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農村人很少誇孩子, 娘當着員工和鄰居們的面這樣誇他,孟二勇臉更紅了。

他從小就不如孟華聰明,成績不好, 早早就辍學了,回家種地又不如孟大國穩重能幹, 村裏人誇孟家男人,誇的都是他哥和他弟。

作為萬年老二, 孟二勇早就習慣被當成空氣。

此刻成了主角, 他才覺得認真完成工作, 讓人如此有滿足感。

“娘,這幾個機器花了六千多,是不是貴了點?畢竟都是淘汰的舊機器。”

孟二勇覺得貴,這堆廢銅爛鐵哪裏值這麽多錢?要不是市面上很難買到,他肯定會讓他娘去買新機器。

貴是貴了點,可這年頭買臺電風扇都要費很多事,更別提買機器了。

青山食品廠的機器價格不便宜, 可人家一口氣把舊機器都給他們了, 也就是說,甄臻有了這批機器, 就能生産青山食品廠經營範圍內的所有食品。

這還有什麽可不滿的?

沒了這批機器, 甄臻真不知道去哪找。

這年頭國營工廠喜歡去島國買人家淘汰的機器, 說要搞自動化,可島國給的機器就是好的?花了幾十萬上百萬買回來, 用都不能用,錢打水漂,技術也沒學到,這代價可就太大了。

甭管買沒買虧, 甄臻都不後悔。

孟二勇聽他娘這麽一說,也就不去糾結錢的事。

上車餃子下車面,孟二勇出差回來,焦蕙蘭特地提前關店,回家擀面條吃。

如今家裏條件好了,吃面條不再吃什麽澆頭都沒有的素面了,焦蕙蘭煮了紅燒牛肉,放了青菜和雞蛋,嘗一口,面條筋道有嚼勁,讓人食指大動。

Advertisement

知道婆婆不太喜歡吃面條,焦蕙蘭又做了紅糖餅,紅燒魚、水煮蝦和肉末蒸蛋。

孟二勇看到這菜色,口水都下來了,青山食品廠離這裏也就半天火車車程,按理說兩地飯菜應該差別不大,可那邊重油重辣卻愛加糖。

新姚縣做菜是不吃糖的,孟二勇到那邊咋吃都不習慣,經常餓肚子,回家看到焦蕙蘭做的菜,餓得跟什麽似的,端起一碗面條就呼嚕完了。

孟南盯着孟二勇。

孟二勇摸着嘴角,“怎麽了,大丫?二叔臉上有東西?”

三娃:“我姐這是嫌棄你。”

“嫌棄我什麽?”

“嫌棄你吃飯聲音大,像老母豬。”

一屋子的娃娃哈哈大笑,孟二勇叫親兒子鬧個沒臉,翻了個白眼說:

“你懂什麽,這樣吃飯有男人味,哪像你,吃飯跟個貓似的,嘴巴閉得緊緊的,一點聲音沒有。這樣吃飯一點都不香。”

三娃撇嘴,動作秀氣地夾面條。

“你吃的是紅燒牛肉面,我吃的也是紅燒牛肉面,面都一樣,怎麽可能因為動作不一樣,就不香呢?老母豬吃飯香,你去豬圈吃得了。”

這是親兒子。

孟二勇掄起鞋底要揍,孟南忍着笑,給三娃使了個眼色,三娃立刻乖乖坐正,再也不跟他爸鬥嘴了。

孟二勇覺得稀奇,他生的種,不聽他也不聽陶愛紅的話,就聽他娘和孟南的話,這侄女把他兒子管的服服帖帖,你說有意思沒意思?

甄臻也覺得好笑,三娃跟孟南關系特別好,簡直是孟南肚子裏的蛔蟲,這幾個孩子一起長大,彼此間跟親姐弟沒啥區別,希望長大後關系也能這麽好。

吃完飯,孟二勇就被陶愛紅拉進屋裏了,夫妻倆好久沒同房,都有點着急,可惜天還沒黑,外頭都是人,怕孩子來敲門,也不敢鬧出太大動靜。

蹭了幾下,解解渴,陶愛紅就跟孟二勇抱怨起來:

“你都不知道布料店生意有多好,我一點不誇張,一到下午,就有好幾十人排隊。這一天下來,我撕布撕的手都要殘廢了,賺的錢都進了娘的口袋,我連摸都摸不到。”

誰能想到,小小的布料店一天能賣一兩千?

也不知道這布是多少錢進來的,但陶愛紅估摸着,一天上千元的利潤是有的。

錢是她賺的,可這錢又跟她沒關系,陶愛紅怎麽可能不難受?

孟二勇拖着鞋,說:“房子是我娘租的,本錢是我娘拿的,說到底,家裏的前跟你我有啥關系?要不是我娘,你還在鄉下種地呢。她那邊要投資建食品廠,需要本錢,你體諒着點,反正過年時會給咱們分紅的。”

陶愛紅愣了愣,總覺得孟二勇去了兩個月,變化挺大的,可具體哪裏有變化,她也說不上來。

食品廠的手續辦好了,申請的商标也下來了,甄臻采用了“真心”這個名字。

“真心瓜子?娘,您別說,這名字好記又響亮。”孟大國笑笑。

廠房叫孟大柱兄弟倆簡單裝修過,刷了牆漆,補了屋頂,還在牆壁上挂了一些食品廠的章程和标語,食品廠的入口處專門設了一個小房間,用來給員工換衣服。

進入食品廠需要穿白色罩衣,戴白色帽子和口罩,手臂上也得戴套袖,任何操作都要規範。

員工已經培訓好了,封口機這邊有兩個人操作,一個負責稱重裝袋,一個負責封口,倆人搭配幹活,效率要高一些。

這倆員工不會說話,交流起來略麻煩,甄臻都是寫在紙上讓他們看的。

不過倆人做事很利索,很快就做了幾十包出來。

袋子上貼着“真心瓜子”的商标,和标簽紙,這包裝可不比上後世,連袋子都是透明的,壓縮的跟大米似的。

可正規包裝的東西看起來就是規範。

看着員工有條不紊地工作,甄臻覺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照這個生産速度,再過兩個月,就可以叫孟大國和孟二勇兄弟倆出去跑業務了。

眼下還沒有超市,但有供銷社和小賣部,供銷社偶爾也會對外采購,數量雖然不多,但也可以試試。

小賣部較為零散,不能一家家去跑,得在各地批發市場,挑選規模較大的商家,讓他們做真心瓜子的代理,自己去跑市場。

不過跑業務不能只跑一個單品,甄臻打算把食品店的明星單品都做一批出來,拿出來讓代理商試吃,代理商挑中哪些單品,她就大規模生産哪種。

好比她看好多味花生和糖霜花生,可這年頭好賣的零食都是比較壓餓的,這種零嘴未必能賣出好價格來,她又沒設備去生産方便面,要是能做出一些可充饑的零食,那就更好了。

甄臻一直在琢磨着這件事。

可充饑的零食無非就是面食,雞蛋卷、餅幹、桃酥、雞蛋糕、月餅之類,好婆婆食品店是有核桃酥的,其他的種類都可以試試。

下面幾天,她跟做核桃酥的工人混在一起,想研究一下雞蛋卷和餅幹的做飯。

還有幾個月就要到中秋節了,供銷社的月餅一向難買,主要是原材料稀缺,月餅廠的産能不夠,總要憑券排隊購買。

每次排了半天隊,買到的東西都不夠自家人分的,偶爾托人辦事,還得把月餅都送出去,自家孩子總是很難吃到。

甄臻的空間裏還有一些原材料,平時趙美蘭那邊有好東西來,她能用得着的就給囤起來,應付今年的中秋節,應該是夠的。

雞蛋卷沒啥難的,餅幹也好做。

放在後世,就甄臻這個小食品廠,生産出來的東西,既不美觀也不算頂級美味,放在內卷嚴重的零食市場,會被秒的連渣都不剩。

可這年頭人們能吃到的零食種類很少,要求真的不高。

所謂無敵是多麽寂寞,沒有對手的年代裏,只要能研發出來,那就是行業頂尖。

更何況甄臻對食品材質和衛生的要求,比國營工廠不知高多少倍。

她家的東西,哪怕做法再簡單,吃起來也比別的地方香。

這兩個月來,甄臻把自己關在工廠裏,天天和工人一起試驗新品,前頭的好婆婆食品店,直接交給孟盼弟和一個小學徒管着,偶爾自己過去檢查一下。

眼看着天熱了,甄臻叫孟大國把電風扇扛了出來,清洗了風扇葉,插上電源,給孩子們乘涼。

又放暑假了,孩子們一窩蜂回來,家裏鬧騰的很。

隔壁的宋俏和學校的數學老師,搞了個托班。怕被人家舉報,不敢大張旗鼓,只招附近的鄰居,和主動找上門的學生家長。

甄臻把一到四娃都送去,只留了水娃在家撲騰,這孩子會走路了,性格歡脫調皮,難帶的很,一家子輪流帶,各個都被他鬧得精疲力盡。

四個哥哥姐姐都去讀書了,水娃沒人玩,甄臻每天曬一桶水,水裏放幾個玩具,把他放在陰涼地,讓他自己玩。

水娃有了水槍和鴨子,就不去吵大人,甄臻也能安心工作。

剛把做好的月餅端出來,就聽到孟盼弟在前頭喊:

“嬸子,你看誰回來了!”

甄臻摘下套袖出去一看,那西裝革履,戴着金絲邊眼鏡,人模狗樣的男人,看着有幾分眼熟。

呦,她日思夜想的三兒子回來了。

孟華有幾年沒回家了,他跟他娘通過信,也跟大哥發過傳真,知道家裏在縣城買了房子,開了食品店,可他以為就是小打小鬧的程度,誰曾想這食品店做的有模有樣。

太陽還沒落山,食品店門口就排了好幾隊,一隊是買鹵肉的,一隊是買面點的,一隊是買月餅的。

鹵肉和面點還能理解,月餅是怎麽回事?這才七月份呢,離中秋節還有兩個多月,這會子賣什麽月餅?

“月餅是剛研發出來的新品,頭一天上市,算是讓老顧客嘗鮮的,價格便宜,還有小包的糕點贈送,所以大家都來排隊。”孟盼弟解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