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穿越中世紀028

第28章 穿越中世紀028

路易莎正對着一個年輕人說明自己的要求。

“……是的, 首先是兩個相對回轉的輥子,它們能擠壓原料。然後是一排斜向下的輥子帶接水平的輥子帶,這些輥子帶要帶動起來一齊傳動——當然是鑄鐵的, 但先做個小的木頭模型給我看看。”路易莎描述着自己印象中的玻璃壓延機器。

這幾天她已經看過此時的玻璃工坊了,但說實在的,沒有太多收獲。工序不外乎就是坩埚燒玻璃,吹管沾玻璃液吹制, 最後得到的玻璃器還得進一個特別的窯爐‘退火’。也就是最後這一步,路易莎之前不知道。

她詢問玻璃工匠, 人家只是告訴她, 這有助于提高玻璃的質量。如果沒有退火這一步,玻璃很容易後續炸裂,透光性也明顯不如退過火的玻璃。路易莎暗暗思忖了一番,猜測可能是退火這一步消減了玻璃的熱應力。

燒制玻璃的過程中,因為冷卻過快,以及各部分溫度分布不均勻等原因, 肯定會使玻璃內部産生不小的熱應力。這種情況下,進退火窯加溫到合适的溫度,保持一段時間。然後退火窯停火,使之慢慢降溫(窯爐能保溫,比外界自然降溫應該更慢)。

應該能使玻璃內的熱應力消減,狀态接近‘平衡’。

這還是路易莎聽到不退火,玻璃器更容易‘炸裂’時想到的。畢竟成型的玻璃器自己炸裂,也就那麽幾個可能性了——現代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獲取信息, 雖然回憶起來覺得那些信息都是過腦而已,根本沒記憶、理解。但偶爾又會在不經意間讓人面對一個問題,想出好幾個可能的答案。

從玻璃工坊了解到現在的玻璃生産工藝後, 路易莎并沒有因此就覺得‘我行我也上’。制作玻璃看起來不難,理論上技術也擴散到一定程度了,那為什麽還有的地方能做,有的地方不能做,能做的地方水平差異還那麽大?

是工匠……哪怕是工業時代了,工廠車間機械化生産,車間裏某個老工人的請假也會導致某一天良品率不知道為什麽下降。在這個手工生産時代,人的影響就更大了!工匠的經驗習慣,某些随手為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動作,就有可能帶來結果的天差地別。

所以路易莎不可能認為,自己要搞不同于傳統的壓延法玻璃,就可以另起爐竈。

現在她最好一邊籌備玻璃壓延機器,設計新的工藝流程。一邊搞一個玻璃工坊,收集一些有經驗的玻璃工匠——這就像後世的大公司,要展開一個新業務,最快方法不是自己從無到有地搞,而是先收購一個業內的小公司、工作室什麽的。

巴爾紮克伯爵的名下沒有玻璃工坊……這也很正常,作為此時的大貴族,他主要靠土地賺錢。本質上來說,哪怕布魯多重視商業,每年也從商業上賺了不少錢,那也大多是依靠土地來的。

巴爾紮克伯爵是商業交彙的這片土地的所有者,所以他能‘坐地賺錢’!

伯爵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方面是經營莊園,像任何一個地主一樣賺錢。另一方面,城鎮租金、商業稅費可是不少。比較起這些穩定的、技術含量不那麽高的來錢方法(其實要維持布魯多這樣的國際性大集市,還是有技術含量的),直接經營工坊倒是少見。

雖然莊園裏也會有一些作坊,但除了就地利用人力和原料做紡織,或者葡萄園釀酒,大部分還是做初加工的。就算有生産一些最終成品,大多也是供莊園自給自足或附近鎮子随便用用。

像玻璃這種明顯不依附于莊園手工業的‘高精技術産業’,伯爵沒有涉獵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路易莎還想着玻璃壓延機有眉目之後,就向伯爵申請撥款,買一個玻璃工坊,并招募更多熟練工匠——倒不是她現在拿不出啓動資金,而是沒必要。而且她現在做事用人不可能越過伯爵去,既然是這樣,也算是一個報備了。

“唔……這個并不難,不過這麽長的輥子帶,還要是鑄鐵的,人力很難持續運轉,要用畜力嗎?”路易莎面前的年輕人想了一下,點點頭說道。

這個年輕人名叫‘萊昂’,算是雷歐大師的學徒,路易莎也是因為塔樓的工程才認識他的。路易莎發現他專門給工地設計、拼裝、維修要用到的各種機械,雖然也做別的活兒,但他的重心明顯在機械上。

問過對方的志向,還有雷歐大師的意見後,路易莎就給他開了一份新的雇傭合同。他現在應該算是路易莎雇的工程師,平常還是給雷歐大師幫忙,不過路易莎也可以差遣他做一些機械相關的工作。

“人力和畜力我還沒想好,畜力更輕松,但人力更好操作一些。”傳動輥子帶的速度是有講究的,由人來維持運轉顯然更可控。不過具體的,路易莎還想看看到時候的生産情況,如果是連續生産,畜力還是有優勢的。

了結了玻璃壓延機模型的事兒,路易莎又要準備出門去城裏了。最近特魯瓦冷集市正火熱,她幾乎每天都要去看看。不見得每天都有什麽大事需要她出面,只不過她人在不在是不同的。想也知道,她在的話,有些人做事都會認真一些,小動作也會少不少。

她知道這是‘治标不治本’,但以她現在的身份,也不可能大刀闊斧地去治本。她也不過是想好好完成伯爵的任務,到時候交差能漂亮一些而已——這些都是資歷,是給伯爵看的資歷,也是給領地內其他人看的資歷。

事情辦得漂漂亮亮,講理的人會認可她的能力,不講理的人也該知道她不是個做擺設的花瓶……有這樣的前情在,未來她做事都要容易一些,至少不會被随意對待。

路易莎的馬車進入特魯瓦城時,引來了一些側目,因為最近她幾乎天天來。再加上市集法庭上,她也經常坐在市集監督身邊參與判決,很多人都認識路易莎了,或者至少見過她那輛漂亮的小馬車。

此時不少人都遠遠的就給她讓開了道路,這倒不全是為權勢低頭。也有路易莎這段時間的表現,獲得了大家認可的緣故。

在市集法庭上,她總能做出公允的判斷,恰到好處地站在弱勢者一邊。另外,一些知道內情的人,也清楚是她主持了本次的特魯瓦冷集市,想到本次特魯瓦冷集市比平常更高的效率,更少的‘敲詐’,很難不對她發自內心地感謝。

至于廣大普通人,對路易莎有好感的原因在于,正式開市之後,她捐獻給本地教堂兩扇彩繪玻璃窗、兩件法衣和一個大大的鍍金香爐。另外,她還組織了一次對窮人的布施,在特魯瓦城的邊緣地帶安排了四個施粥點,冷集市期間乞丐和窮人都可以去排隊領粥。

在普通民衆看來,布魯多未來的女伯爵顯然是個虔誠、善良的人物……如果路易莎是男性,這樣的品質在身上,說不定還會有人覺得她是不是有些軟弱了(這個時代很大程度上是不怕你壞,就怕你弱的)。但她是個女人,這就全是優點了。

哪怕布魯多未來的實際統治者是她的丈夫,她也能借助身為妻子的影響力,讓治下領民的日子好過一點兒。

“那便是路易莎郡主?”正在繳納營業稅的外地商人,大概是第一次見路易莎的小馬車,伸長了脖子張望道:“哦,那可真是一位佳人,我是說菲利普王子實在有福啦!有什麽能比一位擁有廣袤富饒土地的新娘更好的?便是那新娘還是個美女。”

“不僅美,還很有風度。”和這個外地商人做生意的是另一個外地商人,但她之前就見過路易莎,便笑着說道。

繳納營業稅的外地商人應該主要在西岱,這個國家的王都做生意,所以早就聽說了路易莎和菲利普王子的婚約——營業稅是這樣市集上最常見的一種稅,每次交易發生都要當場征收。按照規定應當是買賣雙方各付一半,但實際幾乎都是買方付的。

“哦,是的,很有風度。”西岱商人連連點頭:“在都城裏,貴婦們經常招搖過市。像是禮拜日,又或是集市的日子,那就是她們的展示日,經常盛裝出席。雖然很華麗,但要我們來說,無論是騎馬、步行,還是乘坐馬車,都顯得矯揉造作了。”

“遠不如路易莎郡主自然!瞧啊,路易莎郡主可沒用滿頭滿身的珠寶裝飾自己,但更顯得華貴而雅致……嗳!我們懂行的都知道,路易莎郡主的那條頭帶就抵得過很多人頭上、脖子上、手腕上、腰帶上,所有地方綴得滿滿的珠寶了。”

路易莎今天除了手指上有兩枚戒指,就只戴了一個頭帶。

‘頭帶’是此時少女常見的裝飾品,既像是發箍,又像是造型簡單的冠冕。此時冠冕雖然不是王室專屬,單純就是一種飾品,誰都能戴(教堂還有出租華麗冠冕給新娘使用的生意呢),但到底顯得隆重。所以日常的話,戴頭帶其實更多。

這種頭帶基本是一條紡織帶,上面可以繡花,也可以縫綴寶石、貴金屬飾品之類。當然,也可以既繡花,也縫綴。

路易莎這條頭帶有華麗的刺繡,還非常‘普通’地縫了珍珠——時下,一方面人們認為少女特別适合佩戴珍珠飾品。少女的頭帶,用珍珠裝飾因此最常見。另一方面,珍珠有貴的,有便宜的,大可以豐儉由人。

路易莎的頭帶當然是‘豐’的那類……上面的小珍珠不說,其中有五顆大珍珠實在厲害!

這可不是路易莎在豐特羅修女院時,馬裏奧神甫的侄女驚嘆過的珍珠項鏈,是每顆有成年女人手指頭肚那麽大(10毫米左右),正圓無暇的那種淡水珠。又或者是回布魯多宮廷後做衣服用的4毫米小珍珠(也是正圓無暇、淡水珠,特別亮,‘小燈泡’那種品種),這是真正的海水珠,還是澳白。

這原來也不是路易莎姑姑做原創飾品賣的,而是她自用的‘收藏’。

當時她作為行內人去進貨買的澳白尖貨,因為是進貨價,而且那時候珍珠還沒有後來漲得那麽厲害,所以相對便宜。但即使是這樣,也花了不少錢呢!

像路易莎這次用到的五顆大珍珠,其中四顆是12毫米的,一顆是17毫米的,加起來在當時也是小萬呢!等到路易莎穿越那會兒,進貨價都翻倍了,零售價更是沒有定數。

這樣在後世也是頂級珍珠的精品,在此時那是真能讓人眼睛都挪不開,想不到她是從哪兒弄來的寶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