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7|第7章

第二天,李豫沒能送成老李上班。倒不是她想偷懶,而是她夜裏在書房做計劃看文獻到淩晨三點。早上起床後,老李看到她紅腫的眼睛,自己拿起車鑰匙出門上班去。

回國之前李豫聯系過俞城大學的一位青年教師孫敏,她是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畢業回俞城教書的。孫博士的研究課題與李豫有一定相關性,過去的兩周,她們一直通過郵件讨論相關文章。

白天,坐在書房的李豫郵件問詢孫博士下周的時間,想在俞城時能與她當面交流。

孫博士很快回信,表示她假期時間自由,可随時與她面談。

當得知李豫西行目的後,孫敏提前通過郵件給她發送一些關于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材料。這讓李豫更加期待下周開始的社會調研。

與孫敏敲定時間後,李豫開始預定機票和酒店,看着支付出去的賬單,心底在滴血。還沒入職領到工資,就已經開始自掏腰包做科研,她是多麽熱愛學術呀。

錢花出去後,她盤起雙腿,身子靠着座椅,頭向後微仰,目光停留在書房對面的書架上。然後,她環視一圈書房,想到自己在江城能有房子住,出行有車子開。雖說房子和車子都是老李的,但是她的物質起點已經比許多同行高很多。

知足吧,慢慢熬吧,李豫這麽勸自己。

早日做出研究成果,升教授後她也要像Larry一樣去幫助脆弱體制國家進行經濟制度建設。

她繼續盯着天花板,心裏開始做起功成名就的美夢。

她想,意大利就算啦。Larry和他的同行都拯救不了,自己還是去非洲吧,實在不行,拉丁美洲和南亞國家也可以。斯裏蘭卡和毛裏求斯不也整天在國家破産的邊緣徘徊嘛。

如果自己可以和世界銀行或者亞投行的同行們一起幫這些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的話,該從哪兒入手呢,經濟制度又要如何建設,每年的貸款項目給予多少合适,技術援助項目的話選哪方面的技術合适呢……

李豫思緒亂飄,想得有些入神。直到盤起來的雙腿被壓麻,她才扶着座椅把手,輕輕伸展開雙腿。

目光回到銀行卡和手機上,她深呼吸一口氣然後吐出濁氣,白日夢果然是最美好的。

現在的她,還是想想發論文的事情吧。

Advertisement

六年後萬一被母校掃地出門,那就太丢人了。

就這樣,工作之後沒有寒暑假,她原本給自己一周的假期也提前結束。

白天她在書房查資料讀文獻,傍晚去公園跑步,夜裏回來繼續工作到十點。

臨出發的前一日,老李嚴肅地對她說,“出門在外,千萬別一個人去夜跑。雖然現在社會治安好很多,但是女孩子保持一顆警惕之心很有必要。”

李豫安慰他說,“放心吧,我訂的都是大學招待所,在校園裏面。如果跑遠郊縣去調研,也會争取當天往返。您實在不放心的話,每天晚上和您視頻半個小時,好麽?我翻過年都二十八歲,不是小孩子啦。您就甭太擔心我。”

老李笑笑說,“你去美國的時候,我比現在還擔心。那段時間整夜想着美國槍□□麽泛濫,一不小心被誤傷到怎麽辦。”

李豫把他扶到沙發上坐好,“這次不是去美國。咱們國家有無數像您一樣敬業的人民警察。國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沒有之一。您放心吧。”

第二日上午老李請假送她去機場。雖說她這次只是不到一個月的國內出差,老李還是像之前送她去美國那樣,在機場叮囑她要好好吃飯,少熬夜,別一個人夜裏在外面溜達,別為了省錢節約……

在國內出發處,她抱住她家無比可愛的老李,千言萬語都在擁抱裏。

片刻後,老李松開她,他不太習慣在公共場合感情外露,哪怕只是親情。

他把手裏的行李箱遞給她,說進去吧,別誤了航班。

李豫接過行李箱,揮手拜拜,然後轉身走進安檢區。

坐在飛機上,她想起當年去美國上學的場景。

那天也是這個機場,在國際出發區。老李随她辦理好行李托運,再三打開她的背包檢查入學資料。入關前老李叮囑完吃喝睡覺後,還酷酷地說,“一個人在外,別哭鼻子呀。”後來她在美國的五年,一次也沒哭過,倒是那次轉身入關時哭了鼻子。

在登機口她接到傅從玉的越洋電話,他在電話裏告訴李豫,唐宋和他稍後會去機場接她,讓她別緊張。她帶着輕微哭腔說,“我沒緊張。”

傅從玉在電話那端笑起來,“李叔剛剛打電話說你入關前緊張地抹眼淚。”

電話很快被挂斷,因為機場廣播通知開始登機。

她其實撒謊了。

那時候,她很緊張。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關系。

她忘記在哪兒看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從不回憶過去。對我來說,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恒的現在。

李豫讀書不多,也不喜歡帶有文藝腔調的書籍,偶爾買一本也只是在飛機上消磨無聊時間。

曾經她覺得自己做過最文藝的一件事情是暗戀傅從玉。後來,她決定從單戀中抽身。她再與他通電話見面聊天,也不會覺得自己還想和這個人建立超越友情的關系。

就像此刻,她剛剛回憶起他,心裏已經主動把回憶裏的人和現在的人做完切割,兩個傅從玉和兩個李豫。

現在的李豫能迅速從情緒中抽離,一分鐘進入工作狀态。

飛機上,她開着電腦閱讀近期發表的論文,這幾篇文章主題都是關于「西部地區政府定位和區域後發優勢」。

這是經濟學上經典的話題,如何處理好「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關系。

可惜,文章的觀點沒有寫出任何新意,甚至文中采用的支持性數據與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有些偏差,相當于論據與論點沒有太大相關性。

她不曉得這些文章是為了發表而發表,還是什麽地方智庫騙取經費的定制文。

她草草浏覽完合上電腦,說實話,內心有些失望。尤其是其中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還是她師兄。

李豫腦袋裏此時蹦出一個靈魂拷問:如果自己寫不出有價值的文章,會不會也水一篇或者水多篇來應付了事呢?

她想不出來她的真實選擇會是什麽。

她可以信誓旦旦地說,不會,肯定不會。

那麽未來呢,她還會如此堅定麽,她不知道。

帶着這樣的疑惑,她來到此次西部之行的第一站,俞城。

下飛機後,更加燥熱的氣息撲面而來,果然七月份來這邊不是好時機。

李豫在窗口買好機場大巴的汽車票,坐上前往俞城大學方向的車。

這個西部城市的基建正在熱熱鬧鬧的開展,順着車窗向外看,随處可見的在建樓房、腳手架和土方車。不過這會兒正值中午,一線建築工人們應該在休息。

她靠着車窗玻璃,心想,俞城城市核心區和周圍區縣的政府定位和後發優勢,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她一定能寫出新意。

她在招待所辦理入住後,去學校食堂吃午飯,然後來到大學圖書館。

在這裏,她辦了一周的圖書館臨時出入證。剛在二層借閱室坐下後,手機在口袋裏震動起來。

唐宋發來的照片,一個三明治和一杯美式,他的熬夜套餐。

自從那天她回複唐宋消息後,他開啓微信彙報一日三餐的節奏,早餐、午餐、晚餐,甚至還有熬夜套餐。

對于這些照片,她大多數時候保持閱後即焚的好習慣。

當然了,在她心情好時,也會回複月亮或者太陽的表情包。

但此時李豫的心情并不美好。

俞城大學已經放假,圖書館借閱室居然關閉空調制冷功能,僅保留換氣功能。

她環視一圈,借閱室的四個角落裏倒是分別立着落地風扇,陳舊的葉片在嘎吱嘎吱轉悠着。

室內悶熱的空氣使她煩躁,她還是選擇回複這條信息,“一天三杯咖啡,你是覺得你們實驗室離醫學院太近嗎?”

淩晨加班中的唐宋并沒有那麽忙,他的新消息來得很快,“我實驗室裏有三位醫學博士,真有事不用去醫學院,她們就能搞定。”

李豫更加煩躁,覺得自己有病才會開啓和唐宋的文字對話。

她收起手機,準備換個靠近風扇的座位。

手機在桌子上持續震動,不出意外還是唐宋。

為了避免震動聲驚擾到圖書館寥寥無幾的人,她把手機攥在自己手裏。

“這是你第一次關心我,有點受寵若驚。”

“咖啡我沒喝,換成果汁啦。”

……

“現在這個研究課題是與醫學院的教授合作。所以我需要加班學習很多醫學知識。放心吧,我每天還是可以保證睡眠和适當運動的,不會發生你擔心的事情。”

“開始幹活啦。明天早上見。”

李豫心想,人與人的個體差異真的很大。

她的大學室友喜歡一個人時,給對方織圍脖。

她的博士同窗喜歡一個人時,帶對方買買買。

她喜歡一個人時,是默默觀察對方。然後自己躲在一旁努力發育後再靠近。

唐宋說想做她愛的人之後,是全方位向自己展示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一日三餐。

這有點像是雄性初級版本的秀肌肉,或者說像是雄孔雀在開屏。

她被自己的類比逗笑了。

剛好這時候,她在大學同學群裏看到有人發來一個小視頻,标題是:千萬不要看開屏孔雀的背後,前面有多光鮮後面就有多可憐。

可惡,看完小視頻的她居然被标題洗腦,她開始覺得唐宋有些可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