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初燃(上)
第四十三章:初燃(上)
這段“病态的“和平穩定”,一直持續到了1870年的3月14日,
窮奢極欲的總統不再滿足于自己先前所搜刮而來的民脂民膏,決定頒布一條“至關偉大”的法令,以便于自己進行更深層次,更進一步的壓榨與剝削。
這一次,他把自己的毒手伸向了地主和富裕的資産階極。
“那些平頭老百姓,已經實在是榨不出來什麽油水了。”
蔣經緯的“新政策”,先是實施在了陵山國首都恒榮城,他先是派遣自己的手下——一堆“權威派”的狗腿子,充當城內各區域,各街道的“盤查督員”負責查明并記錄各家各戶的資産總數。
一旦這戶人家的總資産——存款、鋪面、産業、金銀首飾折現等,超過十萬元,都會被督員們列作重點監察對象,那些家財萬貫、富可故國的大地主、大富商,更是成為了重點中的重點。
“重點名單”上的人,都是蔣經緯所以為“可以榨出油水”的人。
不定期的,衆多的督員就會在總統的授意之下,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打着“陵山國中央政府”的旗號,去他們的宅院或店鋪中征收“國家建設”費用,一次往往要收上幾千元,那些家大業大的富戶,則是動辄征利上萬元。
“為國家花錢,這可是你們應盡的義務!”
積土成山,和水成淵,一家“榨出”幾千元,城裏幾百家地主富戶,從他們那裏榨取出的錢財彙集在一起,對于蔣經緯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利益。
時間久了,貪得無厭的蔣經緯已經不滿足于這些“細水長流”的剝削措施,決定好好幹一筆大的.
于是,對于那些“重點中的重點”,蔣經緯無恥地采用了慣常的欺詐手段,給他們強加上各種各樣莫須有的罪名,不是勾結盜賊,就是窩藏贓物,非逼迫他們傾家蕩産地“破財免災”不可。
更有甚者,有些不幸之人還會被刻意誣陷成“真理派的反/動/分子”,全部家産被抄沒,自己還要平白無故地遭受牢獄之災,因之而喪命者不計其數。
一時間,恒榮城內人心惶惶,怨聲載道的非但只有一直處于苦難底層的老百姓,更多了那些一夜間有由富到窮,被掠奪地一無所有的,曾經的富人
他們所遭受的,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征斂和剝削,而是一場徹徹底底地洗劫。
Advertisement
一代代人所積累的財富,所經營的産業,在一夜之間,就被比強盜還要殘暴兇狠的督員們給掠奪的一幹二淨。
“嗚嗚嗚……我們一家十幾口人,全靠這家當鋪養着,你們政府不分青紅皂白,什麽都給搶走了,我們一家老小可怎麽活啊!”
“他們竟然說我勾連反/動/分子,可我什麽都沒幹過啊!”
“他娘的,哪有這麽随随便便就給人扣帽子的?”
“我看啊,怕不是蔣經緯那個狗東西想錢想瘋了!”
對于這些曾經的富人而言,得而複失,遠遠比從未擁有過更加令人痛苦憤恨。
曾經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富麗與繁榮景象一朝化作鏡花水月的泡影,而導致這場慘劇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蔣經緯又偏偏是那個一手構建起一切的禍種。
,試問,在這樣墜入谷底般的絕望境地裏,哪個人能不怨,哪個人能不恨
就連那些曾經依靠着蔣經緯這座靠山的既得利益者們,此時也在總統的無差別盤剝之下對其産生了難以壓抑的恨意,。
這恨意一旦産生,就如同洪水泛濫,徹底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整個恒榮城裏,都仿佛彌漫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火藥味,反抗的火焰,在人們心裏燃燒地愈發熾烈。
蔣經緯才不害怕這些呢!他已經被權力和金錢迷暈了頭腦,對于除此之外的其他事物,他都可以不管不顧,置身于度外.
在他看來,那些破産的商人,丢了田宅的地主、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們對自己而言都是毫無威脅的渺小存在,不值得他再去忌憚些什麽,
他惟一有所擔憂的,只有盤踞在容楚城一帶的“真理派”政權,但他們勢力太小,離自己又太遠,短時間內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威脅。
“就憑他們,還敢反抗我的統治?呵,不過是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而已!”
蔣經緯自诩為一個有能力,有手段的“偉大政治家”,而他一直奉為圭臬的手段,似乎只有放大話恐吓百姓和施加武力進行鎮壓。
他以為,僅僅憑借着這樣的方式就可以使百姓在恐懼中敬畏自己,心甘情願地承受着他的剝削與壓迫,放棄一切反抗的念頭。
“他們不過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膽小鬼罷了,嘴上說着什麽‘為了權利,為了自由’,裝模作樣地搞什麽反抗,政府派去的人一到,他們就立馬成了一盤散沙!”
然而,被權欲束縛住的蔣經緯永遠不會知道,人民群衆的力量,彙聚在一起,究竟有多麽的強大
武力鎮壓固然可以吓住一部分人,卻無法撲滅所有人渴望自由和平的鬥志與希望,固然可以維持住一段時間的“和平”與“穩定”,卻也無法将這一虛僞病态的平衡一直保持下去
正确的就該去支持,錯誤的就該被反對,這面象征着壓迫與苦難的“牆”終究要由人民群衆親自去打破。
“要麽牆把人壓垮,要麽人把牆推倒。”
只是,現在的人民,雖然已經有了從昏聩迷蒙之中覺醒的跡象,卻依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多只是在為自己争取權利與自由,思想覺悟尚且不夠,鬥争目标也不大明确。
在這個時候,他們需要一個作為指引的核心思想,并且要在對該思想的普遍信仰之中凝聚在一起,将個人利益和個人追求融入集體,共同投身于浩蕩的鬥争洪流之中。
能夠真正指引人民,團結人民,激勵人民追求争取最終勝利的,似乎只有以李昭旭為代表的真理主義思想。
身處于“權威”的苦澀境地之中,人們又開始呼喚,起久違的“真理”。
恒榮城中,不少進步青年成群結隊地走向街頭,拉着橫幅,大聲控訴着“權威派”人和蔣經緯總統的種種罪行,在他們身後,跟着一由市民組成的抗議隊伍,有工人、有農民,有商人,有曾經的地主,齊聲喊着口號聲勢浩蕩地前進着。
大街小巷中,宣揚“真理派”,思想的傳單和報刊如潮水般泛濫着,将“李昭旭”這個偉大的名字銘刻在人們內心的深處。
在蔣經緯眼中,他們的行為仍舊是不自量力的,對自己也無法造成什麽威脅和影響——他終究是自大慣了
“一群手無寸鐵的老百牲,能成得了什麽氣候!”
在強烈的欲望的催化作用之下,蔣經緯已經不滿足于在恒榮城中斂財掠奪,而是把自己的“手”伸向了更遠的地方。
在1870年的6月,蔣經緯放出的‘’瘴氣”蔓延到了淩恒城。
這股“瘴氣”沖破了象牙塔的屏障,徑直沖入了蒼梧中學之中一一很多昔日裏的豪富公子、纨绔子弟,都淪為了蔣經緯荒唐政策下的犧牲品,在一夜之間變成一無所有的窮人,連啓平和劉空山也在其中。
劉空山家裏的三千畝田産,兩座宅子,還有一家當鋪和兩家珠寶店,全都被政府給“抄”走了,連啓平家中的酒樓也慘遭毒手。
除此之外,不計其數的“富二代”們都被裹挾進這場殘酷的浩卻之中,一個個噩耗“撞”進學校時,他們簡直感覺天都塌了.
劉空山收斂了許多,仿佛在一夜間成長了起來,家庭的變故,給這個向來自負而狂妄的少年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他夜不能寐,思緒如潮水般翻湧,卷起一陣陣痛徹心扉的苦楚,令他感到痛不欲生,一顆心仿佛碎作了千百片
“完了,完了,什麽都完了!我現在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
他開始酗酒,渴望着利用酒精麻痹苦痛,讓自己在虛幻的夢境之中,重新回到那個風光無限的時代,卻又在醒來之後,被更加沉重的痛苦和悵惘所砸中
“我已經不再是那個貴公子了,我什麽也不是了。”劉空山癱倒在自己的床上,整個人顯得贏弱而頹廢,身體瘦削,兩眼充血,面色蒼白。
“蔣經緯……這個混賬東西……”劉空山憤恨地咒罵着,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占據了他的整個身體,讓他在痛苦之外,更感受到一陣過分強烈的憤怒
同樣的,在突遭變故之後,連啓平也深深陷入了難以化開的痛苦之中。
“江衡!”連啓平已然嗚嗚咽咽,涕不成聲,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嗚嗚嗚……我才知道,那個蔣經緯他不是什麽好東西啊!”
“我早就知道他不是個東西,你呢哦,我差點忘了,那個時候,你不是還說我們是反1動/分子嗎怎麽,現在知道後悔了”
“可是,可是那個時候的蔣經緯,他還沒有這麽過分啊唉,都怪我目光太短淺,太沒見識,才會把那個混帳東西當成好人。”
“所以,你現在打算怎麽辦”江衡沉默了片刻,意味深長地問,“怎麽辦”連啓平長嘆一口氣,“現在我已經什麽都做不了了,我什麽都沒有了,唉,都怪我……”
正在此時,江衡仿佛從連啓平身上看到一絲,若有若無的希望。
她固然怨恨連啓平聽信了劉空山的花言巧語,以至于走向歧途,釀下大禍,害她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同志,卻也認為對方只是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被誘騙着誤入歧途,本質上并未被徹底腐化。
現在,在經歷了如此慘痛的變故之後,連啓平定然會對蔣經緯這個始作俑者恨之入骨,先前那種盲目而無知的崇拜與敬畏也會随之消耗殆盡,化作一抹永遠不可原諒的仇恨。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也許連啓平真的有機會成為自己的同志,江衡如是認為。
在她看來,連啓平先前的變節行為不過是基于她不夠成熟的思想,以及作為一名局外人的冷漠旁觀心态
當其他人一一工人、農民、普通老百姓們在壓迫之下艱難生存時,她可以熟視無睹,認為他人的苦難與自己無關。
:現在,當她自己親身經歷這一切時,她又怎能将自己置之度外
也許她參與反抗的目的不過是為自己的命運而争取,也許她并沒有心懷天下蒼生的思想覺悟,但只要她能夠認識到這個悲哀現狀的成因,能夠意識到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蔣經緯是個多麽無恥下流的禍種,就已經比先前那個冷漠處世的連啓平要進步的多了。
就像李昭旭曾說過的那樣,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能救一個是一個,不放棄任何人
也許就在鬥争的過程之中,連啓平的思想會得到升華,讓她從為自己而争取轉換到為人民而追求
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認識的轉變,也必然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懷着這樣的希望,江衡開始勸慰正哭得梨花帶雨的連啓平,
“啓平,別哭了,我有辦法,能救你們所有人的辦法!”
“什麽辦法”連啓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啓平,你還記得當時—一大概是不到一年之前,我給你講過的李昭旭嗎”每次說出那個名字的時候,江衡的心就會開始莫名顫抖,仿佛感受到了某種極其神聖的力量
“當然……還記得”連啓平愧怍地低下了頭,親身經歷過這種精神上的痛苦之後,她愈加後悔起自己當初做下的那些事情。
“記得就好,你認為他是個什麽樣的人”
什麽樣的人連啓平不知該怎麽回答,她是一個幾乎從未接觸過歷史真相的人,對于李昭旭的印象,也不過是政史老師口中的只言片語,
政史老師們都是蔣經緯的“代言人”,負責替他宣傳自己的思想,給涉世未深的學生們洗腦,
現在,蔣經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已經徹底崩塌,在這樣的境況下,政史老師們的言論也已經不值得去信任了。
“啓平,你要記住了,李昭旭是一個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