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寶音還在腹诽玻璃牛痘這兩樣東西。
皇帝卻有不同看法。
玻璃這東西, 宮裏造的能滿足宮裏用的都勉強,賣玻璃方子的錢可都在她手裏攥着,因為簽白契沒納稅, 伊桑阿那老頭幾次來找他,不都被他搪塞過去了?
還有牛痘,牛痘帶來的榮譽可沒少她, 民間多少人給她立碑,私下裏叫她牛痘娘娘?
朝廷有禁止過嗎?
該她的不都給她了嗎?
寶音低低咳嗽起來,她捂住嘴認蘭兒拿口罩來。
戴上口罩, 她才開口:“皇上還是快回去吧, 別被我傳染上。”
皇帝挑眉,當他聽不出來這咳嗽聲有些刻意?
這東西六宮大概也只有她敢将他往外趕。
“行, 你且好好休息, 有空朕再來看你。”
寶音連忙起身把人給送走。
“娘娘, 這藥?”馬必應端着一碗重新煮了的藥過來詢問。
寶音掃了一眼, 恹恹道:“不喝。”
一個小小感冒, 用得了興師動衆嗎?
Advertisement
“不用跟了,我去躺一會兒。”
她回去睡了, 誰知晚上竟然起了高熱。
迷迷糊糊中寶音似乎看到了皇帝, 她心裏煩躁脫口而出, “能不能不要出現在我面前?”
屋子裏原本忙碌的宮人吓了一跳, 撲通跪地。
寶音說完這句心裏痛快了又得意洋洋瞪了他一眼才迷迷糊糊睡着。
皇帝一臉鐵青甩袖子離開。
馬必應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 跪在地上發抖。
皇帝快速出正殿,梁九功縮頭縮腦跟在後面是一句話都不敢說。
“罷了,朕跟一個病糊塗的人生什麽氣?”
良久後,皇帝又轉身回去。
梁九功倒吸一口氣,皇上對娘娘這絕對是真愛!
“朕來喂。”
見宮女喂不進去藥, 皇帝伸手接藥碗。
結果就是寶音死不張嘴。
[嗚嗚嗚,誰往我嘴裏灌苦水?苦死我了!]
[救命,有人要毒死本公主!]
皇帝被鬧得心煩意亂,宮裏的小阿哥小格格都沒她這麽嬌氣。
“護士姐姐,我不吃藥,我打針。”
迷迷糊糊中她開口道。
皇帝将勺子遞到她嘴邊,“乖,先喝藥。”
最後是又哄又騙才喂完半碗藥。
喂完皇帝才發現身上濕了一大片,梁九功招呼人将衣服送上,皇帝去了東邊裏間更換衣服。
回來路過書房時皇帝好奇地走了進去。
書房裏書很少,筆墨紙硯也不多,靠窗的位置擺放着一張書桌,可以想象白日裏這裏陽光會有多好。
桌上半遮半掩了幾張草稿紙,他伸手抽出一張。
“淺析清初滿漢女子服飾特征?”
皇帝粗粗掃了一眼,不解她研究這個作何用。
放下後,他打量起這個不大的書房,目光被桌上一個鎖起來的木盒子吸引住。
很快,他眼神撇開回到西間的卧房。
寶音這次生病受了老大罪,纏綿病榻半個月身體才見起色。
連下了幾日大雪,寶音差點以為自己來到冰雪世界。
這般大的雪哪怕後世也少見,她很擔心藍玉她們的現狀,從她生病起就斷了跟她們的聯系。
而被寶音惦記的藍玉等人,卻遠沒有她想得那麽艱難。
自打人手多起來,莊子的建設進度就按了加快鍵,起先是蓋房的人多,生産的水泥趕不上進度。
後來調了一批人去燒水泥磨水泥,進度立馬就快起來。
再加上磚都是現成的,十日功夫就建成了一個院子。
有了經驗,速度又加快了,修完三個院子,兩棟員工小樓後,又在靠近山腳的地方建了一排磚瓦小院,修了水泥炕。
哪怕氣溫低到零下二三十度,這群人住在溫泉邊又燒着火炕也沒冷到哪裏去。
就是人有點多,房子不是一戶一家,而是男女分開住,一間房少數擠了十多個人。
入冬前,皇上下令廢止圈地。
大部分逃荒的人還在觀望,也有一些人念着故土難離,陸陸續續返了鄉。
這段時間他們幹活沒少掙糧票,換到的糧食足夠他們度過漫長的寒冬,等到明年再開幾十畝荒地,這日子就緩過來了。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是這般堅韌,稍微給點活路,他們就能頑強活下去。
小湯山的流民日子比外面要好很多,莊子的管事從不對他們又打又罵,幹活不僅給吃的還送糧票布票。
來這裏的人都說自己是進了福窩。
糧票能換糧食不說,布票也能換布和棉花。
自第一次送布後,後面又陸陸續續送來幾回棉花,雖然不能讓全家都換上一身新衣服,可也把家裏每個人的棉襖都填得厚實一些。
老李走到山腳下敲了一聲鑼,立刻就有漢子披着衣服往外跑。
只一小會兒功夫他面前就排了兩條隊伍,少說也有上百號人物。
“現在抽五十人去暖房那邊除雪,每日兩斤米半尺布,願意地跟我走。”
呼啦啦人群中跑出來六七十個穿着厚棉襖的男人。
老李只點了前面五十個,多出來的揮手讓他們回去。
老李領着人去倉庫拿鐵鍬,獨輪車後,赤珠拿着一張紙走過來。
我這裏需要三十個心靈手巧的,會刺繡的優先。
這次出來的人沒那麽多了,就出來二十多個,她看了又補充了一句,“會織布,搓麻繩的也行。”
這次出來的就多了,她也沒嫌棄人多,就領着人走了。
月奴細聲細語道:“奴家需要有養雞經驗的婦人。”
這個出來的就多了,月奴只點了前十個領着人也走了。
陸陸續續有人過來招人,有要挖煤的,有要燒石灰的,還有要挖水渠的,總之盡量讓所有人手裏都有活幹。
忙起來才不會東想西想,才覺得有盼頭。
京城裏的市民躲在屋子裏貓冬,小湯山的莊子卻忙得熱火朝天。
鏟雪的人到處都是,這些雪被堆積在路兩邊,又被人推着獨輪車送到附近的大湖裏。
***
“曲三爺,快到了嗎?”
一輛馬車上,一中一青兩婦人裹緊被子畏畏縮縮問駕車的男人。
曲三拉着馬車行駛在官道上,回過頭道:“快了,前面就入京了。”
曲三,一個多月前跟鄭掌櫃告別,心裏就裝着一件事。
就這麽巧,他在濟南那地方遇見了一對條件符合的母女,這對母女日子有點慘,淪落到靠賣皮肉生意為生。
曲三以前覺得官老爺高高在上,看到母女二人處境,不由感慨人生不是事事如意。
曲三幾次上門,總算勸說母女同意進京,他也不拖延,在濟南處理掉報紙,便躲開找這對母女要債的人帶着二人入京。
一路走走停停,誰料到通州是遇見了大雪,只能停留幾日,直到今日風雪暫歇,他才帶着人進京。
馬車進城後直接往聚賢樓開去。
聚賢樓很熱鬧,跟其他空蕩酒樓成鮮明對比。
這一切還得從近日出現的暖鍋說起。
跟常吃的鍋子不同,聚賢樓的暖鍋剛一出現就俘虜了衆多人的口味。
沒有人能夠拒絕在嚴寒之日吃上一頓熱騰騰火辣辣的暖鍋。
冬日裏蔬菜罕見,可暖鍋的食材卻是随處可見,什麽豆芽、千張、凍豆腐、肉丸子、魚肉丸,海鮮河鮮都能下鍋。
偶爾還有菠菜、菘菜少量提供,可以說天氣越寒冷,聚賢樓生意越火熱,火熱到晚膳後都有人不斷上門,就是想熱乎乎吃一頓再發發汗。
鄭掌櫃正在二樓給各個包間贈送土豆片。
樓下的小二突然跑了上來。
“掌櫃,下面有人找。”
鄭掌櫃奇了,這個時候誰來找他?
他下樓就看到曲三和他身後瑟瑟發抖的兩個女人。
曲三雙手抱一起哈了一下,又忍不住打了個噴嚏,“哥哥,你這裏可真熱鬧。”
鄭掌櫃愣了一下,連忙将人往後院領。
聚賢樓的後院其實連着大廚房,廚房邊上有兩間屋子,一間鄭掌櫃住,另一間小二和廚子輪流休息用。
這兩間都盤了炕,連着廚房的竈,所以屋子裏比外間酒樓還要暖和。
曲三吸了吸鼻子,拱手道:“小弟我不負哥哥重托。”
鄭掌櫃看那畏畏縮縮的兩母女立刻明白過來,他表情嚴肅,也沒有當場問,而是道:“這一路都辛苦了,其他不用說,先填填肚子。”
他出去很快端着一盆大亂炖過來,香料氣息直接饞得曲三直流口水。
鄭掌櫃招呼他們三人坐下,又去廚房拿了碗筷和幾個白面饅頭。
“時間急,沒來得及準備,今日咱們跟後廚一起湊合吃一頓。”
曲三招呼母女倆洗手,一點不見外往兩女人手裏塞饅頭。
他拿着筷子夾菜,“吃吃。”
鄭掌櫃也和氣道:“別客氣,敞開肚子吃,後廚還有。”
曲三只吃了兩口,就發出喟嘆聲,“又吃到辣子了,我就好這一口,沒有辣椒吃飯都不香了。”
曲三很好奇地問,“上回來還沒見京城有辣椒,這些是從哪來的?”
鄭掌櫃露出一抹苦笑,“哪來的?用這家店招牌換來的。”
曲三一聽就知道這裏面有內情。
鄭掌櫃搖搖頭沒有繼續說,要不是他偷了房契去簽了合同,恐怕這冬日熱鬧的就不是聚賢樓,而是一家叫“海底撈”的酒樓了!
等漫長的冬日過去,聚賢樓也會泯然衆人矣。
見三人吃得香,鄭掌櫃捏了一個饅頭道:“你們在這吃着,饅頭不夠讓廚房小廚給你們拿。”
“夠了夠了,一大盆菜呢!”
鄭掌櫃匆匆忙忙去前面招呼客人了,還抽出空叫了一個小二去報館叫人。
曲三吃飽喝足,端着茶水喝。
他對面的母女二人見狀跟着停手。
“不用管我,你們繼續吃。”曲三憐憫道。
他見到母女二人時,二人都瘦骨伶仃,誰能想到兩人會是縣太爺的女眷。
崔氏道了一聲謝。
曲三邊喝茶邊道:“等會兒有人來接你們,你們就跟着走,不說拿回家産,日子肯定比你們現在要好。”
“也別擔心是壞人,牛痘娘娘聽說過沒有?”
崔氏咽下饅頭忙點頭,“聽過,衙門召集城裏的大夫研究怎麽給人種痘。聽說是宮裏娘娘發現的。”
“對,就是這位,這位可是菩薩心腸,上回我離京時,聽說她名下莊子還收留了上千流民,這要是沒她允許,誰敢收留這麽多人?”
“往後你們去了貴妃那裏,讓你們做什麽就做什麽,日子總不至于比過去還差。”
崔氏眼角濕潤,“多謝三爺為奴家母女二人尋一條活路。”
“奴家實在是不知該怎麽報答您。”
“不必謝我,我也是受人所托去尋找你們這種境遇的可憐人,也是你們運氣好,讓我趕上了。”
正說着,有人敲了門。
曲三起身開門,就看見一位陌生的婦人。
這婦人板着臉,有氣勢極了,像極了宮裏出來的嬷嬷。
曲三還未開口,氣勢先弱了三分。
婦人掃了曲三一眼,“麻煩騰個地方,我有話要問問她們。”
曲三忙道:“我剛好要去找鄭兄,這裏就讓給你們!”
他說着卑微退出去,還主動帶上門。
一邊走一邊回頭,等到了外面,看到櫃臺後算賬的鄭掌櫃,他湊過去問:“那婦人是誰?一身氣勢,不像是普通人吶。”
鄭掌櫃手沒有停,“看出來了?”
“哥哥,跟我說說,該不會是宮裏出來的吧?”
鄭掌櫃得出結果,在賬本上添了一筆,回他,“猜對了一半。”
“人是宮裏出來,不過是前朝的宮女,早年宮裏放人,超過三十歲的宮女宮裏開恩讓出宮,一些出來家裏都沒了人,也沒什麽活命本事,就結伴投了附近的尼姑庵。”
“尼姑庵的日子清苦,一些宮女積蓄耗盡,她們下場都不大好。”
“之前傳出貴妃娘娘的莊子招人,就有人試探去了,一去才發現那邊招識字的人,不論男女待遇都不錯,這不就跟挖蘿蔔一串連一串全都投奔去了。”
“我記得那莊子也不大,能養活那麽多人嗎?”曲三摸了摸下巴問。
鄭掌櫃晃動了一下算盤,沒好氣道:“沒看我也幫着掙錢養活人嗎?”
藍玉管事可真是見縫插針,見他這聚賢樓只需要切菜的小幫工,就将他那些大廚給弄去莊子教授人手藝去了。
他那些大廚子平時眼高于頂傲氣着呢,結果呢,一聽一冬天給二十兩銀子,屁颠屁颠就去了。
也對,要是他聽說教人只教基本看火、切菜、炒菜功夫,看家本領人家不奢求,他也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