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女帝的邀請

女帝的邀請

兵部尚書對晉王空降到兵部的事情還是心存警惕的,雖然自己也向好友安國公打聽過,但是晉王畢竟還是個王爺。

雖然兵部并非直接接觸兵權,但是也涉及許多的軍事要務,這次讓晉王接了兵部武庫司郎中的職務,也就意味着日後很多軍中機密是瞞不過晉王了。

很多人覺得晉王沒有母族支持,難成氣候,可是如今他自己展現出的能力,也證明了他以前一直在藏拙。但凡他之前沒有隐藏自己的真實水平,如今這皇位是誰的還真不好說。

可似乎所有人都信任晉王,這就顯得兵部尚書太多心了。

不過兵部這位錢尚書可是很有手段的人,從晉王進了兵部之後,他就表現出了十二分的友好,多少探出了這位殿下的底細。

晉王自然也是知道錢尚書的意圖,也就順着臺階袒露了自己的态度。

當錢尚書聽到晉王說自己這條命都是先太子護着的,所以他要為兄長守住東淩國的時候,錢尚書的心情也很是複雜,對晉王的戒備也少了些。左右自己多留意些,就算晉王真的有什麽野心,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先不出什麽浪花來。

晉王的心思不能确信,但是能力确是實打實的,和之前馮策那個草包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的。進了兵部沒多久,就受到了不少同僚的誇贊。

除了兵部,其他各部都還是同往常差不多,唯一的變化就是小皇帝結束了吏部的學習,而因為之前恩科的事情,禮部也了解了一些,所以下一個去處就選擇了刑部。

因為刑部和大理寺的職責比較相似,因此在刑部學習的時候,也會穿插着一起了解大理寺的工作事務。

學習的流程是姜宛亦給的建議,禮部那邊剛經手了恩科的事情,一定以為小皇帝會順勢去禮部繼續學習,這時候怕是也查不出什麽問題來,倒不如轉向刑部。

刑部尚書紀聰也是聞黨,他們一定也借刑部的手鏟除過一些異己,這時候拉上大理寺的一起,說不定還能翻出不少冤假錯案。

至于戶部和工部也是水最深的,姜宛亦覺得,在小皇帝能夠還沒有成長到一定的程度,身邊還沒有足夠多助力的時候,還是不好輕易動手的。

小皇帝在吏部學習這段時間,可不是真就只和鄭尚書學習了科舉的東西,也是實打實了解了吏部各級官員的職責的。而鄭尚書這樣剛正的主官管理下的吏部,也是有問題被發現的。只是鄭尚書畢竟管束下官非常嚴格,都不是什麽大亂子。

在吏部期間,就只處理了當時姜宛亦查出的那個越級科舉的官員,将其革職罷官,并且處罰了所有涉事的相關官員,不過也只是罰俸而已。

Advertisement

滿朝文武,沾過科舉舞弊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判罰重了,難免會惹出別的亂子來。且這次的恩科由小皇帝親自監管,也已經表明了态度,就沒必要非得把所有人都抓出來了。

水至清則無魚,總還是得給所有官員們一點犯錯的餘地。不然把人逼急了,東淩國朝堂就要亂了。所有的官員都正直忠誠有擔當,這樣的朝廷只是理想罷了,姜宛亦從來不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刑部不比在吏部,姜宛亦不能随便喬裝跟着小皇帝一起出宮,不過刑部有她二哥姜佑寧在,她也能安心把小皇帝托付給他。姜佑寧如今能身居五品,也有家族的關系,不過他本人自然也是很優秀的。

安國公家的兩位公子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若不是安國公夫人林氏不同意兩個兒子都從軍,姜佑寧也不會去了刑部。而這位姜家二公子初入刑部時也是被刑部尚書磋磨過的,可到底是國公之子,妹妹還是未來皇後,就算刑部尚書再怎麽看他不順眼,其他官員也要掂量一下姜家的地位。

小皇帝讓二哥幫忙照顧,姜宛亦完全不擔心。

而姜宛亦留在了宮裏,繼續整頓內宮的事情。內宮管事大換血,一開始多少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不過大多都是流程上的問題,新管事上任還不清楚流程,需要一段時間的熟悉工作。當然故意要搞事情的也是有的,這些出頭鳥也正好可以敲打一番。

正如姜宛亦猜測的,尚儀宮那邊留下來的兩個嬷嬷是第一個鬧事的。墨香成了尚儀宮大管事,很多人都心裏不服氣,都覺得她是靠谄媚太後和長公主才上位的,所以墨香安排的工作,大家都多多少少不願意配合,做事拖沓一些,讓墨香這新上任的掌事完不成任務而受到職責。

只可惜這幫人都想錯了,墨香一開始就去找過長公主,确認了自己權限,然後就大刀闊斧的整頓尚儀宮的這群人了。就按照姜宛亦說的,宮中一切都按宮規行事,偷奸耍滑的名單報給內務府,打兩板子就老實了。

幾天下來,除了那兩個嬷嬷,其他還想鬧的人全都偃旗息鼓,甚至有些人開始讨好巴結墨香。只可惜墨香油鹽不進,反倒是看重那些老實幹活的人。

至于那兩個嬷嬷,倒是想繼續搞些手段,但是外頭有人給他們遞了話,不要在這節骨眼上鬧起來,否則怕是她們兩個也要被趕出宮去。

聞楚在宮中安插的人被清出去了大半,他自然也是看出來姜宛亦要做什麽,這時候按兵不動,保住這些人,以後才有機會再動手。

直到現在聞楚也不确定,姜宛亦到底是知道了哪些,否則按照自己情報了解到的這位小太後,根本不應該是這種性格的人。思來想去,也只可能是死了的老皇帝留下了什麽信息。

現在最棘手的,還是蘇太師複辟,還有姜家一派的人從中作梗,導致自己很多原計劃要做的事情都推不下去。就連本來已經籠絡的小皇帝,最近也越來越不聽自己的。繼續這樣下去,他怕是沒有功夫陪着這麽多人慢慢玩了。

只是若真的要改變計劃,這事他也不能做主,若是把消息報回去,怕主子只會責怪自己辦事不力。

聞楚現在也只能慶幸,現在姜宛亦只敢挑刑部下手,如果最後刑部尚書真的被抓到了什麽把柄廢了,雖然是個尚書,但也不算太可惜。對他來說,刑部尚書的作用,可能還不如兵部的郎中來得有用。

如今不光是姜家和與其交好的一些世家,就連一些如謝家這樣的沒落世家也開始支持那乳臭未幹的小皇帝,聞楚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錯過了掌權的最好機會。

聞楚的不順利就是姜宛亦的快樂,這些天來不光是前朝內宮都一切順利,姜宛亦還收到了一個特殊的邀請。

北虞國送來了一封國書:北虞女帝适逢三十壽辰,将舉辦慶典舉國同慶,同時邀請各國使臣前往北虞國共同歡慶。而在給東淩國的這封邀請信函中,特地點名邀請了姜宛亦前去。

北虞國建國至今不過六百餘年,卻是以女子為尊,且并不苛待男子,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國家。而這樣體制不同的一個新興國家,卻絲毫不屬于別國,看似不起眼,卻是個難啃的。就連南穆國那樣戰力強悍的國家,也沒能從北虞國手上讨到好。

誰也不知道北虞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所以也就只能對其以禮相待。

而北虞國有個規矩,別國如果要派使臣前往北虞國議事,必須是女子為主使的使臣團才可。

東淩國前一任去北虞國的使臣代表是蘇太師的小女兒蘇盈,姜宛亦以前去蘇家做客,也很喜歡聽蘇盈姑姑說北虞國的事。

這回北虞國女帝點名要讓姜宛亦去做客,這也确實讓姜宛亦吃不太準。

朝堂上衆人自然是強烈反對,哪有一國太後親自出使別國的道理?大多數官員都覺得北虞女帝此舉一定是別有用心,姜宛亦若是去了,怕是兇多吉少。

但是姜宛亦卻不這麽覺得,群臣的反對先放一邊,她還是需要聽一些更靠譜的建議,于是姜宛亦就宣了蘇盈進宮。

蘇盈許久沒有見過姜宛亦了,聽丈夫和父兄說過很多太後的事跡,如今再見面,也覺得姜宛亦和以前比大不一樣了。

“臣婦蘇盈給太後娘娘請安。”

面對親近的長輩,姜宛亦自然不會擺什麽太後架子,早早吩咐人準備好了茶點端上來,請她落座。

“蘇姑姑不必多禮,今日哀家請蘇姑姑來也是有一事相商。北虞國女帝大壽,送來了國書,還請哀家過去做客,不知蘇姑姑覺得,北虞女帝是什麽意思?”

蘇盈出使過很多次北虞國,整個東淩國不會有比她更了解那位北虞女帝的人了。

在蘇盈進宮之前,就已經聽家裏說過此事了,她和那些大臣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回娘娘,北虞女帝性格乖張,給人一種喜怒無常的感覺。可臣婦私以為,北虞女帝的性格不過是故意為之,她會邀請太後親去絕不可能只是為了給她慶生,怕是有別的意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