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授官
授官
殿試成績出爐,就要開始準備給新科進士們授官了。按照之前的計劃,晉王也會一起确認去處。不過其他人是等待安排,晉王是有自己選擇的機會的。
晉王淩璟珩也不是自大的人,盡管小皇帝讓他自己挑,但去哪裏不是真的他自己想去就去,也還是需要問問其他人的建議。
淩璟珩第一個問的就是蘇太師,這段時間他也向蘇太師學習了不少東西,也親近了不少,只是蘇太師給他的建議卻有些讓他猶豫。
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再去找一次姜宛亦。
“蘇太師是怎麽說的?”姜宛亦自然是信任蘇太師的,畢竟朝堂局勢蘇太師要比自己更清楚。
“蘇太師建議臣弟去兵部。”別的話晉王也沒有多說別的,他也是想探探姜宛亦的想法的。
姜宛亦也明白晉王的試探,她也能理解,畢竟他們之間還沒有那麽深刻的羁絆,他或許願意無條件相信自己的弟弟,但她說到底是個外人。
“晉王若是願意去,自然是合适的。兵部尚書錢大人是個有能力的,且這陣子兵部剛出過亂子,正是需要幫手的時候。兵部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确實得有信任之人才行。晉王要是确認了,盡管可以去和陛下提,這幾天也該定下來了。”
姜宛亦這話就是在暗示晉王自己的态度了,見她絲毫沒有芥蒂,甚至還支持自己,晉王也算是松了口氣。“謝太後。”
不僅是前朝迎來了一批新的官員,內宮也在這段時間終于完成了清理整頓。
有長公主的幫助後,各宮的管事人選很快定了下來,需要遣散的三百名宮人也都确認了名單。離宮的三百名宮人除了一批自願的和明确查出有過違反宮規的之外,主要還是遣散的年齡比較大的宮人。
而那些因為犯了小錯誤被清退的,也還是給了補償,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沒怎麽敢鬧的。
各宮管事的人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管事基本上都是年輕有能力的,宮裏的老人剩的并不多。只有第一時間投誠的內務府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內務府也是整個內宮最重要的一處。
即便是長公主協理內宮,也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要去管,很多例行的事務還是得靠着內務府去執行。而且姜宛亦也已經掌握了內務府宮人的把柄,也不怕以後他們還有異心。
當初得到了特別關注小桂子也成功當上了禦膳房的司藥,禦膳房和其他宮都不同,總掌事暫時是輪值,每人一個月,這樣能更大程度的保證宮中的主子們的安全。
Advertisement
倒不是姜宛亦和長公主不相信小桂子,只是規則是一開始就說好了的,他們也不能朝令夕改,讓下面的人心中不服。
而墨香也如願當上了尚儀宮的總掌事,因為當時尚儀宮并沒有其他人競選,而那批老嬷嬷都查出了問題被遣散了,尚儀宮會出現尚儀宮一言堂的局面。所以長公主也從其它宮的競選人員中選了合适的人進行調任。
各宮掌事也只是暫時的,以後各宮每月都會由長公主和內務府進行評估考核,如果考核不理想的,還是會由被淘汰降級的風險。這樣做也是為了能讓內宮的宮人們真正有實事可做,而不是靠一些利益或者裙帶關系白白拿着宮裏的銀子。
新任的大小掌事們也接受了太後和長公主的訓話,聰明人這時候就該知道,如今這宮裏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姜宛亦沒有對後宮那些太妃們的宮裏人過多幹預,但是這些各宮管事們卻是要搞明白一些事情。
“哀家不管以前宮裏是什麽風氣,德太妃仁慈,不願讓陛下為難操心內宮,但是哀家如今與長公主一起,便不會讓從前那些不合規矩的事情再發生。除卻做好自己手上的活,還有些事也希望你們都記住了!”
姜宛亦坐在站了三排的宮中管事們面前,語氣很平靜,但卻讓人覺得不怒自威。
“不管你是哪個宮的,家世如何,為什麽進宮,務必要記牢,在這宮裏頭,你們的主子只有一個,就是當今陛下。陛下如今年紀小,最是要留意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若有人被發現做出不忠于陛下之事,一經發現,馬上逐出宮中!你們也可以互相監督檢舉,若發現誰有收受賄賂、與人不正當來往的,只要核實無誤,檢舉者亦有獎勵。”
“此外,以前宮中或許有一些欺淩弱小的行為,如今長公主替哀家監管內宮事務,最是見不得這種事情。不管你們是什麽掌事,都沒有擅自處罰宮人的權利。即便是下頭宮人犯了錯,也得上報內務府,按照宮規處置。如果有人擅用私刑,那這管事也就不用做了。”
如今聞楚安插在宮中最重要的幾個人基本都已經被他們清理了,即便是還剩下一些,那在這樣宮規至上的情況下,這些人要麽被揪出來,要麽就是認清局勢,好好做人。
這一番訓誡之下,這些管事們自然也都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沒有人敢仗着自己做了個內官而招搖過市了,甚至他們這些管事的日子要比普通的宮人們更加艱難。下頭的人一旦有什麽問題,他們都得擔責。
新科進士的授官就在內宮掌事塵埃落定的第二日,對于大多數的官員們而言,進宮接受授官的這一天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踏進這皇宮了。很多官員直到年老辭官的那一天,官職都沒能升上五品。
殿試結束之後,很多人就有猜測,這次的授官會不會和大家殿試寫的內容有關,若是寫了去吏部,那就優先安排到吏部。
而實際情況是,确實和殿試寫的內容有關,但并不是自己想去哪裏就去哪裏的。若是寫得好,也正好有合适的空缺,才有機會能夠被錄取。但這樣的人少之又少,若是僅憑幾個毫無經驗的考生就能道出一個衙門的問題,那豈不是顯得原來的官員們都是吃幹飯的?
新科進士二十人,能留在都城的都寥寥無幾,大多數還是會被安排到各地區做地方官員,基本都是八品的官級。歷年科舉一般也都是這樣,二甲進士為正八品、從八品,三甲同進士授九品官職,只有前三名的一甲才有機會獲得七品甚至六品的官職。
東淩國開國以來,也就僅有三人是授官時就得到了正六品的官職的,還是因為這三人不僅自身才學出衆,還是身負功勳的世家子弟。
授官是按照排名,倒序開始授官的,因此探花、榜眼和狀元的授官會留到最後。
今年的探花也是一甲中唯一的官宦子弟,宗人府宗人令的小兒子萬斯年,父子倆長得十分相像,但性格截然不同。萬斯年一眼就看得出是個活潑的性子,寫出來的文章也很是跳脫,是所有人中唯一自創了一個新衙門的。
為此宗人令萬大人還向小皇帝告了罪,希望能給兒子安排一個沉穩些的去處。
萬斯年最後被安排去了國子監做國子監博士,原本蘇太師和鄭尚書都提議讓他也去翰林院的,但是小皇帝卻覺得讓這樣的人去國子監,說不定能給國子監的學子們帶去一點變化。
榜眼也是一名寒門學子,授翰林院檢讨一職,和探花一樣都是從七品。
最讓人沒有想到的,恐怕是狀元梁子秋了。所有人都覺得,給狀元一定是最好的官職,卻沒想到最後竟是個正七品的縣令,而且去的還是靠近邊塞的茫城澧縣。
然而梁子秋卻絲毫沒有難過,甚至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無比恭敬的行禮接旨:“微臣接旨,叩謝陛下恩典。”
小皇帝也難得和顏悅色:“你殿試時既然寫了想要做一個地方官,那孤自然願意成全你的心願。澧縣臨近邊塞,百姓生活艱苦,希望你如你的文章中那樣,真心實意的為百姓做實事。”
“臣必不負陛下信任!”梁子秋又重重叩首。
宣讀完了這些新科進士的官職,最後就是晉王的去處了。
小皇帝也已經和很多人聊過了此事,大家都對這個安排十分滿意。“另外,晉王的差事也該定下來了,這段時間晉王也在各部學習,孤已經想好了晉王的官職了。正好前陣子兵部郎中罷了官,兵部少一個郎中也是增加了不少工作,孤覺得就讓晉王接任兵部武庫司郎中一職。”
這個安排直接斷了聞黨的機會,他們就算想再安排一個自己人也不可能了。
況且兵部要職出過事,誰也不敢随便舉薦其他人,讓晉王替補是所有人都能滿意的結果。
若是如今是先太子繼位,晉王絕不可能碰任何兵權相關的事,即便是先太子做保也一定會引來所有人反對。但現在陛下是九歲的三皇子,如果他們不信任這位晉王殿下,那又能相信誰呢?
況且不僅是小皇帝,太後姜宛亦和她身後的姜家、蘇太師、甚至長公主身後的謝家都選擇信任晉王,其他人又有什麽理由還去懷疑晉王會不會有異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