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我忙。”

把手上的鞋底舉起來, 表現自己是真的在忙。

“你是在幫阿想做鞋子?”

大家看着比成年人鞋子要小的鞋底,顯然不是成年人穿的。

“嗯,阿想經常要上山采藥, 因此比較費鞋。”

趙奶奶把針在頭上摩擦了兩下,又開始納了起來。

“其實也不光阿想廢鞋, 我們家裏那幾個男孩子, 都很廢鞋子。”

大家對有色話題已經不感興趣了,開始聊起了自家的孩子們。

趙奶奶見大家的注意不在她身上,忍不住松了口氣。

之前的話她都聽到了,對趙大狗子這些人聊了心裏表示不屑外, 趙奶奶嫌提到他們都髒嘴。

她打定主意回去也不給大孫子講, 她害怕趙大狗子帶壞了自家大孫子。

而且大孫子的臉那麽好看, 總覺得以後要是不能找一個和大孫子一樣好看的孫媳子, 不管大孫子和誰在一起,對方都是在占大孫子的便宜。

趙奶奶想法可不是自戀,看不起誰,而是再認真不過了。畢竟他家大孫子的臉,比以前大戶人家的少爺還要好看呢!

老趙家那一堆人,加在一起都沒趙想一個人好看。

或許他們的容貌都不錯,但是他們整體的氣質破壞了他們的容貌。

五官長得再好也沒用, 配上他們那雙污濁的眼睛, 再好看的臉也不過如此。

但是趙想就不一樣了,世人見到他的瞬間, 最先注意的不是他的臉,而是他的那雙眼睛。

趙想的眼睛是真的很好看, 眼睛有星星,又幹淨又純粹。

容貌反而不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了。

當然趙想的容貌對他是有加成的, 不是說他的容貌勝過他的眼睛,只是他的眼睛太過吸引人了

而且兩者都在一個人的身上,可想而知趙想往那一站,就足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了。

村子裏的媒人都開始蠢蠢欲動,想給趙想說媒。

可惜趙想的年紀太小了。

“阿想奶奶,你想要什麽樣的孫媳婦?跟我們說說呗!”

有人不顧趙想的年紀小,提前跟趙奶奶打聽消息。

“啊?你問我這個嗎?沒想過哎。”

趙奶奶聽到對方的問題,愣了一下說道。

“對啊,不然你以為我問的是誰?沒想過就現在想,你總有自己喜歡的小姑娘吧!”

要不是看在她是趙想奶奶的份上,問話的人都想翻白眼了。

“哪有什麽喜歡的小姑娘,我家阿想年紀還小呢!現在提這個也太早了些。”

趙奶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避重就輕地說道。

“年紀也不算小了,都十三歲了。再過幾年都能說親了。”

對方說什麽也不放棄,她都開口了,這時要放棄就是前功盡棄了。

“那也還早呢!阿想現在正在自學醫術,可不敢用這樣的事打擾他。”

趙奶奶看出她們的目的,于是用別的話題轉移。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算趙想需要學習醫術,年紀到了也要成家啊!”

別說問這話的人就不上當了,人群中好幾個媒婆都沒被轉移話題。

趙想可是他們村最優質的資源,只要放出風聲,肯定有大把的人帶着女兒上門。不趁現在打聽清楚,她們怎麽給趙想介紹對象呢!

“這事啊,我和老頭子說了不算,阿想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找什麽樣的,我和老伴都不管。”

趙奶奶見實在轉移不開話題,便如是說道。

“歷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他們自己說了算呢?”

媒婆不樂意了,要是趙想自由戀愛,就沒有她們什麽事了。

她們還打算在趙想身上撈一筆呢!

要照趙奶奶的說話,她們不僅撈不到,搞不好之前吃下去的都得吐出來。

“現在的年輕人啊,都是自由戀愛。我們這些老古董就不要摻和他們之間的事了。而且要和我大孫子相處一輩的人是他的媳婦,可不是我們這些老不死的。肯定是要他喜歡才成,我們就不多事了。”

趙奶奶一句話,把在場所有年紀大的人都罵了。偏偏她又沒指名道姓,大家想生氣都不成。

“話不能這麽說,他們年輕人懂什麽?我們吃過的鹽比他們吃過的米還多。要是不讓我們替他們把關,娶回來個攪家精怎麽辦?”

說這話的人一臉刻薄,沒看到衆人都用複雜的眼神看着她。

要論攪家精,誰能比得過你啊?

衆人抽了抽嘴角,自動忽略了她的話。

最沒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就是她了,如果說周菊花所有的心眼都用在幫扶娘家上了,那麽眼前這個,可都是把心眼用在自家人身上了。

不管是婆家還是娘家,沒一個逃得過的。

而且她家的孩子也和她一樣讨厭,是村子裏最不受大家待見的人。

趙家和她家隔得遠,平時也沒多少往來,只是知道她性子不好,經常為了一點小心攪得全家不寧。

不過大家也不同情他們家就是了,畢竟不進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行了,我要回家煮飯了,你們慢慢聊。”

趙奶奶把鞋底收好站起來,明明她還可以再多待一會兒,可她卻選擇了提前離場。

“我們也該回去煮飯了,就這麽散了吧!”

于是一群喜好八卦的大媽老太太就這麽散了。

趙奶奶回家前還招呼了老伴,老兩口就這樣相互扶持着離開了。

“他們的感情真好,不像我家老頭子,想和他牽個手吧,還嫌棄我醜人多作怪。”

一位大媽看着趙奶奶和趙爺爺的背影說道。

聽到她話這話大媽用一言難盡的表情看着她。

你自己長啥樣心裏頭沒點數嗎?

全村你的長相夠得着倒數前三了,不怪你老伴說你醜人多作怪,換我也說。

壩子上的熱鬧散場了,趙想和村子裏的成年男子在田裏拔雜草。

稻田裏有一種稗子,和秧苗長得極為相似,趙想要做的就是找出它們拔掉,不然會影響到水稻的産量。

順便再看看水稻田裏有沒有漏水的現象,現在水田裏不能少水,放水是後期的事。

幾個小時一直在各個稻田裏忙活,他幹活賣力又認真,記分員直接給他記了個十工分。

“憑什麽我們都是八個分,趙想是十個工分?你不公平,小心我們去找村長和支書。”

有村民不服,大聲嚷了起來。

“你們也不看看阿想是怎麽幹活的,你們又是怎麽幹活的?光曉得在田裏聊天,八卦得好耍嘛!”

記分員才不怕他們呢!比大聲,跟誰沒個嗓子似的。

于是她大聲喊了回去,并且兇巴巴地瞪着他們。

因為是集體一起幹活,總是有人會偷懶。在場的成年人都有偷懶,只有趙想是認認真真幹活,連天都沒聊一句。

“也,也沒有聊多少天嘛!”

一群人心虛地說道。

“還沒聊多少天?要不是我把你們聊的天都擺出來給大家聽聽?你們還好意思跟阿想比,你們這些當大爺和幺爸、哥哥的也不嫌丢人。”

記分員對着他們就是一陣輸出,把一群大男人罵得脖子都縮起來了,再也不敢吭聲。

“姐姐,我先回去了。”

趙想無意在這裏聽叔伯和族兄們挨罵,對記分員說道。

“回去吧!我再罵一會兒。”

記分員朝他揮了揮手,把人放走了。明明一米六不到,愣是看出了二八米的氣場。

趙想走了幾步路,回頭看了大家一眼,發現他們果然不敢反駁記分員的話,一個個跟鹌鹑一樣低着頭聽罵。

聳了聳肩,這頓罵也是他們該得的。他從不知道原來男人也這麽八卦。

說的還是昨晚的事,趙想當時就有種怎麽也逃不開的感覺。

他不摻和這些事,就認真幹活。

田裏的雜草拔了,這樣收成會比不拔的要高。

幹活不認真,收成就低。這麽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大家想着給公家幹活,當然是能偷懶就偷懶了。

完全沒想過收成高了,大家分到的糧食也就多了。只想着給公家幹活,不偷懶好像都對不起自己。

趙想無法改變大家的想法,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事實證明,記分員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在其他人只拿八個工分的時候,他拿的是十個工分。

為此記分員在把所有人放走後,回去跟村長還有支書提起時,還得到了他們的表揚。

“對于認真幹活的人,咱們不能讓他們對村子失望,該獎勵的還是要獎勵。”

村支書也贊同記分員的決定,并且還獎勵了她幾個工分。

“以後也要這麽做,那些偷懶的相對應的要扣除他們的工分。不能和認真幹活的人拿同樣的工分,不然就是在欺負那些老實人。”

村長抽着葉子煙,大家的想法他可以理解,因為其他人都在偷懶,你不偷就是吃虧。

可理解歸理解,不代表他們這些村幹部要支持好吧?

所以他們對認真幹活的,并且又快又好的人,提出了獎勵。

今天記分員就做得很不錯,相信明天這些人會改正自己的态度。

能拿滿工分的,誰不願意呢?

趙想提着鞋子回到家時,趙奶奶和趙爺爺已經把飯煮好了。

“爺爺奶奶,我回來了。”

趙想把鞋子放在屋檐下,光着腳去打水。

“阿想,今天累不累啊?”

奶奶幫着趙想打水,又在他洗好腳後,把擦腳布遞給他。

“還好。奶奶,我今天拿了滿工分。”

趙想也把喜事分享給家人聽。

“真的啊,我們阿想好厲害。”

趙奶奶一聽,果然很高興。

“老伴,你聽到了嗎?我們家阿想今天拿的是滿工分。”

趙奶奶高興地和老伴說道。

“聽到了,阿想真能幹。”

趙爺爺抽着煙,臉上笑出了許多褶子,看上去比平時更加蒼老一些。

“不是我能幹,是他們偷懶被記分員看到了。”

趙想穿好鞋子,把盆子拿進廚房,聽到爺爺的話解釋道。

“那也是我孫兒能幹,幹活從不拉稀擺帶,比村子裏的人都要棒。”

趙爺爺一臉驕傲。

他家孫子就是這麽優秀,其他人都比不了。

“可以吃飯了嗎?”

趙想的臉有點紅,他從沒有被長輩這麽誇過。

畢竟他穿越前,不管是爺爺家還是外公家,他們都不喜歡自己這個孫子。

“可以了,就等你回來了。”

趙奶奶已經在盛飯了,中午煮的是紅苕稀飯,再配上豬油渣炒的菜,一家人吃得可香了。

吃完午飯,趙想午睡了一個小時就起來看書。

趙爺爺和趙奶奶早早就去壩子裏守糧食,再曬幾天這些糧食就能入庫了,回頭按照比例上交給國家,剩下的都是他們村子年底分的。

今年收成照顧得比較好,糧食比去年多出一成。年底時大家分到的糧食也會多一些,所以大家的心情很不錯。

糧食多就代表大家不會餓肚子,這樣的喜事是全村的。

下午收食時,所有人把泥巴縫裏的都摳了出來,每一粒糧食都不能放過。

趙想下午沒事幹,他就在家裏學習。

當村民知道後,對着趙奶奶他們又是一陣誇。

“你家的孩子确實很争氣,不像我家的,根本坐不住。老師都說他,全身像是長了虱子似的,一節課有一大半時間都在扭來扭去。跟毛毛蟲一樣。”

作為不争氣孩子的家長,提起自家那個坐不住學不好的孩子時,別提有多氣惱了。

“這也得孩子自己願意學,我家阿想本來沒上過學,如果不多努力一點,就成睜眼瞎了。”

說這話時,趙奶奶的眼神從周菊花身上掃過。

周菊花聽到這話身體一僵,有些不自在地走到其他地方掃糧食。

“哼,她也知道不好意思,當初怎麽不讓阿想去學校的?”

家裏四個孩子,只有老二沒上過學,現在提起來都是對周菊花的鄙視。

“算了,別提她了,掃興。”

趙奶奶正眼不帶看周菊花的,哪怕她現在面對趙家人低調許多,趙家人還是不喜歡她。

被丈夫警告後,再加上他的分析,周菊花确實知道自己之前做錯了,于是哪怕面對趙奶奶的擠兌也不還嘴。

但是她的心裏卻一直在罵趙奶奶,同時想到等趙想成年後有了工作,她再報複這兩個老不死的,氣不死他們。

而她心裏的想法衆人不知,還以為她是在面對趙奶奶時他們心虛,這才避開趙家人。

事實上周菊花心裏已經開始暢想以後的幸福生活了,她到時要把趙家的一切都搶走,讓他們人財兩空。

趙想可不知道老趙家打算,他學習完,太陽也下山了,便把曬在壩子裏的藥材往家裏收。

曬幹的就用各種油紙包起來,然後寫上藥名放進大木箱子裏。

沒曬幹的就直接端回屋子裏放着,明天有太陽就繼續曬。

忙了大半個小時,終于把藥材都整理好了。

合上箱子,真想抱着它回到自己的屋子裏。

他房間裏的東西越來越多,趙爺爺還應他的要求,給他打了一個大木架,上面擺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好幾個,都是他平時用來藥材的箱子。

本來趙爺爺想給大孫子打個藥櫃的,就和藥房裏的一樣。不過被趙想拒絕了,因為需要太多的木材。

山上的木材是公家的,除了建房子和打一些簡單的家具可以去申請砍伐外,平時是不允許私人砍伐的。

一個藥櫃需要的木材很多,要是和村子裏申請,村民們會和意見的。

而他木架上大大小小的箱子尺碼不統一,也是因為這些箱子都是趙爺爺用往年剩下的木頭做的。

剩下的木頭有長有短,打出來的箱子自然是有大有小了。

沒有藥櫃,有大大小小的箱子也足夠了。

趙爺爺還別出心裁,在箱子上刻上了一些藥材的樣子。

看着這些箱子,都是趙爺爺對大孫子的愛,因此趙想格外愛惜它們。

箱子外面刷上了一層清油漆,免得它們發黴變形。

本來趙爺爺還想刷紅漆的,因為這樣好看。可惜家中沒有紅漆,而且作為普通人家,也不适合刷這種油漆。

太打眼了,一兩件還好,多了容易讓人說嘴。

一般人家會給家具刷紅漆,都是用來結婚用的。顯然趙想的箱子不是用來結婚的,因此并不适合這麽做。

把箱子擺在木架上,又拿帕子擦了擦屋子裏的灰塵,趙想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去堂屋打掃一下。

家具不多,三五兩下就弄幹淨了。

爺爺奶奶的房間有鎖,趙想就沒能幫他們打掃。不過他們的房間趙想沒事也不進去,就算要幫他們打掃,也要趁爺爺奶奶在家時做。

雖然爺爺奶奶不在乎,但是他覺得還是要趁屋主在家時再進去比較好。

可能是他們這一代接受的都是隐私教育,哪怕是親人也得尊重他們的隐私,長輩平時的房間,不能随便亂闖。

他們這一代也很讨厭家人不打招呼就往自己的房間裏闖,他們覺得這樣的行為就是不尊重自己。

雖然趙想沒有遇到過,但是他的同學有啊!偷看同學日記的父母,在他換衣服時直接開門進來的父母。

想想都覺得窒息了,對孩子一點尊重都沒有,怪不得他們之間的感情很差,天天都要吵架呢!

做父母的從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對孩子成年後不愛回家除了抱怨,也不反思自己。

他們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也不認為造成孩子不願意回家的原因是他們自己。

因此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不好,最先要負責的就是身為父母的他們自己。

這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趙想從沒有經歷過。反倒是他那幾個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享受過,就是不知道這享受是不是他們想要的。

天快黑之前,爺爺奶奶終于回來了。

兩人臉上都不太高興,明顯是在生氣。

“爺爺奶奶,你們怎麽了?”

趙想煮好飯,正打算跟他們說開飯了,卻看到他們帶着滿臉不悅的回來。

“還不是村子裏那些煩人的媒人,你說你才多大,他們居然想給你說媒保纖。”

趙奶奶氣呼呼地坐在門檻上,說着還瞪了老伴一眼。

“這和我爺有什麽關系嗎?”

趙想見狀小心翼翼問道。

“他都不幫我罵她們。”

趙奶奶這話讓趙爺爺不知道該怎麽接。

一群大媽大娘聚在一起說話,他一個大男人要怎麽開口?至于罵人就更不行了,他要是敢參與進去,她們的丈夫也可以加入啊!他一個人能打一群嗎?

“我爺罵人好像不太好,他一個大男人要避嫌。”

趙想為爺爺說了句公道話,都是一群女性在說話,他一個大老爺們突然開口,那不是把火都引到他身上了嘛!

“我不管,村子裏的那些媒人,回頭她們上門讓你爺應付去。”

趙奶奶下午被氣了一肚子火,明明她上午才把話題轉移了,沒想到這些人下午又接着問。

擺明了就是不死心,打自家大孫子的主意呢!

“其實你換個想法,這說明咱們家孫子太優秀,才會讓她們不顧身份形象地替他說媒,對吧!”

趙爺爺是知道怎麽安慰妻子的。

“你說的意思我都懂,但我還是不高興。”

趙奶奶聽了老伴的話,果然沒那麽生氣了。

“那等下回她們來,我來打發她們。”

趙爺爺也不樂意,他家大孫子他們老兩口還沒親香夠呢,就被外人惦記上了。

媒人之所以這麽熱情,肯定是有不少人早早盯着自家孫兒,和她們打聽消息呢!

也是,他家大孫子不僅長得好,幹活麻利,現在還學習醫術。只要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來,阿想以後的出路絕對不差。

畢竟他在身份上是烈士的兒子,成年後上面會安排工作,那可是鐵飯碗。

為此,有再多的人惦記自家大孫子也說得過去。

“就這麽說定了。”

趙奶奶沒了煩心事,整個人都變得開朗起來。

“大孫子,咱們吃飯去。”

被奶奶拉着進廚房的趙想,回頭看了眼沉思的爺爺。

和他有關,卻沒插上嘴的趙想:也許他不用擔心媒人的事了。

他現在年紀小,爺爺奶奶也不會給他說親。

這可不是古代,十四五歲就開始成親。

國家可是規定了,成年後才能成親,才能領結婚證。

受老爹的影響,爺爺奶奶知道只有領了結婚證的婚姻才有保障。老兩口當年還趕了會時髦去領了結婚證,這不知道讓多少人笑話他們。

不過兩位老人卻不這麽認為,農村很多人結婚就是擺了酒席卻沒領證。

可後來因為沒有結婚證,被對方抛棄的人也大把的有。

還因為沒有結婚證,對方再娶再嫁毫無壓力,愣是把原配整成了小三。

這樣的事數不勝數,趙想可沒少在年代文裏看到。

這不是作者編出來的,而是事實。

當年确實很亂,結婚擺個酒席就以為是結婚了,其實根本沒有法律效力。

當然因為擺了酒,知道的人多,這也算事實婚姻,法律也是承認的。只是取證有些麻煩,後來大家都出來打工,很難把當年的證人找到收集證據。

因此,最保險的方法還是成年後結婚既要擺酒,也要領證。

有了法律的保護,起碼原配不會被整成小三,最後反過來被人指指點點。

扯完了,咱們說回趙想身上,他才十三歲就被許多人惦記,這并不出奇。

畢竟好男孩大家都看在眼裏,都想早點舀到自己碗裏,都怕被其他人搶先了。

只是趙家人不松口,他們只能拜托媒人。

媒人上門說親,就算不成也不影響什麽。

畢竟媒人就是幹這一行的,兩家的親事沒談成,外人也不會多想。這樣的事在媒人這裏多了去了,說親嘛不就是這麽過來的。

相反,你自己上門就不行了,談成了還好,沒談成可就是鬧笑話了。

不過媒人上門的事趙家祖孫三人都沒放在心上,主要是趙想本人無意,兩位老人也覺得孫兒年紀還小,這事根本不急。

因此,誰都沒在意。

直到第二天媒人露着個大笑臉上門。

“……”

趙家三口坐在一起,臉都有些木木的。

昨天下午才提,今天早上就上門,就隔了一晚上的時間啊!

你們這是連二十四小時都不給我們啊!

“老趙,你們兩口子聽到沒有?”

媒人說得口幹舌燥,好不容易等她說完停下來喝糖水歇一口氣,結果發現趙家祖孫三人都在走神。

“聽、聽到了。”

木木地點頭,他們知道媒人的嘴巴能說,但是沒想到這麽能說。

從女方的家世,到她的父母,再到她的兄弟姐妹,再到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舅舅夫妻,再到表哥表姐,一直到說外八路的親戚。

先不說這合不合理吧,就說這些親戚你是認真的嗎?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家就算了,那些外八路的親戚和說親有什麽關系嗎?

究竟是怎麽扯到一起的?

一個早上他們光是為了理清這些人物關系,腦子都開始發脹了。

“那你們兩口就沒什麽想說的嗎?對女方有什麽要求?你們放心,女方父母說了,只要親事成了,以後女方出嫁三十六條腿都備齊,不管是聘金還是聘禮,全都由女兒帶回來。”

媒人覺得這世上再也找不到這麽好的親事了,女方家有誠意,那可是三十六條腿啊。

就連城裏也沒有誰能準備這麽齊全的,要不是女方家就她一個姑娘,還是最小的姑娘,也不會準備這麽多嫁妝。

“王媒人,你也知道咱家阿想還小呢!我家暫時不打算給他說親,所以這親事啊還請你回絕了。”

趙奶奶伸手摸了摸大孫子的頭,拒絕了這門親事。

親事是好親事,如果女方本人沒問題的話,估計未來也找不出這麽好的親事了。

可是趙奶奶還是不願意接受這門親事,因為她和趙爺爺算是自由戀愛,當初是他們先看對了眼,然後家裏再請媒人上門說的親事。

因此兩位老人也希望兒孫也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那樣家庭和睦,對後代也好。

只是大兒子沒成親就走了,阿想是他們過繼來的。

不過大孫子才十三歲,說親真不急。過繼來的,也有權利娶一個自己喜歡的姑娘不是嗎?

因此不管女方家的條件再好,他們也不答應。

“為什麽啊?”

媒人想不明白,這麽好的條件別說在他們鎮上了,就是在市裏和省裏打着燈籠也找不到這麽好的人家了。

“我和我老伴,結婚幾十年,我們兩口子從沒拌一句嘴。”

趙奶奶提起老伴臉上出現了甜蜜,讓王媒人看愣在了當場。

“這,有什麽關系嗎?”

愣歸愣,問題還是要問清楚的,不然她回去不好和女主家交代。要知道女方可是給了她十塊錢,讓她上門說這門親事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