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110章 第 110 章
第110章
郭珍珠以為皇帝着急回去, 她回頭去護國寺求了平安牌後,再讓人加急送過去給皇帝就好了。
誰知道皇帝居然留下來,只等她去護國寺回來再走。
郭珍珠:看來皇帝很喜歡這個平安牌啊!
她能怎麽辦, 只好趕緊去護國寺走了一趟, 求了一塊平安牌回來送給皇帝。
皇帝拿到後很高興,貼身帶着,就準備再次出發了。
他留下來也沒閑着,各路的戰況都集中送了過來。
前線進行得頗為順利,裕親王帶着大軍從左翼包抄噶爾丹的叛軍,另外有協助的阿密達将軍帶兵從右翼進攻。
叛軍原本選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以為十拿九穩,沒料到裕親王竟然從小路沖了上來, 把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加上援軍來的速度比之前更快, 叛軍一時招架不住, 于是麻溜就要投降了。
裕親王收到噶爾丹投降的書信,壓根就不相信。不過皇帝的意思是暫時穩住叛軍,免得他們狗急跳牆。
于是裕親王想了想, 還是留下投降信, 卻沒說什麽, 圍着剩下的叛軍不肯撤退。
噶爾丹見裕親王的大軍不退,又另外請了活佛當說客。
裕親王可以不當其他人一回事, 卻不能怠慢了活佛, 到底還是把人請進來了。
活佛只說噶爾丹是無意進犯,又代替噶爾丹告罪, 還保證他們再不會胡來。
有活佛做擔保,加上裕親王這些天跟叛軍周旋,還得急行軍, 将士早就累得不行,也想要暫時休整。
所以裕親王就答應暫時不圍剿叛軍,把人放回去了。
皇帝正準備出發,收到裕親王這個消息,差點氣了個倒仰。
活佛保證的事,裕親王就信了嗎?
畢竟活佛又不是噶爾丹本人,他保證有什麽用,噶爾丹要是出爾反爾,活佛能怎麽辦?
皇帝都快氣死了,寫了一封訓斥裕親王的信箋,八百裏加急送過去。
郭珍珠眼看皇帝一口氣寫了整整五頁信紙,全是罵裕親王的,就知道皇帝是有多生氣了。
裕親王收到信箋的時候,看完估計都被皇帝罵懵了。
他原本有點小委屈,是覺得将士們急行軍太累了,需要休息。另外一方面,其他兩路援軍還沒過來彙合。
等彙合之後,他們就能一舉圍剿叛軍,一次性收拾掉噶爾丹。
皇帝在最後卻說了,裕親王想休整,叛軍難道不想嗎?
如今裕親王直接送了叛軍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他們就能調整過來再戰,簡直延誤了戰機!
如果裕親王之前就能再接再厲,還有叛軍什麽事,這場仗就能結束了!
裕親王這才發現自己被噶爾丹忽悠了,派來的說客太厲害,一時真把他說服了,看着活佛是為他着想,其實也給了叛軍一個喘息的機會!
裕親王當機立斷,想着噶爾丹應該沒走遠,于是叫上活佛一起追了過去。
噶爾丹被追上後沒辦法,只好靈機一動,去佛祖面前發誓,又寫下保證書,保證絕不會再犯。
裕親王雖然不大滿意,不過把保證書送過去,好歹能平息一下皇帝的怒火。
皇帝是收下了噶爾丹的保證書,表面上似乎不再追究,私底下卻讓裕親王加緊防範,畢竟噶爾丹是個極為狡猾之人。
裕親王讓人監視噶爾丹,誰知道轉頭就失去了對方的蹤跡,噶爾丹居然跑了!
他一邊派人追蹤,一邊看着糧草沒剩下多少,噶爾丹跟喪家犬一樣跑了,估計也沒能耐再卷土重來,于是帶着大軍班師回朝。
皇帝收到消息的時候,裕親王帶領大軍都快回到京城了,又氣得不行。
裕親王這不打一聲招呼就跑回來,當他是什麽呢!
等裕親王到京城大門口的時候,皇帝親自帶着大臣來迎接。
迎接是要迎接的,罵還是要罵的,裕親王在城門口就被皇帝罵了個狗血淋頭。
皇帝覺得裕親王不聽調度,私自帶着大軍回防,還大意放走了噶爾丹這個主謀。
裕親王被皇帝罵得擡不起頭來,好在皇帝罵完後,只扣了裕親王三年的俸祿,還讓他暫時回府休息,不用上朝。
事後在早朝的時候,就有大臣認為皇帝對裕親王罰得太輕了。
延誤戰機,放走主謀,還随意調回大軍,沒跟皇帝報備就班師回朝。
這一樁樁的,換個人的話,早就人頭落地了。
也就是裕親王的身份格外不同,那是不是該撸掉爵位,用作警示他人?
不然以後誰将在外都不聽皇帝的話,胡作非為,那還得了?
這話皇帝就不愛聽了,說誰不好,說他親哥呢!
尤其裕親王确實犯錯了,但是之前打敗叛軍的功勞還在,最多算是功過相抵,扣三年俸祿意思意思就好了,你們還來勁了?
皇帝生氣,罰裕親王可以,但是大臣蹦跶着要撸了裕親王的爵位,那就不可以!
他把大臣訓斥一番:再叽歪,你行你上?下次再打仗,讓你們去前線!
這話讓大臣通通閉嘴了,他們還以為皇帝那麽生氣,怎麽都要跟裕親王過不去,于是一個個就想迎合皇帝,給裕親王的懲罰重一點。
如今好了,皇帝完全是護短,還雙标。
他罵和罰裕親王可以,但是其他人說裕親王不好就不行!
郭珍珠也是看出皇帝的雙标來了,這邊罰了裕親王三年的俸祿,那邊就讓人是送了不少東西去裕親王府,生怕他親哥受委屈。
上前線可能受傷了,可能累着了,得送點傷藥和滋補的藥材過去,還一車車的送。
郭珍珠看着內務府的單子,皇帝這是把半個藥材的庫房都送過去了吧!
足見皇帝對這個親哥是多重視了,裕親王再怎麽犯錯也是他的兄弟,該罵的時候要罵,該護着的時候也得護着了。
另一邊裕親王派去盯着噶爾丹的人送來消息,皇帝看過後臉色就變了。
他喃喃道:“噶爾丹居然跑到羅剎國去了,這是打算去那邊借兵嗎?”
要是羅剎國摻和進來,那就麻煩了。
雖然皇帝不怕羅剎國,但是架不住羅剎國的人高大勇猛,一個能頂他們這邊好幾個,打起來未必不能贏,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皇帝的指尖在桌面點了點,有些頭疼裕親王之前把噶爾丹給放走了,如今真是後患無窮。
對于怎麽處置逃到羅剎國的噶爾丹,朝廷大臣又開始吵起來了。
有的認為噶爾丹已經不成氣候,已經是喪家之犬,逃過去也沒什麽,沒必要因此跟羅剎國為敵。
有的則是認為噶爾丹是心腹大患,不除掉的話,以後很可能卷土重來,怎麽都不能就這樣放過他。
可是去羅剎國把噶爾丹抓出來,怎麽進去,怎麽找人,都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一個不好,弄巧成拙,像是要入侵羅剎國一樣。羅剎國一激靈,要跟他們打起來,這就得不償失了。
皇帝自然偏向後者,不怎麽想輕易放過噶爾丹,但是怎麽把人弄出來确實是個問題。
他日思夜想的,去永壽宮跟郭珍珠一起用飯的時候都有點心不在焉。
郭珍珠見皇帝打了勝仗,反而沒多高興,不由納悶道:“皇上怎的贏了,卻不歡喜了?”
聞言,皇帝嘆了一口氣,把噶爾丹逃去羅剎國的事簡單說了:“朕不想放過他,卻不好直接進羅剎國把人抓回來,為此煩惱不已,朝中大臣也沒能想出個什麽好法子來解決。”
聽見這話,郭珍珠一邊吃着自己喜歡的糖蓮藕,一邊随口答道:“皇上不好進羅剎國進去抓人,讓羅剎國把人交出來不就好了?那也省得進去找人,羅剎國那麽大,哪裏就好找了?”
皇帝拿着筷子的手一頓,顯然愣了一下道:“噶爾丹能起事,明顯是背後有人支持,不然糧草和武器從哪裏來。朕懷疑他背後支持的人,正是羅剎國,可惜卻沒有證據。”
郭珍珠聽着眨眨眼道:“證據的話,逃去羅剎國是不是只有噶爾丹一人?他的心腹應該還在這邊,被皇上抓起來了吧?”
皇帝一聽,忽然明白她的意思,不由笑了起來:“确實,噶爾丹的心腹和親兵都被抓起來了,還在大牢裏關押着。”
“愛妃說得對,這就是現成的證據了,不愁羅剎國不主動交人,把噶爾丹送回來。”
郭珍珠吃着甜絲絲的糖蓮藕,心想皇帝的反應真快,她才起了個頭,皇帝就明白了。
确實證據這個東西,皇帝說有就是有,難不成羅剎國還派人來查證嗎?
尤其噶爾丹的心腹和親兵都在,他們在噶爾丹身邊多年,最是受信任之人。
他們受不了審問,吐露出羅剎國是在背後支持噶爾丹叛亂,供詞都出來了,難道羅剎國還跑來跟這幾個人對質嗎?
對質也沒用,很可能羅剎國真過來了,人就死無對證了。
于是這主動權又回到皇帝手裏了,反正皇帝說是就是,羅剎國能怎麽辦,自證清白嗎?
羅剎國要怎麽自證,把噶爾丹推出來對天發誓,背後支持的人不是他們嗎?
哪怕噶爾丹真發誓,誰會相信呢?
那麽能讓羅剎國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就只能把活生生的噶爾丹主動交出來了。
郭珍珠可以說這法子其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不要臉,理直氣壯耍-流氓。但是跟羅剎國說道理,根本說不通,還不如另辟蹊徑了。
郭珍珠又笑笑說道:“羅剎國不願意交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然噶爾丹回來了,指認他們是背後支持的人就麻煩了。到時候跟咱們結仇,咱們要報複回去,羅剎國也要受不住。”
所以羅剎國只敢暗地裏支持噶爾丹,暗搓搓搞事,不敢正面剛。
因為兩國真打起來的話,就很可能會兩敗俱傷了。
郭珍珠估摸着,羅剎國不太願意低頭,很可能也跟着一起扯皮。
反正事情羅剎國是不認的,卻也不樂意交人:憑什麽大清說主動交人,他們就要交,羅剎國不要面子的嗎?
郭珍珠這麽一說,皇帝冷笑道:“确實是羅剎國能做得出來的事,不過他們不願意交也得交了。”
她給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讓皇帝立刻領悟,還迅速延伸了一番:“朕可以讓邊境的駐軍把紅衣大炮對着羅剎國,記得那邊足足有十座大炮,要是羅剎國不交人,咱們就開火。”
郭珍珠:哦豁,她的辦法只是不要臉地無中生有,皇帝這是直接上真家夥啊!
不過也是,羅剎國要是賴皮,一問三不知。不知道噶爾丹過去了,不知道噶爾丹在哪裏,反正就是不知道,皇帝也拿他們沒辦法。
上一排紅衣大炮,想必羅剎國立刻就會想起噶爾丹在哪裏了吧!
皇帝終于解決了這事,臉上也有了笑容,回去後就吩咐下去了。
得知消息的大臣:好在皇帝沒用這一招對付自己人,害怕!
收到消息的羅剎國:人幹事啊?
但是皇帝說到做到,真讓駐軍搬出一排紅衣大炮,對準羅剎國的邊城。
還讓嗓門最大的将士吆喝,三天內羅剎國就要把噶爾丹交出來,不然就開炮。
拖個三天,那就再開炮!
皇帝:朕人還怪好的,給了羅剎國三天的時候去找噶爾丹呢!
羅剎國:他們這國土那麽大,要真不知道人在哪裏,三天內去哪裏把人找出來啊!
不過羅剎國還是抱有僥幸心理,尤其他們之前說不知道噶爾丹進來了,轉頭三天內就把人找到還交出去,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于是羅剎國就拖了三天,覺得皇帝應該不敢随便開炮。
真開了,那跟宣戰有什麽區別?
皇帝早就準備好了,讓将士們大喊:我們協商過了,三天內交出噶爾丹,不然就開炮!三天到啦,你們沒交人,那咱們就開炮了!
将士們早就把炮彈準備好了,喊個三遍就開炮。
羅剎國:來真的啊?!
好在皇帝沒打算真的跟羅剎國拼個你死我活,向着邊城一圈,描邊一樣開炮。
這樣傷不了人,最多把城牆炸裂一點,無傷大雅。
邊城的百姓快吓死了,羅剎國的貴族也吓得不行,連夜沖去皇宮,讓國王把噶爾丹交出去。
開玩笑,國王在都城那麽遠的地方,紅衣大炮是打不中,但是邊城有貴族的産業和商路,打中了還得了?
而且誰說大清這次只打邊城,見羅剎國還不交人,直接就攻進來呢?
就為了一個外人,卻要造成他們的損失,何必啊!
羅剎國的國王剛開始還嘴硬,不願意交人,只覺得大清不敢真來。
但是得知城牆都被紅衣大炮轟塌了,國王立刻改口,讓人把噶爾丹送去邊境線,叫噶爾丹自己跑。
他還是死要面子,主動交人是不行的,只說噶爾丹逃出羅剎國了!
貴族也覺得這樣一來,他們的面子保住了,大清又終于沒理由發難,确實是個好主意。
皇帝也沒想到羅剎國的手腳那麽快,直接就把噶爾丹放了,而不是扭送過來。
邊境線太長了,駐軍人數有限,不可能所有地方都有人駐守,于是就讓噶爾丹跑了!
皇帝氣死了,但是噶爾丹都跑了,他還不能繼續對着羅剎國發難,不然有理都要變成無理了!
他吃飯的時候眉頭緊皺,忽然擡頭看了郭珍珠一眼。
郭珍珠被皇帝看得一臉莫名其妙,疑惑地看了過去:“皇上這麽看臣妾做什麽,是臣妾臉上沾了東西?”
皇帝搖頭道:“沒沾東西,朕只是想起愛妃之前的話……愛妃覺得,羅剎國這次放走了噶爾丹,朕是不是該找羅剎國索要賠償?”
郭珍珠:皇帝真有你的,聽她建議了一次不要臉,立刻就學會了是吧!
皇帝:學廢了,開幹!
郭珍珠煞有其事地點頭道:“嗯,皇上說得有道理。要不是羅剎國沒看出噶爾丹,怎麽就叫他進了羅剎國還能跑了呢?”
“羅剎國那麽多人,還不止三天的時間,都沒能把噶爾丹找到還送過來,肯定是他們的錯了!”
羅剎國的國王要聽見這話,估計都要氣吐血了,就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理由!
皇帝附和着點頭道:“朕也是這麽覺得的,愛妃跟朕真是心有靈犀。”
他微微一笑,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皇帝回去後就寫了國書,送去羅剎國,譴責羅剎國沒看住噶爾丹,叫他逃跑了。
如今他們沒找到噶爾丹,那就是羅剎國的錯了,是不是該賠償他們的損失?
開炮費彈藥,也是羅剎國拖了三天之後才回複的緣故,這彈藥錢得給吧!将士們守了好幾天,這辛苦費得給啊!
另外他們還得派人去追噶爾丹,這路費也得羅剎國意思意思給點吧?
羅剎國:你聽聽這是人話嗎?
皇帝送了國書,又是給三天時間,那些還沒送回去的紅衣大炮又能幹活了。
羅剎國邊城的城牆還沒修好,如今也不敢修了,反正修了也可能轟沒了,索性放着得了。
收到國書的羅剎國不肯賠償,也擔心紅衣大炮真敢轟過來,國王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他當初為什麽要支持噶爾丹,為什麽招惹大清的皇帝,如今還要破財消災嗎?
之前他支持噶爾丹送去多少糧草和武器,這都打水漂不說,還得給大清皇帝送一大筆錢嗎?
國王真是一肚子苦水說不出,郁悶得要死,偏偏他還真不敢把大清得罪死了,只好委屈巴巴派人來談判。
哪怕破財消災,也得出最少的錢才行!
皇帝也不慣着羅剎國,讓談判的大臣把賠償往高喊,拖三天就叫邊境的駐軍放炮,看誰熬得住。
不過戶部尚書也來哭喊,說這麽三天放下去,炮彈的錢也太費了一點。
皇帝想了想,就讓人放空心炮。裏面的火藥都去掉,那就省錢多了。
砸過去雖然不炸開,卻也足夠震懾人,還能把圍牆給砸沒了。
戶部尚書見皇帝真替國庫省錢了,自己就不好繼續哭了,不過還是努力勸阻皇帝別跟羅剎國真打起來啊,這打仗的錢燒起來可遭不住。
裕親王帶兵出去走一遭,就不知道燒掉了多少糧草。畢竟那麽多士兵,每張嘴都要吃,消耗的糧食積累起來,每天都是一個龐大的數目!
幸好這場仗打得不久,不然戶部尚書又得哭了。
皇帝擺擺手,示意戶部尚書放心,羅剎國慫得很,又不占理,加上災荒的緣故,哪裏有糧草能跟他們打仗呢?
不然羅剎國也不會想偷偷搞事,扶持噶爾丹了。估計噶爾丹許諾了羅剎國不少好處,如果噶爾丹真打下一大片土地下來。
這邊土地肥沃,糧食不少,加上皇帝新找的水稻,在南邊能一年三熟,搶過來的話,羅剎國哪怕拿一半都能笑死。
誰知道羅剎國投資後,沒得多少好處,還要破財,估計心裏對噶爾丹是恨死了。
皇帝笑笑道:“朕加把勁,過陣子可能不需要朕派人去找噶爾丹,羅剎國的人就迫不及待想找到他了。”
戶部尚書後背一陣惡寒,感覺皇帝笑得怪滲人的。
他麻溜就退下了,反正自己只管着戶部和國庫,其他事就不摻和了。
皇帝布置了一番,過陣子有了成效,才跟郭珍珠提了起來:“朕讓人偷偷跟羅剎國透露,說噶爾丹其實家族裏留下了一個藏寶圖。只有他們家族的繼續人才知道,裏頭有什麽東西就不清楚了,反正十分值錢,一般不能随意動用。”
郭珍珠聽得挑眉,皇帝這還挺會編故事的:“皇上,羅剎國會相信嗎?他們會不會覺得噶爾丹有這麽個寶藏在手,怎麽還找羅剎國合作。”
聞言,皇帝嗤笑一聲道:“羅剎國人傻錢多,噶爾丹能白拿糧草和武器,還不用消耗自家的寶藏,誰不樂意呢?”
這話聽得郭珍珠更是挑眉,皇帝這一招夠損的。
反正她要是羅剎國的國王,這會兒都要氣得跳腳了。
郭珍珠立刻就明白皇帝編這個故事是要坑噶爾丹了,羅剎國得知自己被騙,可能半信半疑,但是有個家族世代流傳的藏寶庫在,那就很讓人心動了。
她就不相信羅剎國的國王不心動,要是能搶走噶爾丹這個所謂的家族寶庫,國王豈不是要發啦!
他能把噶爾丹捉回來打一頓來消消氣不說,損失的錢財能補回來,甚至還能發大財。
這下子,羅剎國的國王比皇帝估計更想抓住噶爾丹了。
郭珍珠眨眨眼道:“皇上,要是羅剎國把噶爾丹抓住了,問不出來,豈不是知道被騙了?”
皇帝笑着搖頭道:“誰會把自己家族的秘密說出去呢,那必然是死都不說的。”
郭珍珠:皇帝主打的就是他不用費人力物力去捉人,全交給羅剎國的國王了。
人家那麽辛苦抓到噶爾丹,皇帝就好心不要回來了,叫羅剎國的國王能仔細問。
這哪裏能問出來,畢竟噶爾丹自己都不知道這件事,當然一問三不知。
羅剎國的國王壓根不覺得自己被騙了,只會認為噶爾丹不配合。打一頓不夠,那就來兩頓,反正打到人願意開口就好。
光是想想,郭珍珠就明白噶爾丹以後的日子不會多好過了。
他是逃得足夠快,也夠隐秘,人又聰慧,估計已經跑到沒人能發現的地方藏身。
偏偏羅剎國原本是噶爾丹的同謀,同謀派人來找,噶爾丹就不會有所防備,于是很輕易就被抓住了。
被羅剎國的人抓到後,噶爾丹估計都要懵了,壓根不明白對方怎麽會抓自己。
恐怕他要被打好幾頓後,才會發現自己被皇帝坑慘了。
可惜不管噶爾丹怎麽解釋,羅剎國的國王眼裏想必只有藏寶庫在,壓根聽不進話。
皇帝一笑,又補充道:“朕這個消息不止透露給羅剎國的國王,幾個地位高的貴族也一并悄悄告知了。”
郭珍珠沉默了,只能說皇帝不愧是學霸,簡直是舉一反三。
無中生有完全被他玩出花樣來了,不但告訴羅剎國的國王,還告知了幾個貴族。
貴族當然也想要這個寶庫,于是私下派人去找噶爾丹的蹤跡。
人多力量大,找到噶爾丹的幾率就要更大了。
到時候可能貴族先抓住人,國王去要人,兩邊就差打起來了。
彼此才明白都得知這寶庫的消息,好東西只有一個人知道,那他可能半信半疑。
兩個人都知道,那他們就是競争關系了。
不搞快點,就要被對方搶走了啊!
這時候兩邊哪有心思探究寶藏庫是真是假,當然得趕緊抓住噶爾丹先問出地點,搶過來才是自己的啊!
如此一來,皇帝都不用親自對付羅剎國,他們國王和貴族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微妙了,還可能拼命打起來。
他們打得越是厲害,皇帝估計就越高興。
失禮了,果然論道行,郭珍珠跟皇帝一比,真是自愧不如!
郭珍珠的無中生有就是耍個賴,讓對方把人交出來。
皇帝的無中生是不費一兵一卒,借刀殺人不說,還直接讓羅剎國內亂起來,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勢力。
羅剎國的國王和貴族要是後來得知真相後,估計哭都要哭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