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滅門慘案
滅門慘案
給北虞女王的生辰賀禮單并不着急,交給禮部按照标準來籌備就好了。當然,在禮單之外,姜宛亦還會準備一份額外的禮物,給北虞女王表達自己的誠意。
但在去北虞之前,姜宛亦還是決定先處理一些“家務事”,畢竟自己一旦出門就是将近兩個月的時間,最好還是能給小皇帝減少些潛在的麻煩。
刑部工作在各部中算是比較清閑的,東淩國雖然常年遭受南穆國的騷擾,但是國內的犯罪率卻并不高。稍微重要些的案子又是移交給大理寺稽查,所以刑部基本上都是些流程化的工作為主。
而姜宛亦的二哥姜佑寧任刑部郎中,也給姜宛亦扳倒刑部尚書紀聰提供了一些便利。自從小皇帝去了刑部,基本上都是跟着姜佑寧的,若是有些事情超出了姜佑寧的職權範圍,也只要小皇帝發句話,紀聰也只能給小皇帝放行。
小皇帝這段時間主要是在了解東淩國的律法刑罰,花了幾天功夫,把一本厚厚的東淩國律法都了解清楚了。小皇帝最是不喜歡背書,這些要死記硬背的東西總是會讓他覺得頭疼,好在姜佑寧幫着小皇帝掌握了一些訣竅,雖說不能完全背出所有的律令,也基本上記住了一些常用的和重要的部分。
按理說,小皇帝在刑部能學的也就是這些條例的東西了,但是有這樣的機會又怎麽能不加以利用呢?
要知道刑部的人一旦是利用職務之便做了什麽,那就是要害人性命的事情。不管是地方還是都城,只要是涉及到要流放、抄家或者償命的案子,都是要上報到刑部做最後的審批的。
若刑部是好的,那即便地方官員再喪盡天良,也會少很多冤假錯案,可若是刑部為虎作伥,也想從中獲利,那非但是惡人不能繩之以法,無辜之人也會枉死。
姜佑寧進刑部時間不長,提拔到刑部郎中也是年初的時候,那會兒也是因為太子戰死,姜宛亦這個太子妃守了活寡,先帝為了補償姜家才破格提拔了姜佑寧,讓他從員外郎升到了刑部郎中。
再加上紀聰一直提防着姜家人,所以姜佑寧并沒有接觸到紀聰有什麽濫用職權的舉動,即便是有些案子他有些懷疑,也沒有權限繼續追究。
但是這回小皇帝過來了,他的那些疑惑也就能一一解答了。
姜佑寧自從在父親那邊知道了一些聞黨的情況後,就更加注意紀聰了。從上次馮策的事件裏,其實就能判斷出來,即便紀聰不一定是叛黨,也至少是個奸臣。
只是想要從刑部卷宗找出問題還是有點困難的,基本上那些冤案也都是屈打成招,或者僞造了證據了,若是沒有直接相關人員翻供,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推翻的。
但是沒有人,他們可以創造伸冤的人出來,只是想要推翻紀聰,這案子必須要非常大才行,至少要和他直接的聯系才行。
姜佑寧能做的,是幫小皇帝找到一些有機會的案子來,從中抽絲剝繭,至于接下來的事就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了。
Advertisement
或許也确實是冥冥之中有人保佑,還真的讓小皇帝找到一個很多年前大案子。
按照這起案件的程度,本該是要大理寺接手處理的,但是當時的老大理寺卿正好告老還鄉,大理寺卿的位置空懸着,就讓刑部來代為處理了。
這案子引起小皇帝的注意,也是因為案子的卷宗裏出現了一個證人,而證人姓紀。小皇帝也是随口一說,要是這人和紀家有關就好了,姜佑寧也是聽了小皇帝的話看了一眼名字,發現竟然還真的是紀家的。
這名字他實在是太耳熟了,紀明,刑部尚書的親弟弟正是叫這個名字。案件中證人的信息也需要記錄在案,所以姜佑寧連忙查找了證人信息,還真的對上了,并非是同名同姓。證人的信息寫的十分含糊,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更有蹊跷。
這宗案子是一件滅門慘案,十二年前湖州六合縣縣令滅門案,除了縣令在湖州求學的幼子和帶去的仆從,全家連帶仆從三十多人全部被殺。這案子當時震驚了整個東淩國,連當時還年幼的姜佑寧也有印象。
最後這案子的結果是找到了兇手的,是六合縣的一夥悍匪因為同夥被六合縣令擒獲斬首,所以對其全家實行了報複行為,最喪心病狂的是,這夥悍匪不僅殺人,還玷污了縣令的妻女,着實令人發指!
而這夥悍匪雖然被抓,但是後來卻在押送途中跑了,至今逍遙法外……
這案子或許是因為涉及到了悍匪,所以所有人都覺得這定然沒有問題,可再一細想,怎麽就這麽巧讓紀明湊巧看到了其中一個悍匪去過縣令的家裏呢?
如果要推翻這個案子,最關鍵的還是得找到當年六合縣令逃過一劫的兒子。
湖州距離都城不遠,要找到當年之人應該不難,只是若大張旗鼓怕是會打草驚蛇。案子是刑部協助湖州知府審理的,湖州知府不可能不知道實情,只是這湖州知府如今還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任職,或許還得找吏部那邊幫個忙。
“陛下,我們暫且不好聲張,臣先想辦法托人去尋人,等有些眉目了我們再繼續。”
小皇帝無有不應,這會兒他又是激動又是憤怒,若真的和紀家有關,說不好那夥悍匪都是跟紀家一夥的。
回去後,小皇帝沒忍住和姜宛亦說了這件事,姜宛亦也是震驚不已。
紀聰身為刑部尚書,他那個廢物弟弟也是非常出名的。姜宛亦還在閨中時,就會聽一些夫人們聊家長裏短,說到紀家時,就說這紀家二爺荒yin無度,家裏小妾成群,還是不是要去尋花問柳,很是令人不齒。
聽了小皇帝說到這其中的案情,姜宛亦不免猜想,玷污了縣令妻女的人,真的是悍匪嗎?只是這話終究還是不合适和小孩子說。
“若是要找人,不妨問問晉王,之前晉王不是有說過,他有些江湖上的人脈,最合适做這個。”
晉王确實對自家弟弟掏心掏肺了,雖然沒有全盤托出,但是也基本暗示了自己的家底了。姜宛亦也是個不客氣的,既然晉王願意幫助小皇帝,她也就找他了。畢竟這種事情若是姜家出面确實太過顯眼,晉王養的人很是隐秘,上輩子若非他為了救人自己暴露出來,誰都沒有察覺。
“那是不是得找個理由?過兩天就是十五了,讓皇兄進宮吃個飯?”小皇帝謹記姜宛亦的話,要小心提防宮裏的人,所有有此提議。
不過姜宛亦倒是有個更好的主意,“如今晉王在兵部快十日了,不如陛下可以在明日早上提及一下,讓晉王早朝後留下問話吧。兵部遺留的問題一定還有不少,以前錢尚書雖然留了心,可到底不能面面俱到,這段時間晉王說不好也确實看出了些什麽,正好可以敲打一下其他人。”
聞楚在兵部的人恐怕也不只是馮策一個人,否則他做事也不會這麽順利,讓聞楚把注意力放到兵部這邊,也就不會發現他們其實目标是刑部了。
這回小皇帝也不由的感慨,皇嫂果真還是比他聰明,盡管蘇太師最近市場誇贊自己,但他要學習進步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按照姜宛亦的主意,小皇帝第二天在早朝時借着要了解晉王的工作情況把人留下,的确讓聞楚的臉色有些不太對勁。
晉王倒是察覺到了,小皇帝要是真想問自己兵部的事情,大可在早朝的時候問,把他留下來怕是還有別的事情。不過他在兵部這段時間,因為得到了錢尚書的全力支持,所以也的确有所收獲,只是目前的進展還不明确,沒辦法與姜宛亦和小皇帝細說。
“無事,你在兵部我們自然是放心的,之後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直接找錢尚書幫忙。今天找你來是有別的事情。”
姜宛亦把事情與晉王說了,每個人初聽到的時候都是十分震撼。再聽到這場慘案甚至還有冤情,就更加憤慨了。“此事交給臣弟來辦,臣弟手下有些人對找人還是比較擅長的。”
晉王安排出手的話,甚至不需要找吏部去問消息,這也是為什麽姜宛亦會想到他。若是她二哥貿然和吏部接觸,必定會引起聞楚的懷疑,說不好事情就要瞞不住。而晉王則是直接就能讓人去湖州調查,不僅僅是找人。
只是現在晉王也不确定這件事情自己能幫多少忙,并沒有大包大攬,只答應了把人找到,至于其他額外的信息,等找到了多少再說了。否則平白承諾了又沒有做到的話,也實在說不過去。
晉王一回去就安排了人手悄悄出城前往湖州,同時也找人調查了紀家兄弟倆的事情。既然想要借這件事扳倒紀聰,那自然不能僅僅是這件事。紀家的問題越多,對他們接下來的計劃也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