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想要什麽,會自己争取 根本就沒有招……
第47章 我想要什麽,會自己争取 根本就沒有招……
葉菁菁針鋒相對:“我反對這個看法, 任何有用的,能夠幫助人民群衆工作生活更好的,都不可能是破爛。
作為科技工作者, 除了要搞科研之外,也要科普。将更多的科學知識, 普及給人民群衆。
您說的沒錯, 這的确是美國化學工作者很久以前就發現的事兒。我也相信,在我國也有很多化學從業人員, 早已掌握了這個知識。
但更多的是,不從事這個行業的人, 可能對此并不了解。”
梳着兩個辮子的女編輯點頭,直接承認:“這方面,我就不知道。”
其他幾個人也點頭贊同。
他們要是懂的話, 也不會特地讓老唐把人拽到他們學校來。
文老師反駁道:“你們不知道又能說明什麽?随便找個搞化學研究的, 都能說出來究竟是怎麽回事。”
葉菁菁立刻抓住了他的話尾巴:“但并不是所有搞化工行業的,都是化學研究者呀。
別的不說, 就說咱們現在好多地方都在搞五小工業,公社也有社隊企業。”
所謂的五小工業,是指在備戰備荒大背景下,中小城市以及縣以下地區,迅速上馬的小鋼鐵、小機械、小化肥、小煤窯、小水泥廠為主的“五小”工業。
客觀上,它們的存在,和社隊企業一道,促進了地方工業發展, 而且大大緩解了産品短缺、不配套和生産生活資料匮乏的困境。
“可衆所周知的是,那些小廠大部分都是土法上馬。有的地方運氣好,還能找到大廠的工程師去做指導。有的地方, 完全是自己硬幹。手裏翻一本書,他們就敢直接生産。”
謝廣白在旁邊突然間說了一句:“他們的膽子是很大。一天醫沒學過,對着《赤腳醫生手冊》就敢給人看病。”
人命關天的事兒,他們都敢,何況是工業生産呢。
Advertisement
葉菁菁立刻接腔:“現在我們國家對化工産品的需求,特別大。尤其是農村地區,交通運輸不便,東西不容易買到。
如果他們自己照着書上的說法,直接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備燒堿、□□和氫氣,到時候造成生産事故,傷了人命怎麽辦?”
文老師下意識地反駁:“都偏成那樣子了,電解飽和食鹽水,他們有那麽多電用嗎?”
這回又是謝廣白幫忙說的話:“農村現在好多地區,小水電站發展得很不錯。除了供廣大社員家裏使用,也供應工廠。”
文老師終于沒理由反對了,但他還是強調了句:“不要投機取巧,要自力更生。拿着國外的東西,改頭換面,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要不得的。”
葉菁菁不得不強調:“我沒說是我發現的呀,我寫的很清楚,是國外研究出的結果。”
“好了好了。”主編出來打圓場,“這篇文章要了,很有實際意義。”
紮兩個辮子的女編輯,立刻又追問領導:“那另一篇呢?銀鏡反應的那個銀氨溶液,要不要也發?”
沒錯,葉菁菁摳門起來,那真是多用她一張信封,她都能心疼死。
她投一回稿,寫了兩篇稿件。
反正現在按字數算稿費,他們按照一篇發,她也虧不到哪去。
“銀氨溶液什麽意思?”
編輯拿了稿件給主編看。
葉菁菁在旁邊解釋道:“一般銀氨溶液通常被描述為氫氧化二氨合銀,但實際上它應該銀氨絡合物。”
主編已經一目十行看完了稿件,又擡頭看向葉菁菁:“你喜歡化學?那以後要不要上我們西大化學系?”
葉菁菁愣了下,她還真沒這個打算。
雖然她高中化學競賽是省二等獎,但她大學專業并不是化學。
再說,她高中時,數學和物理競賽都是省二等獎(允悲,一個都沒混到加分保送。),實在談不上什麽偏好。
她只好含糊其辭:“大學沒這麽容易上啊。”
主編認真道:“你回去好好抓抓文化課,會有機會的。”
女編輯特別驚訝,盯着領導追問:“過教授,今年您去招生嗎?對了,我們今年招生怎麽到現在還沒開始啊?”
按照往常的慣例,工農兵大學生一般是秋季入學。
但去年情況特殊,時局動蕩,一直延後到了年尾,才把學生收進門。
大概是因為上面有命令,過教授沒透露高考的事兒,只打哈哈:“該招生的時候自然就招了。哎,時候不早了,一塊兒去吃飯吧。”
飯桌上,老教授還一再勸葉菁菁好好學習:“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已經被打倒了,□□也結束了,要踏實學習,将來才能為祖國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回去的路上,謝廣白問她:“那你要不要考化學系啊?”
“再說吧。”葉菁菁實話實說,“其實我對化學真沒什麽偏愛。”
她中學時代,是那種全面發展的學生,所有的科目都還行,但你要說多拔尖,也談不上。
謝廣白笑道:“那到時候再看吧,走,我們先把錄音機給買了。”
葉菁菁到了文化用品商店,才反應過來自己沒券。
謝廣白直接一揮手:“沒事兒,我有券。”
事實上他也沒有錄音機券,但是他跟這邊的售貨員熟,用其他的票換了券。
說來也有意思,大概是因為這個時代還不流行聽磁帶,錄音機反而沒有收音機有市場,而且價格貴,故而錄音機券反而沒那麽吃香。
就是一把頭掏了六百二十塊錢,葉菁菁都覺得,當真好奢侈。
她收好票據,跟謝廣白打招呼:“回頭我把票還你。”
謝廣白連連擺手:“別別別,你也太客氣了。”
葉菁菁笑了:“這都是走夜校的賬,又不是我自己掏腰包。”
謝廣白忍不住吐槽:“資料是賣了九百多塊錢,不是九千,不可能一塊錢當十塊錢花的。你自己算算,你都花出去多少了?給我一百,再買了錄音機,已經出去七百二了。這麽多人刻蠟版印刷,也得給人錢是吧。你還有錢嗎?”
“有!”
葉菁菁信心十足,“參加刻蠟版的工友,每一個人免費拿一套化學資料,相當于六塊錢,再每個人拿四塊錢的營養費。再說了——
這才剛開始呢,後面資料只會不夠賣。”
可惜現在沒有複印機,不然她開家文印店,保準賺得盆滿缽滿。
1977年的錄音機,可不是随身聽,而是正兒八經的大家夥,拎在手裏都是沉甸甸。
她一口氣買了兩臺錄音機,一個人運回去有點懸。
謝廣白幹脆幫着她,一塊兒送到紡織廠。
這會兒正是吃晚飯的點,學習積極的,諸如王鳳珍她們,已經早早吃過晚飯,拿着資料開始死磕了。
瞧見錄音機的時候,還有人以為是收音機,催促她趕緊讓大家聽聽。
“錄音機。”葉菁菁解釋道,“以後讓你們一天聽到晚,什麽時候想學習都能學上。”
王鳳珍吓得花容失色:“媽呀,那以後豈不是一分鐘歇的時候都沒有了。”
葉菁菁恨鐵不成鋼:“還想歇?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周圍的青工們,發出一陣哄笑。
這日子呀,是真沒盼頭了。
薛琴剛打好飯,聽到動靜就趕緊端着搪瓷缸子上來了,看到錄音機也是目瞪口呆:“這麽快呀?趙老師動作好麻利,都已經裝好了?哎喲,兩臺呀。”
“買的。”葉菁菁拿出單據給她,“花了620塊,還是借的謝醫生的券。”
薛琴犯難了:“我這邊暫時也沒有錄音機的券,我們拿工業券給你吧。”
至于工業券要怎麽來?當然是找廠裏報銷了。
這又不是給她們私人自己買的東西。
謝廣白點點頭:“可以,反正我不急。”
他跟葉菁菁打招呼,“我先去醫院了,回頭藥房的張老師下班,幫你把藥帶過來。太晚了,你別自己跑了。”
葉菁菁立刻追問:“張老師喜歡吃什麽呀,總不能讓人白跑一趟。”
謝廣白樂了:“他呀,最喜歡喝酒。”
酒是要憑票買的,紡織廠的食堂也不賣酒,不過下酒菜倒是現成的。
葉菁菁不假思索:“那我給他準備花生米吧。”
別覺得她吝啬哦。
這個時代,國家還沒有進口棕榈油用于工業生産,所以大家都缺油水。
花生米屬于跟年節挂鈎的奢侈品,憑票購買,平常人家沒個什麽事,根本不舍得吃花生。
謝廣白點頭:“行啊,不用多,省的他一激動喝多了,酒不夠喝了。”
葉菁菁樂了:“那我可不敢耽誤他的事兒,哎,你也別急着走了,吃過飯再走吧。”
薛琴在旁邊豎着耳朵,津津有味地聽了半天,聞聲立刻附和,還積極推薦:“今天我們食堂師傅做了香酥鴨,味道一絕,你嘗嘗。”
王鳳珍她們也拼命點頭:“對對對,我們大師傅難得做一回香酥鴨。”
謝廣白遲疑:“那我……恭敬不如從命?”
“走吧。”葉菁菁推了下他的胳膊,“晚了,說不定就被打光了。”
她又回過頭叮囑薛琴,“那臺錄音機給曹老師。錄音帶小心弄好啊。”
這時代的錄音磁帶,不是八十年代流行的那種打了兩個孔的盒式磁帶,而是很大的一盤的開盤帶,裏面的磁帶拉出來的話,足有360米長。
除了專業人士之外,根本不會有人用到。
這也是為什麽一般商店沒得賣的緣故。
薛琴立刻答應:“知道了。”
錄音磁帶可不便宜。
為了夜校工人的學習,他們當真是下了血本。
旁邊有看熱鬧的人,酸溜溜道:“我們紡織廠真是反過來咯,工會不給我們這些正式工謀福利,反而錢全都花在臨時工身上。”
這話薛琴可不愛聽。
她揚高了聲音:“工人夜校是給我們全體職工辦的。不管是誰想學習,都可以來報名。”
那個工人拉下臉:“你這話奇了怪了,給臨時工補課考正式工的,我們這些正兒八經的職工,跑過來湊什麽熱鬧?”
“啊?”薛琴滿頭霧水,“什麽考正式工?你在瞎說什麽呀?”
“我就說吧!”
劉向陽不知道從哪兒突然間跳出來了,他激動得臉都紅了,鼻子也變成了牛魔王,随着說話的聲音,一張一張的。
“沒有招工考試,根本就沒有什麽招工考試!夜校根本就不是你們補課,讓你們正式招工的!”
他嗤笑道,“就你們癡心妄想!”
啊?
在場的臨時工們都驚呆了。
沒有招工轉正考試?
那工人夜校辦着好玩嗎?他們可是花了六塊錢買資料,下班都不能休息,逼着自己進教室學習的。
這不是在瞎忽悠人嗎?
大家東張西望,最後目光全都落在了葉菁菁臉上。
補課的事情,就是她先搞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