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開業

47章第四十七章 開業

劉嬸臉上一喜,說道:“這些天我也沒咋過去,這可真快呀,眼瞅着就要開業了!”

崔如英:“家裏人多,操持鋪子也不費事兒。若非嬸子肯牽線,也沒這麽快就租到鋪子,還多虧了嬸子呢!”

劉嬸兒也不是盼着崔家覺得開鋪子有她的功勞,但一聽崔家記着這份情,心裏就高興。人情就是這麽回事兒,要是崔家忘了,她也不上趕着去。

聽崔如英這麽說,她笑了笑,“啥呀,我就是傳句話的事兒,價錢是你們自己談的,都是你們忙活的,兩邊滿意就行。成,明天我一定去。”

崔如英:“到時候讓虎子哥芸芸姐他們也一塊,別的我不敢說,包子肯定管夠。”

劉嬸兒嘴上應着,但不打算帶孩子去。人多嘴也多,這麽大的孩子正是能吃的時候,聽三丫的意思,去捧場不要錢,真都吃了客人吃啥,哪兒能真把孩子全給帶去。

劉嬸兒:“行,我鐵定去,你再帶點蔥走,我們家裏也吃不完。”

說着,就去薅蔥了。

次日天氣大好,臨近五月,路上行人都穿了輕薄的衣衫。

老百姓常去雜貨鋪子,給家裏添置東西。小娘子們總去首飾鋪子,甭管買不買也要去看看。

有兩個小娘子從首飾鋪子出來就看旁邊的鋪子的門匾上挂着紅綢布,周圍還有人駐足觀看,瞧着很是熱鬧。

從大門向裏看去,裏面算不得寬敞明亮,但有種熱鬧溫馨之感。

梳着雙丫髻的小娘子頭戴絹花,模樣也好看,手裏拿着塊抹布正擦桌子。

桌子是棕褐色的,上頭擺着筷子桶,裏面不少竹木筷子,看着鋪子像是賣吃食的。

二人已忘了這間鋪子從前是做什麽的,這左邊就是首飾鋪子,胭脂水粉也是小娘子們用得,首飾鋪子偶爾都會贈這些,旁邊再一間胭脂水粉鋪子自然不起眼。

Advertisement

就像同順德酒樓,旁邊再開吃食鋪子,別人也難記裏面賣什麽。

但這個一看就知道是賣吃食的,兩個小娘子又看了看鋪子的牆面,不像一般鋪子挂着山鳥水墨畫,這上頭上午挂着的畫是包子。

又圓又大,好幾道褶兒,模樣倒也可愛。

這是崔如英自己畫的,壁畫挂畫太貴,上個月賺的銀子幾乎全給花光了,總得留着些應急。

崔如英也喜歡錢,舍不得買挂畫,就自己畫了些來。

好在包子好畫,崔家賣包子,就挂包子好了。一個個白白胖胖,順便把價格寫在上頭,這樣客人一進店就能看見價格多少,心裏有數。

那兩個小娘子又看,包着頭巾幹活的是個婦人,婦人彎着腰又把桌椅擺了擺,臉上都帶着笑。

還有個十幾歲的男子,也在鋪子裏忙活,看着是不錯,就是不知道這家包子味道如何,好不好吃。

時辰還早,二人就在門口看了一會兒。

*

崔如英看劉嬸兒忙裏忙外的,忙過去道:“嬸子你快坐下吧,不用你幹活。”

劉嬸兒來得極早,崔家剛進鋪子,沒一會兒她就來了。

崔家來得早是準備東西包包子,崔大山和二丫在裏面剁餡揉面,大郎在院裏劈柴,今兒也把六丫帶來了,四郎在屋裏看着。

四郎也小,不過懂事兒,看着妹妹別讓掉下床就行了。

劉嬸兒一來,見都忙,就自己拿了笤帚掃掃這兒掃掃那兒。打掃完又挪挪桌子,擺擺椅子。

她就帶了閨女來,跟二丫年歲差不多大,也在一旁安安靜靜地幫忙。

劉嬸兒道:“閑着也是閑着,你瞅瞅還用做啥。”

崔如英搖了搖頭,“嬸子你快坐吧,芸芸姐你也快坐,一會兒包子好了,你們先嘗嘗。”

小娘子看着裏面覺得有趣,新鋪子開業,雖然沒到揭紅布的時辰,門口也圍了幾個人,有人好奇問道:“這是賣什麽的呀?”

小娘子說道:“不是賣包子的嗎?”

旁邊又一人道:“你也吃過崔記包子,這不是巧了嗎!”

小娘子搖搖頭,“我沒吃過,可鋪子牆上的畫上不寫着呢嗎?上頭畫的就是包子。”

那人笑道:“原來如此,我是吃過包子得知今兒要開業才來的,從前崔記包子都是挑着擔子去我們那邊賣。今日開業,想試試在店裏吃啥味道。”

小娘子問道:“好吃?”

“那可不,滋味一絕。你知道不,包子裏面還能喝湯呢,就是不知道價錢貴了沒有。”

小娘子是識字的,她道:“那上頭也寫着價錢,醬肉包子兩文一個,生煎三文……十文給四個?”

男人撫掌,“沒錯沒錯!那我等會兒吧,進去嘗嘗。”

兩個小娘子也有些好奇,不過姑娘家出門在外,跟男子同屋而吃似乎不太好,不過大門窗戶都開着,又不是共處一室,還不能在外頭吃飯了?

遂道:“咱們也看看?”

同行的小娘子點了點頭,“好呀,我好像聞到香味兒了。”

醬肉包子已經蒸上了,還有鹵菜早就做好了,自然能聞得到香味兒。一大早就出門,忙活了大半天,可算要等到午時了。

旁邊雜貨鋪子的老板也出來看了看,原來是吃食生意,那他就放心了。

日上三竿,有人看看熱鬧就離開,也有人還在外頭等着。

崔如英見外面人不少,出去喊道:“今兒崔記包子開業,感激大家夥來捧場。今兒凡是在鋪子裏買包子的,都贈送鹵菜一盤,送完為止。”

有人指了指外面這一群人,問道:“這麽多人呢,那鋪子裏坐不下怎麽辦?”

崔如英笑着道:“我們是賣包子的,坐不下也能帶走,從前也是擺攤走街串巷地賣,買了包子帶走也送。”

“只買一個也送?”

崔如英依舊笑着,“送,當然送,只不過崔記包子這麽好吃,舍得只買一個嗎。要是真舍得我們也舍得送,今兒鋪子送鹵菜,買了就送。但是為着後頭人人都能吃到,所以每人或是每桌只送一次,買了一次再過來就不送了。

大家也別說我們小氣,鹵菜可備了一大盆兒呢,差不多都能吃到。離吉時還差兩刻鐘,我搬凳子來,大家夥坐着等吧。”

有人應和,“老板大氣!”

“崔家包子我吃過,醬肉包子才兩文一個,咋也得買兩個對不對!”

衆人笑笑,買一個小氣,真送鹵菜,怎麽也得買兩個。

大郎搬出來兩條凳子,這個是多的,現下正派上用場了。

外頭人還挺多,崔大郎心裏澎拜,他昨兒晚上覺都沒睡好,一大早起來到鋪子忙活,原本覺得時間難熬,可一上午就這麽過去了。

一開始還怕沒人不敢出來,誰知人不少,至少能把鋪子坐滿。送鹵菜是聽妹妹說得,鹵菜不貴,做一大盆也花不了多少錢,但客人吃着高興,下回就還來。

崔如英把外頭看熱鬧的客人安頓好,然後回廚房幫忙。

鹵菜當真鹵了一大盆,蘿蔔和土豆片居多,肉少,連肉帶菜一共花了不到一錢的銀子,就是白送的。

醬肉包子也出鍋了,估計不少人為了鹵菜都來買醬肉包子,所以今兒蒸了不少,前後兩鍋,總共八屜。

生煎的面和餡兒也備好了,餡兒坐在井水裏,怕豬皮凍化了,還有一份面和餡兒是發面和醬肉,做水煎包的,就等一會兒客人點菜就現包現煎。

二丫也包着頭巾,做吃食得幹淨,她眼睛亮亮的,悄悄問崔如英,“三丫,外頭人多嗎?”

崔如英點點頭,“不少。”

她看時辰差不多了,就道:“爹,你一會兒就去前頭吧。”

放鞭炮揭紅布,鋪子才算開業了。

巳時一過,午時到了,崔大山點了兩挂鞭。竹竿兒挑着,爆竹花一邊響一邊落在地上,紅通通的很是喜人,鞭炮放過一陣陣白煙,看四周都是硝味兒。

崔如英捂着耳朵躲在門後,看着崔大山笑呵呵的,連耳朵都不捂,個頭也高,仰頭就把門匾上的紅布挑了。

紅綢布落下,崔記包子四個大字就露了出來。

崔大山咽了咽口水,“大家……大家夥進去,吃好喝好!”

鋪子的人比崔大山想象中要多,但也沒到熱鬧非凡、搶着買的地步。

加上鋪子小,就顯得擠吧。

除了開始說話的男子和兩位小娘子外,大多數人都想着買買兩個包子,再拿份不要錢的鹵菜,也想來看看是不是真如剛剛那個五頭身小娘子所說那麽便宜。

崔如英和崔大郎今兒是跑堂,廚房的事兒崔大山和二丫忙活,外頭劉嬸兒和她女兒也管幫忙傳菜。

有着從前賣包子的經驗,這會兒二人問起客人想吃啥,介紹起菜單來也是分外熟稔。

崔如英先去第一個桌來的,是位男客,她道:“客官從前照顧過家裏生意吧,瞧着臉熟,一會兒我囑咐後廚在鹵菜裏邊多放些肉。開了鋪子,菜單上東西也多了,

除了從前有的醬肉包子和生煎外,還有水煎包、焖面、酒水。醬肉包子二文一個,生煎水煎包三文一個,十文四個,焖面五文一盤兒,夠一人吃飽。酒水有十文一壺的,還有二十文一壺的。”

這酒壺裝不滿一斤酒,但差不太多,真要原價進的原價賣出,鋪子也賺不到啥錢。

畢竟省了買酒的時間,做生意嘛。

崔如英笑着道:“鹵菜就不多過多給你介紹了,開業前三天不要錢,不過以後就得花錢了,但鹵菜價格便宜。今兒客官想吃點兒啥?”

崔家賣生煎最後一日去的城西,算起來城東已有兩日沒有來賣了,這一口還真是惦記,“四個生煎包,四個水煎包,再來一壺酒。”

崔如英動作麻溜,在紙上記下省着忘了,知道崔大山他們不認字,就畫的畫,後頭寫了數字,送去後廚就趕緊去下一桌了。

這是兩個小娘子,她道:“二位姐姐長得好看,不過瞧着眼生,以前可吃過崔記包子?”

二人搖搖頭,崔如英道:“那我幫兩位姐姐推薦幾樣可好,生煎包子是我們鋪子的招牌,不過吃的時候要小心,剛出鍋的包子裏面湯是燙的,千萬別燙到。醬肉包子便宜實惠,味道也不差。姐姐二人,就來四只醬肉包子,四只生煎如何?”

二人頭一回來,正巧不知哪個好吃,聽見剛剛旁邊的人吃的也有生煎,而醬肉包子便宜,就點了點頭。

崔如英道:“生煎得現做,勞煩等一會兒。”

劉嬸兒已經把另一桌的鹵菜端上來了,鹵菜份量并不少,崔如英趕緊去端這桌的醬肉包子和鹵菜。

醬肉包子是剛出鍋的,跟從前在街頭賣得個頭一樣大。

早起就來發面蒸包子,到這會兒也就生煎需要二人費心做,兩個人也能忙活過來。來吃焖面的還沒有,不過也合崔如英心意,剛開業,還是包子鋪,肯定以吃包子為主。

崔大郎管着來買醬肉包子帶走的客人的,都是要兩個,然後再給包一份鹵菜。

這樣買得少,鹵菜自然不可能給肉了,都是土豆片和蘿蔔。

來買醬肉包子的極多,沖着便宜送東西,崔大郎感覺,都比早起去南街賣時買的多了。

鋪子人多,後頭來的人也漸漸把鋪子坐滿,劉嬸是沒做過這些活兒的,看着人多覺得心裏慌,感覺腳都要走冒煙了。

端菜上菜的時候還上錯兩個,不過崔如英過去解釋,倒也沒出什麽岔子。

等了些時候,生煎包和水煎包都做好了,崔如英給端了上去。

兩個小娘子那桌已經把醬肉包子吃完了,男客那桌鹵菜下了一半兒,現做的确慢,可是依舊比炒菜快,況且看着熱氣騰騰的包子,也就不計較這些了。

吃到嘴裏的确能嘗出不同來,比從街頭買的好吃的三四倍不止。

外殼更酥脆,顏色金黃還撒着芝麻粒,擺在碟子裏看着就賞心悅目。這客人早吃過,崔如英也沒囑咐,誰知被燙得直吸氣,緩了一會才緩過來。

崔如英道:“倒是我們不周到,沒和您說。”

他對崔如英道:“無妨,該早開鋪子的,熱也過瘾。”

酒水就是常喝到的普通酒水,可就着包子很是爽口。鹵菜不要錢,可味道出奇不錯,他這盤子裏還有肉。

鹵菜下酒,越吃越高興。

嘗着水煎包,味道和醬肉包一樣,但那層殼兒最香,很是油潤,雖不及醬肉包子大,還更貴,但味道的确更好吃。

人來人往的,客人坐了六桌,還空了一張,崔如英往外看了看,外頭圍着的人不少,但進不進還在猶豫。

看了兩眼,正見錦月過來,她喊道:“錦月姐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