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103章 第 103 章
第103章
羅剎國就是以後的俄國了, 就在北邊跟他們接壤。
郭珍珠也能明白皇帝的糾結,因為對方以掠劫為主,搶了就跑, 來去太快。
可能這邊剛收到消息, 那邊已經撤退,帶着東西跑了。
想追吧,對方熟悉地形,跑得賊快,根本追不上。
要找吧,猶如大海撈針,也很難找到。
所以想打服,也得找到人才能打啊!
這游擊一樣一會來那邊, 一會去另外一邊, 根本毫無頭緒。
對方估計也沒什麽計劃, 搶走的東西吃完了,人又沒個固定的住處,走哪裏就搶哪裏, 壓根不知道從哪裏把人找起。
最重要的是邊境線太長了, 讓士兵去守也不可能, 派出的兵力太多又分散。
真遇上羅剎國的人,對方單兵能力相當厲害, 分散的兵力未必是對手。
羅剎國安靜了很多年, 忽然南下肯定有緣故,皇帝很快打聽到羅剎國最近這個冬天的時候遭遇了幾十年來一遇的大雪災。
他們的作物都被凍死了, 牛羊也沒能活,打獵更是艱難,于是只好南下掠劫糧食。
于是皇帝打算派人前去羅剎國談判, 救濟一部分糧食,來年羅剎國緩過來後再還。
實在不行,緩個三五年後再還也可以,但是必須讓羅剎國約束他們的人不能随意再南下。
不然來一個就打一個,或者直接讓北邊的百姓南撤,還什麽都帶走,一顆米都不給羅剎國的人留下。
北邊住着的百姓原本就不多,撤走很容易,羅剎國想要南下深入腹地卻要難多了。
怎麽選擇,想必羅剎國很快會有結論。
至于去羅剎國談判的人選,皇帝又開始糾結起來。
這人必須要老道,心思多,才能說服羅剎國的人簽訂協議。
還得身體好,不然這時候雖說開春了,去邊境談判,那邊還非常冷。
所以人不能年紀太大,卻也不能太小了。
年紀大只怕受不住冷,年紀小閱歷不夠,容易在談判裏落了下風。
皇帝思前想後,最後決定讓大臣們毛遂自薦,再從中選人。
與其讓皇帝去挑人,對方不情不願的,還不如叫這些人自己想主動去。
他沒料到,在自薦的人選裏看到了明珠。
明珠和索額圖算是老對手了,兩人在朝堂中的地位差不多,出身也相近,年紀又差不多。
每次商議朝政的時候,這兩人必然站在對立的立場,吵個天翻地覆。
後來索額圖被貶,叫皇帝撸了官職,如今更是連爵位都除掉了。
明珠自此反而安靜了下來,不怎麽出頭了。
這時候,他怎麽忽然又出頭來了,還願意去北邊那麽冷的地方跟羅剎國談判?
皇帝沉吟片刻,到底還是用朱筆圈了明珠的名字,決定派他過去。
明珠能說會道,一肚子心眼,還算年輕,身子健壯,當年還曾跟着皇帝去親征,他去北邊跟羅剎國的人周旋是再适合不過了。
郭珍珠聽皇帝分析的時候,心裏忍不住吐槽:皇帝這是誇明珠,還是罵他啊!
不過好在皇帝是把人選确定下來了,還說道:“等開春之後,羅剎國就沒那麽冷了。要是談判能順利結束,朕興許還能過去看看。”
郭珍珠不由驚訝道:“皇上要親自去羅剎國那邊?不是很危險嗎?”
哪怕談判成功了,羅剎國暫時緩過來,上層說的事,底下卻未必真的會百分百遵守。
要那麽零星的偷偷摸摸過來搶劫,正巧叫皇帝遇上怎麽辦?
皇帝笑着說道:“朕聽聞羅剎國雖冷,那邊卻還能種麥子。”
郭珍珠這才明白,皇帝是看中了羅剎國那麽冷的地方能種活小麥,所以想去看看人家究竟是怎麽種的。
這邊的小麥大多是種在潮濕溫暖的南邊,最多也就是在京城周邊,再遠就太冷了,暫時并不能耕種。
然而卻有大片土地,就這麽荒着實在可惜,皇帝這是打算利用起來了。
郭珍珠笑着道:“臣妾記得羅剎國那邊的耕種就是天生天養,那邊一年四季都冷,反而沒有蟲害。如此良種,挪過來咱們這邊北地必然能種上。”
畢竟那邊冬天能零下幾十度,蟲子都凍死了,開春也沒多暖和,夏天稍微暖和一點,但是蟲子都死好久了,壓根不可能複活。
沒有蟲害,那邊的小麥能活下來的,想必都是适應了當地天氣。
如果皇帝把那邊的麥種弄過來種,确實是抗寒相當厲害,能适應這邊北地的天氣。
畢竟在羅剎國都能活的小麥,在北邊種自是不在話下,相比起來這邊還要暖和很多呢!
皇帝就知道郭珍珠必然支持自己的想法,笑着點頭道:“這般良種,錯過确實可惜。朕之前有意要麥種,可惜沒有合适的借口。”
所以只能看這次談判,明珠能不能趁此機會,要一些好的麥種過來了。
郭珍珠正要點頭附和,又聽皇帝若有所思道:“正好宮裏劃拉的那一塊地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等小麥的良種送過來,還可以讓孩子們先種一點看看。朕也在旁邊劃了一片地方來種,到時候就能跟孩子們比較一下。”
這話叫郭珍珠一愣,想着皇帝居然打算把新麥種拿過來後就給小阿哥們種上,還要彼此比較。
她開始擔心四格格是不是真繼承了自己的植物殺手基因,到時候種下去什麽都沒長出來,那在比較下就太尴尬了。
明珠接到皇帝的命令後,立刻就帶人準備出發了。
他出發去北邊之前,還跟皇帝借了人手,到時候能調派北邊駐軍的将領以及兩千名士兵。
皇帝沒有拒絕,給了明珠一塊令牌,還私下吩咐他帶羅剎國的新麥種回來。
明珠得令後,立刻就出發了。
郭珍珠還以為明珠過去後,會先跟駐守的官兵見一見,了解當地的形勢,然後再跟羅剎國談判。
她沒料到的是,明珠沒急着談判,而是讓一半駐軍去靠近羅剎國的都城。
明珠派人進去送消息進去,表示羅剎國有盜匪帶人南下搶掠,要羅剎國把人交出來,不然就不必談判了,他會帶兵攻入都城,血債血償。
郭珍珠:明珠這麽猛的嗎?直接沖過去跟羅剎國的人叫嚣?
不怕羅剎國的人一個個惱羞成怒,覺得明珠早就知道那些搶掠的壓根不是盜匪,而是本國的士兵僞裝的,哪裏能交人,直接就翻臉帶人出去跟明珠拼了?
皇帝看出郭珍珠的疑惑,笑笑解釋道:“明珠很聰明,羅剎國的人也不蠢。交出的人究竟是不是那些搶掠的,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
這話叫郭珍珠回過味來了,明珠玩這一手可真黑,直接給了羅剎國一個鏟除異己的借口。
羅剎國只要把看不順眼的人全交出去,明珠直接把人砍了,這搶掠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
羅剎國沒什麽損失的,明珠也有了談判的理由,簡直皆大歡喜。
唯一不歡喜的,可能就是那些被交出去的人了。
果不其然,羅剎國很快交出了一批人,人數并不多,看着也不像是盜匪之徒。
明珠也不多問,直接讓将士把人砍了,搶掠的事也就算解決了,兩國可以開始談判。
羅剎國得知明珠代表皇帝願意借糧,就想獅子張大口,以後還不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明珠可不傻,他是來談判的,不是來當冤大頭的,當然不願意借很多。
多了對方不還,還可能壯大勢力,回頭又南下搶掠怎麽辦?
索性明珠只給了一個很少的數目,是皇帝給的底線還不到一半的數量。
這麽少的糧食,別說羅剎國的人能熬過去了,吃一個月估計都不夠。
羅剎國頓時覺得明珠過來談判沒太大的誠意,明珠也覺得羅剎國欺人太甚。
明珠壓根不慣着他們,既然談不下去,他來的最大目的是解決搶掠之事,如今人都砍了,那就能回去了。
羅剎國還以為能讨價還價,誰知道明珠一看談不下去就要回去了,只好把人先勸着留下。
但是明珠油鹽不進,裝可憐并不接茬,強勢一點又比他們更橫,叫羅剎國是毫無辦法。
明珠知道繼續這麽僵持着,就沒有進展了,于是就提議道:“你們總要給出點東西來交換,不然咱們白出糧食,回頭你們說沒糧,後邊也不打算還了。吃完後又出現一批人南下掠劫,那咱們怎麽辦?”
“我們不傻,你們也不傻,沒必要兜圈子,還不如好好談。你們要是不願意談的話,那我就回去複命了。”
明珠做勢又要走,羅剎國的使臣連忙又好聲好氣把人留住,轉頭就去問國王怎麽辦。
羅剎國的國王當然不蠢,想讓對方當冤大頭,對方也不傻,怎麽都不樂意。
作為交換的東西,他們這邊只有皮子了。
但是說真的,明珠也道他們那邊沒那麽冷,壓根不需要很多皮子。
上好的皮子,他們也有不少,交換不需要用的東西那就沒意思了。
羅剎國的國王也煩躁了,這不行那不行,要用什麽換?
最後明珠提議用土地來換,還一副心疼的模樣道:“你們這些土地又荒又硬,天又冷,種不上什麽東西。不過好歹是土地,作為交換的話,我回去後也能給皇上交差。”
這話叫羅剎國的國王猶豫了起來,他們的土地是多,而且很多是荒地,根本就沒人種,甚至都不能養牛羊。
但是到底是土地,割讓土地換糧食,怎麽看都是羅剎國吃虧了。
于是有大臣提議道:“王上,可以把南邊的不毛之地送給他們。”
聞言,羅剎國的國王眼睛一亮,立刻同意了這個建議。
那一塊不毛之地不算大,上邊是什麽都種不了。
就連草都不長,也不能養牛羊,荒着很久了。
原本這樣的土地底下可能有礦産,只是他們讓人挖了一段時間,卻什麽都挖不到,如今能用這種無用的土地換糧食,那是再适合不過了!
羅剎國這邊算盤打得老響,明珠感覺算盤珠子都要蹦他臉上來了。
聽說對方答應送土地來換糧食,明珠還覺得奇怪:羅剎國什麽時候那麽爽快大方了?
後來得知是一塊不毛之地,上邊什麽都沒有,連一根草都沒,明珠就皺起眉頭來:“此事重大,我需要寫信去請示皇上。”
羅剎國的使臣表示理解,明珠就趕緊八百裏加急送折子回去詢問皇帝的意思。
他一邊送信,一邊也派人去不毛之地看看。羅剎國并沒有拒絕明珠,叫明珠能帶着人在那一塊不大的地方轉轉。
甚至明珠讓人挖了幾天的事,羅剎國的人都知道了,也不阻攔。
明珠帶人挖了幾天,土地太硬,挖不出什麽來,索性就不挖了。
回去後,跟着來的侍從忍不住問道:“大人,這塊地什麽都沒有,真用來換咱們的糧食實在太虧了。”
明珠聽後卻笑着搖頭道:“哪怕什麽都沒有,這也是土地,怎麽就說虧了呢。”
不說他,皇帝收到折子後也是這麽覺得的。
總歸是土地,雖然不大,卻是在邊境線不遠,可以連在一起,那麽邊境這一塊跟羅剎國之間的駐守就能擴大範圍了。
哪怕土地上什麽都沒有,軍事上卻大有用處。
皇帝很快做出決定,讓明珠答應下來,卻別答應得那麽快,不要叫羅剎國以為自己占便宜了,以後還會得寸進尺。
明珠收到回信後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跟羅剎國繼續談判起來。
他很快就跟羅剎國說定,除了這一塊不毛之地外,旁邊一塊連着的土地也做個添頭一起送。
因為不毛之地種不出東西,周圍荒無人煙,隔壁這塊土地能種,卻雜草特別多。
不管怎麽除草總會長,當地人就不去收拾了,荒草是越發多了。
所以明珠提出來,使臣回去跟國王一商量,想着這塊雜草叢生的土地也是不大,于是就同意一并送給他們。
寫了契約,兩邊留下一份,簽名後,這次談判就算結束了。
明珠讓人送糧食來的時候,還提議去羅剎國四處轉轉。
使臣當然不會拒絕,他們還等着糧食送過來,必然不會對明珠這一行人做什麽。
見他們只是好奇到處看看,還買了點當地特産,使臣很快就不多留意明珠一行人了。
明珠因此順利跟當地一個糧食商人接上話,想買一批當地的小麥。
買的不算多,他借口說是吃過後,口感跟他們那邊不太一樣,所以想買一點回去給親朋戚友試試。
難得來一趟,總要帶點特産,除了買了一箱皮子之外,明珠似乎苦惱應該帶點什麽回去,實在沒什麽能帶的。
當地有的東西,大清都有了,沒的東西,大清也有。
明珠給的價錢是當地的一倍,商人自然樂意,還願意偷偷給他們送過去。
這邊商人偷摸着跟大清做買賣也不是第一回了,很清楚怎麽避開羅剎國的守衛。
可以說邊境的守衛很多也被商人收買了,帶着糧食過去賣掉不算什麽稀奇事。
只要量不要太大,守衛都不會管。明珠這才滿意了,給了一半錢當訂金,等小麥平安送過去後,就會給另外一半。
明珠特意交代要最好的小麥,而且還沒脫殼的好保存。
商人也知道路途遙遠,哪怕天冷,但是去了大清那邊就暖和還潮濕,小麥脫殼後确實容易發黴變質,于是就答應下來。
明珠還私下找了當地的老農問了種小麥的事,寫成折子送回去,這樣皇帝就不用親自過來羅剎國看了。
郭珍珠只覺得明珠不愧是人精,這面面俱到,叫皇帝滿意極了。
皇帝看着折子頻頻點頭,還道小麥已經在路上,很快就要到京城附近,會有明珠的管家去接收下來。
做戲要做全套,明珠說是送給親朋戚友的,那就必然是家裏人去收下來,打消羅剎國的疑慮。
果然羅剎國的人還帶着點心眼,喬裝打扮成仆人跟着商人到大清來送小麥。
見對方是明珠的管家,仆人打聽了一圈,得知對方是真的管家,并不是別人喬裝打扮的,送去的莊子也是明珠所有,這才放心回去告知羅剎國的國王。
明珠買糧食不算隐秘,羅剎國的國王自然收到風聲,還擔心大清一邊送糧食來,一邊就偷偷弄走羅剎國的國內為數不多的小麥。
這樣一邊送一邊收,羅剎國最後收了個寂寞,自然要防一手。
如果大清真的這般不厚道,羅剎國的國王哪怕撕破臉,也得派人跟大清拼命。
幸好明珠買的不多,似乎真的只是好奇。等這邊的糧食送過去,羅剎國的使臣檢查後沒發現問題。
另外送糧食的人直接就走了,沒有跟明珠那樣又買當地的小麥回去,羅剎國才安心了,只覺得那是明珠個人喜好,并非大清故意為之。
皇帝拿到新的小麥品種,大部分都轉送去豐澤園,剩下的一部分送到宮裏來。
郭珍珠特意去看過,說真的,她沒看出羅剎國這小麥跟本地小麥有什麽不同。
皇帝倒是拿出羅剎國的和本地的小麥放在一起,能直觀比較一二。
擺在一起,郭珍珠也壓根看不出哪個小麥是羅剎國的,哪個是本地的。
六阿哥好奇湊過來,指着左邊一堆說道:“額娘,我們的。那邊,不是。”
郭珍珠瞪大眼看了一會,好家夥,小麥不都長一樣嗎,六阿哥怎麽區分出來的?
皇帝摸着六阿哥的小腦袋笑了起來:“不錯,左邊是咱們的小麥,右邊是羅剎國的,六阿哥說對了。”
他意外看着六阿哥,這個兒子年紀小,對農學簡直是天生的敏銳,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來。
哪怕是皇帝,也因為種過本地小麥,對這些小麥頗為熟悉,才能立刻看出不同。
六阿哥的小手抓起一把沒脫殼的小麥,指尖倒騰了一下,掉下來一些,只餘下一點在手心裏。
沒脫殼的小麥紮手,六阿哥的小手有點紅,他卻沒太在意,只盯着手裏頭剩下的小麥看了一下,忽然伸出手。
皇帝下意識伸手接了過來,發現餘下的這些都是空殼子,裏面什麽都沒有。
他冷笑一聲,就知道羅剎國的人心眼多,就連商人都如此。
估計明珠都沒料想到,他們送過來的這些沒脫殼的小麥,裏面還有不少已經去掉了小麥的空殼子。
恐怕在稱重的時候是好的,送過來的時候應掉包了,等卸貨的時候只露出一包好的,管家檢查的時候也就沒察覺到了。
還是六阿哥細心,小手一抓就發現裏面有很多空心的麥子。
皇帝扔掉手裏的空殼,低頭誇贊道:“六阿哥真厲害,一下子就發現了這些麥子的不妥之處。裏頭估計很多是空殼,回頭讓明珠派人叫那商人把掉包的麥子都加倍送回來。”
皇帝吃什麽就是不吃虧,叫宮人幫着重新整理好這些小麥,發現有四分之一都是空殼,他就更生氣了。
讓人去告知明珠後,皇帝把剩下的小麥看了看,好在這些沒什麽問題。
他叫人拿着一部分,喊來幾個小阿哥去那塊地看看。
皇帝看過郭珍珠給六阿哥做的園藝三件套,小一圈,卻适合小孩子用。
于是他也吩咐內務府給小阿哥們打了小一點的鋤頭和鐮刀,讓孩子們用的時候不至于太大太重,反而不趁手。
六阿哥眼巴巴跟着去了,他這年紀別說小一圈的鋤頭,就是鋤頭上的棍子都拿不住。
所以六阿哥只能跟着去圍觀,看其他哥哥和姐姐種地了。
小太子拿着鋤頭看了一下,很快先選了一塊最左邊的田地。
皇帝劃分了好幾塊,讓他們自個選,小太子當然是先選。
小太子選好後,就是大阿哥選了。
大阿哥二話不說就選了小太子旁邊的田地,想着自己種的好了,回頭皇帝一眼就能看出他比太子種地要厲害得多,當然得跟小太子的田地挨着了!
小太子一眼就看出大阿哥想法,心裏嗤笑一聲,只覺得大阿哥是異想天開,怎麽可能贏過自己呢!
三阿哥懵懵懂懂被宮人引着去選,他索性随手一指,選在大阿哥另一邊的田地。
三格格對種地不感興趣就沒來,四格格則是興致勃勃選了最右邊的田地。
四阿哥選了挨着四格格的,五阿哥則是選了四格格另外一邊的田地。
孩子們都選好了,皇帝就示意他們看清楚自己怎麽松土鋤地,然後讓幾人自個試試。
小鋤頭用的是最輕的材料,不然小阿哥們估計拿着太累還揮舞不動。
大阿哥和小太子動鋤頭還有模有樣的,三阿哥就險些打到自己,好在宮人都在旁邊護着,第一時間擋了一下。
四格格和四阿哥模仿着皇帝的動作,把田地松土得差不多了,就先把底肥弄上,然後再翻一下土,才把小麥種子放進去,上邊再覆上一層土。
最後再澆水,就都好了。
年長的小太子和大阿哥最快完成,其他要慢一點,也都做好了。
皇帝沒先親自看,而是推了推身邊的六阿哥說道:“你先去看看哪裏不夠好,朕再去看。”
大阿哥低頭看着小豆丁一樣的六阿哥,只覺得皇阿瑪這是開玩笑吧,讓那麽小的六阿哥來看,能看出什麽來啊!
他一時對六阿哥又有點嫉妒,六阿哥才那麽丁點大,皇阿瑪就對六阿哥這麽看好了?
大阿哥都這個年紀了,也沒被皇阿瑪看好幾次,心裏更不是滋味了。
六阿哥邁着小短腿,先去了小太子的田地附近看了看。
皇帝站在他身後,看着六阿哥伸出小手抓了一把泥土,然後擡頭道:“肥多,水少。”
這話讓小太子一怔,遲疑着問道:“六弟是說我這肥料放得太多,澆水卻少了?”
皇帝聽後也跟着伸手抓了一把土,在手心裏捏了捏說道:“不錯,底肥放得太多了。太子你是想肥料多,小麥就能長得好,但是太多卻會影響小麥,還可能燒壞根。哪怕小麥能長出來,也要長不大的。”
如今皇帝種地,換了幾次肥料,最後用的是草木灰。
這東西便宜又多不說,肥力不錯,還能防蟲。
但是好東西放多了,就容易燒根,還得适度才行。
皇帝這麽一說,小太子虛心記下,拿着小鋤頭翻土,把多餘的肥料弄掉。
大阿哥在旁邊看了,有點幸災樂禍,只是心裏又覺得六阿哥似乎有點厲害。
他那麽小的手一抓,居然就看出來了。
大阿哥忐忑不安看着六阿哥又邁着小短腿在自己的田地走了一圈,這次連小手都沒伸就說道:“肥料,沒埋好。”
這話把大阿哥說懵了,什麽意思,肥料埋得不夠深嗎?
皇帝看了兩眼也點頭附和道:“草木灰做肥料好處就不多說了,壞處就是如果露在泥土外面,被曬得厲害就容易風化,要嚴嚴實實埋進土裏才行。”
得了,大阿哥也拿起小鋤頭,老老實實把泥土将露出來的草木灰都埋回去。
六阿哥煞有其事點了點小腦袋,又邁着小短腿去隔壁三阿哥的田地。
他看了一下,小臉皺了起來,擡頭看向皇帝。
皇帝掃了一下,看六阿哥的反應就樂了:“行了,你先去四格格那邊看吧。”
大阿哥一聽就納悶了,六阿哥在他和小太子這邊都點評了,怎麽到三阿哥那邊就什麽話都沒說,直接就走了?
難不成三阿哥做得很好,沒什麽問題,所以六阿哥就一個字不說就走?
大阿哥豎起耳朵,就聽皇帝說道:“三阿哥這土松得不夠,底肥沒埋進去,泥土也沒蓋好,澆水又太多……總之你都重新弄一遍吧。”
這話一出,大阿哥終于懂了,三阿哥這是弄得一塌糊塗,六阿哥人小嘴笨,實在說不完的問題,索性就不說了,直接交給皇阿瑪來說。
三阿哥小臉上全是沮喪,他沒想到自己這問題如此多,只好吭哧吭哧拿着小鋤頭重新弄了起來。
皇帝見三阿哥開始動手了,這才點點頭去隔壁看四格格。
六阿哥溜達了一圈回來,仰頭看着皇帝就笑了。
皇帝看他笑了,仔細看着四格格的這塊地,贊許地點頭道:“不錯,四格格這塊地伺候得很好。肥料都沒露出來,泥土松得不錯,澆水都合适。”
不愧是四格格,就連種地都辦得不錯。
看來以後除了六阿哥,皇帝還能考慮帶上四格格一起講一講種地的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