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貴族風氣
貴族風氣
魏府內,景致層層遞進,第一進乃是一方大庭院,山石點綴其間,翠竹輕搖,草木蔥郁,一派雅致脫俗之景。穿過庭院,便來到了第二進的正廳,廳內寬敞明亮,陳設華貴而不失講究,四壁之上,名家字畫交相輝映,精致瓷器錯落擺設,無一不彰顯着主人的非凡品味與尊貴地位。
再往裏走,書房琴室展現眼前,其寬闊程度足以擺布六七車書,古琴數架靜置于室中,無一價值不菲。第四進為寝室,帳幔低垂,隐約透出幾分柔和的光線,浴室更是設計精巧;第五進是廚房,寬敞明亮,幾乎可以容納四五名廚師同時施展廚藝而不顯擁擠。穿過廚房,又是一個幽靜的後園和偏院,門客們的居所就坐落在這裏。
“請二位繼續跟我走,家主正在後園等候。”家老引領着他們繼續前行。
未至後園,便聽到一陣悠揚清冽的樂聲。蘇北歌豎起耳朵,辨認出那是琴瑟合奏,琴聲铿锵有力,瑟聲婉轉悠揚,兩者交織,激蕩人心,仿佛要将天地間的情感全部傾瀉出來。
走近一看,只見吳荀和魏子原正沉浸于合奏之中,忘卻了周遭的一切。家老輕聲提醒,二人方才回過神來,魏子原連忙起身,笑容滿面地迎接于淵與蘇北歌。
“于兄,北歌姑娘,你們終于來了。”
于淵微笑以對,“魏兄相邀,豈敢有違?只是不知今日是何風,竟讓我有幸聽到如此動人的琴瑟之音。”
魏子原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側身指向一旁的吳荀,“這全仗吳兄琴技高超。”
吳荀起身微微點頭,以示謙遜。蘇北歌跟在于淵身後,心中卻泛起了微妙的變化。她原以為魏子原會厭惡南璃王室貴族的奢靡風氣,卻不料他竟也居住在這般富麗堂皇的府邸之中,這與魏子原平日裏顯露的那淡泊名利的形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這份反差讓她不禁暗自思量,但面上依舊保持着溫婉的笑容,未曾流露出絲毫異樣。魏子原似乎察覺到了她的微妙情緒,略顯尴尬地解釋道:“這府邸乃是祖父所賜,我雖不甚習慣,但終究是家傳之物,也不能輕易舍棄。”
*
見氣氛略有凝滞,于淵便笑着打圓場,“子原高風亮節,我們自然是知道的。不知今日相邀,是有何要事相商?”
魏子原神色一正,“前幾日我向君上舉薦了吳荀的變法之策,君上聽後頗為贊賞,決定後日一早召見吳荀入宮面聖。此外,君上還特別提到了你和蘇南辰,知曉蘇家財力雄厚,如今南璃財政吃緊,尤其是西南邊陲又遭洪災,急需資金援助。他知蘇南辰不在國內,又念及你我交情匪淺,特命我邀請你一同入宮商議此事。”
言畢,魏子原目光誠摯地望向于淵。他深知于淵性情淡泊,向來是只談時局不喜談論政事,但此刻也只能硬着頭皮,懇切地請求道:“于兄,我知道你向來都不喜歡牽扯到朝堂之事,但君上既已開口,我也只能照辦,實在是對不住了。”
“既是君上之命,我自當遵從,身為南璃子民,為朝廷盡力是理所應當的。子原,你無需介懷,我随你入宮便是。只是,君上又如此看重蘇家,我恐時間倉促,空手面聖有失禮數,需稍作籌備。”于淵面色溫潤,語氣平和。
“且蘇家之事非我于某能做主的,我知道你此番邀北歌而來,也是為了讓蘇家人知情,但于情于理,我仍須得修書一封,禀告南辰及長老們。”于淵繼續說道,言語間既顯尊重又不失分寸。
蘇北歌在一旁靜靜聆聽,點頭應和。父親在時,蘇家的生意一直避免牽扯到政治紛争中,對于對朝堂之事也是敬而遠之,不會過多摻和,于淵亦秉持此規管理蘇家産業。雖說蘇家的産業已分布在多國,但南璃國畢竟還是重心,朝廷有所需,出一份力也是必然。
聽了于淵的答話,魏子原如釋重負,面上尴尬之色漸消:“于兄放心,屆時我必會在一旁協助。你只管安心準備便是。”罷,他輕拍于淵肩膀,轉而看向北歌,溫聲道:“北歌姑娘,你也一同前往吧。”
于淵聞言,眉頭微蹙,他深知宮中複雜,蘇北歌雖聰慧機敏,但年輕單純,稍有不慎便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子原,我随你去便是,北歌便留在府中等候,畢竟宮中規矩繁多,我怕她不習慣。”
蘇北歌急忙開口:“不,我想去。我從未見過皇宮的模樣,想去長長見識。”
見于淵不應,蘇北歌上前挽住他的手臂,語氣中帶着幾分央求:“于老,你放心,我一定會守規矩,不會給大家添麻煩的。”
魏子原眉頭微挑,亦開口勸道:“宮中規矩雖多,但只要謹慎些,想必不會有大礙。”
于淵知蘇北歌心意已決,若一味阻攔反而顯得自己過于苛刻。最終,他妥協,目光中多了幾分嚴肅,道:“也罷,你便随我去吧。不過,你需裝扮成獻禮的随從,緊随我後,不可擅自行動,更不可多言。若有任何不妥,即刻告知于我。”
“謹遵吩咐!”蘇北歌心中大喜,連忙應承下來。
“如此甚好。”魏子原滿意地點了點頭,“後日一早,我便遣人前往于府接二位入宮。”
“子原,那我們便先行回府準備,後日再會。”于淵不再閑敘,起身告辭。魏子原點頭應允,并與吳荀一同相送兩人至府邸門口。
*
送別路上,蘇北歌望着前面魏子原和于淵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雖為女子,卻自幼受父親熏陶,對朝堂之事亦有所涉獵。如今南璃國內,世家大族間的明争暗鬥更是激烈,此次入宮所言畢竟是蘇家之事,不應讓于淵一人獨自應對。
身後吳荀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沉思,只見他滿臉感激之情,鄭重的地說道:“孟小妹,若非你的引薦,吳某有何榮幸得以入宮。大恩大德,銘記在心。”
蘇北歌回眸一笑,擺手道:“吳兄言重了,你才華出衆,自然該得此機會。能否得到君上賞識,還得靠你自己的本領。”
吳荀點頭稱是,目光中滿是期待,“孟小妹放心,我定會竭盡所能,不負所望。”
兩人并肩漫步至府邸門前,蘇北歌停下腳步,目光複雜地掠過這座金碧輝煌的府邸,心中五味雜陳,旋即便被一抹寧靜所取代。
“吳兄,明日面聖,願你一展宏圖,得償所願。”
吳荀深深一揖,眼中閃爍着堅定與感激,魏子原亦在一旁拱手相送,目送着二人漸行漸遠,直至身影融入遠方的暮色之中。
夜風拂過,魏府內的燈火搖曳不定,仿佛在預示着即将到來的風雨與未知。
*
三日後,巳時正刻,陽光灑在于府前,金色的光輝與府邸的朱紅相映。兩座裝飾華麗的轺車靜靜地停在門前,車身雕刻精細,車簾上金線繡制的圖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着不凡的氣派。
兩人從府中走出,蘇北歌身着幹練随從服飾,靈動而不失英姿,于淵則一襲青衫,儒雅中帶着幾分威嚴。兩人并肩而行,幾個下人緊跟其後,他們擡着數口巨大而華貴的檀木箱,每一口皆由名貴的檀木制成,箱體精雕細琢,外表鑲嵌寶石,散發着淡淡幽香。
吳荀與魏子原自另一轎中步出,四人相遇,相視一笑,默契無需多言。魏子原微笑着示意于淵與蘇北歌登上更為寬敞的轺車,而于淵則對擡箱的下人微微颔首,示意他們緊随隊伍前行。
一行人浩浩蕩蕩,向着丹邑王宮的方向緩緩行去,行人紛紛駐足觀望,議論紛紛,猜測着這是哪位大人物出行,如此氣派。
穿過繁華的街道,車漸漸駛入了一片寧靜的宮苑。至宮門時,已近響午,陽光灑在宏偉的王城之上,金光熠熠,令人嘆為觀止。
這王城之大,幾乎占據丹邑城四分之一,規模之巨,遠超其他諸侯國宮城兩倍有餘。此等壯麗,皆因南璃國宮殿歷經兩代國君的擴建。第三代國君旻文候首次擴展原有的簡陋宮室,而後又被旻莊王的祖父惠王在原有宮室外再大興土木,新起宮殿,兩代宮室相連,層層疊疊,望之無邊。
當轺車緩慢駛進寬闊的白羽廣場時,蘇北歌探出頭,透過車窗好奇地向外張望。此時,朝官們才陸續走出,她不免疑惑,尋常朝會不不都是晨光初照之時嗎?
于淵察覺她的疑惑,低聲解釋道:“莊王素來晚睡晚起,大臣們深知此習,故而多在此刻入宮觐見,以免徒勞無功。”
蘇北歌恍然大悟,心中對這位南璃王的好奇又多了幾分。轺車繼續前行,并未在巍峨正殿前停留,而是徑直駛向了東側的火翼門。魏子原率先下車,整理衣袍,向守衛領軍行禮通報。
“鹹尹魏子原入宮——”
領軍躬身唱報,聲音在空曠的宮殿間回蕩,宣告着他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