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哥哥

第1章 第 1 章 哥哥

深灰色的窗簾遮擋了下午五點的陽光,咨詢室內光線暗沉,只在牆面有一盞昏黃壁燈,映出柔和光暈。

角落的沙發上坐着一個看不清容貌的女人,她的訴說逐漸激動,甚至隐隐帶上了哭腔。

“……每天淩晨開車回家,我都會在地下車庫裏哭很久,才能鼓起勇氣上樓,思考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麽意義?是……我在市中心有大別墅,有豪車,有存款,可這些是用什麽換來的?”

“女兒在客廳等我到淩晨三點,困得直流眼淚,怯生生問我周末能不能去開家長會,說不會耽誤我太久。周老師,她才8歲啊,讀小學三年級,她跟我說話的語氣和我辦公室裏那些新人一模一樣,畏懼,膽怯……”

周珞石坐在房間的另一個角落,背靠沙發,靜靜地聽着女人講述。

“好不容易休了年假,帶女兒去海邊玩,電話一路都沒有斷過,餐桌上,游輪上,甚至半夜兩點,還在不停處理來電和信息,和同事說的話比和女兒說的話還多。預計七天的旅程,到第三天,女兒就主動問我要不要回去處理工作。”

“過年回家,聽親戚閑聊,才知道我媽去年做了手術,割了個瘤子。我去問她,她說心疼我工作忙,不想讓我擔心。”

“同事表面和睦,背地裏說我在領導面前做樣子掙表現,下屬偷偷紮堆議論,說我是剝削勞動力的資本家。領導說能者多勞,該我做的不該我做的全丢給我,我只能硬接下。”

“我努力工作是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可為什麽到頭來,我覺得身邊的一切人都在離我遠去?”女人痛苦地彎下腰,将臉埋入手心,“周老師,難道要我放棄事業,才能找回正常生活?我拼命工作賺錢是為了什麽啊?”

她的聲音充斥着濃濃的疲憊、掙紮,臉埋在手心裏,低低的哽咽傳出。

周珞石說:“林女士,你先冷靜,嘗試深呼吸調整心情。”

他說話不緊不慢,聲音如雨滴落在繃緊的鼓面,低沉卻字字分明。在昏黃安靜的室內,莫名給人以信服感。

林女士拿起旁邊的紙巾按在眼睛上,幾次深呼吸後,她勉強平靜了下來。

周珞石換了個姿勢,開口道:“林女士,你或許聽說過一句話,叫‘心外無物’。外界的一切人與事都不過是內心世界的顯化。”

聽到這裏,林女士挺直了腰,明顯有話要說,卻見周珞石擡手做了個下壓的動作,示意她安靜。

Advertisement

“你或許不信,我們可以具體分析。在你剛才的講述中,我明顯感覺到,你已經先入為主地将工作與生活對立起來,認為是工作的繁忙影響了你與家庭的關系,導致了與女兒的疏遠、旅途不順、家長會遲遲未定、母親瞞着你做手術等一系列的事情。你把原因歸結于工作,但真的是因為工作嗎?”

“工作不過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件,沒有好也沒有壞,好與壞都是人的判定與感知。比如在旅途中,你可以提前與女兒約定,告訴她你需要用一些時間處理工作,同時告訴她你是真心想陪伴她度過假期,希望她快樂。在你處理工作時,讓她幫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參與感,哪怕是為你倒一杯水呢?可你的心已經打下了一條烙印——孩子還小,不懂大人的事情。你的心已經将孩子從你的生活中分割開了。”

林女士表情凝重,下意識抓緊了沙發墊,出神地想着什麽。

周珞石聲音平緩地又說:“你已經認為孩子、父母無法理解你,那麽他們必然無法理解你,原因我方才已說過,心外無物,相由心生,外界的一切都不過是內心世界的顯化。林女士,你可以按我說的試一試,心是根本。”

半個小時後,林女士緩緩地松了口氣,坐姿也放松了些,點了點頭。

“抱歉,周老師,剛才又失态了。”

周珞石起身拉開窗簾,殘陽灑進室內,他溫和說道:“沒關系。”

林女士去了衛生間,出來後恢複了妝容的精致。兩人沿鋪着地毯的走廊向外走去,她說:“每周都讓周老師聽我倒垃圾吐苦水,真是過意不去。”

“這是我的工作。”周珞石道,“工作和生活中有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條從山谷裏流出的溪流,中途遇到石頭,沖過沙地,遇到轉彎,都是正常,不要停頓,流過即可。”

林女士聽得很認真:“我會嘗試。”

“放松些,不要總把目光放在孩子和父母上,多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你過得輕松愉快,渾身陽光,步步生蓮,他人自然愛你敬你。”

說話間下了樓,來到逢春心理咨詢事務所門口。林女士看到牆上的執業心理咨詢師信息,笑着說:“周老師本碩博念的都是臨床心理學相關專業,本科竟然還輔修了化學的雙學位嗎?”

周珞石順着她的聲音望向牆上的照片,目光掠過下方的履歷,停頓了兩秒,才道:“化學是主修,心理是輔修。”

林女士心裏疑惑,周老師最初學的是化學專業,那為何會突然轉修心理學呢?這其中是不是發生了什麽。她剛想問,卻見周珞石歉意地指了指手機,她忙道抱歉,戴上墨鏡開車離去。

周珞石向二樓辦公室走去,接起電話。

“喂?”

打電話的是新來的實習生助理,語氣活潑:“周par,今晚劉par訂了包間,慶祝新年開工,地址發在群裏了。你快到了給我消息,我去門口接你哦!”

周珞石看了看腕表:“行。”

挂斷電話後,他拉開辦公室的窗簾。大年初六的街上人煙寥落,透着幾分散場後的蕭條。他倚靠在窗邊抽了根煙,望着路上飄落打旋的枯葉,有些倦怠地吐着煙圈。

幾分鐘後,他将煙頭按滅在煙缸裏,開車離去。

晚上十點,周珞石離開包間,在爆炸的音樂聲中穿過重重人群,往衛生間的方向走去。事務所人員年輕,氛圍活潑,大家都喝得醉醺醺。但周珞石向來自律,仍然清醒,腳步沉穩。

所以在進入一條寂靜的走廊後,他立刻察覺到了不對勁。

幾乎是在他回頭的一瞬間,一只手按上了他的肩膀,另一只手壓住他的臂彎,他被人以挾制的姿勢壓在了牆上。

一股熟悉的味道飄入鼻腔。

周珞石垂着眼眸,在一瞬間就做出了判斷。他先是佯裝不敵,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反剪住來人的手臂,另一只手按在了來人的後脖頸。他從小學散打,力道與速度皆是頂尖。一秒之間,局勢已逆轉。

咔噠,整齊劃一的上膛聲響在不遠處。

周珞石眼皮一跳。

八個黑洞洞的槍口指向他。

他冷靜地思考着對策,然而接下來響起的聲音令他徹底僵住。

“哥哥。”

走廊燈光昏暗,看不清對方,然而聲音卻清晰無比地傳入耳朵。

“哥哥,你連一看我,都不肯嗎?”

來人的說話聲調很奇怪,說得很慢,像是蹩腳的外語學習者,正絞盡腦汁地思索着某個詞語的翻譯。

“哥哥,你要,結婚。”這句話一字一句,近乎咬牙切齒,“我高速進入國內,趕上了嗎?”

七彩燈光閃爍,周珞石終于看清了眼前的人。與記憶中一樣的金發和藍眸,卻已從少年變成了青年。分開的時候對方才多大呢?十五歲,初三小男孩。七年過去了。

“哥哥,不展示我的嫂子嗎?”

哥哥。

周珞石許久沒有聽見過這個稱呼了。

這兩個字是與一場球賽關聯在一起的。

那年他十五歲。那是一個周五下午,初三年級籃球賽的總決賽。

他抱着籃球站在三分線外,随意拍了兩下,神情懶懶。

隊友、敵人、上百名觀賽者的視線都集中在他手中的籃球上。這一顆點球中了,他們贏。沒中,對方贏。

他手捏勝負。

班主任在後面大喊:“小周,盡力就好,別有心理負擔!”

隊友們緊張地盯着他。

觀賽席傳出整齊劃一的聲音:“加油!加油!加油!”

少年周珞石可一點也不緊張,他沒心沒肺慣了,甚至都沒瞄準,就那樣随随便便一投。

籃球正中籃筐。

那天他在排山倒海的歡呼中走出球場,仿佛加冕的王。人群轟轟吵吵地往校門口走去,朋友突然說:“咦,那裏怎麽有個小老外?”

少年周珞石順着朋友指的方向看過去,一個七八歲大的外國男孩正跟在人群末尾,金色的頭發,藍色的眼睛。那雙藍色的眼睛正緊緊地黏在他身上,見他望過來,男孩迅速低下頭。

走出校門,人群散開。贏了球賽的周珞石心情很好,哼着歌,指尖轉動着籃球向遠處走去。餘光之中,那個外國小男孩一直跟在他身後。

周珞石停下腳步,外國男孩也立刻停下腳步。他向前走,男孩也立刻跟上。他回頭去看,男孩便裝作無事地看向兩邊。兩人之間維持着四五米的距離。

周珞石皺了皺眉,加快腳步走向路邊停着的車。

副駕的媽媽推門下車,神神秘秘地問:“小石頭,見到弟弟沒有?”

周珞石反問:“弟弟?”

“我跟他說啦,今天學校有籃球賽,球場中間最帥的那個就是他的哥哥,他應該聽懂了!你看到弟弟沒有呀?大概這麽高。”媽媽伸手比了比。

周珞石莫名其妙地望着她,下意識地回頭看去,只見一撮金色的毛在電線杆後動了動,外國小男孩慢慢地走了出來。

媽媽連忙道:“哎呀,小布丁為什麽躲起來啦!快來媽媽這裏,讓哥哥看看。”

接下來的幾分鐘,周珞石勉強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今天他爸媽從福利院領養了這個被人遺棄的外國小男孩,小男孩不會說話,被問到名字時在紙上寫下了“Bryan”。然後他的老頑童爸媽開車來到了學校外,給了一條“球場中最帥”的模糊線索,讓不會說話也疑似聽不懂中文的小男孩進學校找哥哥。

周珞石:“……”

他低頭與那雙藍眸大眼瞪小眼:“他會說話嗎?”

媽媽說:“我們要對他有耐心。”

老頑童爸媽站在一起,笑眯眯地說:“十五歲的小石頭生日快樂!今年的生日禮物是弟弟,好不好?”

十五歲的少年周珞石站在車旁,臉上有汗水和灰塵,額角的擦傷處斜貼着一條哆啦A夢圖案的創口貼。他居高臨下地望着怯生生的外國小男孩,表情臭臭的,冷酷的,似乎對這份“生日禮物”并不滿意。

爸媽坐回了車上,讓他倆上車。

周珞石看也不看小男孩一眼,拉開後座車門就要上車,似乎想把小男孩扔在大街上。

小男孩無措地望着他,下意識拉住了他的衣角。

周珞石面無表情地挑了挑眉,手指轉動着籃球,像是在等待着什麽。

小男孩張了張嘴,頓了幾秒,像機器人模仿人類一般發出了音調奇怪的聲音:“哥,哥……哥。”

周珞石一頓,他的表情依然酷酷的,車窗玻璃卻映出了他唇角轉瞬即逝的笑意。他板着臉,拽得要死地吐出一句:“上車。”

小男孩茫然地看着他。

他又說了一遍:“上車。”這一次他指了指後座。

小男孩上了車,依然拉着他的衣角,又喊了一遍:“哥哥。”這一次流暢了許多。

在十五歲生日那一天,在他的親生弟弟因病夭折後的第六年,十五歲的少年周珞石再次聽到了那一聲,哥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