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小湯山莊子附近, 許多荒地被開了出來。

老李見狀趕緊去昌平州辦地契。

康熙十二年便有政策,凡是開墾荒地,十年內不需要納稅。

京師附近因為圈地之風盛行, 許多本籍民衆抛地跑往外地開荒。

開荒的地在一定年限不抛,官府會給辦地契。

這也不是沒有漏洞可鑽,許多農戶開了荒地, 種了沒一兩年就有人拿着地契找上門,說地是他家的。

普通百姓又上哪去說理由去,還不是自認倒黴。

老李也怕到時候這片地無端換了主人, 趕緊花錢買下, 上等田一畝五六兩,荒地還真不值幾個錢。

這次将小湯山的荒地全都拿下, 多出的人手也有活幹。

自家主子可說了, 只能救急不能救貧。

青珞領着兩牛車布回到莊子, 沿途有不少忙活的人跟她打招呼。

老李看到小跑過去, 先是摸了摸車上的布料, 才開口詢問。

“青珞姑娘,這布料是哪來的?”

青珞頭看向京城方向, “藍玉找人弄來的, 沒花多少錢, 四處分分就沒了, 這是分給咱們莊上的。”

老李激動地搓了搓手, “這布要怎麽處理,我們分了嗎?”

Advertisement

青珞白了他一眼,“想什麽好事?這些布主子有用處。”

“還記得上回發的布票嗎?”

大批人來幹活,總不能不給報酬,錢是沒給, 發了糧票和布票,這些可以跟莊子開的商鋪換糧自己開火做飯,也能去飯堂吃現成的。

不是沒人心裏犯嘀咕,可一想到糧票能換到糧食,也就接受了。

其實算一算,拿糧票去飯堂吃比自己做要劃算。

不用燒柴省了一大筆,不用做飯也省了時間。

才幾日莊子上忙活的人就習慣了拿糧票去飯堂打飯,有想吃點好的,可以拿錢跟人換糧票,多出些糧票去飯堂開個小竈。

青珞拉回來的兩車布很快被人注意到了,地頭有人聚在一起竊竊私語。

“這些布是要賣的嗎?王家的,你手上有多少布票?”

“布票按人頭分,前天我們一家分到了兩尺半。”

“不知道能不能拿錢來買,我家老大到說親的年紀了,得穿一身好的去相看。”

中午吃飯時,青珞帶着人進了飯堂。

“跟大家說一下,莊門口的商鋪來了一批瑕疵布料,價格便宜,想要扯布的吃完飯可以去。”

“青管事,我家就五寸布票,能買多少布?”

青珞不假思索道:“這次的棉布是瑕疵布,用布票是一尺換三尺布,數量有限,不外賣!”

三尺布哪怕是瑕疵布拿到外面去也得四五十文。

尋常的棉布價格在10到20文,南邊時不時打仗,這個價格波動也實屬正常。

這麽算下來,一尺布票能值四五十文錢,這可是白來的!

有不少人後悔了,因為之前覺得拿布票不劃算跟人換成了糧票。

糧票可沒有三倍差價。

也有人端着碗跑回住處拿票去了。

青珞見飯堂人都無心吃飯,聳了聳肩退出去了。

剛出去沒多久就看見紫翡沖她招手。

“藍玉不在,這次你進宮去。”

“真的?”青珞十分驚喜,要知道從老家過來,她還沒見過主子。

“主子要的鐵皮爐子做好了,飯堂用了說好,一點煙也不漏,我和藍玉商量了一下,這飯堂長久下去也不是事,遲早要取消,不如多弄些鐵皮爐子來租,還有這蜂窩煤,只需要煤灰,西山的煤灰可不值錢,我們可以多囤一些,開個煤廠給京城供煤。”

青珞笑話她,“你還真鑽進錢眼裏了?”

紫翡攤手,“這也是沒辦法,養活這麽大批人,不想辦法賺錢該怎麽辦?”

***

“我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看棒!”

“吾乃玉帝外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

馬車路過官道的茶鋪,一只手掀開簾子就看見兩個小孩各拿着一根棒“嘿哈嘿哈”打得火熱。

不遠處不少人圍着一位說書先生,隐約能聽見在說孫悟空大戰二郎神的故事。

“昌平州百姓安家樂業,民風淳樸啊!”明珠感嘆一聲。

皇帝未置一詞,馬車繼續走,約莫一刻鐘後終于停下。

明珠和張英先後下車,又恭請皇帝下車。

皇帝下車先看了一眼路兩旁開荒的百姓,讓明珠二人不要跟上,他帶着三名禦前侍衛慢慢走了過去。

“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這是打算開荒嗎?”

正忙着撿石塊的老人擡起頭來,有點拘謹道:“回這位貴人,是幫主家開荒。”

“哦,聽聲音不是本地人嗎?老人家哪裏人?”

“霸州人。”

“怎麽來昌平開荒,我年前路過霸州,那邊不是有不少荒地?”

“回貴人的話,老漢跟同鄉一起來投奔貴人,貴人賞一條活路,老漢實在不安心,便幫貴人做點事。”

皇帝耐心詢問,終于問出這位花甲老人家中情況,老人家裏本有十多畝水田,前幾年家中兒子兒媳相繼病死,他年邁無力養育孫兒,田便租給了村裏人種,自己靠着開荒的地種些糧食為生。

秋日衙役來收稅,說他開荒的荒田是有主的,是熟田,要補繳稅。

“老漢哪有來的錢,只能變賣了十多畝水田補上稅。”

“好在這邊娘娘慈善,願意收留老漢和兩個孫子,老漢也做不了什麽,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皇帝蹲下身問,“朝廷已經下令開墾的荒地也不允許原主人要回,這些衙門就不管嗎?”

老漢搖搖頭,“怎麽管?地契主人是上面的旗人老爺,衙門誰敢管?”

皇帝皺眉,告別老漢後,又沿途問了不少人,全是京師周邊失地之人。

皇帝眉頭皺得更緊了,上了馬車繼續往小湯山走。

“此地人傑地靈吶。”皇帝看着還是綠茵一片的大湯山,贊嘆了一聲。

一路過來,見到的都是枯黃葉子,只這裏還是一片蔥綠。

張英也跟着贊嘆。

明珠走過來提醒,“皇上,湯山自古便有湯池。”

湯池?

皇帝先考慮到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年紀大了,近來背後還起了癬,太醫曾進言常泡溫湯能夠緩解癬症伴随的瘙癢。

只是太皇太後嫌出京太過興師動衆,一直不願意冬日出巡。

皇帝若有所思,想到某人上回反應過大,暫且将這個想法壓在心底。

“前面可是小湯山?”皇帝望着遠處的山詢問。

“是。”張英恭敬詢問,“皇上可要去?聽聞貴妃娘娘的人興師動衆請來上千人預備修建一座莊子。”

明珠若有所指道:“敦複此言差矣,我怎麽聽說這上千人都是來投奔娘娘莊子的流民,差使人幹活,給予人報酬,這是活人性命的善事,怎麽能稱得上興師動衆?”

張英順理成章道歉,“是臣說錯了。”

明珠若有所思,也沒揪着這點窮追不舍。

他看向皇帝,微微躬身詢問,“皇上可要去小湯山?”

皇帝搖頭,“繼續趕赴昌平州府。”

皇帝就這樣走了半日,走走停停,确定光昌平州圈地之風便沒斷過。

之前張吉午當面奏對,皇帝信了也沒選擇全信,今日總算是抽出時間親自來查看。

一出來才發現情況惡劣,不只王府貝勒府寺廟等官莊圈地,皇莊也沒停過。

甚至近些年百姓開荒的地也被相繼圈走。

回去的時候,皇帝心情說不上好與不好,只能說在預料之中。

***

寶音用上了新竈,青珞還送了幾口鍋進來,炒鍋、平底鍋、奶鍋、煲湯的陶瓷鍋應有盡有。

知道她想吃臭豆腐,還送了一罐進宮。

“主子,今年盛京莊子上收獲了一千多斤辣椒,除了留了一部分做種,全都曬幹送進京了,您看是做成火鍋料還是做成辣醬,或繼續腌辣白菜?”

寶音已經很長時間沒吃辣了,聽她一提起就饞得要命。

“聚賢樓還沒同意我們參股嗎?”

青珞回道:“說要勸家裏老人同意,一直沒給答複。”

寶音想了想道:“本來就是想借他招牌一用,不願意就算了,正陽門外商鋪多的是,買一間鋪子,做好防火措施,開一家火鍋店吧。”

“盡快将辣椒推廣開,宮裏這飯菜我實在是吃膩了。”

“是,主子您給新飯館起個名吧。”

“海底撈!”寶音滿懷怨念開口,天知道她有多懷念海底撈火鍋,十二年了!都十二年沒吃到了!

青珞沒有多待,很快被領着出宮。

寶音留在小廚房看太監安裝煙囪。

煙囪當然不是鐵皮管,而是用的陶管,怕接口漏煙,小太監還用黃泥塗了一圈。

寶音就站着看他們幹活。

忙完後,宮女們提了水桶來清洗鍋竈。

宮裏水井打上來的水是不喝的,只用來澆花洗衣服,喝的水都是從城外拉進來的泉水。

至于原因宮女太監們也不知道,只知道前朝時就有的規矩。

鍋清洗完,寶音突然開口,“鐵鍋是不是要開鍋?”

小廚房裏其他人面面相觑。

居住在宮裏的太監宮女哪裏知曉,只好将鍋送去禦膳房讓那邊的廚子幫忙弄。

宮裏規矩,晚膳之後是不用膳,可以用些點心。

這讓寶音有點受不了,她習慣了一日三餐,偶爾再加頓宵夜。

現在有了小廚房就方便多了,去送鍋的太監們還帶了不少菜回來。

進宮前寶音以為宮裏吃的是山珍海味,進宮後她才知道宮裏常備的就是雞鴨魚羊,一些野味也是皇莊供上才有。

牛肉是不用想了,皇帝以身作則是不吃牛肉,這一樣就被劃去。

倒是奶供給不少,貴妃每日有四頭牛,四頭牛的奶,寶音覺得自己用不完,她沒有其他滿人那樣嗜奶如命。

聽說皇帝一日有一百頭牛的奶供給,她覺得皇帝拿來泡澡都用不完。

這些喝不完的奶也沒浪費,一部分拿去做點心,一部分被下面太監宮女分了。

晚上,寶音吃到小奶鍋煮的雞湯面,是一臉滿足。

真不容易,晚上終于能吃點熱乎的了。

“娘娘,皇上召您去乾清宮。”

寶音才吃兩口就聽見有人敲門,很快梁九功被放進來。

寶音看了看天色,都黑了,這個時候各個宮門之間應該已經上鎖了。

寶音低頭看了看碗裏的細面,默默又吸了兩口,在梁九功一言難盡的眼神裏,漱完口。

“走吧。”

梁九功沒有動,“娘娘是不是該換身衣服?”

寶音看了看自己這一身,上面毛衣,下面裙子,沒覺得哪裏不對。

哦,頭發下午洗了,這會兒披散,因為長時間編成辮子,垂在後面有點大波浪形狀。

“就這樣吧。”她起身走前面。

皇帝看了要是生氣,那就再好不過了。

“娘娘!娘娘!”

寶音充耳不聞快步向前走。

梁九功領着幾個太監追上去,他也不敢太大聲,就怕驚着隔壁的景仁宮那位。

皇帝也不知道從哪裏回來,一身樸素的棉布青衣站在日精門前等着。

寶音看到他身影腳步慢了下來。

她望了望高高挂在天邊的弦月,又看了看月下宮牆邊的人,深吸了一口冷氣走了過去。

“唉,娘娘,等等奴才。”

梁九功的聲音緊随其後。

皇帝似是聽見動靜,轉過頭來。

旁邊的小太監提着燈籠,燭光下,寶音看到他戴着一頂月白色的帽子,像極了古畫裏的人物。

[這是出宮了嗎?看慣了穿錦衣模樣,還真有點陌生。]

“過來。”

皇帝沖她伸手。

寶音從昏暗環境走過去。

皇帝伸手撩她頭發,“怎麽披頭散發就出來了?”

[有什麽問題嗎?散發不是很正常,等天熱了我就把頭發剪了!]

寶音沒回答,皇帝也沒追問,拉住她的手往乾清宮走去。

身後太監忙關上日精門大門。

主子們要說話,梁九功也沒敢跟太近,帶着其他太監遠遠跟着。

“今日我去了城外,才知道大清圈地之風依然強盛。”

[圈地啊,這不是很正常?在盛京那會兒要不是我阿瑪進了內務府會計司,我那小莊子也保不住,奉天到處都是皇莊,不還是圈來的?]

皇帝感嘆一聲,又提起了路上見聞。

[想起一個笑話,康熙好像自豪自己節儉,說自己一年開銷還沒有明朝皇帝一日大。]

[呵呵,明朝開銷大那是因為宮裏一切都需要花錢買,清朝呢,圈了那麽多皇莊,日常開銷都由皇莊來供,開銷當然不如明朝。]

皇帝臉色一僵,握緊了她的手,似是提醒她不要亂想。

[不過也正常,哪個時代沒有特權人士?後世還有特供品呢。]

[再說滿人入關後時刻擔心漢人迫害,吃喝當然不放心從民間采購,圈皇莊供給也是正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