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身份成謎
身份成謎
聞楚的底細藏得很深,即便是他上一世已經掌控了東淩國,也依舊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姜宛亦一直覺得,他非常有可能和南穆國的皇室有什麽關聯。
根據馮高的口供,聞楚能夠把人安插到軍中,就連馮高都不知道人是怎麽混進來的,這絕對不可能是一般的手段。
他們一直都小看了聞楚,以為限制了他的權利,很多事情他就沒有辦法了,實際上聞楚可能掌握了更多的東西。
而最奇怪的是,聞家的人雖然有些承認了聞楚有結黨營私的行為,但是對于謀逆一事卻矢口否認。聞家出現在都城也有一百多年,戶部也查過聞家的家族歷史,并沒有發現什麽可疑的地方。
“皇嫂,聞楚的事情,您是知道得最清楚的,之前父皇留給你的信息裏,還有什麽別的嗎?”姜宛亦對外一直說關于聞楚的問題是先帝告知的,小皇帝也是這麽認為的。
只有趙公公知道,先帝生前并沒有和太後說過朝堂之事,更沒有對聞楚産生過什麽懷疑。不過在他知道太後這番說辭的時候,連他都已經察覺了聞楚的怪異,雖然不知道太後究竟是從何處得知的,但并沒有什麽惡意,他也就默認了這件事。若是小皇帝問起自己,就只說事關重大,先帝并沒有讓自己旁聽。
畢竟先帝生前确實有過單獨召見姜宛亦的時候,大家也就沒有對此懷疑。
“沒有了,只是我自己有些猜測,如果所有人的口供都沒有撒謊,那聞家的情況應該只有兩種可能。要麽聞家的來源确實是南穆國,但是聞家人自己并不清楚,只有特定的家主和繼承人知道;又或者……聞楚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聞家人。聞家那邊沒有查到什麽有用的東西,大概率聞楚把所有的東西都藏在了別處。蘇太師,您覺得呢?”
蘇太師沒有去旁聽馮高的審訊,只看了大理寺記錄的馮高口供。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也覺得姜宛亦所言有些道理。
“太後所說确實有可能,聞家的人态度十分奇怪,甚至連聞楚的兒子都對此完全不知情,表現出的樣子也不像是作假。老臣更偏向的可能性,是聞楚可能另有身份,或許是被人身份掉了包的。”
蘇太師和姜宛亦有同樣的猜測,甚至要比姜宛亦想得更多,如果聞家是完全查不到東西的,那聞楚的身份絕對很有問題。
“如果是身份掉包了,也或許是聞楚頂替了真正的聞楚一直藏在聞家,或許可以讓大理寺那邊審問一下聞楚親近的家人,聞楚有沒有過外出一趟,突然性格變了的。”
姜宛亦覺得,如果逆賊是頂替了真聞楚的身份,真正的聞楚可能已經死了,而且頂替的時間起碼是成年之後,否則太早的話,頂替之人未必能有能力策劃那麽多事情。
大理寺那邊聽了姜宛亦的推測,很快就理解了太後的意思,馬上安排了審問。聞家那邊原本一問三不知,生怕自己被當做知情不報,這回自然是把能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雖然他們被關了起來,可也是知道,只要能坦白交代的人,都可以相應減輕家人的懲罰。雖然他們什麽也沒有幹,可聞楚是謀逆,要全家一起陪葬的罪名啊!
Advertisement
聞楚的妻子是最最了解聞楚的人,只是她一個女子到底是有些話難以啓齒。
“民婦是十六歲就嫁給了聞楚的,聞楚比民婦大兩歲,起初他對我還是很體貼的,只是在我生了孩子之後,他出去過一段時間,好像是半年多的時間,那時他回來之後,人就有些不一樣了,我和公婆都以為是因為在外頭經歷了事情成熟穩重了,也就沒在意。只是……”
“那時我們還年輕,公婆是想讓我們再生兩個的,可是聞楚卻對我沒了興致,每次……都是草草了事。我還以為他外頭有人了,問他,他還沖我發了好大的火。我的肚子也一直沒動靜,公婆就給他找了幾個妾,可沒一個頂用的,後來才知道,聞楚給那些妾喂了避子湯,我就知道我八成也是一樣的。幸而家裏就我兒一個孩子,我就當做什麽也不知道了。”
想到太後跟自己說的事,大理寺卿覺得這種被人頂包的可能就更大了。如果聞楚真的是被人冒充了,那麽這個假聞楚很可能來頭很大,所以為了避免在東淩國留下不該有的孩子,就給家裏的女人避孕。
“那你可記得,當時他是游歷去了什麽地方?”
聞夫人搖頭,“他外出的時候也沒決定具體會到哪裏,只說往北邊走,回來了之後也沒提。哦,對了,以前聞楚的才學其實挺普通的,還是出去有禮了這一趟後,才一路科舉暢通無比,入仕後就一直留在了都城,并沒有外放過。”
關于聞楚的仕途,大理寺卿是知道的,他入仕後就去了國子監,一直升到了國子監祭酒之後,才被先帝提拔做了太傅,不過他這個太傅卻基本上輪不到教太子,只能在宮裏教授晉王和小皇帝。
看來這假聞楚應該是選中了聞家是都城的小族,人丁不多便于掩飾才選上的。大理寺卿并不認為,一個之前平平無奇的學子,游歷一番就能脫胎換骨,唯一的解釋也只能是真的改頭換面,變成另一個人了。
大理寺卿将自己審理的結果和推論禀報給了小皇帝和姜宛亦,大家幾乎都可以判定他的身份是假的了。既然這樣,從聞家這裏應該是沒辦法再查到別的東西。
“陛下覺得應該去哪裏繼續查找真相?”姜宛亦覺得也該讓小皇帝說說看,或許小孩子的想法能有不一樣的角度。
小皇帝想了想,“孤覺得,首先是着重讓邊城那邊的衙門找人,時間過了這麽久,很難說現在人已經到了哪裏。如果聞楚要掩藏一些證據,他應該會找一個僻靜的地方,甚至未必是在他自己名下甚至聞家名下的産業,畢竟聞楚的手下也得有地方住。”
雖說小皇帝的想法有些稚嫩,但确實給姜宛亦啓發了。“杜大人,你去查查看,從聞家口供所說的時間往後,有哪些外鄉人來都城買了宅子的,尤其是一些城郊的宅子山莊。再查查這些人近期的情況,他們再是能飛檐走壁也是個人,總會要跟人産生交集的。”
這件事要京兆府負責戶籍房産的官員們來協助查找,雖然外地來都城的人每年都有很多,但是第一年就能置辦房産山莊的絕對是寥寥無幾,或許有些人是大隐隐于市,但就如小皇帝猜測的,一定是有重要的東西是藏在人少的地方的。尤其是那些完全沒有田産的,更要重點關注。
不過還不等這個查到,刑部那邊就有了新的進展,在城郊的一個山腳下,有一條很小的河,尋常走水路的人并不會去那裏,但是刑部卻在這裏發現了有船只被拖動過的痕跡。
就算不是聞楚是水路走的,也可能是他們通過水路運走了什麽東西。刑部侍郎找大理寺的時候,大理寺卿聯想到了小皇帝和太後讓自己查的方向,兩者似乎是能重合的,于是大理寺和刑部的人就直接以這條小河出發,比對附近的莊子,還真的讓他們找到了疑似聞楚的手下名下的莊子,而且莊子裏的痕跡都說明這裏的東西全部被搬走了。
這些東西放在這裏,絕對是有用的,對照了登記的戶籍信息,他們也畫出了幾名聞楚手下的畫像,将畫像下放到各地。不同的是,這些手下的畫像是不對外公開的,估計聞楚也不會想到他們會通過他的手下來找他。
找到聞楚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姜宛亦也不會忘了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誰。這段時間兵部也在努力的籌措軍備,那些奸臣貪官被抄家,查抄的所有資産都會置換成軍需,聞楚跑了,南穆國随時都會發起戰争,對方絕不會給東淩國太多的準備時間。
安國公雖然年紀大了,可不是真的身體不行,他帶着晉王幾乎是日夜兼程,走了最快的路線趕到了軍中。等他們到的時候,軍中也已經進行了一波清理,就地處決了好幾個軍中的将士。
士兵們并不會覺得殘忍,留着這些人,最後為此付出性命的就可能是自己,當初先太子戰死,很多人只記得東淩國未來的儲君沒了,可只有他們知道,軍中的死了多少士兵,傷亡有多麽慘重。
而安國公的到來,也多少給戍邊将士們帶來了一點信心,知道可能兩國交戰近在眼前,背叛的憤怒也轉換成了必勝的決心。
晉王在來的路上已經和安國公說了改良火藥的事情,雖然軍中已經沒有可疑的人,但是這種大事還是得謹慎,安國公也讓自己最信任的副将跟着晉王去安排制造改良火藥的事。
好在這東西只要準備好材料,制作起來并不困難,只是幹活的人必須要非常小心,否則敵人一個沒殺,自己就要被這些火藥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