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105章 第 105 章

第105章

按理說這工部尚書怎麽都輪不到三官保, 畢竟皇帝喜歡用聰明人,而且工部尚書這個位子十分重要。

三官保不夠聰明就算了,其他方面都不盡人意。雖然他已經努力改進了, 尤其在人際關系方面改善了很多, 在皇帝看來卻還是不夠。

問題在于,皇帝剛被兩個聰明人背刺了,還是兩個長袖善舞的聰明人。

于是三官保這個不怎麽聰明,有點傻乎乎的實誠人,反而入了皇帝的眼。

不說餘國柱從小就被譽為是神童,就明珠一開始也只是個普通的侍衛,最後成為大學士,被皇帝重用, 說是權傾朝堂也不為過了。

這麽兩個聰明人, 要是走正路的話, 以後也是能流芳百世,子孫後代都要敬仰之人。

可惜他們兩人後邊走上歪路,奮鬥了幾十年, 最後直接什麽都沒有了, 子孫後代還要跟着背罵名。

尤其得了皇帝的厭惡, 起碼後代的兩代之內就別想出什麽人才了。

哪怕出了,皇帝也是不敢用的, 誰知道這子孫會不會跟他們二人一樣?

可以說他們兩個憑一己之力, 愣是把子孫後代,起碼三代內的前程給提前玩完了。

皇帝被背刺後十分生氣又郁悶, 一時半會也不敢用聰明人。

三官保雖然各方面不夠好,唯獨他對皇帝十分忠心,也夠勤奮努力。

他清楚自己有很多短處, 于是努力學習,又約束幾個兒子不說,皇帝聽說三官保還開了祠堂敲打族人,連旁支一個也沒落下。

據說三官保還拿出了祖先留下的大鞭子,以後誰犯錯了就抽誰,把旁支老的小的吓壞了。

皇帝當時只當個笑話聽,如今卻覺得三官保其實有點大智若愚。

他是不夠聰明,卻足夠清醒,明白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還知道警醒族人,以後不至于知錯犯錯,這就很足夠了。

畢竟很多人身居高位之後就開始忘本,開始驕傲自滿,肆意妄為。

明珠和餘國柱就是典型,得勢後就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

明明他們自己那麽努力和艱難才爬上來,清楚其中的艱辛,但是上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拆了別人的梯子,不讓其他寒門子弟再有機會上來。

皇帝心裏嘆氣,卻越看三官保越順眼,麻溜就把人提拔了。

朝廷中不知道多少大臣羨慕三官保,只覺得他有兩個好女兒不說,如今這運氣實在不一般。

換做平常,皇帝壓根不會看上三官保,工部尚書這個位子又是個香饽饽,不知道多少人明裏暗裏要搶。

工部的油水比戶部還多,誰不想進工部呢?

三官保進去當工部侍郎已經是皇帝破例了,當初多少人暗地裏也惋惜,卻也不敢對三官保做什麽。

畢竟皇帝直接說是破例了,其他人再說不符合規矩,三官保不合适什麽的,就沒什麽意思了。

再就是三官保這人以前不會說話,還摳門,容易得罪人。

如今他倒是會笑了,說話雖然噎死人,卻說得都是實話,表情還特別真誠,叫人想罵都不好意思罵回去。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三官保這是學會了,逢人就笑。

只要不招惹他,三官保說話比以前要客氣妥當得多了。

一般人也沒必要非要跟三官保過不去,說話總是夾槍帶棒的也沒意思,索性三官保跟同僚之間的關系緩和了不少。

這次出了明珠和餘國柱的事,禦史們沒有第一時間禀報皇帝,皇帝讓這些禦史都回家吃自己,直接把人都罷免了,換一批新的來。

要是新的禦史還跟原來那樣,雞毛蒜皮的事就叽歪,重要的事不提,就不是只回家吃自己那麽簡單了。

這打發回家就算了,打發回原籍,那就是沒臉面對鄉親。

新禦史們就老實多了,知道皇帝要用三官保,一個個都不敢上折子再說什麽不合适的話,只紛紛誇贊皇帝有眼光!

于是三官保就這樣順順利利當上了工部尚書,他還感覺挺不真實的,因為全朝堂就沒一個人反對。

禦史們都乖得不行,甚至還捂着良心誇三官保是當工部尚書最适合的人選。

三官保回去後跟自家夫人嘀咕:“這些禦史是腦子被門夾了嗎?居然開始給我說好話了,我聽着都尴尬。”

他就不知道這些新上來的禦史尴不尴尬了,反正三官保尴尬得腳趾摳地。

郭絡羅夫人聽後,沒好氣道:“老爺如今升官了,可就要比之前更謹慎行事才是。”

三官保連連點頭道:“夫人放心,我估計就是暫時上任。過陣子皇上找到更适合的人,想必就會換掉我了。”

反正他這個工部尚書就跟吉祥物一樣,以前當工部侍郎的時候做什麽,如今還做什麽,只是比之前的活計少了。

三官保這一升官,自然空出位子來,多了個工部侍郎。

這位新來的工部侍郎年紀不大,卻很會來事,幹活也麻利,算數尤其好,省下三官保不少事。

他就能樂呵呵當個甩手掌櫃,只最後查查賬,看看成果就行。

但是三官保擔心有人做手腳,最後背黑鍋的變成他自己。于是三官保特地寫了折子跟皇帝說了,他對工部的業務還不夠熟練,所以打算讓底下人的賬本寫得更具體清楚一點。

然後工程款分兩次打,工程過半後準備派人去去當地考核。要是沒什麽問題,第二次工程款才會打。不然這些人偷工減料的,回頭還是三官保的錯了。

三官保人在京城,也不可能事事盯着,只能用這個方法約束一番。

至于去考核的人,他建議不要讓工部的人去,最好是皇帝的人,那樣誰都挑不出錯來,也不會包庇對方了。

皇帝看過折子,三官保努力練字後,字跡勉強還過得去,能看得沒那麽眼疼了。

他笑着誇贊道:“三官保倒是個實誠人,以前的工部尚書可從來沒人提出這樣的法子來。”

以前的尚書不是想不到,而是不可能提出來。畢竟這樣一來,他們到手的油水不就少了嗎?

也就三官保這樣的實誠人壓根不管,直接攤開來讓皇帝去考核。

不行就罰,要偷工減料就讓對方加倍還回來,再押下大牢,換一個新的負責人。

要說三官保一點都不貪,那也不可能。畢竟工部要選材料,多的是人想走三官保的路子,給他送東西。

三官保也不至于兩袖清風什麽都不收,但是收下後會記下來,然後在折子裏告訴皇帝。

當然他也不會收得太過分,意思意思收一點,還要看對方的材料确實過關了才行。

畢竟再貪心,這工程卻是人命關天的事。底下人也得有點油水才能幹活,皇帝很清楚水至清則無魚,根本找不到完全不貪圖一點的人。

唯獨三官保這人實在坦然得很,收多少都寫明白了,送一套珠寶首飾要寫,送一車瓜果蔬菜也寫,叫皇帝心裏有數。

材料這一關,三官保卻卡得很緊。對方要是給的又貴又不好的料子,他直接就換人,哪怕送東西走了門路,依舊一點情面都不說。

幾次下來,這些材料商人也明白三官保的做派。價錢稍微高一點點還可以,太多就不行。

材料質量不過關,或者給的時候是好的,回頭送過去卻是次品,通通都要被三官保拍回來。

他們也乖覺了,給合适的價錢,好的材料,這樣商人有賺頭,三官保能交差,兩邊算是皆大歡喜。

也有禦史察覺此事,覺得三官保這個上峰主動收禮,下邊的人豈不是更過分嗎?

但是三官保居然收一次就給皇帝寫一次折子,然後皇帝點頭後才收,這讓新禦史們怎麽彈劾,這操作也太騷了!

新禦史:三官保你做個人吧!

三官保打了好幾個噴嚏,只覺得有人在背後念叨自己。

他越發感覺自己太聰明了,不收點什麽,就跟同僚們格格不入了。

可是收了,被皇帝知道後也不好。回頭那些禦史一個個跑來彈劾,三官保就感覺更麻煩了。

索性三官保就想了個法子,對方非要送,自己就收下,然後記在折子上送去給皇帝。

皇帝要是說不能收,三官保就把東西退了。如果皇帝沒異議,那他就收下來,等過年的時候換成錢給皇帝送禮物。

三官保這騷操作,皇帝也是第一次見,簡直嘆為觀止,轉頭跟郭珍珠提起來的時候不由感慨道:“朕還是第一次見有臣子收了好處,卻寫進折子裏告訴朕的。”

要所有的大臣都這麽幹,哪裏還有貪官了,收多少皇帝都一清二楚!

郭珍珠沉默了一下,她也沒想到三官保還能這麽幹。

但是不得不說,這麽做确實幹得漂亮。

皇帝經過明珠和餘國柱之後,對貪污和隐瞞兩個詞簡直是有心理陰影了。

三官保如此敞亮,倒是深得皇帝的心。

郭珍珠只能說自家阿瑪也算是誤打誤撞,行事頗為離譜,居然愣是叫皇帝相當滿意。

之前是說三官保不會做官,這不就做得挺好的嗎?

皇帝撤換掉明珠一黨的官員,發現還有人試圖滲透到軍中。幸好發現得早,滲透并不多,卻依舊叫他不放心。

于是皇帝下了個決定,讓各個駐地的統領和副統領輪流到京城來值班。

其他駐地的統領也每年換一次,那就不會讓人滲透進去,叫誰都有機可乘了。

皇帝因為三官保的關系,欽點了道保作為第一個到京城輪班的人。

那道保就能回京一年,郭珍珠得知是嫂子有孕,在駐地不太方便,正準備回京來。

恰好皇帝讓道保也一并回京值班,估計是得知這個消息,給了個方便。

郭珍珠對皇帝十分感激,這樣一來,大哥和大嫂就不用分居兩地。道保也能更好的照顧夫人,下班後也能多陪陪懷孕的她了。

郭絡羅夫人原本得知自家大媳婦要獨自一人回京,還有點擔心。

後來她得知道保也被調派回京一年,兩夫妻一起回來,這才放心了。

郭珍珠讓琉璃帶了不少溫和滋補的藥材回去送給大嫂,另外還送了兩箱适合孩子穿的柔軟布料。

都是比較實在的東西,外頭是有錢都不容易買到的。

大嫂收到禮物後也很高興,特地讓琉璃帶了回信,裏頭全是對郭珍珠的感謝。

郭珍珠看着信箋,覺得大嫂估計誤會了,以為道保能這時候調回京城是她跟皇帝提議的。

不過這點誤會要澄清也麻煩,郭珍珠索性放下了。

她剛放下信箋,就見四格格下學回來了,湊過來笑眯眯說道:“額娘,我想中午的時候跟着大哥一起聽課。”

郭珍珠聽後疑惑道:“中午嗎?是跟着大阿哥聽傳教士說算數的課?你怎麽忽然想聽這個了?”

四格格就說道:“大哥說算數特別難,聽課後還要做功課。他一個人上課看着有點可憐,大哥想讓太子二哥一起聽,但是太子二哥對算數不太感興趣。”

郭珍珠懂了,大阿哥想拉着小太子一起聽算數課,然後失敗了,于是大阿哥就想拉着對什麽都好奇的四格格一起去聽。

然後四格格陪着大阿哥聽了一會課,感覺挺有意思的,于是回來問郭珍珠的意思:她能不能跟着大阿哥一起上課了?

郭珍珠沉吟道:“大阿哥上算術課是皇上的意思,這事你得問問你皇阿瑪才行。皇上要是允了,你才能跟着一起聽課。”

“而且聽課後,還得做功課,對你來說可能太難了。你要不等兩年,再跟着大阿哥一起聽課?”

四格格聽着就搖頭道:“額娘,我聽着不太難,傳教士上課說得挺有意思的。”

雖然傳教士學了漢文,還算流利,只是說話的腔調有點奇怪,确實也能聽懂。

郭珍珠見四格格感興趣,于是等皇帝過來的時候就問了起來。

皇帝意外四格格對算數感興趣,也挺高興道:“四格格要喜歡,跟着老大一起聽課也沒什麽。不過四格格年紀小,算數的功課做不做都可以。”

郭珍珠聽着就想笑,合着大阿哥好不容易讓四格格一起聽課,到頭來還是只有大阿哥一個人做功課嗎?

大阿哥這倒黴孩子,郭珍珠都忍不住有點同情他了。

皇帝發了話,四格格就跟着大阿哥在中午的時候一起聽課了。

學習搭子四阿哥見了,也想跟着一塊聽課,皇帝就點頭允了。

小太子見四格格和四阿哥都陪着大阿哥去聽課,自己不去好像也不好,于是跟皇帝提議一起去,也能幫着照顧弟弟妹妹。

皇帝也沒拒絕,索性上午太傅上完課,陪着幾個小阿哥和四格格在中午的時候上課。

傳教士之前收到消息,說中午的時候來聽課的學生要多一些,進來的時候還是大吃一驚。

實在是他以為來一個,沒想到來了好兩個小阿哥,甚至還有個小格格。

四格格年紀還小,所以沒弄屏風,跟哥哥們一起坐着聽課。

傳教士想了想,還是從簡單的說起,給大阿哥說過,也算是給他溫故而知新了。

大阿哥當然樂意啊,之前學的還沒吃透,他巴不得傳教士沒那麽快教新的,功課就不會越來越難了。

他一想到除了自己之外,多了幾個人一起做功課,就忍不住高興。

除了大阿哥聽過一遍,這時候有點心不在焉的,其他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就連對算數不怎麽感興趣的小太子,這回認真聽課後,都感覺算數其實有點意思。

今天的算學課很快結束了,大家聽得意猶未盡。

傳教士給大阿哥布置功課後就準備走了,大阿哥不由詫異道:“其他人不用留功課了嗎?”

這話叫傳教士疑惑道:“皇上發話,其他人只是來旁聽的。”

既然是旁聽,那自然就不用留功課做了。

這話把大阿哥整懵了,到頭來他就是多了幾個上課搭子,最後只有自己苦哈哈要寫功課嗎?

大阿哥這眼淚當時都快要下來了,好在四格格開口道:“我剛聽了一會,想做一點簡單的功課。”

她這麽一提,四阿哥也跟着附和。

傳教士很欣慰小格格和小阿哥都喜歡自己教的算數,于是就當場寫了幾個簡單的題目,讓他們兩個回去做了。

“要是不會,明天可以來問。”

四格格點着頭,收下功課,擡頭就見大阿哥目光灼灼盯着她,不由納悶道:“大哥,怎麽了?”

大阿哥感慨道:“還是四妹妹最好了。”

他還以為又得繼續一個人做功課,四格格居然主動提出要功課,果然妹妹才是最體貼的!

四格格被誇得一頭霧水,還是點頭應道:“多謝大哥誇我。”

大阿哥又積極說道:“四妹妹要是這些題目不會,也可以來問我。”

他瞅了一眼傳教士剛給四格格的題目,确實很簡單,那些題目自己都會!

大阿哥驕傲挺起胸膛來,他總算有比四格格學得更快更好的了,以後四格格想問,自己也能立刻回答出來!

四格格乖巧笑道:“好,我不會就來問大哥。”

她帶着題目回去,很快就寫好了,拿過來給郭珍珠看。

郭珍珠看了一眼,傳教士留下的是加、減、乘法的題目,數字都不大,顯然是對年紀小的四格格頗為照顧。

傳教士倒是小看了四格格,以及其他小阿哥了,他們從小第一個學的就是九九歌,也就是現代的九九乘法表。

這個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一直繼承下來,幾乎每個學童第一個學的都是這個。

不過西方在現代的時候依舊沒有九九歌這個東西,所以如今這些傳教士不知道,郭珍珠似乎也不意外了。

西洋人故步自封,覺得他們的算數是頂尖的,也就不屑于打聽和學習這邊多年繼承下來的一些知識了。

郭珍珠記得在現代的時候,國外有學校想引入九九歌,卻遭到國外家長的反對。

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說這個九九歌對他們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當時看見新聞的郭珍珠一頭問號:哪裏難了?

只能說西洋人的算數居然一代比一代差,其實也是有緣由的。

他們太傲慢了,根本就不接受其它新知識,尤其是發展暫時不如西洋的國家。

郭珍珠就問四格格道:“這些題目不難吧?傳教士怎麽忽然給你留題目了,不是說要旁聽嗎?”

四格格解釋道:“我想着聽課後有功課的話,能記得更深一點。”

她就是沒想到,傳教士最後留的功課會那麽簡單,頓時有點失望了。

郭珍珠笑着揉了揉四格格的小腦袋:“簡單點也沒什麽不好,學習都是從淺到深的。今天上課,傳教士說的是什麽?”

她一問才知道,傳教士今天說的居然是幾何。

看來傳教士還是用心想給大阿哥教點什麽,連皇帝都喜歡學這個,于是就教了。

問題在于皇帝一聽就懂了,大阿哥聽了一段時間,依舊弄不清楚。

傳教士又不好說大阿哥聽不懂,免得大阿哥惱羞成怒,叫皇帝知道後不高興。

于是他借着幾個小阿哥和四格格新進來聽課,就有理由從頭開始說一遍了。

大阿哥再聽一遍,應該就能聽明白了吧?

郭珍珠:這題她會!哪怕大阿哥把這課背下來,還倒背如流,不懂還是不懂的啊!

她仔細問了問,四格格今天上的幾何是最基礎的,只說了簡單的圖形。

比如三角形、圓形以及直角、圓周、外角和內角等等,讓孩子們對幾何有個入門的概念。

後邊估計會陸續教怎麽測量面積,這內角多少度要怎麽計算等等。

郭珍珠問完,就見四格格雙眼亮晶晶看着自己,不由好笑道:“怎麽這樣看着我,臉上有什麽嗎?”

四格格眨巴着眼睛說道:“額娘很厲害,說什麽都懂。”

她剛才說的那些,郭珍珠臉上沒有多驚訝,似乎都知道,還說出幾個四格格還沒聽到的詞。

不過四格格曾經在大阿哥那邊聽說過,知道傳教士後邊會說,于是對自家額娘更佩服了。

郭珍珠笑笑道:“還好,我也就知道一點。”

四格格笑笑道:“我要有不會的,以後還能來問額娘。大哥如果不會,就沒人能問了,只能問傳教士的幾個先生。”

但是傳教士的漢文不大好,簡單的對話還好,說得複雜點,一激動還會用上母語。

原本大阿哥上算數課已經聽得夠心累了,還要聽傳教士夾雜着母語的話,他就更郁悶了。

郭珍珠也能理解,傳教士來這邊的時間不算長,能聽懂能對話,已經相當不錯的。

不過這确實是個問題,大阿哥上課能聽懂已經夠難的了,如果傳教士還用母語來解釋,那就讓他更是抓瞎。

郭珍珠跟皇帝提起這事來,皇帝就點頭道:“的确是個問題,傳教士裏會漢文的人都進宮輪流上課。只是說得最好的,是來這邊時間最長的南懷仁。”

“不過南懷仁太忙,只能一個月抽出幾天時間去上課。”

皇帝說完又笑笑道:“南懷仁做了不少有趣的東西,正好這會有時間,愛妃跟着朕一起過去看看吧。”

他帶郭珍珠去了乾清宮,走到後邊的院子,一個大房間裏全是各種儀器,擺得滿滿當當的。

郭珍珠看到了天文望遠鏡,顯然是傳教士帶來的。

她透過鏡筒看出去,這望遠鏡還是太模糊了,不夠清晰,看得也不夠遠。

不過在這個年代,已經相當不錯了。

皇帝笑笑道:“朕就知道愛妃會用這個,夜裏的時候可以用來看天上的星星。”

他帶着郭珍珠去了另外一個房間,裏面有六個儀器:“這是南懷仁按照渾天儀的思路,做的六個測量的儀器。”

渾天儀雖然集合好幾種,能一器多用,卻很能精确測算。

南懷仁就把各種測算分開,做出了六個儀器,有天體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赤道經緯儀、象限儀和紀限儀。

郭珍珠看着這些儀器不但能用作測算,造型還跟藝術品一樣精美,感覺南懷仁的審美倒是不錯。

皇帝又指着旁邊書架上滿滿當當的手寫書冊說道:“南懷仁還擔心欽天監的人不會用這些儀器,特地寫了儀器如何制造、怎麽安裝和使用的方法。”

聽見這話,郭珍珠忍不住好奇過去拿出一本書冊來看,發現上面不但有字還有圖,寫得足夠詳細。

就連她這樣的外行,看了一會就明白這儀器是用來做什麽,又是怎麽用的,南懷仁倒是十分細心體貼了。

這儀器顯然做出來是真的讓人用的,而不是南懷仁一個人獨占,只有他能用,那麽皇帝就只能依賴他一個人了。

郭珍珠:南懷仁他人還怪好的呢!

儀器的說明書寫成這個樣子,欽天監的人要說不會用,那就過分了。

她記得南懷仁不但做了這些儀器,皇帝平定三藩的時候用的大炮也是南懷仁幫忙設計和鑄造的。

只能說南懷仁真是全才,什麽都會。

皇帝還拿出一盒子立體幾何模型,裏面是用楠木打造的,周圍磨得光滑幹淨,還刷上了黑漆,拿在手裏有點分量,卻能更直觀。

“這就送給四格格,看她那麽喜歡算數,應該也會喜歡幾何。”

郭珍珠笑着接下,心裏覺得四格格收到這個禮物,一定會很喜歡。

皇帝還送了郭珍珠一個溫度計,介紹道:“原本西洋人送了一對,朕看着簡單,就讓人仿造了,用來看溫度還不錯。”

郭珍珠明白,皇帝這是覺得西洋做的溫度計很簡單,于是讓人仿造了出來。

只是做得不多,不然滿宮裏估計都有了。

郭珍珠仔細看了看,這溫度計相當大,架子上裝了一個圓筒,是利用銅球的熱脹冷縮使玻璃管內水柱升降,然後看出溫度的升降來。

她感覺這麽大的溫度計實在太占地方了,不過造型精美,當個擺件也不錯。

郭珍珠還厚臉皮跟皇帝多要了一個溫度計,打算送給宜妃,想必五阿哥見了,一定很喜歡溫度計這個大家夥。

皇帝大手一揮就答應了,另外讓人送了一臺溫度計去翊坤宮。

宜妃第二天過來的時候笑着說五阿哥見了溫度計很喜歡,抱着都不肯放手。

第三天宜妃再過來的時候,就皺着臉拉過郭珍珠小聲說道:“姐姐,這該如何是好?五阿哥把那溫度計拆得七零八落的,如今他裝不回去。”

郭珍珠: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