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

趙想吃了面條幫奶奶把鍋碗洗了,又打了熱水擦了個澡,洗臉漱口後便回屋休息。

躺在床上一時間沒睡意,趙想便一邊培養睡意,一邊背誦醫書。

他現在還沒有正式學醫,只是認識穴位藥草,會制藥而已。但是醫書他開始背誦,不懂沒關系先記下來。

系統地學習醫術,他想要等這場大劫難過去後才行。

現在他的師父張百草還是下放人員,他不能光明正大地出現在他們面前,不然就會被人舉報。

關于這一點,趙想也無可奈何。因為現在的風氣,他不能和牛棚裏的人明面上接觸,也不敢惹出事引來大家對他的關注。

因此在面對老趙家那一群人時,趙想能做的就少了,還因為對方是他的親生父母,他還不能表現出半點的不滿。

若是站在那裏任由老趙家的人欺負,村民多半會站在趙想這邊。可若是他反擊,那麽被攻擊的對象就換成了趙想,因為不管怎麽說趙德和周菊花都是他的親生父母。

他們可以對不起趙想,而趙想卻不能指責親生父母。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事實上還就是這樣,逼得趙想在周菊花欺負他時,只能用消極的态度處理。

有時候趙想覺得後世的人情淡漠也是有好處的,因為不會有人随時跳出來對你的事指手畫腳。

親戚之間來往少了,感情自然就淡漠了。好多親戚甚至都不知道你的電話和住處,因此當他們家中有喜事時,基本上都找不到人。

當然白事這個必須去,哪怕是再遠的親戚,收到消息哪怕是人不到這禮也不能省。

比起現在的人情來往,趙想是比較後世那種。他很讨厭被各路親戚指手畫腳,明明平時也沒什麽往來,可在指責自己這件事上,所有人都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

說起來也搞笑,他父母雙方的親戚在對待他的事情上比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還要熱心。

Advertisement

趙想知道他想在打自己房子車子的主意,因此從不理會,打電話直接拉黑,又不知道自己的地址,也無法找上門。

只是現在是七十年代,還是人情比較濃的年代,趙想無法擺脫這些親戚,因此他對老趙家的人會有顧慮,暫時不能對付他們。

不過沒關系,只是暫時而已。

等改革開放,就是他和他們算總賬的時候。

到時把爺奶打包帶走,不管自己做什麽也不會影響到他們。

至于落葉歸根,給些錢就能擺平。

是的,未來就是這麽現實,沒有錢擺不平的事。如果有,那就是給得不夠多。

咚!

一大早,趙家壩子裏就響起了敲打的聲音。

“奶,爺在做什麽?”趙想昨晚背書背到很晚才睡着,今天比平時起來晚了半個小時。

“你爺在做書櫃,你房間的書都快沒地方放了。”

趙奶奶把煮好的稀飯盛起來,又把拌好的泡菜裝到碗裏。

“我來端。爺,吃飯了。”

趙想把碗放在桌上,趴在窗戶上朝壩子裏喊。

“來了。”

趙爺爺放下手中的工具,拍了拍身上的木屑。

“爺,洗手。”

趙想兌了溫水在盆子裏。

“阿想,你想要個什麽樣的書櫃。”

趙爺爺一大早就給陰幹的柏樹剝皮,他們這裏最多的樹就是柏樹,家中的家具也多是柏樹做的。

“上面可以放書,下面是個櫃子,能帶鎖嗎?”

有些東西不能放在明面上,鎖在櫃子裏安全一些。

趙想可是知道有些熊孩子最喜歡跑別人屋子裏亂翻,不管哪個年代都有這樣的人。

“可以。”

趙爺爺一聽這要求不難,他可以做。到時只需要去買一個鎖扣和鎖回來裝訂上就行了。

“剩下的爺爺看着弄嘛,我也不懂。”

“要得。”趙爺爺點頭。

而趙想一口泡菜一口紅苕。

老實說不管什麽東西,吃多了也都變得難吃起來。

穿越前從不覺得紅苕難吃,可穿越後天天吃,頓頓吃着實把他給吃傷了。

可這個年代不吃這些又能吃什麽呢?誰家不是一把米一大鍋紅苕,要不然就是一把米一大鍋菜。

總之,純米飯還真沒幾個家庭吃得起。

趙家的生活不錯,卻也沒辦法頓頓米飯或是面條,偶爾吃一頓是改善夥食。

趙想覺得挺過這幾年後,他都不想再吃紅苕或是紅苕葉子了。

幸好自留地的紅苕都挖了,上面的紅苕葉子自然也割幹淨了。

不過紅苕葉子沒有了,但是菠菜、油菜、雪地紅也來了。

特別是菠菜,那玩意特別能長。只要每次只割一半,留一半就能不停地生長。

于是趙家開始飯裏頓頓加菠菜,吃多了也開始膩味。

雖然很不想吃,但是趙想還是忍着難受把它們都吃了。

這個年代能吃飽就不錯了,挑食不可取。

相比那些鍋裏只有菜的人家,趙家的夥食已經很好了。鍋裏有米有紅苕,雖然也一菜,但菜不是主要食物。

要知道光吃菜,當時能吃飽,可餓得也快啊!

只吃菜,吃得人一臉菜色。

趙想見過村子裏最窮苦的人家,他們的臉色和沒來趙家之前的原主有得一拼。

紅苕能頂飽,可同樣吃多了燒心。而且家裏的人口多,自留地種的那點紅苕根本不夠吃。

因此他們家大多數還是拿菜頂,紅苕都是給家中的頂梁柱吃的,因為他們要幹活,不吃飽沒力氣做事。

趙想吃着油辣子拌的泡菜,覺得口中的飯味道都變得好起來了。

酸辣酸辣的,讓他忘記了菠菜和紅苕的味道。

“阿想,今天忙不忙?”

吃到一半,趙奶奶問道。

“嗯?奶奶有事你說。”

趙想擡頭看她。

“如果不忙的話,你去竹林裏幫我撿筍殼回來。”

筍殼除了做鞋底外,還是引火的好東西。

“好。”

趙想知道納千層底需要筍殼。筍殼上面有一層毛,家中的婦人先用火把上面的毛燎去,然後把筍殼撫平剪出合适的鞋樣。

再将一層筍殼、三十多層的棉布棉紗勻稱地疊在一起,修齊周邊,蒙上一層白布成形。

千層底做起來很麻煩,但是穿起來很舒服。

趙想腳上的鞋子就是正宗的千層底,爬山腳也不會痛,就是廢鞋。

趙奶奶做的鞋子在村子裏數一數二,不過她年紀大了,只給家裏人做鞋子,年輕的時候還會接些單子,給家裏換錢或是換糧。

“我會找最大最好的回來,奶奶你撿合适的用,不合适的就扔到廚房引火。”

撿筍殼時要注意,不然皮膚碰到上面的毛會特別難受。

“好,奶奶就等着筍殼用了。”

趙奶奶笑着點頭。

趙奶奶年紀大了,撿筍殼需要在竹林裏尋找,而且村子裏的孩子也會去撿,她一個老年人不好和小孩子搶。

這個時候有大孫子出馬就方便多了,以前都是老伴去幫她撿回來,時不時聽到有孩子說老伴和小孩子搶筍殼。

她聽了心裏別提多難受了,可是納鞋底沒筍殼又不行。

“奶奶放心。”

趙想知道這事,是原主親耳聽到的。

以前的事趙想可以不管,可是以後再有人說爺爺奶奶,那趙想就不會跟他們客氣了。

既然大人不好去撿,他一個少年去撿總沒有問題吧?

再過幾年膠鞋流行起來,撿筍殼做鞋子的人就少了。

畢竟納一雙鞋子真的很麻煩,而且布鞋也很容易磨爛。相比之下,膠鞋就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一雙膠鞋也不是很貴,大多數人都買得起。

早上去竹林還有不小的露水,筍殼也打濕了。

不過沒關系,撿回去倒在地壩裏晾一天就好了。

“爺爺奶奶,我出門了。”

背着自己的專屬背簍趙想便往竹林裏去。

“好。”

爺爺奶奶目送大孫子出門,直到看不到人影後,才回屋做自己的事。

趙想來到竹林,走了沒幾步鞋子就打濕了。

不過趙想早習慣了,看到又大又整齊的筍殼彎腰撿起來放進背簍裏。

蜀省的冬天沒什麽太陽,大多數時候都是陰天。

因此竹林比別的地方要暗,視野沒有外面的好。不過對于常年待在蜀省的人來說,這樣的天氣早習慣了。

偶爾竹林響起幾聲不明的聲音,趙想也沒有因此而被吓着。他知道竹林裏有竹鼠和一些別的小動物,發出響聲再正常不過了。

還看到地上有裂縫,下面必定有竹筍。晚點他帶個鋤頭進來,可以挖點冬筍回家吃。

他們這裏的竹筍可以吃,但是要焯水去掉苦味,不然竹筍的味道非常苦不說,還很難聞。

撿筍殼的時候趙想直接拎着上面的小葉子,這樣就不會被筍殼上面的毛刺到手了。

“趙想,你怎麽也來竹林撿筍殼了。”

沒一會兒,趙想就一群孩子碰上了面。

“怎麽,我不能撿?”

趙想把完好的筍殼放進背簍裏後,才慢條斯理地看着他對面的一群孩子。

冷冽的眼神中沒有一點情緒,顯然沒把對面這群孩子放在眼裏。不是他自大,他一個人能打一群孩子。

“……可以撿,當然可以撿。”

帶頭的孩子王被趙想的眼神一眼,不知道為什麽有點害怕,

“你不是過繼了嗎?怎麽還要撿筍殼?是趙奶奶他們不給你飯吃嗎?”

有孩子好奇地問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