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數理化自學叢書 怎麽不對?
第37章 數理化自學叢書 怎麽不對?
葉菁菁本來以為自己的生物鐘, 已經晝夜颠倒,起碼要花幾天時間,才能夜晚安然入睡。
沒想到, 大概是因為精神放松了,她帶着大家複習完了, 晚上回到自己家, 睡得特別香。
嗯,既然不上夜班, 她自然不能再跟人家上白班的同事搶宿舍,只能回自己家睡。
第二天早上, 她下樓,剛要騎着自行車,去中央大街跟謝廣白碰頭。
結果車子還沒動, 謝廣白先招呼她了:“我在這邊。”
葉菁菁驚訝:“你怎麽來了?咱不是說在大街上彙合的嘛。”
謝廣白将裝了中藥的杯子遞給她:“剛好我早上起來也沒啥事兒。對了, 你昨晚睡得怎麽樣?”
“挺好的。”葉菁菁笑道,“不上夜班就能睡得香。”
謝廣白先是笑, 然後又有點擔憂,“我看了培訓安排,我們只能上兩個月。”
因為他們是上午去一家單位,下午再換一家單位。
如果兩家單位離得近的話,還能半天時間一并搞定。
全市總共就那麽多單位,再磨蹭也磨蹭不下去。
葉菁菁已經噸噸噸幹倒了一杯子的中藥,趕緊在嘴裏放一顆烏梅壓一壓。
她奇怪地看自己的老同學:“這都十月份了,兩個月以後, 過兩個月說不定都高考了。誰還管夜班的事兒。”
謝廣白這才恍然大悟:“我這說傻話了。對了——”
Advertisement
他拿開了蓋在自己車筐上的報紙,示意葉菁菁看,“這個, 《數理化自學叢書》,之前我上工農兵大學的時候,就是靠它來補數理化知識的。”
從他知道葉菁菁準備參加高考開始,他就一直在找這套書。
結果死活找不着。
還是他奶奶過來給他送東西時,才說破了,書被他姑姑家的表弟拿走了。
他趕緊沖到姑姑家拎出那小兔崽子。
得虧他快了一步,不然這套書都要變成紙方格了。
謝廣白有點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用得上,我感覺挺簡單的,看着就能自己學會。”
葉菁菁已經兩只眼睛都亮成狼了。
《數理化自學叢書》啊!號稱新中國第一套高考複習資料,在傳說中,它的地位可是杠杠的。
她好奇地伸手去翻書。
出乎她的意料,原來《數理化自學叢書》,并不是數學一本,物理一本,化學一本。
而是分成了四冊《代數》,兩冊《平面幾何》,一冊《平面解析幾何》,一冊《三角》,四冊《物理》和四冊《化學》,一共16本書。
難怪謝廣白的車筐都被壓扁了。
“用得上,當然用得上。”葉菁菁大喜過望。
她剛開始給廠裏的工友們補課時,也懶得寫教案,想直接拿這套書頂上的。
她看《後媽文的原配覺醒了》裏看過,女主盧少婷離婚回城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書店買了這套《數理化自學叢書》。
而男主範哲兵正是靠着這套書,提前半年自學,這才成功考上的大學。
但葉菁菁去新華書店問過兩趟,人家都特別肯定地告訴她,沒這套書。
其中一位營業員還說近10年,本市的書店都沒進過這套書。
現在翻開書一看,原來是1963年出版的,那就難怪了。
呵,說不定這又是小說裏的一個bug。
不管了。
謝廣白主動請纓:“我給你搬上去吧。”
16本書,雖然單看并不厚,可是疊放在一起,分量卻不輕。
兩人上樓,剛好碰見隔壁的王奶奶端着鋼精鍋出門。
王奶奶看着這一沓子書,吓了一跳:“乖乖,怎麽這麽多書?這是要幹什麽呀。”
葉菁菁開了自家的房門,招呼謝廣白先進去,又笑着拎出了收音機:“奶奶,先放你家用吧。”
她可不敢相信小朋友的節操。
以前她家啥都沒有還好說,大小蘿蔔頭門想嚯嚯,也沒啥好施展的空間。
現在有了這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呵呵,小崽子們發揮起來,她真的會違反刑法的。
一個不太冷的冷知識,未成年人犯罪減罪乃至免于刑罰,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而是刑法定的。
為了和諧的鄰裏關系,為了不早早把自己送進監獄,葉菁菁認為,還是從源頭切斷風險隐患最為可靠。
王奶奶愣了下,都顧不上好奇那厚厚的一摞書了,趕緊放下煤爐,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才接過收音機,頗為不好意思:“哎呀,你看這真是,都偏了你家的好東西。”
葉菁菁笑了笑:“我忙着上班,也顧不上聽。”
王奶奶微微側頭,壓低了聲音,跟地下黨接頭似的:“那個,菁菁啊,你媽媽去哪兒了,什麽時候回來啊?”
之前,這姑娘說是黨愛芳去走親戚了。
可誰家親戚一走這麽長時間?
葉菁菁笑了笑,含糊其辭:“我媽找了份工作,太遠了,就住在單位宿舍。”
王奶奶也不知道是信了還是沒信,嘴裏哦哦着,回頭進屋抓了兩只石榴出來,塞給葉菁菁:“吃吃吃,甜着呢。”
葉菁菁都沒客氣一下,坦坦蕩蕩地接下了。
她免費借收音機給人家用,還不能吃兩個石榴嗎?
她分了一只給謝廣白,招呼道:“我們走吧。”
臨走前,她想了想,又把物理和化學叢書帶上。
介于數學是基礎課程中的基礎,之前她給工友們上課,主要講的是數學,這樣打好底子,再補物理和化學要順當許多。
現在有了物理和化學自學叢書,也省得她再自己費心寫教案了。
這會兒拿上書,回頭她結束下午在飯店的課,也不用再浪費時間兜回家,直接騎車去紡織廠就好。
兩人錯了半個車位,一前一後騎到了中央大街上的永和飯店。
這是家老字號,口碑一直很好。
哪怕今天不是周末,七十年代的人也難得在外面吃早飯,店裏照樣人頭攢動。
好在眼下實行的不是朝九晚五工作制,早上八點鐘,大家要麽去上班要麽去上學了。
啥事兒沒有的人,基本也沒錢下館子。
故而葉菁菁和謝廣白到的時候,飯店早間的忙碌,基本也接近了尾聲。
飯店經理正伸頭等着,瞧見謝廣白,立刻笑着打招呼:“哎呦,小謝大夫,你來了。快快快,坐下坐下,也嘗嘗我們大師傅的手藝。”
他轉頭沖廚房的方向一吆喝,立刻有位剪着齊耳短發的阿姨,用托盤端了兩碗豬肝粥,一碟油汪汪的菜餅,還有兩個水煮蛋出來。
葉菁菁吓了一跳,飯店的熱情有點過頭哦。
她朝謝廣白擠眼睛,想問到底怎麽回事。
謝廣白沖她微微點頭,低聲道:“吃吧,吃飽了好幹革命。”
飯店經理笑得特別厲害:“對對對,還是我們小謝大夫講的好。”
葉菁菁心一橫,埋頭開始苦幹——幹飯人幹飯魂。
她喝了一口豬肝粥,大師傅的手藝真不賴。
再咬一口菜餅,梅幹菜還混着豬油渣,唇齒間彌漫的全是油香和肉香。
雞蛋也是實打實的,一碗豬肝粥下肚,配上兩個菜餅子,外加一只雞蛋,葉菁菁都覺得自己要打飽嗝了。
謝廣白見狀,這才放下筷子。
他怕自己先吃完了,葉菁菁會不好意思繼續吃下去。
此時此刻,飯店已經沒客人了,忙罷了的職工們,也差不多吃完了早飯。
謝廣白擦幹淨嘴巴,站起身。
葉菁菁看了,趕緊也要站起來,卻被他一手按住了肩膀:“你不急,你看你的書。”
被釘在原位上的人,滿頭霧水。
她今天是過來上培訓課的呀,她要看書豈不是在開小差。
然而不看書,她還真沒啥事兒可以幹。
因為謝廣白并沒有開始急救課程培訓,而是開啓了免費義診模式。
店裏的職工們排成了一條龍,一個個過來,讓他望聞問切,還要拿聽診器聽一聽,給人有病開藥,沒病就教他們該怎麽調理身體。
葉菁菁看得目瞪口呆,合着他還買一送一啊。
果然,哪怕可以享受免費醫療的人群,也拒絕不了送醫上門的方便。
其實關于這一點,葉菁菁是真想差了。
永和飯店的職工們,之所以反應如此熱烈,看的是謝家醫藥世家,尤其是謝老爺子的招牌。
傳說中,謝老爺子是可以起死回生的,閻王爺都要給他面子的角色。
但是現在,人家基本都給大領導看病,一般人沒啥機會接觸。
那麽,繼承了謝老爺子衣缽的謝廣白,自然就成了“沒魚蝦也行”裏頭的那只蝦。
從接到醫院領導下達的任務開始,謝廣白就琢磨着,該如何激發起大家的學習熱情。
想來想去,他認為還是自己發揮專長,贏得飯店職工的信任,效果會更好。
為此,他特地選了一家相熟的飯店當開門紅。因為這家飯店的經理,以前找他爺爺看過病。
事實證明,他的專業判斷是準确的。
在他給22位飯店職工把完脈,尤其是給其中一位犯老寒腿的大師傅,紮了銀針,當場緩解了人家的痛苦之後;店裏職工的熱情膨脹到了極點。
謝廣白瞅了眼牆上的鐘,已經10點鐘了。
他趕緊朝葉菁菁使了個眼色,拍拍手,招呼衆人:“好了,同志們,學針灸一時半會兒還不容易上手。不過我們接下來要教給大家的,動作非常簡單,效果非常棒。”
葉菁菁立刻走到他身旁,開始跟他一塊兒上課。
不知道是因為他前面氣氛烘托的好,還是因為現在處于一個信息極為閉塞的時代,大家的求知欲尤其旺盛。
反正他們講得熱火朝天,飯店職工們的反應,也是熱情洋溢。
說完了以後,葉菁菁又指導衆人一對一的練習。
大家夥兒都樂了,得虧不是吃完早飯就來,否則肯定要把吃的東西全吐了。
“好好練。”謝廣白笑道,“這個關鍵時候是真能救命。”
他又朝葉菁菁使了個眼色,示意自己一個人就行,她可以去旁邊看書了。
高考在即,當然得争分奪秒。
葉菁菁坐下來,又翻開了化學書,琢磨着該如何濃縮內容。
不然物理化學加在一起,足足有八本冊子,她怕工友們來不及學。
哎,不得不說,時代特色體現在方方面面。
化學自學叢書裏講授二氧化碳的制備,告訴讀者如果找不到大理石和石灰石,可以去藥店買海螵蛸代替。
海螵蛸是啥,中藥材啊,也就是烏賊骨。
葉菁菁以前買它打成粉末刷過牙,據說可以去牙黃,價格可不便宜。
結果現在,它反而成了化學實驗裏石灰石的代替品。
可見起碼在1963年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國的工業基礎依然極為薄弱。
要知道,《數理化自學叢書》是上海出版社出版的,編寫者是上海有豐富中學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們。
而上海,近現代史上,一直是我國的工業重地。
上海都如此,何況國家其他地方呢。
葉菁菁一邊感慨,一邊繼續翻,翻着翻着,她的手突然間停下了。
咦,好像不對呀。
她立刻又往回翻,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印刷錯誤。
謝廣白擡頭,朝她走了兩步,小聲問:“怎麽了?”
這時飯店走進了個三十歲上下的男人,他開口詢問:“同志,能賣兩個饅頭給我嗎?”
說笑着練習的服務員,趕忙上前招待:“同志,不好意思,現在我們的饅頭還沒蒸。只有早上剩下的,已經涼了。”
“沒關系。”男顧客掏糧票和錢,“給我來兩個,有熱水嗎,給我倒一杯。”
“有有有。”服務員立刻忙起來。
葉菁菁收回了視線,回答謝廣白剛才的問題:“我覺得這兒有點不對勁,不知道是不是書印錯了。”
謝廣白驚訝:“錯了嗎?哪裏呀?”
這一套叢書,他上大學的時候,翻看了足有上百遍。
他沒發現哪裏有錯啊。
他的大學老師,有時候也會借他的書給大家補課,同樣沒說哪裏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