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計劃
計劃
姜宛亦把人安排好,自己就馬上回宮了,蘇太師和晉王自然是也被一起帶進了宮裏。
因為提前得知了姜宛亦要回來,所以小皇帝也沒有出宮,一直在宮裏等着。
只是大家都沒料到,姜宛亦剛一回來,就帶來了那麽驚人的消息。“北虞國女帝此番讓哀家去,确實是希望兩國達成合作的。那兩位殿下你們也可以放心,北虞女帝只是希望他們能出來過一過不一樣的日子,雖然有提過想聯姻的事情,但是我們都不想勉強。”
大家的眼神都忍不住看向了晉王,提到聯姻,那這潛在的聯姻對象想必也只會是晉王和長公主。
既然說了不勉強,晉王也就當做不知道。
姜宛亦繼續說在北虞國的事情,“北虞女帝表示,她能為東淩國提供一種改良的火藥,能夠增強東淩國的戰力,她的要求除了把那兩位殿下帶回來,就只是兩國的通商政策。”
北虞女帝提出的要求實在不是什麽大事,大家也更好奇這改良火藥的威力到底有多厲害。
“這件事哀家也想過,晉王正巧進了兵部任武庫司郎中,這件事交給你正好。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
姜宛亦不知道這件事說出來,會不會得到蘇太師的同意,畢竟在她印象中,蘇太師是一個非常正直剛正的人。
“聞楚的事情,你們有什麽眉目嗎?”
自從姜宛亦重生之後,就把聞楚的情況帶給父親,這也是蘇太師重新出山的原因,這段時間來,姜家和蘇家一直在進行調查,晉王這邊也在他向姜宛亦和小皇帝表示投誠之後告知了這件事。
只是蘇家和姜家的勢力都是明面上的,想要正大光明的去查聞楚的證據并不容易。
“臣弟這裏有查到一些眉目,但是并不算的上證據,想要問罪怕是不行。”晉王手上有不少潛伏在暗線的人,只是聞楚甚至是聞家在東淩國埋藏了這麽久,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查出來的。
姜宛亦點頭,查不到也是在預料之內的,否則虞姝也不會給自己出這樣的主意了。“既然查不到,看來真的只能創造證據來指認他了。”
蘇太師聽到姜宛亦的話着實吓了一跳,懷疑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耳朵出問題了?“太後的意思是……造僞證?”
Advertisement
姜宛亦既然已經想好了,也沒什麽不能說的了。“這主意其實是北虞女帝提的,哀家起初也覺得可能不太好,但是她和哀家說了一些話,她說,是要為了所謂規矩良心而繼續拖下去,還是為了百姓和社稷賭一把?北虞女帝确實是個思維方式都很不同的人,她的話确實點醒了哀家。”
聞楚是南穆國奸細這件事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大家發現很多蛛絲馬跡其實都能夠佐證。如果他們在執着于找到真正能定罪聞楚的證據,怕是東淩國還要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
現在他們已經做了很多事,将聞楚的臂膀一點點斬斷,聞楚基本上也被架空了權力,這樣的情況是不會一直維持下去的。如果南穆國真的要對東淩國下手,那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否則再過幾年小皇帝長大一些,很多事情就更不可控了。
還有最要緊的是兵權,自從安國公辭去了官職,只做一個閑散國公爺之後,軍中兵權就被分散,馮高接任了大将軍之位,不過軍中很多人并不服他,這也讓馮高趁機打壓了不少将領。如果要定罪,那馮家也必須要除掉。
“太後打算用哪件事作為契機?總不能平白無故就突然說聞楚通敵,這樣也确實不能服衆。”
這件事姜宛亦已經想了一路,早就有了想法。“若是小的事情,很難讓尋常的官員們信服,所以哀家想,就用當時先太子戰敗身死之事來作為出發點,你們覺得如何?”
姜宛亦已經經歷過一輩子,上一世聞楚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曾經對姜宛亦說過一些關于太子之死的事情,企圖刺激她,她可以憑借那些內容,讓人僞造出一份盡可能接近事實的證據!
用先太子之死把矛頭對準馮家,從而帶出聞楚的罪證,這樣是最合情合理,不容易引起別人懷疑的方法。
當時太子戰死,馮高雖然重傷可到底是活了下來,不少人就對他頗有微詞,當時馮高為什麽沒能救下先太子的猜測不計其數,只是大家沒有證據,不好在明面上說。也正因如此,朝中不少官員都對馮家人有所不滿,以此為切入口,相信還能有不少官員自發的支持他們。
“老臣願意支持太後的決定,不過事關重大,具體該如何做,還是得做缜密計劃,光靠老臣和晉王也不夠的,還得找一些能信得過的大臣幫忙才行。”
“哀家想過了,如果蘇太師願意接受這個法子,就請安國公出面,安國公雖然已經離開軍中,但是如今哀家的兄長也在軍中任職,軍中有不少人也與姜家交好,或許能找到可信的人幫忙。”
先太子既然是死在了戰場上,那麽就一定得是軍中之人來檢舉揭發。
馮高這幾年雖然已經除掉了很多不聽話的人,但是軍中還有不少武将世家他是不敢随便動的,而這些人大多都是以前姜宛亦父親安國公的親信手下。
“安國公不好随便進宮,此事老臣會去找他。或許當時的真相本就被馮高掩飾了一些,那些軍中的将領應該更清楚發生了什麽。”
當時東淩國戰敗,太子沒了,大将軍重傷回都城了,其他的将領就更不能随便離開,所以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都是聽的是送馮高回來的那批人說的。
幾人又繼續商議了一些要準備的證據,其他聞黨一派的人雖然也要解決,但并不急于一時,只要除掉了聞楚和馮高,剩下的就不足為懼了。
因為太後回國帶回來了兩個別國的公主和王爺,所以蘇太師和晉王在宮中久留也就并不奇怪了。蘇太師年紀大了,這件事也不好讓蘇太師的子侄們去辦,所以大部分的事情還是落在了晉王的身上,晉王手下的那些暗線也最是适合做這些事情的。
另外,除了他們暗中的計劃外,還得完成表面上姜宛亦給晉王安排的任務,那兩位北虞國的殿下住的地方離晉王府不遠,晉王也得關心他們的情況。
甚至為了盡地主之誼,晉王還跟兵部尚書請了兩天假,帶他們二人逛了逛東淩國的都城。
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六公主和福王都新鮮的很,特別是東淩國和北虞國對男女不同的态度,東淩國是男人當家,不過自從姜宛亦作為太後垂簾聽政,長公主又成了宮中的女官之後,對女子的态度也比從前寬和了不少,所以兩人瘋玩的時候,也并沒有因為男女地位的問題而感到不适。
都城的百姓們對這兩位新來的小祖宗也是很好奇,尤其是那位公主殿下,跟東淩國的女子完全不一樣,明明出門都是帶着侍從仆役的,可這位公主偏偏喜歡把買下來的東西往旁邊的小王爺手裏塞,仿佛那不是她的兄弟,而是跟班。
等兩人對都城有了大致的了解,晉王也就回兵部了。因為兩位北虞國的殿下,禮部這段時間也很是忙碌,姜宛亦也趁機雞蛋裏挑骨頭,對禮部尚書各種不滿。
姜宛亦這麽做自然也是故意為之,聞楚只會以為自己這麽做是要對禮部開刀,實際上她是在轉移敵人的視線,讓他們不會注意到其他人在做的事情罷了。
原本過了年,馮高應該要回邊疆去鎮守軍隊的,但是被姜宛亦以各種理由壓着人不放回去。正好他們要做的事情,也方便了不少。
軍中無主帥,軍中各部的将領就有了自主權,同時也在互相監督,而軍中一名馮高的親信将領卻突然被發現有可疑行為。
有趣的是,這件事并不是姜家這邊做的,而是真的被現場抓包的。那人和外頭的人偷偷聯絡互通信函,被人發現了,那信函打開,竟然還真的是通敵叛國的證據。
馮高遲遲不回軍中,南穆國那邊的人在姜宛亦去了北虞國之後更是坐不住了,所以冒險往軍中聯絡,直接被抓了現行。
還沒來得及發揮的姜家大哥和預備站出來的副将正好借這個順水推舟,把先太子的事情也一起纰漏了出來。
軍中出了奸細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這人還是馮高明面上的親信副将,馮高注定是跑不掉了。為了保證軍情不被洩密,軍中加強了戒備,并且往都城送了加急文書說明情況。
軍中的消息一到,朝堂上所有人都被吓到了,尤其是信件中提到還有太子的事情,馮高根本沒有辯解的機會,直接就進了大牢嚴加看管,在查明清楚真相前,馮高沒有機會見任何人。
聞楚很早就收到了消息,說有軍中的加急密信送往都城,就派人去攔截了,可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卻沒有一個人回來,這時候他就知道怕是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