候也沒心思說閑話,崔大山三口就能吃掉一個包子,大郎吃到一半兒,看着剩的兩桌客人吃完了,還去收了錢。
劉嬸兒原本還想悠着點,可是見碗裏沒了,崔如英就給她和芸芸夾,實在吃不下了,劉嬸兒道:“行了行了,真夠吃了,這肚子吃得溜圓了。對了,是不是晚上還得做生意?”
崔如英道:“晚上街上人也不少,我看別人家都是酉時開始做生意,做兩個多時辰打烊。一回生兩回熟,有了中午,晚上就知道該怎麽弄了。嬸子就回家歇歇,今兒多虧了嬸子幫忙,一會兒我給裝包子去,嬸子別急着走。”
劉嬸兒點點頭,“我瞅着中午人不少,明兒我再過來一趟。細活我也做不了,只能端個菜刷個碗啥的。”
又吃又拿的,劉嬸兒也過意不去,明天再幫忙可不能拿東西了,拿崔家東西還少嗎。她今兒才知道四個小包子就十文錢,今兒中午,她和芸芸吃了都得十幾個了,那得多少錢。
崔如英松了口氣,“明兒就勞煩嬸子多幫忙照應了。”
劉嬸兒:“你看你,總說客氣話。”
崔大山憨厚一笑,他是不會說啥話,但是真的感激劉娘子,“三丫你快去裝包子。”
崔如英把剩下的生煎和水煎包的全給裝上,劉嬸兒便帶着回家了。
客人走了,劉嬸兒也走了,碗筷還沒收,鋪子裏沒了別人,崔大山肩膀一塌,看看閨女又看看鋪子,想說啥卻不知道說點兒啥,傻嘿嘿笑了半天才道:“咱家這鋪子就開起來了?”
饒是看着鋪子,看着裏面桌子,崔大山還是不敢相信。
上個月才開始做生意,這個月就租了鋪子,雖然鋪子不是自家的,可是終究和擺攤兒不一樣。
二丫眼睛笑成了月牙,大郎舒了口氣,“爹,是開了鋪子。”
崔如英道:“爹,咱們不就在鋪子裏嗎,不然看看這個,錢總不會騙人吧。”
崔如英和大郎跑堂收錢的,錢都在他倆這兒。
也沒用錢匣子,就縫了個布袋子系在腰間,給了錢就放在腰間的錢袋子裏,方便還省事兒。
崔如英這錢袋子比崔大郎的沉,崔大郎管賣醬肉包子,總共十二屜,估計錢袋子裏有三百來文。
崔如英錢袋子中間還回廂房換過一次,她管着大堂,一桌有一人的,也有四人的,吃十文到六十文不等,她算着,從開業到最後一桌客人吃完,今兒總共有五十八桌,也不知流水能不能夠上一兩銀子。
崔如英道:“爹,要不數數錢吧。”
做生意是為了賺錢,開鋪子自然也是。為了開鋪子做了這麽多事兒,忙裏忙外好多天,還有啥比數錢更高興的,桌子碗筷都可以一會兒再收拾。
崔大山嘿嘿笑道:“數數也好,快把窗戶都關上。”
打烊之後門是關上了,窗戶卻沒有,外頭路人看見了可不好,崔家只有小財,但崔大山知道,財不外露。
崔如英把窗戶關緊,然後回屋拿錢袋子。四郎五郎年紀小,上午因為鋪子開業高興半天,這會兒受不住,都睡着了。
六丫躺在倆人中間,兩個哥哥當成牆,正好把她擋住,三個不大的孩子在床上排排睡,看着倒也可愛。
崔如英放輕動作,然後拿着錢袋子出來,回大堂之後和崔大山分兩撥數錢。
崔如英這還有小塊碎銀子,總共一錢,是錦月給的,其他人給的都是銅板。
崔大郎那邊賣醬肉包子,數得快,總共三百六十二個,若非沒有包子了,還有人等着呢。
雖然京城這邊都是把包子當做早飯,可中午賣也能賣出去。
崔大郎數完,就看着妹妹數。
崔如英這邊已經數到五百了,一百個串一起,數好了就放一塊兒,六百,七百,八百……十,十一,十二,十三……
手把第十四個一百銅板分到一邊,剩下幾個數完,崔如英擡頭道:“上午一共五十八桌客人,有一千四百五十文。加上大哥那邊的,總共是一千七百九十二文。”
崔大山在後頭做飯做菜,只知道做了好多生煎水煎包,卻不知賺了這麽多錢,“一千多文吶,快二兩銀子了,怎麽這麽多啊,這才中午,還有晚上呢。”
崔大山眼中有喜意,稱得上紅光滿面了。他可沒想到會有這麽多,比擺攤兒的時候多呢,竟然賺了這麽多錢。
崔如英道:“看着是多,可還有成本在呢,面、肉、菜、酒水、炭火,連着租鋪子的錢,分到每日,沒有這麽多的。”
就拿酒水來說,今兒賣了快一半,但利潤低得很,賣二十斤酒水也賺不了一錢銀子,估計也就二三十文。
但面上有二三百文,利潤不足一成。
租金每月一兩八錢,桌椅鍋碗瓢盆這些零零散散也有四五兩銀子。
崔如英記得鹵菜本錢一錢銀子,面和調料是前幾日買的,今兒沒全用完,不過崔家以前也賣這些,所以崔如英能估計算花了多少錢。
十二屜包子,利潤在五成多不足六成,能有一百九十文。生煎利潤比醬肉包子高,因為這個賣得貴,利潤到不了七成,但絕對比六成多,不過這裏面算着酒水錢,差不多有八百文。
這個是不算鋪子的租金的,若以後請人來鋪子幫忙,每月本錢還得高一些,平攤到每日,差不多也有一錢銀子。日後崔大郎去讀書,還不能光請一個的,哪兒都得用錢。
雜七雜八零零散散的錢再加上,今兒中午家裏賺的不足一兩,不知晚上生意如何,怕是沒中午這麽好,但應該能有一半客人吧。
崔大山也說不上這個跟擺攤哪個好,但是不用在家裏吵着鄰居,也比家裏地方大,東西更是齊全,賺得好像還多那麽一點兒。
剛開半日,崔大山就覺得比擺攤兒好了。
再說了,擺攤兒起大早,這還多個鋪子,雖然不是自家的吧。
還有晚上呢,也能賺錢,想起晚上還得賣,崔大山就道:“我得趕緊刷碗去,晚上還得用呢。”
這也是比擺攤辛苦的地方,擺攤要麽拿油紙,要麽客人來買包子帶着自家的碗盆,根本用不到碗筷。
但是開鋪子碗筷不僅要買要刷,還要刷得幹淨,畢竟是給客人用的。
二丫道:“我也去刷,倆人還快一點。”
大郎道:“三丫,你把錢收好,我把桌子擦了,地上掃掃拖拖。”
這人來人往,踩得還挺髒,這是鋪子的門面,打開門一看就能看到,要收拾幹淨才行。
一會兒還得買肉,準備晚上的包子餡兒。中午的包子餡兒雖剩了些,但後家裏人餓極了,吃飯的時候全做了,吃不完的都給劉嬸兒帶走了,下午再做得去買。
崔如英打算下午看看,沒什麽事兒她就回侯府,明天還得上課呢。
不數錢了,忙活一會兒崔大山就覺得累來了。早起要買肉,雖說不用像賣早飯那麽早起,可一早也得過來忙活,一上午悄然而過,中午開業做包子,客人走了收拾好歇一會兒,又得準備下午的東西了。
不過崔大山心裏惦記着把兒子送去書院,心裏就有一股子勁兒。
崔大郎現在是不咋想讀書的事了,讀書好,能做生意也好,他是家中的長子,該為弟弟妹妹們撐起一片天。
父親母親都辛苦,反正他也長大了。
不過崔如英給他帶的書和字他每日都看,不是為了日後去讀書,只是覺得,能認些字有好處。
就比如鋪子牆上挂着的畫和字,自己會了就不必請別人。若是他們兄妹能寫得一手好字,連門匾崔大山都不用請人來寫。
下午崔如英給幫了幫忙,然後就回侯府了。
離開好些天,到了侯府先和李嬷嬷說一聲,然後去見了陸雲蓁,感激她來捧場照顧生意。
陸雲蓁對着崔如英笑了笑,“哪裏,錦月說了,多了好多包子,你這是做生意的,該怎麽辦就怎麽辦,老是這樣,生意還做不做了。”
崔如英道:“喜事兒嘛,都高興,燕歸堂的姐姐們對我照顧良多,我心裏也感激。更感激三娘子,只是可惜,三娘子今兒沒過來。”
陸雲蓁:“今兒是有事兒,不過聽錦月說鋪子人不少,還是味道好,回頭再吃的客人多。恭喜呀,有個鋪子比擺攤兒好的。”
崔如英道:“生意是還成,而且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頭一回做生意,也是胡亂做的,還得多向三娘子學習。”
陸雲蓁嫁妝鋪子就有好幾間,生意也不錯,本來想着當初崔家找鋪子的時候租一間給他們,可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剛開始做生意,還是讓他們自己來,幫崔家不能幫太多。楚庚元有些話說得不錯,崔家夫婦老實本分,崔如英機靈聰明,再加上有那麽些吃食方子,發家是早晚的事兒,正所謂救急不救窮。
陸雲蓁道:“你做得已經很好了,只可惜今兒有事,不然一定得去看看。”
崔如英沒問啥事兒,陸雲蓁也沒說,今兒學堂沒上課,楚玉珠得知崔如英請假,也請了假。
不過往日都是說不來就不來,能請個假已然算是不錯了。
趁着黃先生沒上課,上午陸雲蓁去黃家登門拜訪,送了禮物,托黃先生幫忙給崔如英改名字。
本來黃先生還推拒了,說名字是長輩起的,他起個小字尚可,但改名字實在不妥。
陸雲蓁就把前因後果說清楚,許娘子夫婦沒讀過什麽書,家裏孩子就按着順序叫的。
崔家有崔大郎,李家也有李大郎,王家還有王大郎王三丫,這樣的名字和父母期許并無關系。
倒不是說不好,只是何必要叫一輩子這樣的名字。
崔如英讀書好,改個名字也無不可,況且如英二字是寓意好,并非胡亂改的。黃先生亦是長輩,況且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既為師長,改個名字也無不可。
陸雲蓁勸了許久,黃先生可算答應下這事兒。
估計得等明日,陸雲蓁現在就不說了,明兒就知道了。
崔如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做吃食生意,不僅忙還亂,而且鋪子裏賣得吃食,都是三娘子吃過的,我在呢,三娘子不必特意過去。”
陸雲蓁不和崔如英客氣,“那倒也是。行了,你這也累了一日了,早點回去歇歇吧。若是用熱水洗澡就和秋月說,這邊有小廚房,也方便。”
崔如英:“多謝三娘子!”
今兒崔如英回來得稍早,還未到辰時許娘子和田娘子輪換的時候。
這一日的确是累,回屋睡了一小覺,等許娘子她才醒。
天知道許娘子這一日多盼着快點兒到下午,鋪子開業可是大事,她去不成,自然盼着早點回來好問問女兒開業順不順利,人多不多,賺沒賺錢。
家裏這些日子賺的錢幾乎全投進鋪子裏了,若是虧了可怎麽好。
只不過,許娘子回來的時候崔如英正睡着,她也不忍心把女兒叫起來,坐立不安地等了會兒,直到崔如英揉揉眼睛醒過來。
外頭天色昏暗,許娘子坐在桌旁,燭火搖曳,映襯着許娘子神色溫柔。
崔如英喊了聲娘,見許娘子把她腿放到自己懷裏,輕輕捏了捏,“啥時候回來的,今兒累夠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