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6|第6章

李豫看着傅從玉進電梯後,回到車裏。夏天太陽暴曬後的車廂猶如蒸籠,她把空調打開,方有絲絲涼意透出。她沒有急着回家,而是要開車重新熟悉這個城市,從現在所在的新區開始。

李豫的師門雖然是新制度經濟學派。不過她導師Larry常常對國內的經濟成就贊嘆和羨慕不已。畢竟過去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經濟奇跡就是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改革開放。她在導師的影響下一直研究制度結構對經濟體系運行的影響。Larry雖然在美國生活四十年,仍然未入美國籍,他畢生最大心願是能夠提取國內改革的普世經驗,來拯救意大利。對,他的原話就是拯救,他說這話的時候,意大利正處于主權債務違約。不過,老頭最後又追加了一句,中國經驗無可複制。當時另一位意大利來的博士生說,那完蛋啦。李豫在旁邊安慰兩位意大利人說,意大利至少great過,想想非洲大陸,所以不用太難過。

她開車一邊想去讀書時候的趣事,一邊想着這個城市過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經濟數據。很有意思的是紙面數據,尤其是這些經濟持續增長的數據給人帶來的震撼遠遠不及親眼所見。她站在城市新的交通樞紐,看着來來往往的火車、貨車、地鐵、汽車和人流,甚至天上的飛機。她仿佛看到市政基礎建設的每一個步伐,感受到科技園區內企業的精氣神兒。這個城市以及她所在的這片土地,給她未來的研究提供好素材和方向。

後來,她來到城市CBD。在這裏她拍下一張全景圖發給Larry,文字配圖是歡迎您有時間來江城。可惜這會兒美西還在夜裏。不然,她都想開視頻帶老頭雲游江城。

傍晚時刻,她開車去接老李下班時因為堵車晚到半個小時。原本以為老李會在辦公室內等待,誰知她遠遠就看到老李提着一個袋子站在單位門口的馬路邊。

她搖下車窗,“爸,怎麽沒在辦公室等,外面多熱呀?”車子停穩後,李江避開電動車後坐到副駕,“剛出來沒多久。我在食堂打了三個菜,晚上咱們就不用自己動手做飯。”李豫心想,他們也就上周六在家做過兩餐正經飯。也挺好的,他們倆的單位都有食堂,反正都是吃食堂的命。

車子開出一段路程後,老李拍了下腦袋,“哎呀,小豫前面掉頭回去。今兒你唐叔叔送了一箱葡萄,非要我帶回家給你嘗嘗。剛才打完飯我居然把葡萄給忘記啦。”

李豫看了看左邊車流,打轉向燈開始并線,“好,待會兒帶一兩串回家,我嘗嘗鮮就成。其他的留着,明天在辦公室你與同事們分了吧。”

老李說,“不用,小宋外公家葡萄園的葡萄,送來十幾箱呢,每個辦公室都有份。這一箱是你唐叔叔專門給你準備的。”

她有點好奇,“唐宋外公不是蓋房子的麽?怎麽還弄個葡萄園。”

老李笑了,“照你這麽說,從玉家還是賣草藥的呢。虧你還是經濟學家呢,用詞這麽不講究。”

她趕緊制止老李,“別-別-爸,千萬不要用經濟學家稱呼我。尤其是在外面,別讓人笑話你家姑娘。”

老李想到一個更穩妥的稱呼,“不稱呼經濟學家,稱呼學者,總可以吧。”

她點了點頭,“可以,可以,你也可以稱呼我們為青年學者,青年教師也行。在網上我們這個群體有個諧音名字,叫青椒。”

老李聽得直搖頭,“青椒不好聽,還是學者合适。”

Advertisement

她把車開進院子停車場,陪老李一起上樓。當她看到老李辦公室放的大箱子後,說——“這也太大一箱。葡萄本來不耐儲存,我帶兩串回家,剩餘的放你們單位冰箱。”

老李打開冰箱門,裏面也塞滿葡萄,“我把它分兩份,一份帶回家,一份給從玉送去。你不是說他這些天都加班到深夜麽,留給他們一起加班的同事分享。”

李豫想想說,“行,我下樓把車裏打包的晚飯帶上來。我們在這兒吃過後直接去新區,省得回家後再折騰。”

“爸,生煎包留着給傅從玉吧。我記得他挺愛吃你們食堂生煎的。”

李江當年救下的小朋友,也是他看着長大的,“他是挺愛吃的,從小就愛吃。從玉這些年挑食得很,越來越瘦。”

李豫心說,他就沒胖過。沒等她腹議完,就聽到老李接着說,“他五歲時候是個胖胖的福娃娃,你沒見過。你那會兒還沒來江城呢。不過即便在江城也不會記得,畢竟那時候你才兩歲。”

李豫有些驚訝,“他胖過?”

老李點點頭,“以前是受奶奶精心照顧的小孩,老人家把他養得特別好,像年畫上的娃娃。他五歲遇到人販子也不是老人家的錯。哎,可惜呀,出事不久老人家就過世。”

李豫問,“他爸媽似乎一直很忙。”

“嗯,一直忙生意。”

李豫心想,老李這個人雖然喜歡和自己唠叨事情,但涉及到別人隐私,他絕對是第一靠譜之人,要不然她也不會今天才聽到這些。

到傅從玉公司樓下,車子停在中午的停車位。她撥通傅從玉的電話,“從玉哥,抽空下樓五分鐘哈,中午停車的老地方。我和老李給你和同事送溫暖來啦。”

老李打斷她的話,“大夏天送什麽溫暖,還嫌不夠熱嘛。從玉,我和小豫來給你送水果。”

他們隔着手機聽到傅從玉的笑聲,車廂裏傳來他的聲音,“李叔,小豫,稍等,我馬上下樓哈。”

倆人剛到一樓大廳,就看到快步跑出來的傅從玉。老李看到他後,趕緊說,“慢着點,我們又不着急。”

李豫心說,這兩人還真是如父如子。

她把生煎包塞到傅從玉手裏,說——“包子沒幾個,有些涼。在微波爐裏轉轉再吃。水果的話,和你同事們一起分享。”

老李幫着他把葡萄箱子放在閘機上,擺擺手說,“趕緊回去上班吧,早點弄完早點回家休息。”

倆人全程沒給傅從玉閑聊的機會,就把他趕回辦公室加班,比資本家還資本家。

回程的車上,老李想起去年姑娘回國的一周。雖說是回來看望他,期間也是起早熬夜忙工作。他不由得心疼這些孩子們,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不停唉聲嘆氣。

“怎麽啦,還哀怨上?”李豫問。

老李嘆氣說,“你們這一代人太辛苦了。”

李豫說,“這才哪兒到哪兒呀。您操心自己就成,晚上回去用你幹兒子送的藥包敷腿,省得他又擔心。辛苦是有回報的,改天你可以打聽打聽傅從玉的工資,絕對會吓你一跳。”

回到家,她的手機上有十幾條未讀消息。

最新的消息來自Larry,最多的消息也是他發來的。數十條信息裏,Larry用許多優美的詞彙誇贊這個城市的奇跡,并囑咐自己的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歡迎她随時與自己讨論。

另外還和她分享一個好消息,他昨天下班前接到世界銀行的另一份offer,邀請他擔任世界銀行對非洲某國經濟援助小組的專家顧問,這個崗位要求他在未來六個月常駐非洲。他和太太商量後決定一起去那裏,他做經濟顧問,她太太從事傳染病公共衛生檢測研究,并幫助當地建立公共衛生體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尤其是他太太。Larry通過通訊軟件向自己的學生炫耀太太的善良和偉大。

李豫趕快回信祝賀Larry和師母的新工作,希望他們的新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也相信他們在各自領域的一線實踐既能實現自我滿足又能幫助那個脆弱國家的人們。回完信後,李豫又重讀一遍Larry的文字,真是對令人羨慕的夫妻。

還有兩條新消息來自唐宋。他說他已經回到實驗室,即将要開啓為期一個月的實驗。未來一個月裏,如果他沒能時時聯系她,并不表示他放棄,而是在跑數據。

他的兩條微信,占據手機六個版面。這人還把他現在和即将要研究的課題做了個概述發給她。

李豫第一遍快速浏覽完屏幕上的文字,好多是她看不懂的術語。她用手指滑動着手機屏幕,心裏念叨着唐宋真是個神經病。

罵完後,她抱着既然看了,就再學習一下的心态,認真讀完着兩條消息,依舊是看不懂。人體生化系統的外在表現她知道,生化系統的運行本質是什麽,她從來沒接觸過。讓她一個十年沒接觸過生物學的人來讀一篇能在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的概要,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面對着專業性極強的兩條信息,她不知如何回複的好,最後敲下三個字并發送成功。

“知道了。”

收起手機後,李豫發現身邊比自己聰明的人都在努力工作,這讓她為自己這些天的懈怠感到愧疚和自責。因為無需提醒的自覺是她最引以為傲的優點,她現在也不想丢棄這個優點。

從小到大,李豫并不排斥別人說她不聰明。

因為她也認為自己只是普通人而非聰明人。她常常自省,自己一路能念到博士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她也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努力和自律。

高三那年有同學明明刷題到深夜,仍然在班上漫不經心地說,“哎呀,昨晚很早就睡下,沒來得及複習呢。”她聽到後對同桌說,“我要是他,一定會說自己學習到深夜。努力又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有什麽可隐瞞的,不理解。”

大學時候,她的同學們在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和校外實習時,她雷打不動地天天背着書包去圖書館自習。大四畢業時,她們宿舍難得聚在一起吃飯。室友們笑着說,從沒見過大一就确定目标要去念博士的學生,現在不是羨慕她可以拿到dream offer,而是羨慕她朝着目标堅定不移付出的自覺。她當時笑了笑,舉起酒杯感謝她們認可自己的努力。

想到這些後,她丢下手機跑去書房,打開電腦開始做未來半年詳細工作計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