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通濟社學 避雷有部分寫文章內容
第10章 通濟社學 避雷有部分寫文章內容
話本的事情解決了,徐辭言總算放下心來。梁掌櫃火急火燎地就要去架車,他看得好笑,取了一批新的紙墨就離開了。
出城之前,徐辭言還特意看了一眼。黃老爺已經搬走了,原本空下來的院子卻有幾個小厮在灑掃,看着進度,新來的縣太爺估摸月餘就到任了。
不知是個什麽樣的人,徐辭言下意識心想,很快又把事情抛在腦後,收拾着回了徐家村。
手裏有錢了之後,徐辭言每次來縣裏,都會給徐出岫買點小玩意,有時候是珠花首飾,有時候是些甜嘴的點心零食。
最開始徐出岫還有點不好意思,後面就習慣了。每次估摸着到點了,就跑到院門出站着等徐辭言,老遠遠的,徐辭言就能看見她小小的身影。
今日院門處卻空空蕩蕩的。
嗯?徐辭言心底狐疑,加快腳步進了家門,就見徐出岫和林氏坐在一起,穿着新做的後衣裳,饒有興致地縫着什麽東西。
“這是?”看着母女倆腿上的黑色布頭,徐辭言嘴角抽抽。
“娘教我做喵小黑!”徐出岫興高采烈地舉起手上的布條,向徐辭言搖晃搖晃。
徐辭言:“…………?”
做布娃娃?
徐辭言兩輩子都沒玩過這種東西,一時間仿佛被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林氏見兒子表情一片空白,有點好笑地戳了戳女兒的腦殼。
“你倆個子冒得快,既然做了新衣服,我就想着把原來舊的拆拆,就拆出一堆布頭來。”
“這丫頭見了,就纏着說想縫個娃娃,只是家裏沒有合适的布,我也就沒允,恰好莺姐兒過來聽見,還真翻出點黑色布頭來。”
家裏沒有棉花,林氏的想法是縫好了套子,像被套那樣往裏面塞布條。
徐辭言見小姑娘難得蹦蹦跳跳的高興,心念一轉,跑到別的村子買了點棉花回來,往裏面一塞,還挺像模像樣的。
“好耶!”
摸到軟綿綿的娃娃,徐出岫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祁縣一帶向來有拐子拐孩子,拐來的女孩往人牙子那一送,誰知道是父母賣得還是拐的?
因此,林氏放心兒子出門,卻把女兒管得很嚴。
這也是這一片村裏的常态。除非家裏人帶着,不然女孩子一般不會出門。
徐出岫長這麽大,也沒幾個玩伴,只能等到年節的時候和村裏其他姑娘玩玩,平日裏哥哥忙讀書娘忙地頭,只能孤單單的在家裏。
眼下有了喵小黑娃娃,高興得找不到北,取了沒用的布頭說要給小貓做衣服。
徐辭言看着自己妹妹在手工達人的路上一路狂奔,心情複雜,給了她點銅板收着。
要是他們不在家,徐出岫想要什麽,還能托村裏人去買。
……
九月初三一早,徐家就忙起來了。
徐辭言換上了新做的衣服,穿上林氏納好的布鞋,把頭發整整齊齊地梳了綁好,又紮上四方巾,把額發攏到後面。
人靠衣裝馬靠鞍,他這麽一打扮,看上去像個正經學子得不行。
林氏面上帶笑,早早煮了雞蛋烙了餅,又把準備好的六禮讓徐辭言帶着,才倚着門送徐辭言出去。
今日開學,徐鶴也好好地打扮了一番,等在了門口。
他年紀比徐辭言小些,沒戴頭巾,戴了頂虎頭帽,圓滾滾的臉蛋看着頗為可愛。
兩人一共結伴往村口去,孩子讀書是大事。徐家村裏早早約好了在村口集合一起去。
徐七爺作為村長,老早就等在了那,遠遠地見一抹青色的身影走了過來,一恍惚,還以為是見着了徐父。
等認出了是言哥兒,徐七爺一抹臉,笑着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好,看這精神氣,比別家的招眼多了!”
他又專門叮囑徐辭言幾句,絮絮叨叨的,恨不得守着徐辭言去學堂去。
徐辭言笑着,沒有半點不耐,等徐七爺說完了,才和其他孩子一起拱手告別。
社學路遠,又是群半大孩子。除了徐辭言家,其他家裏都每日出個男人,早早地帶着一群毛孩子往學裏走,下午又接回來。
一群人走了大半個時辰到了鎮裏,再往前面,就是通濟社學了。
作為縣裏最大的社學,通濟社學占了一間二進的院子,學生在外院學習,裏院是夫子住的地方。
也有些家裏太遠的,就交點錢給夫子,把孩子寄住在裏院。
徐家村裏鎮上和縣裏都算不得遠,因此,徐辭言倒是不用住校。
開學第一日,慣例是要拜見孔聖人的。
徐辭言跟着其他孩子一起,端端正正地給聖人畫像磕了頭,又給夫子磕了頭,問了夫子安好,這一套的流程才算完。
徐鶴等人自去前院溫書,徐辭言病後初歸,便帶着東西到了後院拜見夫子。
學裏坐鎮的夫子姓趙,年過半百,算起來,也是徐父的恩師。
他早幾日就聽着徐家村人說徐辭言病好了要來,又擔心人硬撐着走了他爹的老路,時時挂念。
今日一見,徐辭言雖然瘦削,氣色卻還不錯,心底慰藉,連叫了好幾聲好。
“問夫子安。”徐辭言把帶來的六禮奉上,又給趙夫子磕了兩個頭,才起身看他。
徐辭言早聽了趙夫子嚴肅,只是眼下見着了,亦覺得頗感親切。
“好好,快起來!”
老者頭發花白,關切地拉着他四處打量,又怕徐辭言餓了,也不講究,拆了六禮就要往徐辭言嘴裏塞棗子。
徐辭言好笑地推脫,被趙夫子在手心輕輕地拍了一下,才接過東西塞袖子裏,往前院去了。
社學裏共甲乙兩個班,乙班孩子年紀小,學的都是《千字經》《百家姓》這些開蒙的。甲班則教的四書五經,為縣試做準備。
徐家村來的只有徐鶴和徐辭言在甲班,他一進屋,就看見徐鶴坐在前頭朝他揮了揮手。
徐辭言一愣,徐鶴其人,是真的不想學。往日在社學都是撿着離夫子最遠的地方坐。
今日倒是坐到眼皮子底下來了,想着張大的那席話還是刺激到了他。
這是好事,徐辭言也高興。班裏有些熟面孔,是昔日裏和原主一班的,見他來只是友善地笑笑。
也有些陌生的新升進來的,也不看書,好奇地拿眼神瞅着他。
徐辭言回了個笑臉,就坐下開始看書。
很快,趙夫子也進了屋,先是抽背了幾個人,又布置下任務,才去了乙班。
許是怕徐辭言太久沒學把書給忘幹淨了,背不出來丢了臉面。盡管班裏學子很是好奇,趙夫子也沒有抽到徐辭言,反倒是點了幾個眼睛一直咕嚕轉的。
這下他們笑不出來了,哭喪着臉結結巴巴地背兩句,被趙夫子狠狠地打了兩下手心。
徐辭言看了好笑,也不管他們,低頭思考起趙夫子留的題來。
大啓朝的科考,整體上來看類似于明代,主要以八股取士,只在一些地方有些許不同。
徐辭言還是個白身,按例不能直接參加科舉,要先通過低一級的科考以後,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科考也叫童生試,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場。
考過了院試,也就成了秀才,秀才裏面成績最好的,又叫做廪生,可以得到官家發的米糧補貼。
祁縣的縣試在來年二月,主要考四書裏出的大題和五經裏出的小題。
此外,還有一題作詩題和一題默寫聖谕廣訓題,後兩題要求并不高,總體來說,背得了,往歌頌皇家功績上寫,格式不錯就行,難的還是八股文。
考試的時候,縣官會随機從四書五經裏抽幾句話來考,這也就要求參加考試的童生至少要知道這句話出自那,講得是什麽意思。
四書五萬來字,五經更是多。熟背四書五經,算是科考的入門檻了。
每年都會有考生因為想不出考題的來源,急得抓耳撓腮。
徐辭抄了這麽久的書,已經能夠熟背四書了。五經差點,但很快就能補上,他煩惱的是八股文怎麽寫。
八股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
其中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才交叫八股文。
和現代考場作文一個道理。考試的時候,一個考官要改不知道多少份卷子,時間緊任務重,因此,破題破得好不好,束股束得妙不妙,就決定了這份卷子的等級次第。
流傳久了,也就有了鳳頭豬肚豹子尾的說法。
通濟社學裏沒有明年下場的,但也該準備起來。因此,趙夫子這月就要教他們寫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破題是前面就講了的,原主并不在學裏,自然不知道,也不能專門為了他一個人再講。
因此徐辭言只能翻了徐父的筆記來看,但還不是太懂。
趙夫子留下的是一道書題,只有一句話——無恒産而有恒心者。
徐辭言看着紙上的字,緊皺着眉頭思索。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全句是“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大概的意思就是沒有固定的家業收入卻有着固定的道德觀念,只有讀書人才能做到,字面意思來看,是在誇頌讀書人識禮守節的。
但若是只看這兩句,一股腦寫些彩虹屁,那這張卷子就完蛋了。
因為緊跟其後,孟子說了,“若民,則無恒産,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其實是在講君主治國理政的道理的。
既不能只顧頭兩句,也不能只顧後面的。徐辭言考慮了一會,醞釀着寫下了兩句來破題。
——如士無産而恒心之有也,惟持此禮與法矣。
要讓天下人像讀書人一樣沒有資産卻能有道德,只有從禮和法兩個角度着手了。
按照徐父留下的筆記,這句破題算不得出錯。但徐辭言仔細琢磨了半天,還是覺得隐隐約約不夠好。
他剛想着等下學了去問問趙夫子,就聽見旁邊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吓得一激靈。
“這是你爹教你的?”趙夫子問。
徐辭言看了眼四周,他方才想得太認真,沒注意到趙夫子來了。眼下其他人都停在原處,神色各異地看着他。
最好笑的是,徐鶴見他一只沒意識到,還給他飛了張紙條,可惜徐辭言連紙條也沒注意到。
“家父留了本小記,弟子閑時就看了看。”
徐辭言站起身來解釋,趙夫子取了他寫着答案的紙來,仔細地看了看,皺緊了眉,複又松開。
“第一次就能破成這樣,不錯。”
趙夫子誇贊一聲,而後又指出了不足,“只是破得太過寬泛了,就顯得不夠詳盡,後面的也好寫。”
寬泛?!
徐辭言恍然大悟,總算是明白了差在哪處。說白了,他就是犯了寫作文的一大毛病,論點立得太高顯得假大空了。
這種寫自然不錯,但也很難得高分,除非語句實在是精彩,不然就是一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應試作文。
趙夫子見他若有所思,心下滿意,又見其他人見徐辭言挨批了心思浮動,冷哼一聲,“我剛剛走着看了一圈,你們中有些人啊,松快了一個月,竟然連這句話出自哪都忘了!”
“那些沒破出來的,待會到我那抄三題回去,明日課前交給我!”
衆學子:“…………”
這才剛開學,怎麽就有作業了?!
“至于你,”趙夫子又看向徐辭言,語氣倒是溫和了許多,“你父親寫的那些小記我也看過,寫的倒是不錯,只是你現在學有點太早了。”
徐辭言懂了,這就是大學論文的寫法不适合寫中學作文一樣。
趙夫子又說,“午間你若是願意,就到後院來找我,我單獨給你講講破題的破法。”
徐辭言自然是願意,只是也忍不住心底苦笑一聲,開學第一天,喜提恩師一對一小課堂。
他這學上得,當真是夠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