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殿試
殿試
姜宛亦除了要和長公主一起整頓內宮的問題,還得出席一下今年的恩科殿試。
殿試相對就簡單了很多,只要再寫一份策論題,就能決定自己的最終名次了。而且一般來說,殿試的排名一般和會試相差不會太大,除非是殿試時的作答異常失準,亦或者是一些長相上有些難以入眼的,名次才可能大受影響。
不過今年是恩科,不存在同進士,大多數人也就基本沒有太大的名次期待,也就只有前幾名的想沖擊一下狀元、榜眼、探花了。
由于會試的時候,晉王得了第二名,所以導致獲得蘇太師輔導獎勵的只有一個人。于是這次殿試也額外追加了獎勵名額,殿試的前三也同樣能獲得這項獎勵。
這次參加殿試的準進士中,大多數都是普通百姓,少數的官宦子弟也是平時在京中頗有才名的,這也說明了這次的舞弊防治還是比較有效的。
即使是外地的考生,在都城這段時間也有聽說了太後垂簾聽政的事情,只是所有人在看到姜宛亦的時候還是有些驚訝,畢竟這位太後娘娘要比他們這些考生的年紀都要小。
姜宛亦并不知道殿試的考題是什麽,題目是由命題小組決定之後,在殿試時由皇帝當場宣讀出來的。
考生們都已入座,小皇帝也拿出了寫着考題的卷軸,朗聲說道:“諸位考生寒窗苦讀,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入朝為官。那麽做官最重要的是什麽呢?今天要考大家的題目有些特別,孤希望大家寫出自己最想要擔任的官職或者去哪個衙門,說說如果是你,你會在這個位置上做什麽?”
這道題是小皇帝自己想的,他覺得,只有在還沒有真正進入仕途的時候,這些人的想法是更單純的、沒有被局限住的,或許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探究這些考生們對做官有沒有真正的理解。
那些真的是想過的人,自然會侃侃而談,有什麽是自己能做的、想做的,甚至能指出那些他們認為不對的。而這道題也注定會有些人只會誇誇其談,落不到實際之處。
姜宛亦對小皇帝定下了這樣的題目也是很意外,為官之道,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一題。
大殿之上無比安靜,只剩下紙張摩擦的聲音。答題的時限是兩個時辰,但是因為是殿試,中途是不能離開的,如果确認沒有問題了,也可以提前交卷,然後等待其他人的完成。
歷屆殿試,最常發生的就是尿褲子。總有些考生怕在考試時渴着餓着,就提前吃飽喝足了,但是殿試的時候可不能給他們上茅廁,便總有人出洋相。
好在後來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殿試也會進行優化調整,考試中雖然不能上茅房,但是如果你答完了交卷了,還是允許申請如廁的。
今年禮部也擔心因為這種事情,導致小皇帝對他們禮部的工作不滿,便提前和這些考生們都提醒過,要是誰殿前失儀,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快到手的進士身份都沒了。
Advertisement
小皇帝和姜宛亦坐在上面的高位上,下面這些考生臉上的神情一覽無遺。
姜宛亦發現,有幾個人的臉上滿是笑容,眼裏有光,手上落筆的速度也是飛快,想必是對這題很有自己的見解。
不過姜宛亦本身也就是過來刷個存在的,她全程留在這裏也并不合适,所以答題時間還不過半的時候,她就先走了。
小皇帝自然也不是坐在這裏幹看着,他也抓緊了一切學習的時間,早就提前讓人把奏折拿了過來,正好有時間他就先看起來。如今他基本上已經可以不靠別人,自己來批奏折了。
先完成答題的考生們一擡頭,發現小小一只的皇帝坐在上面專心致志的批着走着,這樣的場面也是給了他們一些震撼的。
雖然沒人敢開口說,但是誰都覺得如今的皇帝是個黃毛小兒,東淩國的未來實屬堪憂,可是看到這個他們都瞧不上的孩子這麽的努力,自己又有什麽理由看不上人家呢?
也有人注意到了姜宛亦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走了,恍惚有一種之前看到的年輕小太後是個錯覺。
此時的姜宛亦已經回了壽安宮,這段時間內宮的事情,主要還是讓長公主對外,她負責坐鎮後方。
姜宛亦主要是負責查看各宮宮人的卷宗,有一些她能夠确認有問題的人就要放到三百名的減員名單中去,剩下的真就只能從那些卷宗中觀察蛛絲馬跡了。
等到姜宛亦聽到小皇帝的聲音,才注意到時辰已經過去了很久。
“坐了這麽久,累不累?”姜宛亦捏捏小皇帝的小臉,關心的問道,畢竟孩子在外頭需要端着皇帝的架子,不比私下裏可以放松些。
“不累,趁着殿試的時候,我把今天的奏折都提前看完了,今天晚上就可以看些別的書學習了。”小皇帝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調皮的小孩兒了,就算已經提前完成任務,也不會想着可以偷懶玩耍,而是想要學更多的東西。
“要是太累了,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的。”姜宛亦最近都沒顧得上小皇帝的功課,往往都是坐在一道,卻自己忙自己的。
小皇帝搖搖頭,“真的不累,我年紀小,最是精力旺盛的時候!”
說罷小皇帝才終于回歸了今天最重要的話題,“皇嫂,今天的殿試結束了,考卷已經讓吏部尚書帶着人一起看了。今天皇嫂也看了會兒,有什麽看好的人嗎?”
姜宛亦失笑,“我都沒有看過他們的考卷,不知道他們答成了什麽樣,怎麽能知道誰好?”
“可是我總覺得皇嫂的直覺很準,您以前不喜歡聞太傅,我還覺得是有誤會,可是後來我才發現自己一直沒有看明白聞太傅過,他身上好像有很多秘密,讓人看不透。連蘇太師都不喜歡他,那他一定是需要小心的人。”
姜宛亦聽到小皇帝這麽說還是有些意外,自己對聞楚的敵意确實沒有掩飾過,她也确實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到小皇帝,卻沒想到這麽短時間,就讓小皇帝對聞楚的印象改觀了。當然,蘇太師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但是做任何事,還是不應該憑感覺,我要是只看眼緣就覺得誰好,那豈不是對真正答題好有能力的人的一種不公嗎?”姜宛亦不希望自己的态度會影響小皇帝應有的判斷,她只希望能讓他成長為一個獨立思考、有能力的皇帝。
“等吏部鄭尚書那邊閱卷完,就會拿給我看了。按理說,我只要給遞上來最好的三份定奪名次就好了,但是我想左右也就是二十份而已,都看一遍也不花多少時間。所以我和蘇太師還有鄭尚書都說過了,到時候把那二十份都給我看一遍,或許這其中就有值得學習的東西。”
鄭尚書的動作很快,一點不敢耽誤,拉着評卷的官員們連夜趕工,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就把評過的考卷送進宮來了。
陪着小皇帝這麽久,鄭尚書做事也相當熟練了,知道小皇帝的需求是什麽,早就提前分門別類,做好了标記。
下了朝後,小皇帝也迫不及待要把這些考卷看一遍,但是也怕聞楚那邊天天翹課有意見,就只能先停了自己的習武時間。
小皇帝還叫了晉王一起,讓他也給自己提提建議。
晉王最近也是各部都去轉了一圈的,也對各部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讓他來看這些文章,也很有參考價值。
考生們大多數還是希望當京官,最多的就是說要去吏部和戶部的,有幾個還撞了內容,說要改制科舉的就有三個人,嚴查貪污腐敗的、要給國家開源節流的也都各有兩人。
衆多考卷中,只有一份考卷顯得樸實無華,寫的是自己希望成為一個地方官,從縣令一步步努力,寫了自己想的一些民生政策,如何能做到讓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口袋中有餘錢。
小皇帝從小在皇宮長大,即便是最近經常出宮,也只會看到那些都城繁華街道的百姓,從沒有見過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流離失所的人。
這篇文章讓小皇帝陌生卻又觸動,順手就遞給了晉王。“皇兄看看這個,地方上的百姓日子真的很困難嗎?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嗎?”
晉王就算從小沒有小皇帝那樣的待遇,可是因為先太子很護着他,也從來沒有任何人敢欺負他的,自然也不能體會這篇文章中那種強烈的感情。
可即使是這樣,這篇淳樸的文章也确實觸動了所有人,最後寫下這篇文章的考生被定為了狀元。
其實一開始鄭尚書雖然将這篇放在了優秀的那一批中,但是因為他會試成績是第五,并沒有覺得他有拿狀元的實力。但是殿試的名次本就是會因為皇帝的喜好而改變的。
誰都沒想到,這一屆的恩科狀元,竟是一個窮得要靠全村人供給讀書,看起來十分平平無奇的一個普通學生。
連狀元本人也沒有想過自己有這一天。放榜那日,他想起了自己擡起頭,看到的那個努力的小小身影,突然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