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
33|第33章
唐宋把她放到床上後自己則進書房,苦逼的他還要加班審稿。今年四月他導師建議他兼職擔任學術期刊的責編和審稿人。當然,幾乎所有雜志的審稿人都是免費勞動,在科研圈把這樣的科學服務當作是一種責任和一份榮光。
他也是義不容辭的加入同行評審的行列,成為一名光榮的審稿人。今晚送達他手上的稿件有四份,這些是經過雜志社《美國科學院院報》責編和NAS院士先行審閱後,交由審稿人評審的。
次日早上李豫醒來時,他正在審閱最後一篇文稿。李豫站在書房門口,問,“又一夜沒睡?”
他擡頭看到人,說,“夜裏幫PNAS審稿,還有最後一篇,我可能還需要半個小時。冰箱裏有從奶奶家帶回來的食材,都是半成品,簡單煮一下就能吃。你先吃,不用等我哈。”
她先拿出手機給老李的微信留言,自己今兒在外面,晚些時候回。
李豫看到冰箱裏有年糕和螃蟹後,決定做份蟹炒年糕。她邊整理螃蟹,邊想起以前看過的關于同行評審的趣事。
那是個在學術圈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關于愛因斯坦發表的引力波是否存在的文章。上世紀三十年代,愛因斯坦和同行共同署名的一篇認為引力波并不存在的文章,投遞到《物理評論》。編輯部按照審稿規則,送達審稿人審議。那位審稿人認為稿件有嚴重錯誤,給出近十頁的評審意見。愛因斯坦勃然大怒,覺得雜志社未經授權将他的文章給同行傳閱是侵犯他的權益,并且認為那位評審同行的評論意見是荒謬的。《物理評論》按照審稿規則,不得不退回愛因斯坦的文章。半年後,愛因斯坦在另一份學術研究雜志上重新發表該文章,不過文章的結論已經從引力波不存在,修改為引力波存在。這篇文章從錯誤到正确,那位堅持評審規則的審稿人做出巨大貢獻。
“想什麽,這麽入神?”耳邊傳來唐宋的聲音。
“稿件審完啦?”她先問道,然後才是回答,“想起愛因斯坦、引力波、《物理評論》以及那位厲害的審稿人。”
唐宋哈哈大笑,臉上疲憊的神色依舊無法掩蓋,“那位可是我的學習榜樣。正是因為他,才成就科學界一段佳話。我現在是争取每篇文章都向他看齊。
物理屆還有一個關于稿件審議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就悲傷許多。一位物理學博士生在收到接二連三的拒稿後,心灰意冷。他開車外出散心時出了交通意外,他的父親帶着手槍找雜志的責編要求決鬥。一封拒信造成三個人的悲劇。
我每次寫拒絕意見時都會猶豫再三,惟恐在大佬面前露怯,又惟恐打擊了剛入行科研新人們的積極性。遣詞造句,一一斟酌,有時候比我自己的文章都要費心。”
“物理真是學術屆的頂流,我聽到的許多關于研究的故事都是物理學家。你稿件審完啦?”她又問一遍。
他靠着門框,捧着水杯,看她做飯,“沒有。那篇文章的數據和結論過于完美,我要再斟酌一番。所以決定先放放,晚些時候再看。”
“我做炒年糕,先一起吃吧。”然後,她開始誇獎門口這位敬業的學者,“不錯,唐宋也是敬業又負責的審稿人。”
Advertisement
唐宋微微揚起下巴,得意地說,“那是。我希望我以後遇到的都是像我一樣的同行。”
李豫瞧着他的得瑟勁兒,轉頭開始潑冷水。“話說,你的作息是否要調整一下?兩周之內熬兩個整夜,我看你離叫120不遠啦。”
他把頭貼在牆上,說,“昨晚是近期最後一個大夜。前段時間忙自己的論文,回國後又有實驗室需要組建,所以需要犧牲晚上時間。明天中午之前我把所有評審意見發給責編,可以輕松一陣子。”
炸至金黃的螃蟹出鍋,飯桌上唐宋問起來,“你現在從情緒中走出來,我可以知道昨晚發生了什麽事情麽?”
李豫低頭掰蟹腿,“聽了別人的愛情故事,雖然吧,他們的愛情很感人,不過有個不太道德的前提。所以,我就發神經設置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假設,你可以忘掉哪些傻問題。”
他長呼一口氣,“噢。我還以為,那些是你給我設置的考驗呢。”
李豫白他一眼,“我沒那麽幼稚。”
唐宋笑着說,“我不是關心則亂嘛。誰知道傅從玉昨天給你說過我什麽壞話……”
他當然是開玩笑。他和傅從玉從幼兒園開始認識,老傅的為人,他是最放心不過。唐宋猜測到昨晚李豫的低落應該與她媽媽有關。在她肯開口訴說之前,他願意給她留足時間和空間。
“唐宋,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她本來想詢問他十八歲出演短片的男主角是怎樣的體驗。不過,看他雙肘支着腦袋,下一秒鐘就要在餐桌上睡着,她連忙推他去休息。
他側身将身後推自己的人變成抱在懷裏的人,“李豫,你陪我吧。”
“你睡覺,我幹嘛,發呆嗎?”
“喏,給你一本書,你可以看書。”他從床頭抓起一本雜志遞給李豫,然後抱着她睡過去。
李豫靠着枕頭,看着手裏的雜志封面,《現代物理知識》,又是一本她看不懂的天書。
她翻看雜志的目錄,可以看懂每一個漢字,看不懂他們組成的詞彙,比如離散中子源、超弦理論、馬約拉納費米子……不過萬幸,這期雜志是創刊四十周年紀念刊,有很多物理學家的科研故事。
看完故事會後,她百無聊賴拿出手機找到昨天傅從玉的賬號,順着他的關注名單,她找到唐宋的賬號。與傅從玉上傳過一百多張照片不同,唐宋的賬戶顯得空曠又乏味。
他的賬號也是八年前開通,第一張照片上傳是五年前,一張定位在舊金山國際機場的普通圖片。第二張照片是波士頓機場的圖片。每張都是機場照。最近一張是八月份江城機場的夜空。如果不是猜到博主是誰,她一定認為這個人的工作與機場相關,大概率機長或者機組成員。
大拇指無意識得來回滑動着屏幕,幾十張照片在她眼前又過了一遍,李豫突然意識到什麽。
她輕輕把他的手臂拿開,下床來到書房。她在空白的A4紙上标注下來每次往返舊金山和江城的時間,然後時間線證實了她的猜測。
五年前開學季,唐宋和傅從玉在機場接到自己後的次日離開。三年前的夏天,自己生病住院,他假裝出差路過碰巧發現自己生病。同年的聖誕節,他并非往返舊金山出差,而是單純找自己。想想也是,那會兒各大實驗室和研究所都歡快地去休假,誰會陪他加班搞數據做實驗。
他記錄下來每次往返自己所在城市的瞬間,無論是否是為了專門見自己。五年間,他往返洛杉矶十三次,盡管自己只見過他四回。未曾見面的九次裏,他或許在草坪上聽自己與同學們辯論,或許在遠處看自己上課,或許他根本沒有時間來校園裏閑逛。
這個憨人呀,社交賬號被他做成單戀日記。
這麽對比,自己的單戀有點像是一個人的過家家。在那個獨立又密封的故事裏,不停告訴自己喜歡他,卻又從未付出過努力,甚至文字或者圖片痕跡都未曾留下。
她想到這裏,拿起手機在這個網站注冊新賬號,并上傳第一張照片,那張帶着時間線的紙片。
李豫發完照片後,随手把紙片撕碎,彎腰丢進垃圾桶。
「李豫」,被門口唐宋的聲音吓了一跳,她用手輕輕安撫自己的小心髒。
“怎麽醒了?才睡不到三個小時呀。”她走上前問道。
唐宋說,“我剛剛做了一個很長的噩夢,夢到你要和別人結婚。我在去搶婚的路上拼命跑,可怎麽也跑不到教堂。你要負責。”
感情夢裏的事情,也要自己負責呀。她義正言辭道,“首先,我現在不會結婚;其次,我不信宗教,真要結婚也不會去教堂。”
唐宋好奇問,“那結婚會去哪兒辦儀式呢?”
她不想和他讨論現在沒影的事情,把他推到床邊,遞給他一個抱枕,“趕快抱住枕頭,再睡一會兒。”
唐宋沒接枕頭,而是抱住她,又把她放在剛才的位置,“不要枕頭,不然一會兒夢裏還要接着那個噩夢。現在你在身邊,我要進夢裏氣死那位新郎。”
李豫頗為無奈,這人怎麽這樣孩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