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錦繡春光
第11章 錦繡春光
宣陽宮景怡殿內,武皇靠在榻上,不時的發出輕咳聲,慶貴妃跪侍在一側,從二皇子的手中接過湯盅,紅衫廣袖在她宛如白玉的腕間散開,蕩漾出瑰麗的豔惑。武皇張口喝下她細細吹冷的湯藥,湯藥入胃,只覺暖氣津津,五髒六腑頓時舒坦了不少,不由問道:愛妃,這湯藥裏用了哪幾味藥材”
慶貴妃輕仰臉容,柔聲回道:“陛下,此湯藥是用虎胎做引熬制而成的,可以暖肺養氣,對身體大有益處。”
武皇的目光落在二皇子的手背上,“曦兒的手是被母虎所傷吧?”
昭曦走上前來屈膝跪下,嘴巴噘起懊惱之色溢于眉間:“父皇,孩兒學藝不精,實在是丢了父皇的臉。”
武皇微微一笑:“朕的二皇子小小年紀便能獵虎,如此英姿天下有幾人可及?傳朕的旨意,封曦兒為英王,賜英王府。”
慶貴妃的臉容屏霞光流溢,嬌豔之色看得君心心掣神搖,她半嗔半喜的道:“皇上,曦兒還小,小小年紀封王,只怕朝臣非議。”
“朕自有分寸,愛妃不必擔心。”
“皇上。”太監總管曹勝跪在門口禀告:“太子殿下,三公主在殿外求見。”
“宣。”
“父皇。”翠鳥般的身影翩然而入,脆盈盈的嬌聲讓人心憐。
武皇笑顏展開,溫暖過面。
年輕的太子邁入,冠冕上的紫金珠在燭影下泛出耀眼的光澤。
二皇子的目光一抽,眼中的傲氣一閃而逝。
慶妃嘴角的笑意更加深濃,柔聲說道:“太子殿下政務繁忙,今日才出宮去體察民情,此時回來也該去好好歇歇才是。明日再來看陛下,陛下也自會體諒。”
太子平和的一笑,面容間未見怯懦也無鋒芒。“兒臣參見父皇,慶妃娘娘。”
“父皇,父皇,”三公主微雪爬上龍榻直接坐在武皇的腿上。小小的臉龐像雪梨花一般精致美麗。
武皇抱住公主,眼角淡掃了太子一眼,“太子今日出宮可有什麽要務?”
“回父皇,兒臣今日出宮是去了弘明寺,從空玄大師那裏請回了一樣東西。”
太子打開手中的錦盒,錦盒裏乃是一塊石頭,所有目光齊聚,只見此石色澤溫白,質如星華,隐有祥雲缭繞,仙氣氤氲。殿內一片寂靜,武皇面容波動,他極為小心的捧出此石,只見石紋天成,隐約可見佛祖坐于禪臺,神态莊嚴。
“佛臨石!”
“父皇,此佛臨石于昨夜降于弘明寺,空玄大師率三百弟子一夜誦經,才請住了佛祖,未讓其飛升入空。”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乃大祥瑞啊!預兆西寧國運昌隆,吾皇福壽安康,無煩無憂!”太監曹勝跪于地上,高聲祝賀。
慶妃眼角的小痣沁出蕊紅,似要滴了出來,她俯身叩地,與衆人一同齊聲高呼:“天佑西寧,天佑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皇哈哈大笑,無限愉悅。
慶妃依在武皇的身邊,笑語如風:“皇上,如此祥瑞降于西寧,又由太子親自獻上,可見太子能聚福。皇上,這些時日你不是頗為南楚來使兩國結盟一事煩擾嗎,不如将此事交給太子去辦,相信太子必能辦得妥當,令皇上無憂無煩。”
“好,”武皇點頭,順着慶妃的意思道:“與南楚結盟一事就交予皇兒去辦,朕等你的好消息。”
“兒臣遵旨。”
太子昭寧步出宣陽宮,他的腳步不快卻絲毫沒有停留,直至垂元門時方才頓步。宮牆檐宇翳翳重重,涼風過處,樹蔭晃動,葉子沙沙作響。
“太子殿下該回宮了。”老太監重喜輕聲提醒。他乃是皇後身邊的老宮人,皇後逝去後就一直跟在太子的身邊。
昭寧收回視線,緩步而行。重喜不敢怠慢,跟随在後。走了十幾步太子漫不經意的問道:“重喜,今日鬧市上和藍侍讀在一起的小公子是誰?”
重喜細細想了一下:“回太子殿下,應該是安侯府二公子,璃月。”
“為何如此肯定?”
“因為老奴聽說安侯府的小公子今日要到國子學去讀書,老奴還暗自揣測小侯爺告假應是為此事。”
太子長袖一拂。
重喜躬身:“是,老奴愚鈍妄自揣測自然是錯的多。”
太子眼睛輕眯,靜默的空氣中跳躍出鬧市中的畫面。
雜耍的看臺中,一個身着紫色夾袍的少年在擁擠的人群中穿梭,他的俊朗不凡和舉手擡足間的那股高貴風華,與那嘈雜的環境格格不入。他手中舉着一個小公子,清柔的陽光從小公子的白綢衫上篩落,濾下錦繡的春光。那小公子俯身在紫衣少年的耳畔說着些什麽,紫衣少年仰面而笑,散碎的光暈如一江春水延着他的額邊流淌,玉飾上的紅色絡纓在風中飛揚。安侯府的小侯爺…
“你說安侯府的小公子到國子學去讀書,為何二公子不去?”
“回太子殿下,據說是二公子先天身體不适,不能到太多人的地方,怕呼到濁氣。”
太子看了老太監一眼,笑道:“這安侯府二公子還真是不好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