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104章 第 104 章

第104章

過了幾天, 這一塊塊地上陸陸續續長出麥苗來。

皇帝背着手,帶上六阿哥在這幾塊地裏一邊走一邊看。

小太子和四阿哥的田地長得最好,麥苗郁郁蔥蔥, 幾乎都長出來了。

接着是三阿哥和五阿哥的, 雖然稀稀拉拉長,好歹還是長出來一些。

等皇帝走到四格格的田地,腳步不由一頓,臉上帶着疑惑看了過去。

整片地裏一顆麥苗都沒長出來,就跟沒播種過一樣。

皇帝繞着這塊地走了一圈,沒看出什麽問題來,想着是不是這片地的麥苗長得最慢,所以才沒長出來。

但是那天他是親眼看着四格格種下的, 松土和撒肥料都沒問題, 怎麽會比其他人的都長得慢?

皇帝百思不得其解, 低頭看向六阿哥問道:“小六你來看看,四格格這地怎麽不長了?”

六阿哥邁着小短腿,小臉板着, 十分嚴肅繞着田地走啊走, 還伸出小手抓了一下土, 表情更疑惑了:“阿瑪,沒問題。”

皇帝也沒看出問題來, 只好安慰六阿哥道:“沒事, 可能這片地的土沒那麽好,咱們再等幾天看看。”

然後一大一小再等了幾天後, 發現四格格這片地真的一點麥苗都不長,他們頓時驚呆了。

四格格也皺着眉頭看向自己這片地,明明她是按照皇阿瑪說的那樣種, 怎麽就一點都不長了?

她見皇帝也皺着眉頭,于是就建議道:“皇阿瑪,要不我再種一次?”

皇帝點了下頭,指着自己那一塊空地說道:“可能你這片地有什麽問題,你試着去朕劃的那塊地上種一種。”

四格格點了下頭,帶着自己的小鋤頭緩緩過去了。

皇帝和六阿哥跟在四格格後頭,親眼看着她小心翼翼松土,做得十分細致。

然後撒底肥也很均勻,播種的時候扔得也不近,不會互相影響了生長。

最後四格格再撒了肥料,把泥土都翻蓋上去,遮得嚴嚴實實。

這一步也沒問題,肥料都被蓋住了,就不會被曬沒了。

四格格提着小花灑,給地仔仔細細澆了一遍水。

皇帝看着四格格每一步都沒問題,想着估計還是那片地的緣故。

六阿哥不放心,還沿着這片原本屬于皇帝的田地走了一圈,沒發現什麽大問題,小眉頭這才松開了。

四格格洗手後,輕輕捏了下弟弟肉嘟嘟的臉頰,笑眯眯道:“六弟放心吧,這次肯定沒問題!”

六阿哥點了下小腦袋,他确實沒看出問題來,只等幾天後再看看了。

然後過了幾天,皇帝和六阿哥再去新的那一片地看了好幾遍,還是一顆麥苗都沒有長出來。

皇帝感覺這就有點邪門了,難不成這塊新的田地也不對勁嗎?

他尋思着是不是有人動了手腳,叫四格格這片地長不出東西來?

思及此,皇帝的目光在其他幾個孩子身上掃了一遍。

小太子絕不會做出這種事來,四阿哥跟四格格的關系好,更不可能。

五阿哥跟四格格從小一起長大,兩人也好得很。

三阿哥懵懵懂懂的,估計也沒學會怎麽搗亂。

皇帝的目光不由落在一直幸災樂禍的大阿哥身上,大阿哥後背一寒,汗毛都要豎起來了。

大阿哥對上皇帝的目光,就跟老鼠見着貓一樣,下意識就低下頭。

皇帝不悅道:“老大你躲什麽,朕聽說你還嘲笑四格格沒種出麥苗來了?”

大阿哥聽後連忙搖頭否認道:“皇阿瑪,兒子冤枉啊!兒子只是覺得四妹妹學什麽都快,什麽都會,難得種地卻種不出什麽來,所以特別驚訝而已,絕對沒有嘲笑妹妹的意思!”

他雖然有點幸災樂禍,卻還不至于去嘲笑比自己小幾歲的妹妹。

加上四格格嘴甜,大阿哥對這個妹妹的感覺還不錯。

就是四格格之前太厲害了,哪怕去尚書房旁聽,太傅說的她都記下了。

太傅偶爾問起,四格格都能對答如流,把大阿哥徹底比了下去。

大阿哥郁悶壞了,以前他進尚書房,每天都要被小太子壓着就夠難受了。

好不容易進來幾個小一點的弟弟妹妹,大阿哥想着終于有人比自己差勁一點,他就不用老被太傅說了。

誰知道這幾個小的,除了三阿哥之外,四格格和四阿哥都學得極快。

讓年長一點的大阿哥就更沒面子了,索性這次他見幾乎無所不能的四格格居然種不出東西來,不就幸災樂禍兩句了嗎?

怎麽就叫皇帝知道了,這會兒還來訓斥他了呢!

皇帝瞥了大阿哥一眼,見他委屈巴巴的樣子,就知道這個長子并沒有說謊。

他可能嘴巴壞一點,心腸倒不算壞,不至于對四格格惡作劇。

“行了,你妹妹沒種出東西來,不知道多難過呢。你這個當大哥的怎麽能幸災樂禍,叫妹妹更傷心呢?”

大阿哥一聽,頓時有點內疚。

他之前看四格格滿不在乎的樣子,還以為這個妹妹并不是很介意種不出東西來。

原來四格格表面不傷心,其實是故意裝出堅強的樣子,回頭卻偷偷躲在角落難過得哭的嗎?

四格格:我不是,我沒有,不要亂說!

可惜大阿哥已經開始腦補四格格躲在永壽宮的房間裏,一個人偷偷哭,還不敢告訴別人,心裏不知道多委屈。

別人的田地都長起來了,也就四格格嘗試了兩次都不行。

大阿哥想想換做自己,估計真的要偷偷藏在被窩裏面哭鼻子了!

他頓時有點呆不住了,回去後扒拉了一下,最後想着總給四格格送話本也不行。

最後大阿哥就發現一個新箱子,問道:“這裏面是什麽,我怎麽沒見過?”

宮人小聲提醒道:“主子,這是惠妃娘娘送來的。”

大阿哥一聽,立刻想起前幾天惠妃給他送了一箱子書來,說是難得的孤本。

他聽完就忘記了,畢竟大阿哥一點都不喜歡看書。

如今大阿哥想起來,惠妃似乎還含含糊糊說是明珠送的。

他打開箱子看了看,确實都是難得的孤本,一看就是很有學問的書,于是大手一揮,挑了四五本包起來,讓人送去永壽宮給四格格。

四格格忽然收到大阿哥送的幾本書,還一頭霧水。

不是過年過節,又沒到她的生辰,大阿哥怎麽忽然給自己送禮物了?

四格格看了看幾本書,居然是難得的算數書,仿佛是傳教士幫着翻譯的。

傳教士翻譯得不多,也就皇帝的藏書閣裏頭有幾本。

這些明顯是手抄本,估計是誰謄抄了一遍送來,翻譯得淺顯易懂,相當不錯。

四格格有點擔心自己收下是不是有點不好,拿着書就去找郭珍珠。

郭珍珠聽說四格格的田地裏什麽都沒種出來,其實也不太意外。

畢竟她就是這樣,以前在現代的時候試着種花種菜,愣是什麽都沒長出來。

郭珍珠還擔心四格格會沮喪,不過看女兒的樣子似乎還好?

四格格其實是有一點費解,怎麽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種子,就她的什麽都沒長出來,稍微有點好奇和失望。

只是她聽自家額娘說的,郭珍珠小時候也是這樣,四格格很快就釋然了。

四格格:她這一點像額娘,挺好的!

郭珍珠感覺這女兒是一點都不內耗,十分豁達。得知自己跟郭珍珠一樣種不出什麽來,就不糾結了,還跟皇帝說,這地不能浪費,不如交給六阿哥來種。

六阿哥人太小了,鋤頭再縮小還是大了,于是皇帝就特地讓小明子來代勞。

索性六阿哥站在田地邊上,小手指揮着小明子揮舞鋤頭來種地。

大阿哥後來見了,不知道多羨慕,可惜皇帝只給六阿哥破例了。

其他小阿哥,哪怕是五阿哥也得自個揮舞鋤頭,這就是後話了。

這會兒四格格讓林嬷嬷抱着書過來,問道:“額娘,大哥給我送了幾本書,我看着特別好,擔心很貴重。”

郭珍珠接過來打開一看,也發現是謄抄過的翻譯本,确實十分難得。

她比四格格想得要更多一點,皇帝的藏書閣裏頭有幾本這樣的,一看就是傳教士特意翻譯後讓人謄抄後留下。

可能就傳教士手裏頭有一本,皇帝的藏書閣裏有一本。

如今大阿哥居然也有了,但是按照他的性子,對算數沒那麽感興趣,不可能特意去找傳教士要算數書。

另外大阿哥一直在宮裏,跟傳教士也就午時上課見面,還是幾個傳教士輪流來教,并不熟悉。

皇帝是覺得幾個傳教士輪流來,讓大阿哥也能對比一下,集合每人的優點,就能學得更好。

另外皇帝的考量,估計也是不想指定一個傳教士來教導大阿哥,跟大阿哥的關系太親近。

哪怕這些傳教士如今還算是忠于皇帝,沒表現出問題來,皇帝也不會允許傳教士單獨跟大阿哥接觸,或者對大阿哥的影響太大。

大阿哥上課的時候,周圍還有好幾個宮人,以及太傅也在,叫傳教士也不敢敷衍上課,更不能跟大阿哥有除了上課之外的接觸。

所以大阿哥不可能有機會私下跟傳教士來往,還讓對方給自己送這麽幾本算數書。

所以問題來了,這幾本書是誰送給大阿哥的呢?

這人相當有能耐,能接觸傳教士,跟大阿哥的關系也相當親近。

郭珍珠很快就鎖定了人選,那就是明珠了。

明珠跟惠妃是親戚,算是她的堂叔,給大阿哥送幾本書還是可以的。

尤其這書還是大阿哥正在學的算數,送得正是合适。

可惜大阿哥壓根沒看出這些書的好,直接轉手就送給四格格了。

郭珍珠想了想,還是先讓四格格把書留下來,然後回頭跟皇帝提起這事:“四格格瞅着這書難得,大阿哥興許并不知道這書有多好。四格格不敢收,臣妾想着還是問一問皇上。”

皇帝自然知道明珠給大阿哥送書了,這事倒是提前跟他報備過。

只是明珠直接送書給一個小阿哥不合适,還特意借着惠妃的手送的,也是皇帝默許的事。

就是皇帝沒料到,這書到大阿哥手裏都還沒捂熱,轉頭就送到四格格手裏來了。

皇帝想了一下,就笑道:“不妨事,愛妃讓四格格直接收下就好。朕之前跟老大提了,不要嘲笑四格格的地種不出東西來,免得她難過。”

“老大估計是聽進去了,覺得不好意思,這才給四格格送禮物來賠罪了。”

郭珍珠聽後才恍然大悟,就說大阿哥怎麽忽然給四格格送東西,原來是這樣:“大阿哥也太客氣了一點,其實四格格沒那麽介意的。”

說到這裏,她也有點不好意思道:“這一點四格格像臣妾,臣妾小時候試過在院子裏種花,愣是什麽都沒種出來。”

“後來額娘見臣妾沒種起來特別失望,還特地讓人換了花苗偷偷種下。臣妾只以為這花長得慢,回頭精心伺候了一番,每天除草和澆水,都不讓別人來。”

結果可想而知,這花苗壓根沒活頭,沒幾天就枯萎,死得很快。

皇帝詫異道:“朕還是第一次聽愛妃提起這事來,沒想到四格格居然跟愛妃這一點都相似。”

他就納悶了,這究竟什麽原理,竟然種不活東西?

皇帝沉吟道:“愛妃小時候興許不太知道怎麽照顧花草,如今可能不一樣。”

郭珍珠:皇帝這是不相信世上會有植物殺手吧?

皇帝還真不信,愣是讓人送來好幾盆花,叫郭珍珠照顧幾天試試。

郭珍珠:這花試試就逝世的啊!

果不其然,她每天看着澆水,還有林嬷嬷和琉璃在旁邊盯着,澆得也不多。

但是那花是一天不如一天,幾天後就開始枯萎了。

皇帝盯着這幾盆花看了看,不得不相信,郭珍珠什麽都會,就是不會種東西。

顯然四格格如此聰慧,這一點居然跟郭珍珠一樣。

皇帝想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無完人,不可能真的什麽都會。

五個手指頭都有長短,人不可能擅長所有事。

但是四格格在種地這方面,都不是說哪根手指短一點,而是這手指直接就沒了啊!

皇帝很快就放下了,畢竟四格格除了不會種地之外,別的都會。

反正以後四格格也不需要親自種地,跟六阿哥一樣會指揮種地就行。

看四格格的樣子,種地的過程都記下了,只要不親自動手就沒事。

至于郭珍珠,那幾盆花就交給別人來照顧吧,反正多的會伺候花草的人。

這事就如此過去了,種地孩子團少了四格格一個,她的那塊地給了六阿哥。

皇帝還打算把那塊地的泥土都換成新的,六阿哥卻揮舞着小手表示繼續種就好。

小明子幫着松土,把原本埋的麥種都挖出來扔掉,重新種了一遍。

幾天後,麥苗就發芽了,郁郁蔥蔥長滿了整片地。

皇帝把他那一塊地也重新整理了,麥種亦重新種,泥土都沒換,麥種沒多久也發芽了。

他心下不由遺憾,四格格以後看來不能跟着自己學種地了,幸好還有六阿哥。

在麥苗又長起一寸來的時候,負責那邊收拾好新收的兩塊地發了八百裏加急的折子來。

明珠不可能留在當地一直盯着,于是交給北邊的守軍來負責。

駐地的士兵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兩塊地的邊緣挖至少一人深的溝壑,再先安裝上簡單的護欄,表明這邊是他們的地方。

接着就開始工事,築造石牆。這樣有人進攻的時候,還有掩體來躲避弓箭等等。

原本這些都是按照章程辦的,駐地的士兵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只是這次他們挖溝壑的時候,北邊還太冷沒暖和,地面特別硬,挖起來尤其艱難。

士兵輪流挖了足足半個多月的功夫,才算是挖出快一人深的坑來,底下的土地卻更堅硬,根本挖不下去。

他們幾人嘗試了好幾次,換了工具都挖不下去,只好禀報上峰。

上峰來後也是挖不動,用手擦了擦,發現底下的石頭是白色的。

上邊的土地白色,那是因為下雪,雪沒融化,土地才會看着白色,但撥開後還是會露出泥土的顏色來。

這底下卻不一樣,怎麽擦都是白色,上峰猶豫一下,用鏟子狠狠鑿了幾下,白色石頭雖然沒能挖開,卻破了一點點。

上峰看着這不像是普通的石頭,用手沾了一點放在嘴裏,居然是鹹的。他頓時一驚,讓士兵看守這些白色的石頭,轉頭就寫密折送去給皇帝。

皇帝也沒料到,那塊不毛之地底下居然有鹽礦!

而且這鹽礦埋得很深,還尤為堅硬。難怪當初羅剎國的人沒挖出什麽來,明珠的人也是。

主要一般的鹽礦都在表面,最多挖開半人高就能看見了。

這次的鹽礦太深,還是士兵的運氣不錯,正好挖到一塊難得比較淺的鹽礦,不然壓根沒人發現了。

土地剛到手,羅剎國要知道的話就麻煩了。

皇帝讓北邊駐地的人往外擴一下,原本挖的溝壑放棄,前邊加一面圍牆擋住,然後在圍牆建好後再挖鹽礦,這樣就不會被人發現了。

圍牆建好後,駐地一邊派人假裝在前邊挖溝河和圍牆,一邊秘密讓人在後邊挖鹽礦。

除了最淺的那一塊鹽礦,其他的足足挖上三人高才能看見。因為太堅固,只能一點點鑿開,弄成小塊裝起來,再送回來煉制。

白得了一塊鹽礦,皇帝心情極好。

尤其是他只給羅剎國送那麽一點點糧食換來的,這買賣實在太劃算了。

如果被羅剎國知道,那國王估計要氣死,自己千挑萬挑的不毛之地,居然有鹽礦,還就這樣雙手送出去了。

郭珍珠看皇帝樂呵了幾天,連四格格種不出東西的事都抛諸腦後,都快想不起來了。

只是皇帝沒樂多久,就收到了一封于成龍送來的密折。

折子上說明珠和餘國柱把官都要賣完了,叫他看過後大為光火。

餘國柱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年少時早早喪父,家境貧困,卻天資聰慧,有神童的美譽,在先帝的時候中舉,後來進入戶部。

他知識淵博,皇帝這幾年對餘國柱頗為重用,只覺得餘國柱是清明正派之人。

如今被于成龍告知,餘國柱和明珠聯手賣官,叫皇帝如何不生氣,這不是自己眼光不好被打臉了嗎?

皇帝也沒有偏聽偏信,派人私下查探了一番。就跟于成龍告密的那樣,此事在外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朝堂不少人知道,只有皇帝不知道,這就叫他更生氣了。

一個個都瞞着他,不告發明珠,莫都是跟着明珠混的,視自己這個皇帝于無物嗎?

尤其皇帝想到,當初提拔餘國柱,也是因為明珠的推薦。

他那時候還覺得明珠推薦的人選相當合适,如今才發現這兩人早就勾搭上了!

之前有索額圖在,還能遏制明珠一派。但是索額圖被皇帝撸掉官職後,朝廷就成了明珠一派獨大。

尤其這次跟羅剎國談判,明珠是首功,更是讓明珠一派的勢力變得如日中天。

若非于成龍不怕死上了密折,只怕皇帝還被蒙在鼓裏。

皇帝越想越生氣,忍不住跑來永壽宮跟郭珍珠吐槽了一番:“朕一手提拔明珠和餘國柱,視他們為朝廷棟梁,誰想到兩人竟然沆瀣一氣?”

尤其兩人賣官後,不知道多少蛀蟲成為官員,一上任不是治理當地,而是先大肆斂財。

因為這些人買官花費巨大,都是給明珠和餘國柱的打點。

給出去的錢財,上任後當然要盡快斂回來,受苦的就只有當地百姓了。

皇帝氣得都快噴火了,郭珍珠只能給他斟茶,安撫道:“皇上消消氣,可別氣壞自個了,後邊的事還需要皇上處理才是。”

皇帝喝了一口茶,這才嘆氣道:“是啊,朕還得收拾後邊的爛攤子,光是想想就更生氣了。”

買官的人實在不少,把這些人全部去掉,還得找适合的人重新上任,這就是個不小的麻煩了。

各地那麽多人,光是皇帝一個人選,也不知道要選到什麽時候去。

讓底下官員舉薦的話,皇帝如今都不大相信他們會選合适的人,大多會是他們的自己人而已。

這些自己人可能沒什麽本事,反而拖後腿,倒不如皇帝親自挑了。

皇帝讓吏部送來名冊,看了半天,如今是看得頭都大了。

賣官就必然有空出的位子來,有些原本的人被頂掉了,有些品級莫名下降,不得不下放,空出原本的官職來。

下放的人暫時不可能再調回來,不然又空出官職來了。

他最後只能暫時把頂掉的人叫回來考核一番,沒問題就先上任,再派人盯着,不行就換人。

還有頂掉的人受不住打擊,不是病了就瘋了,那就只能再另外選人過去。

皇帝忙瘋了的同時,也不忘罷黜明珠所有的官職,跟索額圖一樣,還圈起來禁足。

他還得收拾明珠一派,剪除明珠龐大的黨羽,主打的是一個都不放過。

惠妃收到風聲,派人讓大阿哥最近小心謹慎一些,自己也跟鹌鹑一樣躲在延禧宮不出來走動了。

免得她被皇帝見了,會被遷怒。

當然皇帝不至于為難大阿哥,因為明珠的事遷怒到自己兒子身上。

不過大阿哥卻能感覺出不同來,比如他以前身邊的宮人總會送來很多有趣好玩的東西,如今卻是一個都不見了。

宮人再不能随意進出,只能貓在南三所裏頭。

大阿哥如今的功課比以前重了,也沒那麽愛玩樂,只是忽然少了,不由有些奇怪。

沒等他問出什麽,身邊這些宮人就通通被皇帝全換掉了,還一個不留。

大阿哥習慣這些人伺候,一時全部換了生面孔,只感覺渾身不自在。

但是他又不敢忤逆皇帝的安排,只想着能不能留下那麽一兩個熟悉的宮人。

小太子卻敏銳察覺到大阿哥的想法,嗤笑道:“大哥還是別亂動為好,不然皇阿瑪的心情就要更不好了。遷怒到大哥身上就算了,氣壞皇阿瑪的話,大哥罪過就大了。”

大阿哥聽不得小太子這陰陽怪氣的,捏着拳頭都想揍人了。

恰好太傅進尚書房上課,大阿哥才忍下來了。

回頭他一打聽,才得知明珠出事了。

大阿哥也才得知,自己身邊這些宮人都是明珠收買過的,才會一個勁給他送來好玩的東西,各種讨好。

如今明珠倒臺了,這些宮人自然被皇帝清算,一個都無法留在自己身邊。

大阿哥雖然不喜歡小太子,但是不得不說,要不是小太子攔着,自己就要倒黴了,指不定要被皇帝訓斥一頓。

他嘆了一口氣,心裏很不是滋味。

以前大阿哥被身邊的宮人巴結讨好,只以為是因為他的身份。

惠妃以前也經常告訴大阿哥,他是皇帝的長子,身份尊貴,多的是人想到自己身邊侍奉。

如今大阿哥才發現,那些宮人谄媚讨好自己,不全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多的居然是因為明珠,就不由沮喪了起來。

郭珍珠沒在意朝廷的紛紛擾擾,只知道皇帝生氣了幾天,很快就冷靜下來,開始收拾這個爛攤子。

明珠到底立功在前,皇帝暫時沒有弄死他的意思,只圈起來禁足。

但是明珠一派其他人的待遇就沒那麽好了,單說餘國柱就被革職,勒令立刻離京思過。

明珠被皇帝圈起來了,擺明他這邊暫時算是處理完了。

但是餘國柱卻不一樣,直接打發出京,說明皇帝是不會再用他。

于是禦史們就跟雨後春筍一樣全蹦跶出來,一個勁彈劾餘國柱。

大事小事,反正是個事都彈劾,折子跟雪花一樣送進禦書房。

皇帝正在氣頭上,一看就更生氣,于是讓人把餘國柱趕出京城還不夠,直接将人攆回原籍。

言下之意,把餘國柱打回老家去思過,這輩子就別想出來了不說,還要一張老臉丢到熟悉的鄉親父老跟前。

餘國柱當年離鄉的時候有多風光,如今回去就有多丢人和狼狽。

皇帝氣得不行,對餘國柱這個老臣是一點情面都不給了。

當然郭珍珠覺得皇帝這是殺雞儆猴了,餘國柱就是那只-雞,震懾其他朝臣,以後不敢這樣胡來。

餘國柱回鄉後關起門來不敢出外,也可能受不了打擊,很快就病重去世了。

皇帝得知消息後只沉默了一下,然後神色頗為惋惜。

明明餘國柱前邊幾十年都剛正不阿,能夠流芳百世。後邊這幾年卻忽然跟明珠聯手賣官,一世清明全毀于一旦。

原本他是寒門出身,就該更明白寒門的不易。如今這一手賣官,不知道讓多少寒門子弟因此失去了好不容易努力得來的機會。

郭珍珠卻能明白餘國柱的選擇,他的根基太淺,明珠出手打壓,餘國柱自己尚可,後輩的前程就不好說了。

餘國柱打不過,最後就只好加入,跟着明珠同流合污,保住家族的風光。

只能說這是他的選擇,後果也得自己承受了。

唯獨郭珍珠沒料到的是,餘國柱這個工部尚書死了,于是三官保自然而然就成了新的工部尚書。

三官保:好突然,他這個工部侍郎沒當多久就升官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