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後英明

太後英明

翌日早朝,安國公覺得身上有無數道目光企圖刺穿自己,但他此刻也就只能裝傻了。太後再是自己的女兒,她如今也是太後了,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種莽撞的人,不會做出蠢事。

昨天太後是因為長公主和親的事情來的,可是現在和親的計劃夭折了,姜宛亦卻再次出現,甚至他們的小皇帝陛下還歡歡喜喜給大家宣布了太後會垂簾聽政這個事實。朝堂之上,官員們都敢怒不敢言,畢竟昨天已經有人挨了板子,沒有人願意繼續當出頭鳥。

更可怕的是,聞太傅的面色波瀾不驚,似乎是早就知道了這件事。連聞太傅都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們還能說什麽呢?

不過好在今天太後并沒有說話,只是安安靜靜坐在小皇帝的下首,仿佛只是來湊熱鬧的一般。

甚至大家覺得今天的小皇帝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以前大臣們上折子,小皇帝就只會問聞太傅,或者其他的大臣們的意見,而今天小皇帝偶爾也會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即便是想法很稚嫩,但有些也看得出是真的思考過的。

如果說這位年輕的太後有這樣的作用,他們倒也不是一定要反對她來垂簾聽政的。

等到今天早朝的議事差不多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姜宛亦終于開口了。“今天趁着衆大臣們都在,哀家有一事要宣布,此事昨日也已經和聞太傅商議過,聞太傅也很是支持哀家。”

姜宛亦一說話,大家就開始緊張了,關鍵小皇帝突然把愁容挂在了臉上,就讓人覺得不妙。

“想來諸位愛卿們也都跟哀家一樣關心陛下的課業,承蒙先帝信任,哀家有責任教導陛下。但是哀家畢竟只是一介女流,知之甚少,思來想去這教導的重擔還是應該教導各位大臣們身上。陛下登基以來,對處理政務之事并不精通,也是從前接觸太少,所以要想讓陛下盡快學會更好的處理政務,必須要多學多看,各位愛卿們覺得呢?”

太後也就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也不是跟他們這些朝臣們有什麽深仇大恨的,剛剛聽到太後這番話,衆大臣們也知道了她也确實是想要做些事實,只是先前可能沒有注意方式。再加上前頭說了,昨天還找了聞太傅商量,那想來後頭要說的一定不會是什麽不靠譜的事情。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先太子能夠成為衆人都信服的儲君,不僅是因為他本身的天賦,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不光是課業上用功,先皇也早早就讓先太子跟着各位大人們學習,了解各部衙門都是做什麽的,又是怎麽為國分憂的。只有實打實的學習歷練才能成長!”

提及先太子,姜宛亦便知道衆人一定又會可惜,如果先太子能繼承大統,一切都會不一樣!可現在大家能寄予厚望的,就只有眼前寶座之上的小屁孩。

“哀家也沒有信心能靠自己教導出一個優秀的帝王,但是先皇曾經對先太子的教導方式卻是切實有效的。所以哀家和陛下與太傅也商議過了,以後每日未時到申時,陛下要花兩個時辰,到各司衙門去學習,希望各部的主官們能夠好好的教導陛下才是。”

聞楚此時才知道姜宛亦原來打的是這個算盤,她明面上和自己提了小皇帝的學習計劃,可又說得不清不楚。同時又號稱已經和自己說過了,這樣自己就算有反對意見也怕是不行了。

至于那幫大臣們,恐怕絕大多數都會很贊同這個主意。

Advertisement

果然,在很多官員茫然了一會兒之後,已經有腦子快的反應過來了。太後這是想要複刻先太子的成長模式!都是一個爹娘生出來的孩子,資質能差到哪去,以前不行只是因為不是作為儲君培養的,只要能好好教,假以時日,一定能有成效!

“太後娘娘英明!此法甚妙!不知太後可有計劃讓陛下先去哪個衙門?或者陛下您是否有意向?臣願意自薦!我吏部乃掌管百官事務,陛下先來吏部,也可以更好的知道其他的衙門都是做什麽的。且未來官員如何擢升,陛下也能心中更有數!”

吏部尚書鄭元義首當其沖,當年先太子也是先來的他們吏部。只是這話他還是憋回去了,要是事事和先太子比較,怕是這位小皇帝要心裏不舒服的。

小皇帝不懂,但是他聽着有些道理,便扭頭問姜宛亦的意見。“太後覺得如何?”

“正如鄭尚書所言,吏部協百官事務,對陛下了解整個官員體系和衙門事務都有幫助。況且鄭大人能第一個自薦,想來也是有信心能教陛下不少有用的東西的。”姜宛亦選吏部鄭尚書也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更重要的是,這位鄭尚書是親皇派,上輩子也是早早就被聞楚迫害了的重臣之一。

鄭尚書得到了認可,此時挺直了脊背,很是驕傲,全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可能會因為這個十七歲的小太後而改變。

姜宛亦也不着急把後頭的順序都定下來,畢竟能在吏部學成什麽樣,還得看小皇帝自己,下一步怎麽走,也得他自己考慮,不可能自己事事為他安排好,若是如此,那他豈非仍舊是一個傀儡?

前排角落裏一個男人始終的一言不發,好像一切都和自己沒有關系。

姜宛亦很糾結,這位先皇的二皇子,從小都不受寵,卻其實隐藏得很深,上輩子若非他曾經偷偷出手,可能自己會死的更快!但是他似乎對自己的親弟弟并沒有什麽感情,只要不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他都只當不知道。

她也是偶然發現了暗中幫忙的人是這位泯然衆人的晉王殿下,如果這輩子能拉攏到他,會不會就有了更大的籌碼?

不過此時姜宛亦還不敢輕易的示好,就怕适得其反。還是得想想辦法,讓他們兄弟倆培養一下感情。

今日早朝後格外熱鬧,等小皇帝和姜宛亦一走,朝臣們退出大殿之後,大家就一個個的聊了起來,尤其是鄭尚書、安國公和聞楚身邊圍着的人最多。

“老鄭你可真是個人精啊,這麽好的機會讓你給抓住了,這下陛下和太後肯定對你印象更好。只要你好好教導陛下,說不定還能得些什麽賞賜呢!”

鄭尚書臉上笑着,嘴上就別扭的很:“教導陛下可不是什麽好差事,我也是怕你們這些人沒人敢上,想着當初先太子也是先跟着我學的,這才站了出來。至于賞賜什麽的,你們才是眼皮子淺!要真能将陛下教好了,我等以後還用擔驚受怕,唯恐那些宵小之國來犯嗎?”

“鄭尚書大義啊!”

安國公也美滋滋的聽着大家對自己女兒的誇贊,無外乎是一些之前誤會了太後,太後年輕卻有謀算膽魄,把小皇帝管得服服帖帖,毫不遜色于聞太傅。

至于聞楚身邊的人,多數都沒有說話,只有幾個不明真相的人圍過來,玩笑似的說着:“聞太傅可太會藏事,今天太後要說這麽重要的事情,您竟然只字未透露,不愧是您!”

聞楚自然不會覺得這話是在誇自己,越聽心裏越不痛快,他雖然有猜測,但是真的被一個小丫頭片子給擺了一道,也是不會太高興的。

正想着将身邊這些人都打發走,聞楚就看到一個宮人,快步走到了安國公的身邊說了些什麽。只是周圍的人多,吵得很,他聽不真切,但他還是聽到了“太後”二字。

安國公身為男子,是不好随便進後宮的,所以姜宛亦讓人去傳話,只說讓自己的母親最近有空來宮裏坐坐。

姜宛亦想過要不要私下傳消息,但是她未必能躲過聞楚的耳目,且只有這樣大庭廣衆之下說,才不會有人懷疑自己什麽。反而會讓很多人覺得自己終究是個依賴娘家的小姑娘,不會對自己太過警惕。

畢竟這裏頭還混着不少牆頭草,姜宛亦還是得事事注意,不能讓人拿捏了去。

去吏部學習的事情刻不容緩,早上宣布了,小皇帝下午就登門了。

皇帝出行,後頭也跟了些宮人和護衛,雖然是在官衙也不代表絕對就安全。

鄭尚書親自去迎接了小皇帝,先帶着人在吏部轉了一圈,大概說了下整個吏部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因為有之前教先太子的經驗,這次也沒有手忙腳亂,頭一天以了解為主,就先讓小皇帝跟着自己多看看,從明天開始再學習實際的政務。

雖然只是到處看看,但是對小皇帝來說,這兩個時辰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回去之後也得花些時間去消化。

“這段時間就打攪鄭尚書了,從前皇兄是如何學的,鄭尚書便一樣安排給孤就好。太後這些日子和孤說了很多,孤也會證明給大家看的!”

看着小皇帝認真的樣子,鄭尚書十分感動,一度有種想要掉眼淚的沖動,甚至到後頭都出現了幻覺,看小皇帝身邊的太監都瞧着像太後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