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熊山風景區(7)
熊山風景區(7)
出門登山,為了減少負重,帶的東西越精簡越好。因此,葉何現在身上沒有帶着他習慣用來做筆記和整理思路的平板電腦。他翻遍登山包,只從底部翻出一支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圓珠筆。勉強能用,但有筆沒紙,葉何也不想在三折頁和《熊山風景區地圖》上打草稿。
看來只能用手機備忘錄了。
葉何将手機調成超級省電模式,而後打開備忘錄,将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記錄下了《熊山風景區游客守則》的變化、自己對于磁場紊亂的猜測,以及自己來到裏世界的時間。
——葉何在筆記裏,暫且将自己現在身處的空間命名為“裏世界”,将現實世界命名為“原世界”。
他在“原世界”和“裏世界”之間畫了個箭頭,後面标注上“8: 52,草叢。發現‘驚雷岩’木牌”。
寫着“驚雷岩”三個白色楷體大字的棕色木牌還躺在原地。葉何反複檢查過那塊牌子,除了發現其中一條長邊十分粗粝,邊緣非常不平整,像是被砍過一樣之外,就沒有發現別的線索了。葉何沒有帶上那塊木牌,而是将其留在了草叢裏。一來木牌太重,很難塞進包裏;二來上面沒有其他線索,帶着很可能是白費力氣。
葉何倒是想過,随便撿塊什麽石頭,或者用自己包裏的圓珠筆,在“驚雷岩”木牌上留下點文字,讓(可能的)後來人發現後,能夠知道自己也被困在了裏世界。
但是,他在下筆的前一刻,猛然想起《熊山風景區游客守則》的其中一條:
“三、愛護景區公共設施,不随意塗抹刻畫。”
這條規則,似乎是沒有改變過的。無論是裏世界還是原世界,《游客守則》都清楚地寫明了“不随意塗抹刻畫”這一點。
葉何不敢肯定這塊有斷裂痕跡的木牌是否算景區的“公共設施”,但他更難以猜測,假如破壞了《游客守則》上的規則,會有什麽後果——被神秘力量懲罰?還是被裏世界抹殺?
葉何看過一些影視作品和網絡小說,對于“規則”,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有的倡導打破規則、跳出框架,尋覓一線生機;有的則着重刻畫出違背規則者血淋淋的下場。
無論哪種,試錯的代價都是昂貴的。即便葉何有一道可以抵擋一次致命傷害的護身符,也不敢輕易嘗試。
他決定,暫時按照《游客守則》行事。如果遇到必須要打破規則的情況,再另做打算。
至于自己一開始便身處東線,直接違背了守則中第一、六、八條規則的事實,葉何決定先暫時擱置。畢竟三折頁上《游客守則》變化的時間點不明,而之前的規則沒有提到不能進入東線。
葉何握住微微發燙的平安護身符,深呼吸。不得不承認,在現在這樣的情境下,護身符給他的安全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還是得謝謝韓明亦。
他一邊想着,一邊背上整理好的登山包,站起身。
手機時間顯示“9: 10”的時候,葉何開始行動了。
首先,他嘗試着向西走,首先回到登山道上。
至于如何判斷東南西北,既然指南針不能用,那就用最樸素的方法辨別方向:太陽。現在是早晨,太陽在東方,所以影子的方向就是西方。
雖然葉何猜測,在“異”裏,“方向”本身,可能不具備任何意義,但實踐出真知,他還是得求證一下。他要看看在這場異境裏被扭曲的僅僅是磁場,還是連遠在空中的恒星都不可相信。
葉何杵着登山杖,一步一個腳印,小心地在樹林間穿梭。
樹林寂靜無聲,沒有鳥鳴也沒有蟲語,只有偶爾刮過的晨風,吹得樹梢樹葉簌簌作響。陽光莫名的清冷,落在身上也沒有絲毫暖意。
走了幾分鐘後,葉何看到了熟悉的登山道。
熟悉的蹬道,以水泥塑成,每級臺階都很長,表面棱角分明、凹凸不平。
葉何彎腰,凝視蹬道,片刻後,他拿出手機,在備忘錄上記下一條:
“9: 18,登山道。登山道的臺階好像有變化。”
接着,他踏上蹬道,沒走兩步,便看見了一塊較為開闊的空地。空地旁立着一根一人高的棕色柱子,柱上延伸出幾塊路牌,分別以白色楷體字寫着“←清水潭”、“←觀月亭”、“→地廬”。
葉何又一次蹙眉。觀月亭好說,清水潭和地廬是什麽?
他從衣兜中掏出地圖展開,仔細看了一遍東線:
南門 -> 金雷坪 -> 疊浪岩 -> 撈月潭 -> 觀月亭 -> 猴子瀑布 -> 大聖廟 -> 北門
對啊,他沒記錯,東線既沒有清水潭也沒有地廬啊?
葉何又确認了一遍地圖的西線和中線,也沒有看到這兩個地名。
看來,和驚雷岩一樣,清水潭和地廬,也是不存在于熊山風景區的兩個地點。
葉何深呼吸,穩下心神,又仔仔細細地查看了一番這根柱子和柱子上的路牌。他發現,這根柱子是實打實的木頭制成的,路牌也是,而且無論是木頭柱子還是木頭路牌,似乎都飽經風霜,表面參差開裂,和之前草叢裏那塊“驚雷岩”木牌一樣。
除此之外,葉何還在空地近山的這側,發現山體邊上,立着一根方形的、光禿禿的柱子,柱子頂的木頭粗糙不平。
他又擡頭看了眼山體,刀鑿斧刻,崎岖不平,仿佛與之前一路上山時所見的山體沒什麽區別。但認真地看,又能感覺到這片山體好像格外的大,周圍的草木像是被特意清空過。
葉何托腮,思索道:“這裏難道是驚雷岩?”
裸露的山體上好像确實有一些好似閃電般深而長的天然刻痕,再加上旁邊這個禿了頭的木柱,葉何有□□成把握,這片空地,大約就是驚雷岩了。之前草叢裏那塊木牌,應該就是從這木樁上斷掉的、驚雷岩的路牌。
一個不存在于地圖上的地點,旁邊的路牌指向更多地圖上不存在的地點。
葉何不覺蹙眉。他翻出三折頁,看到《熊山風景區游客守則》的最後一條寫着:“若在景區內遇到困難,比如走失,或發現自己身處于地圖上未标注的景點,不要驚慌,請尋找景區內穿黃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并向其求助。”
現在的自己可以說完美地符合了這條規則的前置條件。那麽,穿黃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在哪?
在原世界,由市警局、消防隊和熊山風景區工作人員組成的景區搜救隊,隊員統一穿的都是橙色馬甲。而熊山風景區原本的工作人員穿的衣服是什麽顏色,葉何還真沒印象了。
他不記得自己在原世界見過穿黃色馬甲的人,更沒在裏世界看到過這樣的人。
守則上說要去“尋找”,或許是因為黃馬甲并不常見。找到了穿黃馬甲的工作人員,自己就能離開裏世界了?
葉何把自己的發現和猜測記在了手機記事本裏,接着在原地思忖片刻,決定了自己接下來的方向。
——他要往“地廬”走。
原因有兩點。
首先,《游客守則》再三強調不能進入東線,因此,葉何沒有選擇必定位于東線的“觀月亭”,而是選擇了地圖上沒有的“地廬”。既然UP主“老俠天下行”能從東線的大聖廟走到中線的書院,那往不知道在哪兒的地廬走,也有離開東線的可能。
其次,根據頭頂太陽和腳下影子判斷,地廬的位置大概在驚雷岩的西南方。葉何要逃出熊山風景區,最近最優先的選擇必然是南門。所以往西南方走,大方向是對的。
最後在附近轉了一圈,沒發現更多東西後,葉何便按照路牌指示,往地廬的方向行去。
一路上,周圍的景色和之前差不多。蔥茂山林寂靜無比,日間陽光毫不溫暖,山路蹬道空無人煙。
葉何形單影只地走在寂靜的道路上,說一點兒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這回不像在興遠大樓四樓那次,身邊有互相打氣的餘矜,有面不改色的張泳,還有……神通廣大的韓明亦。現在葉何只身一人,身邊稍微有點動靜都草木皆兵,拿手裏的登山杖當防身武器,生怕遇上了要命的鬼怪。
待到葉何走到下一處有路牌的地點時,已經快上午十點了。他照例先把時間和路牌上的字寫入備忘錄。
——“清風亭”。
葉何望向不遠處那座四四方方的尖頂涼亭,雖然并不意外,但還是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又是一處地圖上沒有的地點。
短短半個多小時,葉何已經見到了四個不存在于《熊山風景區地圖》上的地點,或者說景點了:驚雷岩、清水潭、地廬、清風亭。
好在,這回清風亭路牌的旁邊,立柱上三個方向的指示牌标注的五處地點,葉何基本都見過:“↗熊山山神廟”,“↖劍池”,“↖山頂”,“↘地廬”,“↓南門”。
葉何翻開地圖:
西線:南門 -> 植物園 -> 劍池 -> 紅葉亭 -> 楓林 -> 北門
中線:南門 -> 正氣亭 -> 熊山山神廟 -> 第二峰 -> 四象書院 -> 一線天 -> 第一峰 -> 山頂索道 -> 北門
“熊山山神廟、劍池、南門……這裏是正氣亭?”
葉何驚喜地發現,《熊山風景區地圖》上,中線的正氣亭南方通向風景區南門,東北方通向熊山山神廟,而西北通向一個三岔口,三岔口往西再走一段路就是劍池,三岔口往北走一截則是第一峰,也就是“山頂”。
喜悅之餘,他不覺思索,“如果把‘地廬’抛除在外,只看其他四個地點名的話——
“‘清風亭’,其實就是‘正氣亭’?
“難道說,所有不在地圖上的名字,其實都對應着地圖上存在的一個景點?
“清風亭對應正氣亭,清水潭說不定就是撈月潭,驚雷岩就是疊浪岩!至于地廬……”
葉何微微搖頭,暫時沒在地圖上找到合理的對應地點。于是他暫時疊好地圖揣回兜裏,往清風亭走。
突然,葉何腳步一頓。
——他褲兜裏面放着的三角形護身符猛然變熱,燙得他的大腿都感覺到了熱度。
葉何立即握穩登山杖,謹慎地眺望四周。
當他轉身往後看時,驀地一驚。
他看見,一個穿着紅色馬甲的人,正搖搖晃晃地向他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