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二天下朝,胤俄……
第97章 第二天下朝,胤俄……
第二天下朝,胤俄前腳剛進統領衙門的大門,後腳胤祹和胤祥就追過來了。
“今兒怎麽有功夫到我這兒來,看來這是天下太平用不着咱們兵部兩位小爺了啊。”
“十哥您擠兌我幹嘛啊,說那話的是十二哥又不是我。”
前些日子胤祺派人去兵部對接,胤俄還在兵部的時候跟工部定了一批改良過的火器,為了那點子東西胤俄在四爺那兒嘴皮子說破,才把銀子給要來。
胤祺這個萬事慢慢悠悠,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的老好人,更是破天荒地在工部盯了好長時間。
好不容易東西趕出來了,偏那天在胤祥沒在兵部。胤祺眉飛色舞跟胤祹說了半晌,這位佛爺居然憋出一句殺伐之器,五哥還是少碰為好。
氣得從來不跟兄弟們紅臉的胤祺,甩了袖子就走。之後還是胤祥聽說了,當天晚上就追去五貝勒府,陪着他五哥喝了一頓大酒,喝得被人擡回府去,這事才勉強遮過去。
那一批火器是胤祥帶人去工部接收的,頭一回工部的官員一個比一個牛氣哄哄,兵部這群粗老爺們還得忍着脾氣賠笑說好話,回來關上門都氣得直跳腳。
他們倒是不敢罵胤祹,可意思人人都明白。胤祹也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這幾天在兵部待着再沒說過半句酸話。
但胤祥的老丈人,兵部尚書馬爾漢還是找機會去了一趟十三阿哥府。人家說話直接了當,不是十二爺不好,只是兵部這地方實在是不适合這位爺。
時間長了,兵部這些人總有法子把胤祹架得高高的,不會讓他不舒服也不會讓他丢了臉面,但胤祹待在兵部能有什麽益處,馬爾漢搖搖頭就給了胤祥三個字:不可能。
這事兵部和工部再沒張揚,也漸漸傳開了。爸1四八一流9流散。康熙是氣得頭疼又不知道從哪裏罵起,胤俄倒是沒去胤祺府上,只讓胤禟替自己捎帶了一句話,等這事風頭過了再找五哥喝酒。
兩人之間有胤禟牽着線,要真帶着東西搞上門請罪那一套,才是真把人得罪透了。
胤祹怎麽說也是成了家的爺們,有些事哥哥們能拉拔,有些事別說是哥哥就是康熙也不好插嘴,兒子大了得留面子了,什麽都掰開來跟他說,這也不像話啊。
只有富察氏,作為福晉私底下怎麽着跟胤祹掰扯都行。
偏偏這位十二福晉又是個能幹人,人家壓根沒打算跟胤祹多費口舌。她覺着之前有胤俄在兵部坐鎮的時候,胤祹就從來沒出過大亂子,既這樣,那就想法子把兩家聯系得更緊好了。
都是貝勒阿哥的,尋常的金銀體面打動不了。論情分?誰都知道十爺跟七爺九爺最好,所以思來想去的,十二福晉還是覺得要從以後着手。
四貝勒是阿瑪挑中的人,往後跟自家肯定不會不親近,要是能再把胤俄拉攏過來,胤祹能有十貝勒處處提點着,想來以後也不會再犯這種得罪人的錯誤。
富察氏想得很周到,就是這想頭裏好處都是胤祹的,四爺那邊确實是多一個兄弟支持比少一個兄弟支持強,可你胤祹本來也沒打算支持別人啊。
這麽一弄,往後四爺還得想法子給胤祹的将來鋪路,胤俄更加成了胤祹的墊腳石。他處處關照胤祹幫着胤祹,可在兵部的說到底還是胤祹不是胤俄啊,到時候出了什麽功績怎麽算也算不到胤俄頭上。
況且這裏面還夾着個胤祥,你富察氏這麽上蹿下跳的搞串聯,就這麽把十三撇在一邊不管了?
雖說十二是哥哥十三是弟弟,你是嫂子兆佳氏是弟妹,但是就這麽把人晾在一旁是不是不太好。別人不知道難道你還不知道,兩個阿哥爺在兵部到底誰為主誰為輔。
胤祹是不理俗務但他不是蠢,富察氏從十貝勒府回來一進門就看見鐵青着一張臉的胤祹,冷聲冷情的問自己,這日子還能不能往下過。
夫妻兩個在府裏怎麽吵的外人不知道,反正胤祹連晚飯都沒吃就出來了。
從府裏出來下意識是要進宮往蘇麻喇姑宮裏去,可走到半道兒反應過來自己已經從宮裏搬出來,這會子進宮不知要驚動多少人,就幹脆一拐彎去了兵部小院裏,湊合了一晚上。
統領衙門地位特殊,衙門也比別處更寬敞。胤俄現在能獨占一個小院,院子不大但身邊伺候的人都是府裏調過來的,連同周志詠也謀了一個筆帖式的差事,專門負責他跟前的文書工作。
都是自己人,關起門來說話就很随意了。胤祥有些想笑又不敢笑地朝胤祹那邊看,“十哥,昨晚上咱們十二爺,是在兵部衙門裏睡的。”
“十三,你別做那等怪樣子,我既幹了就不怕人知道。你等着看吧,要不了多會兒蘇麻嬷嬷跟前就得派人來找我,用你多嘴告狀。”
胤祹是真沒想到剛娶回家的福晉會給自己來這麽一招,成親前十哥帶自己出去買了那些小玩意兒送給富察氏,很快自己就收了富察氏的回禮。
那會子他還覺着這個福晉皇阿瑪給自己挑的挺好,至少是個知情識趣的。卻不想富察氏的知情識趣是有前提的,得對她有利的她才肯下狠功夫,眼前用不上的她就不放在眼裏了。
這麽一個福晉,胤祹要說心裏沒一點兒膈應,那真是騙人的。
“十哥,你回去跟我十嫂說一聲,我府裏那位說了什麽幹了什麽都別往心裏去,只當她在家悶着無趣,找十嫂聽戲去了。”
“她們妯娌之間的事,我都不過問你查插什麽嘴。”
剛成親的小夫妻,吵鬧總是有的,胤俄才不在中間瞎摻和。随口回過一句話便把這事扔在一旁,“十二,哥誠心問你一件事,真就覺着殺伐一道不是好事嗎。”
“是。”胤祹坦誠點點頭,之前這事他就已經跟胤俄聊過了,胤俄還送了一張他自己寫的‘止戈’給他。
字不算頂好,但所有道理都包含其中,兵部、武器、乃至萬歲爺前些年連年征戰,為的都從來不是窮兵黩武。而是必須有本事保證自身的邊疆穩固,才能換取更長久的和平。
暫時不打确實能省錢省事也能少死許多人,可往後呢,将領士兵懈怠久了,難道噶爾丹就會甘心偏居一隅。
到時候擋不住噶爾丹的鐵騎南下,整個江山是個什麽下場,去問問那些還沒老死的前朝遺民,他們比誰都清楚。
道理擺在這裏誰都明白,心裏那一關過不去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談不上誰對誰錯,胤俄沖胤祹點點頭,“這段時間你還是先安心在兵部待着,等我忙過這一陣了,我替你想法子。”
戶部整理歷年欠款還在繼續,胤禟是徹底不回家去了。春花上個月剛查出來懷上了,胤禟這一忙正合她心意。
真要天天回家保準又得往後院鑽,春花雖不跟後院那些侍妾們吃醋較勁兒,但她得保證自己懷孩子這段時間後院一切風平浪靜,也不能有孩子出生。
胤禟要天天回家,春花說不得還得往後院賜避子湯。現在好了他就在戶部忙着吧,春花還專門派了人一天三頓加宵夜送過去,不光給他送,一起加班加點的官員吏員全都送。
送的戶部上下都說九福晉的好話,胤禟聽了就聽了也不多說什麽。
春花那點兒小心思他怎麽不知道,他更加知道天天回去自己肯定管不住自己,那就盡心當一回差,順道安了家中福晉的心。
戶部見天往上遞折子,康熙天天在朝會上罵人。能上朝的大臣有些穩得住的,回了府叫上門生故吏商量對策。有些穩不住的,幹脆不拘從哪裏弄了銀子來,送去戶部把賬給平了。
不管怎麽辦,京城裏的氛圍緊張卻有限,畢竟這幾年哪年不得出點大事啊,這才哪到哪兒。
出了京城就不同了,之前是太子皇子皇位這種只有最頂上一撮人能參與的高級鬥争,人都沒在京城的官員頂多打聽打聽消息,其餘的操心也操心得有限。
可戶部清舊賬,這就跟自身息息相關了。就在京城裏衆人覺得這事不大的時候,各處官員都不約而同悄悄動了起來,這一動可不就被四爺抓着線頭,一扯一大串簡直就是往刨根絕戶上徹查!
胤俄跟胤禟這天朝會過後留下來,胤禟說的是戶部的事,四爺的密折是直接送到康熙手裏的,老四在外邊到底攪出多大的風雨,老爺子又想要老四辦到哪一步,這事只有他們父子兩個知道。
胤禟只安心在戶部替他四哥造勢,雷聲大雨點小卻又真能唬住大部分人,正正好就是康熙和四爺需要的,那個度拿捏得特別好。
康熙難得對他家老九和顏悅色,看完了折子在他準備退出去的時候,特地囑咐了一句在忙也要抽空去看看你額娘,弄得胤禟受寵若驚的。
等胤禟先走了,胤俄這才把自己的折子遞上去。
“讓十二去宗人府?”康熙看着胤俄折子裏說的事,第一反應是胤俄想要把胤祹往外推。
緊跟着才反應過來他家老十不是那樣的人,跟他當兄弟,不像老八那樣挑挑揀揀有用的才親近,“說說看,因為什麽。”
胤俄先是把康熙讓胤祹去兵部的心思給說透了,捧着康熙的一片慈父之心,“皇阿瑪,外邊那些奴才臣子或許想不到,可兒子們是明白的,皇阿瑪再沒有盼着兒子們不好的時候。”
“你倒是……”會拍馬屁!明知道胤俄是在拍馬屁,康熙也忍不住熱了眼眶。兒子能懂自己的一片苦心,當阿瑪的心裏就熨帖,就覺得這些年為了他們操過的心沒白費。
“皇阿瑪,宗人府幹嘛的,一年大頭真有什麽大事的時候少,平時都是些瑣碎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爵位、財産、玉牒、襲爵降等、婚喪嫁娶,全是婆婆媽媽又不能出錯的事。尤其是喪事,人活一世有時候婚事都能馬虎,但喪事是絕不能将就的。
不是要下凡嗎不是要他留戀紅塵俗世嗎,去宗人府吧,什麽亂七八糟狗屁倒竈的事都能見識。見得多了自然就脫俗不起來了。
再說十二去了宗人府,富察氏再想謀劃什麽也就有限了。
宗室的事外人可不敢插手,別看你馬齊權傾朝野,真要有那閑散宗室為了家裏瑣事告狀去了宗人府,你看他馬齊敢管敢問嗎。
胤俄怎麽想的也就怎麽說了,聽得一旁伺候的梁九功都龇着牙,康熙更是欲言又止好幾回,才點頭答應下來。
也不是說胤俄這個主意不好,就是一想到十二那佛子一樣的人物,天天去給人張羅成親喪葬,那場面想想都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