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辦報

辦報

夫妻兩人只辦一個民營小報,門檻不高。晖華找了幾個場地,兩人合計,選了離學校較近的一間兩層小公寓,就在江邊南興路上。樓下放印刷機,樓上寫字辦公,報刊名為《沿江商報》。

他們找了兩名同學幫忙做事,一個負責編稿,一個負責排版印刷,晖華負責與學校老師對接、校對、審閱、定稿,肖竹勳負責拉廣告、推銷報紙,《沿江商報》就這樣辦起來了。

《沿江商報》為四開小報。各版面內容大致是:第一版為“時事要聞”并囊括“本市新聞”;第二版“本報專電”既“社論”或者國際時事要聞;第三版有譯林和“女性縮輯”;第四版是“各屬新聞”或廣告。

負責編稿的同學,其實以前見過一面,他原來是一起送裴秀去醫院的那位男生。晖華記得他找上門來毛遂自薦:“學姐,我是林方洲,這是我自己寫的一些文章你可以看看,再考慮要不要用我。一直以來我就很想從事新聞工作,如果能和你們共事,我榮幸至極。”

晖華之後看了他的文章,行文觀點明确,文字舒展自如,确實有文采,晖華立馬把他招到報社來當編輯。

商業報紙中,學術研究的內容占比很大,具有一定專業性,《沿江商報》剛開始無人問津,這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不過劣勢也能轉變為優勢,他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展示專業內容,寓教于樂,雅俗共賞,再加上報刊內容也做了細分,不單單光是學術,生活、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很豐富,排版上更是新穎大膽,很受普通市民和一般商家喜歡,廣告投放量也逐月增多,到後來日均銷量三千多份,在報刊市場已經算小有斬獲。

一天早上,晖華整理好資料準備去學校與杜老師讨論《論物價波動及其對策》的議題。因為出門時間較早,報社離學校也不遠,她打算慢慢走過去。

走到江邊,一個八九歲的報童從她身旁跑過,晖華定睛一瞧,他手上捧着的竟然是自家報紙。報童手上揣着薄薄一摞報紙,看來今天賣出去不少。走到南興路與上河巷交叉口,有兩個十多歲的女孩子坐在家門前讀報。晖華好奇地走過去站了一會,她倆竟也在讀《沿江商報》。她們坐在屋前平攤開報紙,在第四版“女性縮輯”版面上指指點點。

“你看她這個發型,明天我也想去燙個這樣的。”

“眀珍發廊做得出這個效果嗎?”

“我把報紙拿去給他們看,他們照着做還做不出來嗎?”

“也是,等會把報紙收好別丢了,明天記得叫我一起。”

“好。”

晖華看着那兩個愛美的女孩,心裏一樂,現在報紙上出現關于女性的時尚內容都是很新奇的嘗試,看來做對了。她繼續輕快地往學校走。

來到學校,杜老師已經等在辦公室了。杜老師前年從著名的大學畢業來學校任教,教授近代歐洲經濟史。

Advertisement

“有什麽喜事嗎?這麽高興?”杜老師問。

“慚愧,路上遇到兩個看我們報紙的女生,她們好像很喜歡。”

“你們報紙既有時事又有民生,內容非常豐富,我自己也在看。”

“謝謝杜老師捧場了。我這邊整理了一些資料,關于我省當下擁有的産業結構調查,以及現有各行業的物價的調查統計以及對物價波動的一些應對措施。”晖華從手提包裏拿出一疊資料。

“你很用心,了解經濟少不了數據研究,你把這些資料放在我這邊,等我看完,我們再讨論如何?”

“好的,也請杜老師多給我們一些建議。”

“沒問題,這邊有一些牛奶餅幹,你拿幾包回去和小肖一起嘗嘗吧,挺好吃。”

“謝謝杜老師,我都沒給您帶禮物。”

“不用客氣,這些就是禮物。”杜老師點點桌上晖華整理出來的一大疊資料,笑得開懷。

離開杜老師辦公室,晖華準備返回報社,剛穿過小道準備往校門走,就聽到身後舅舅的聲音:“哎,晖華,晖華,等一下。”晖華趕緊迎過去:“舅舅,怎麽啦?剛剛沒聽見。”

“我果然老了,都追不上你了。吶,把這個帶給你娘。”舅舅遞過來兩份報紙,“這是什麽?”晖華翻了翻,“這不是我們報紙的十六刊和二十一刊嗎?我娘怎麽問你要這個?”

“上次去你爹娘那邊吃飯,她問我有沒有這兩刊,我找了學生尋了幾天,才找到,這兩天我沒空過去,你幫我給她吧。”

“我娘為什麽不問我要呀?害你費這麽多功夫。”

“還不是怕麻煩你。你娘私底下把你們出的每一刊報紙都留着,前兩天不知怎麽發現有兩刊找不着了,剛巧我們過去吃飯,她順嘴提了一句。”

“她和我客氣什麽呀?說一聲就是,每一刊我們都留着底的。”

“你自己想想多久沒去她那吃飯了?”舅舅瞥了一眼晖華。

“哦,是我們疏忽了,今晚我們就過去送報紙。”晖華吐了下舌頭,揚了揚手上的報紙。

“好,快回吧,路上注意安全。”

“謝謝你舅舅,再見,下次再去拜訪您和舅母。”

“行啦,走吧。”舅舅轉身離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