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玄真劍人[修]
第7章 玄真劍人[修]
若不是受天道法網影響,樓中法士們都要為這場面笑出來。
那麽,這些會說話會耍劍的紙人,大概就是春風劍俠的貓的玩具?
樓中法士紛紛感嘆,玄真觀真不愧是閣主的師門。
離貳法士想了想,對新法士道:“既是閣主師兄之物,你就送它們去玄真觀吧。”
去玄真觀?!新法士立刻不住點頭,正要領命,卻聽剛才領頭的紙人大喝一聲:“不必!”
那紙人翻身落地,挺起身又是潇灑一背手:“心領了!汝指明方向即可,為主人貓貓,吾等跋山涉水,勇往直前!”
其他紙人們也紛紛翻身落地,大喝應和,一片熙熙攘攘的“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新法士望向水鏡,樓中法士們交流一番,最終對她點了頭。
于是新法士對紙人們說:“還請稍等。我給你們畫張地圖。”
她撕了一張小紙,将簡要的山水地圖畫上,然後施了個指南術,讓它們跟着圖上微微法光的箭頭走。然後還特地用一根細繩把小地圖系在領頭紙人的腰間。
領頭紙人頗覺滿意,對她豪邁拱手道:“好人修!汝此番相助,吾等感激不盡。江湖路遠,後會有期!”
帶起一片熙熙攘攘的“後會有期!”“後會有期!”。
新法士被可愛得對它們不舍擺手,心底卻擔心這些紙人憑自己是否真能走到玄真觀。
卻見領頭紙人一個騰躍就飛出去兩丈多遠,它看了看路,劍指山林:“前方村寨,不可擾民!玄真劍人,聽吾號令:入林!”
玄真劍人?!法士們集體一愣,這難道是它們的名字?這、誰起的?
Advertisement
随着一片熙熙攘攘的“入林!”“入林呀!”“入林咯!”,這些手持紙劍、頭戴獬豸冠的紙人們紛紛騰躍飛入林間,眨眼間就消失在視線。
有這個速度,約兩三日就能到青城山,還有地圖指明方向,應當不必擔憂了。
新法士運起修為追望,發現這些紙人還知道躲避游隼,它們沒有說話,像翅膀一樣撲棱手,互相比劃着不要被叼走,但碰見老虎就蜂擁上去摸,把老虎吓得亂跳,還互相品評“毛毛太硬!”“委實不夠絲滑。”“聊作安慰罷了!”“想摸主人貓貓!”“可主人師兄不許吾等摸!”“主人師兄小氣!”“恨吶!”
新法士一邊追望,一邊向水鏡那頭的法士們描述,她被紙人們可愛得有些心緒激動,忽地神魂一冰,寒到刺痛,是動了七情被天道法網威懾。
她按捺心緒,沉靜下來總結道:“此地是岳麓旁的桃花嶺,離儒門不遠,它們從這去青城山,應當二三日便到。”
雖然不知這些紙人怎麽找青城山卻迷路到了岳麓山,但此事已了,若無意外,不必再提了。
樓中法士各歸其位,新法士正要解術,卻聽離貳法士問:“水鏡卷軸使用效果如何?”
天疏閣的法士,是按照加入天疏閣的順序先後,以河圖四象*為名(此世界河圖四象與現世微有不同)。
坎1,離2,震3,兌4,坤6,艮7,巽8,乾9。超過八人,再回過頭從坎開始加一個數,坎2、離3……以此類推。
離貳法士,就是第二位加入天疏閣的修士,追随閣主百餘年,如今總領九州天疏閣事務。
被他問話,新法士不禁挺直了腰杆,略顯緊張,答複卻還條理清晰:“很好。确實比找流水方便快捷,水鏡效果也相差無幾。而且我想,如果是較為複雜的情況,比如甲地的洪災即将影響乙地,我們畢竟不可調動官兵,但可以讓法士帶着水鏡卷軸,将甲地洪災情況展示給當地官員,那麽就能更快地說服官員調兵撤民……這是我胡亂想的,或許、”
離貳法士打斷她道:“想法很不錯。”
新法士松了口氣。
“你去吧。”
新法士拱手一禮,解了術,這面牆上的青銅生水道符框,霎時恢複成了水景。
天疏閣對水鏡術的應用,最初是法士見到閣主使用,看出這種新術法交流便捷,對天疏閣執法大有裨益,于是就請閣主教授大家。開始只是以這種新術法聯絡,再後來,為了讓九座天疏閣之間、天疏閣與外出法士之間能夠更好地互通消息,又有法士根據玄真掌門借出的流瀑亭圖稿改造出了青銅生水道符框,這種青銅生水道符框,在千裏順風樓的底層大堂的安裝了滿牆,一眼望去,像是安裝了多扇巨型水景青銅花窗。
生水道符并不難,有機術師瞧出門道,将青銅生水道符框學了去,只是巨大青銅框、生水道符的替換費用一般修士承受不起,于是未成氣候。但這些年來,機術師們通過不斷實驗,已成功将青銅生水道符框縮小,命名為水鏡屏,不僅在修士中推廣應用開去,前些年靈珠子出現後,只要有錢買靈珠子,就連凡人也可使用。
如今,是天疏閣反過來學習水鏡屏的改進要點,創新出了水鏡卷軸,剛剛給所有法士都配備上。這種水鏡卷軸,一是方便攜帶,二是在軸內安裝了使用靈珠子的靈珠盒,有了它,即使法士身在無水的岩嶺沙漠,或是受傷無法使用修為靈力,只要打開水鏡卷軸,就能與本地天疏閣取得聯系。而且水鏡卷軸會将聯系過程自動記錄,若無大事發生,一幅卷軸能用一個月。
此次聯絡,新法士使用的就是水鏡卷軸,效果看來還不錯。
離貳法士靜站沉思,剛才敲響法鼓的離伍法士走到身旁,輕聲感慨:“……不知閣主,還會不會回來。”
離貳法士忽道:“我可曾說起過,第一次遇見閣主時的情形?”
“願聞其詳。是閣主建閣之時?”
“不,比那要早得多,是數十年前,我還在江南某地某派。”
從離貳法士口中說出的地名是座靈山,門派也是個道家大派,雖然已不如往昔,但盛名猶在,以丹修劍修最為出名。
離伍法士冷淡地玩笑:“沒想到您還是大派高徒。”
離貳法士搖了搖頭,用冷淡語氣徐徐道來:“那時我混沌得很,在派內當個管事,每日忙些雜務,雖也修行練劍,卻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當時派內有個丹修,是個百歲就結丹的天才人物,他醉心煉丹,時不時鬧出些炸爐、炸屋的事,長老們縱容他如此,還将鎮派之寶給了他,那是座十丈高的巨爐。一日早晨,他帶着那巨爐忽然飛出了門派,根本沒人敢攔。
“那日晌午,幾個外門子弟匆匆跑來,說那丹修在山下鬧了事,被個路過的築基劍修拿住了,他們怕去告訴長老們反而挨罵,就來找我,想大事化小,最好別讓長老知道。”
聽到這裏,離伍法士不禁皺眉:“上梁不正。”
離貳法士繼續道:“他們即然找了我,我自然得走一趟。到了山下,所見之景,卻教我傻了眼。當時的我尚不知情,後來才知詳細。
“原來那丹修飛出門派,是因他冒險越級用修為真火煉丹,丹快要煉成時,他滅不了修為真火,又不願就要煉成的丹藥被燒毀,突發奇想,帶着巨爐飛到山下河流旁,将巨爐浮在半空,用修為靈力吸起河中流水去環繞巨爐,讓這些源源不斷的流水給巨爐熄火降溫。
“如此一來,他的丹藥是保住了,可那些環繞過巨爐後被修為真火燒沸的流水,從半空中源源不斷地落下,如巨浪般向河流邊的田地湧去。将要結穗的青秧都被那沸水沖毀燙壞,百姓辛苦勞作頃刻之間化為烏有。我趕到時,遍地都是哀哭。還有沸水沖來時,一時情急,沖動跑進田中想搶救秧苗的數位農夫農婦,被沸水燙得沒一塊好肉,從田裏擡出來,躺在田埂上奄奄一息。當日情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真如人間煉獄一般。後來才知道,若不是有那劍修趕來,出手将沸水降溫、傾回河中,這幅煉獄景象還要更加慘烈。”
離伍法士越聽越怒,怒氣引來法網威懾,神魂頓時痛到發麻,面上卻一絲痛色也無,只是仍冰寒着臉。
離貳法士接着說:“當時我萬分震驚。那丹修見我趕來,倒是先把不小心毀田的事說了,接着卻指着那劍修,說這藏頭露面的村野劍修多管閑事,要我趕緊打發他走。那戴着鬥笠的劍修聞言卻道:只要你為毀田燙傷的百姓負責,補償農家損失,給這些百姓磕頭認錯,我就離開。”
聽了這句話,離伍法士篤定道:“這定是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