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傅的野心
太傅的野心
事情算是朝着姜宛亦的計劃在順利進行,在姜宛亦的指導下,小皇帝的演技成功騙過了鄭尚書,第二天送來的奏折數量驟減。
甚至在早朝的時候,鄭尚書也朝堂之上說了此事,畢竟昨天他只是找了各部的主官說情況,但是還有一些武将和三公這樣官職不在各部的官職內的,他也不好一個個去說,就只能在朝堂上提出了。
說起奏折之事,很多人面露羞愧之色,如果不是因為小皇帝學習壓力大,承受不了這樣的量大且無用的奏折,他們怕是會一直這樣下去。
最要緊的是,小皇帝別說能記住他們了,三品以上的官員他沒有全部記住,萬一要是給小皇帝留下的是壞印象,那就更得不償失。吏部緊急提出奏折的章程,不僅為了小皇帝的睡眠,也是為了所有人好。
姜宛亦今天也是去了早朝的,不然連着兩天不去,怕是朝臣們以為自己不是誠心要管小皇帝的。因為奏折的事情,大臣們連早朝的時候也乖順了很多,沒有再搞什麽事情。
聞楚也依舊沒有多話,只是會在朝臣們讨論事情的時候,在一旁開口引導小皇帝。因為之前的感情基礎,小皇帝對聞楚的意見還是比較信任的,幾乎九成的朝堂議事,最後都會朝着聞楚想要的方向進行。
這也就意味着,雖然姜宛亦明面上好像成功了,但是并沒有改變太多聞楚的地位。不過姜宛亦一開始也沒有覺得自己能夠立刻就将他扳倒,聞楚不僅僅是他自己一個人,在朝堂之上也有着無數的擁護者。
姜宛亦一直有一個猜測,但是沒有得到證實。聞楚就算自己再有能力,聞家不過是新貴之家,怎麽可能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裏就把控了半個朝堂,甚至在外頭也有不少的勢力。聞楚很有可能背後還有靠山,而對東淩國心懷不軌的,大概率是南穆國,他身後或許是南穆國的皇室,甚至可能他本身就是南穆國的什麽人。
姜宛亦身在深宮,做的事情或許很少,但是她又何嘗不是又靠山的人?
未時不到,安國公夫人林氏進宮請見太後。
“臣婦見過太後娘娘,娘娘萬安。”
林氏出現的那一刻,姜宛亦的眼睛就紅了,只是她如今事事都要小心,不能讓人拿捏了把柄。
“給安國公夫人賜座。如薇、如芍你們兩個在這裏伺候,其他人都去外面候着。”
等所有人都出去了,姜宛亦才終于釋放了自己一直壓抑的情緒,只有在家人面前,她才是個孩子。“母親!”
林氏也心疼不已,雖然她知道女兒進了宮,就是後宮之主,就連皇帝都要敬着她,可是聽了自己夫君和自己說的那些,她就明白,很多事情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其中苦楚。
Advertisement
“亦兒,別怕,母親在呢,你有什麽事情,盡管和母親說。”
林氏雖然也是高門貴女出身,但是朝堂之事她并不了解。而且自己要說的事情過于駭人,她不敢當面跟母親直說,否則母親一會兒出了這個門,臉上有幾滴汗都會被人把消息傳給聞楚。
但是什麽也不說,聞楚一樣也會懷疑,所以姜宛亦早就打算好了,将具體的事情都寫了下來,讓母親帶回去給父親看,她會告訴母親一個大致的情況。
“母親,這宮裏不安全,很多話我不好和您說,這封信您帶回去給父親,他看了自會有安排。先帝臨終時透露給我一個秘密,可苦于沒辦法将消息傳遞給可信之人,只能托付給女兒。這滿朝文武,有些人狼子野心,不是真正效忠我東淩國的,女兒要護着陛下,能信的也只有自己的家人了。”
林氏不懂朝政,可也猜到,怕是這些人中有身居高位之人,所以讓先帝忌憚,她此刻害怕,但也知道利害。“我明白了,我會轉交給你父親的。”
姜宛亦其實也知道自己宮裏有哪些是聞楚的人,但是為了不讓他發現端倪,她便除了自己的兩個親信的大宮女外,就防着所有人。“一會兒您回去的時候,女兒會安排些人護着您,你路上小心些,千萬不要碰到任何人。若還是讓人近身了,務必檢查信件是否還在,且不能将那人放走。”
如此一來,若真的發生了,那麽母親可能就要為了自己承擔一回惡名,但最要緊的就是這封信不能被聞楚的人拿走,他手下養了不少能人異士,必須要警惕才行。
林氏不知道女兒到底承受了什麽,但是她能做的,就是支持女兒,做她的後盾。
安國公在前兩天得到傳召旨意的時候,就一直心中不安,今天妻子進宮,他也一直在家等着。這段時間來,女兒對聞太傅的針對讓他也有了一些懷疑,因此今天也更加迫切的想要知道女兒将她母親叫進宮裏到底會說些什麽。
林氏回府的時候還真的遇到了一些小狀況,馬車意外遭遇了碰瓷的,不過林氏謹記着女兒的吩咐,絕不跟外人有牽扯,留了個丫鬟在現場處理問題,自己趕緊回府去。
回去後,林氏第一時間就去了書房找安國公,拿出了那封女兒托付給自己的信件。“亦兒說,官員之中有人是不可信的,先帝察覺到了一些,但是不能懲處,便在臨終前将名單告訴了亦兒。”
姜宛亦的這套說辭還是比較能取信別人的,先帝遺言總比自己重生了靠譜多了。
安國公看完那份名單,徹底确認了自己的猜測,聞楚确實是有異心之人,甚至他背後還有可能是有南穆國的人,這樣難怪先帝明明懷疑聞楚卻沒有任何動作。
只有一點安國公不明白,為什麽先帝已經懷疑聞楚了,卻還是明面上讓聞楚教導新帝呢?先帝就這麽相信他家女兒能夠改變局勢?
名單上還有不少人身居高位的,不知道這些人是單純的結黨營私,還是知道聞楚背後勢力成為的同夥。
裏頭讓安國公比較在意的一個人,是大将軍馮高。去年東淩國和南穆國的邊境動亂,先帝派軍隊鎮壓,本來此事應當是由馮高去的,但是當時馮高卻突然在練兵時受傷斷了胳膊,這才讓先太子成了主将,而馮高只作為陪同輔佐先太子。
正式那次的戰役,先太子戰死在邊疆,也導致了先帝悲傷過度沒有撐過去。
這些名單,或許就是先太子亡故後,先帝強撐着查出的真相!
安國公捧着這份沉甸甸的名單,努力記下所有的名字,然後就點了火燒了。
名單上不僅有亂臣賊子的名字,還有些可信的忠臣的名字,想要擊潰聞楚的勢力,光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夠的,那些忠臣們或許也能幫上忙。
林氏看着安國公臉色難看,但也知道自己問了也不過是徒增煩惱,只問了句:“要讓孩子們知道嗎?”
安國公有兩子一女,女兒是如今的太後姜宛亦,大兒子姜佑安在軍中任職,二兒子姜佑寧如今是刑部郎中,也算得上是人人稱贊的青年才俊。
大兒子在軍中品階不高,只是個四品小将軍,但一旦有了戰事就要聽馮高那厮差遣。安國公不敢拿兒子的命冒險,如今東淩國的形勢,很難說什麽時候就要起戰事,他們連先太子都能害死,他的兒子又算得了什麽?
這事情瞞不了,但是要找個合适的機會再提,否則年輕人沉不住氣,他怕打草驚蛇。
姜宛亦得到了去護送母親的護衛的回話,知道了母親路上出了點情況,就更加确認聞楚一直在暗中派人監視着一切,不過是表面上沒有露出馬腳而已。
她現在只能希望父親看過自己的信件之後,能想到什麽制衡聞楚的措施。
護衛剛禀告完離開,小皇帝也學習完回來了,也興致勃勃的和姜宛亦說了今天學了什麽。
“皇嫂,今天我在吏部收獲了不少呢!鄭尚書今天格外的對我上心,手把手的教我他身為吏部尚書,每日都在做什麽東西,還和我說,學會了吏部的東西,對以後禦下是非常有幫助的。不過鄭尚書也說了,光是知道吏部尚書做什麽是不夠的,所以要多和不同品階的官員學習基層的事務,當初皇兄就是這樣的。”
小皇帝在私下裏還是不喜歡端着皇帝架子說尊稱,他嘗試過幾次,發現姜宛亦并沒有斥責自己之後,就知道其實皇嫂也是喜歡跟他更親近一些的。
聽着小皇帝的學習進度,姜宛亦也有了進一步的想法。吏部也是有毒瘤的,或者說是每個衙門都有,小皇帝到各部衙門學習,未嘗不是個可以一點點瓦解聞楚勢力的機會。
那些官職高的不能輕易去碰,但是先除掉那些底層的走狗,就算不能對聞楚造成什麽重創,可也能帶給他一些麻煩。
聞楚利用那些基層的小官員們滲透各部,知道很多各部衙門不會放到明面上的事情。先帝在時他還沒有如今這樣的權勢,那些小官們的用處甚至比高官重臣們都有用。
“明日我還是陪着你一起去,外頭人多嘴雜,我也不放心你。”
姜宛亦是想着貼身陪着小皇帝,也能趁機找準機會出手。
不過姜宛亦還沒來得及做點什麽,就發現自家父親的動作比她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