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
甄臻人還沒出店門呢, 孟老太就拎着籃子進來了,說是想孟南這幾個孩子了,帶點草雞蛋過來看看孩子, 沒想到孟麗也在,就叫她拿一半雞蛋給大寶小寶吃。
孟麗直笑, “您盡管給我嬸子家,我不嫉妒也不眼紅。”
孟老太不好意思了, “知道你是職工家庭, 單位連衛生紙都發, 不缺這些。你嬸子家孩子多,她店裏忙,顧不上孩子,就給她送點來了。”
孟麗不是小氣的人,換了別人恐怕覺得孟老太偏心,可孟麗畢竟是出嫁的姑娘,她在娘家媽身上花的錢都不多, 更別提娘家奶奶了。
反倒是她嬸子隔三差五照顧老倆口, 老倆口對她好也是應該的。
“行了,我沒那麽小氣。”
孟老太瞥了甄臻一樣, 甄臻笑着讓孟盼弟把雞蛋拿進去, 她是知道孟老太的, 來看重孫子是一方面,同時也想跟她聯絡一下感情。
老人家年紀大了, 總是想東想西的,無非是覺得大國他爹死得早,她跟孟家本就沒啥關系,這又帶着孩子搬出來了, 跟老孟家可不是不親近了嗎?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是大國爹的父母,又不是她的父母,人離得遠感情就會淡。
老倆口怕她混得好了,找了個男人,跟人家生了孩子,對現在的孩子就沒那麽疼愛了,也怕她不認他們了。
甄臻看破不說破,拉着她一起去洗澡。
孟老太不喜歡洗澡,死活不肯去,甄臻一問,上次洗澡還是年前的事,差點就把“嫌棄”兩字挂在臉上了。
她為人強勢,孟老太年紀大了,不願意得罪兒媳婦,更別提這會下金蛋的兒媳婦。
她就委委屈屈地抓着衣角,“我沒衣服換,洗澡也不用洗的太勤快。”
甄臻給她拿了焦蕙蘭不穿的衣服,強行把她帶去洗澡堂了。
Advertisement
她找了個搓背工給孟老太搓澡,又陪她聊聊天,比對自己老娘還殷勤,那搓背工也是個有眼力的,認出甄臻是好婆婆的老板娘,直說好話:
“老太太,您命可真好,兒媳婦對您這麽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您親閨女呢。”
孟老太一聽這話就精神了,笑得合不攏嘴,跟人顯擺:
“她對我是不錯的,天天送肉給我吃,還給我買衣服,買零嘴,過年那會還塞錢給我用。”
搓背工直說羨慕。
這年頭的人都健談,搓背工一直找孟老太聊天,貢獻了不少情緒價值。
搓背工提成低,為了生計,會偷偷賣點東西,玩具、搓澡布、汽水、糖啥都有。
甄臻買了幾樣,算照顧她生意了。
孟麗帶了個大桶,把倆孩子放進去,甄臻買的玩具小鴨子可以放進水裏,大寶小寶玩得很開心。
孟麗瞅着玩水的孩子,直感嘆:
“嬸子,你說時間怎麽過這麽快?轉眼功夫,大寶小寶都四歲多了。”
“珍惜吧,等你到我這歲數就知道了。”
“你看起來可不老,我單位的同事都說你是我姐,有時候我真羨慕大國兄弟,你要是我媽,我不知道有多幸福。”
不是說孟大嫂不好,好也是好的,可比起她嬸子差距可就大了,孟麗要是她嬸子親生的,親娘如此能幹,家裏有這家業,還有什麽愁的?
關鍵是她嬸子會盤算,家裏方方面面都安排的很好。
她嬸子把孟華盤算成大學生了,又把孟大國和孟二勇盤算得有模有樣,家裏的兒媳、孫子孫女,一個沒落下。
有了錢就改善家庭生活,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都買了。
孟麗婆婆天天躲在屋裏不出來,有曹家父母幫她帶孩子,她也算幸運了,可擡眼看看孟大國兄弟三人的日子,又覺得根本比不了。
甄臻笑笑,怎麽一個個都想給她當閨女?
原來程素就有這毛病。
說起程素,倒是好久沒見着她了,過年那會,程素給她寄過一封信,還給她寄了自己織的毛衣和圍巾,甄臻寄了幾包零食過去,往零食裏塞了五十塊錢。
程素母親死得早,父親娶了後媽,幫襯不上她,甄臻怕她日子難過,總想照顧着點。
洗完澡,甄臻留孟老太吃了飯,家裏做了紅燒肉炖海帶、醋溜白菜、蘿蔔炖排骨,還把孟老太的草雞蛋給吃了,做了個水蒸蛋。
孟老太喜歡在老二家吃飯,家裏夥食好,油水也多,不像孟大嫂做菜比她還摳門,舍不得油,舍不得鹽,清湯寡水的。
原先也不覺得難吃,在老二家吃習慣了,回去總是吃不飽。
吃飽喝足,甄臻原想留老太太住一宿,可家裏孩子多,沒有多餘的床了,只能委屈她回家住了。
臨走前,還用飯盒裝了點飯菜回去給孟老太爹,讓孟大國騎着自行車把她送回去。
孟老太可高興了,到了村子口,村裏人就伸頭跟她打招呼:
“孟大娘又去老二家了?大國把你奶送回來了?呦,這孫子可真夠孝順的。”
農村人就愛比這個,孟老太可高興了,炫耀手裏的飯盒,說是兒媳婦叫她帶回來,給老頭子吃的。
這幾天,陶愛紅可累壞了,她主動請纓到面料店幹活,說到底是為了監督焦蕙蘭。
她怕焦蕙蘭黑店裏的錢,影響她分紅,恰好兩家店中間連着,服裝店賺多少錢,她一擡頭就能知道。
是,确實是如她所願了。
可她哪裏知道面料店這麽忙呀?
不都說縣城人窮的嗎?
一問都說沒錢,一開門都來排隊,的确良是比商場便宜,可再便宜也要8塊錢一米呢!
這幫人買起東西來特別瘋狂,不要命似的往前擠。
陶愛紅忙得沒空喝水上廁所。
錢是賺的挺多的,可賺再多錢都是公賬,她也想動動腦子,玩點小聰明,可她婆婆把她算的明明白白。
這布料一尺不多,一尺不少,每天晚上都要對賬,算賬,一點作弊空間沒給她留啊!
半個月下來,陶愛紅累瘦了一大圈,下巴都尖了,好不容易養出來的肥膘也沒了。
陶愛紅照着鏡子,都要哭了,“怎麽又瘦了?”
三娃抱着玩具槍,瞥見陶愛紅在鏡子前搖擺,就說:“媽,你又臭美?”
“小兔崽子,老娘就照照鏡子。”
“媽,我奶呢?”
“整天你奶你奶的,你到底是誰生的?你媽這麽大活人站你面前,你就知道找你奶。”
三娃點點頭,伸出手,“行,那給我5毛錢買圖畫書。”
陶愛紅立刻變臉,“沒錢,找你奶要。”
三娃翻了個白眼,找甄臻要了5毛錢,買了兩套圖畫書,孟南和孟西在隔壁宋俏家做完作業回來,也趴上去看。
甄臻給零花錢大方,那是因為孩子不亂花錢,家裏就是賣零食的,孩子不缺吃的,對吃的沒啥感覺,人家孩子都要錢去買零嘴,他們都買書買玩具了。
來縣城不到一年呢,書櫃裏已經擺滿了,有新書也有在王玲那買的舊書。
幾個孩子都挺精的,有品相好的圖畫書,就叫王玲給他們留着。
買新書的錢能買3本舊書,他們覺得挺劃算的。
周一中午時,甄二嫂來了一趟,她那邊買好了餐盤、炒鍋,想做甄臻說的蓋澆飯,可就是不知道這蓋澆飯怎麽做。
甄臻說:“就是做好後,用勺子舀一勺,往米飯上一澆,再搭配點別的菜就行。”
“那這跟食堂吃的飯菜有啥區別?”
“看着是一樣的,可蓋澆飯是飯菜結合,不需要太多餐具,菜往盤子上一澆就好。你那店周圍都是學生,學生時間緊,中午出來吃飯都不想耽誤時間。吃蓋澆飯可不就方便嗎?”
甄二嫂半信半疑。
次日中午,她做好了飯菜,把甄臻叫過去。
甄臻在盤子裏打了一份飯,舀了一勺紅燒肉往飯上一澆,又多澆了一勺熱湯汁,青菜配一點,再配半個雞蛋。
這一份是給甄向陽的,他最近在忙開店的事,中午就來甄二嫂店裏吃。
甄向陽接過甄臻給的蓋澆飯,不知為何,明明是一樣的飯菜,全部堆放在一起後,會有種變多了的錯覺,澆上湯汁後,飽腹感變強,感覺比分開擺放要美味很多。
飯量大的男人,外加一份飯,澆點湯汁,就不需要重新點一份飯了。
對沒錢的男人而言,是個很好的選擇。
甄向陽覺得不錯,男人不愛吃亂七八糟的小吃,就喜歡大口吃飯吃肉。
蓋澆飯吃起來方便,不用費腦子,花幾毛錢就能管飽。
覺得葷菜貴的人,也可以點豆腐、土豆、茄子蓋澆飯,便宜又實惠。
“媽,我嬸子說的不錯,這蓋澆飯比去食堂打飯吃要好。”
高中放學鈴一響,就有人沖出校園來吃飯了,有人來拿自己的蒸飯,也有人瞧見今天有蓋澆飯,價格不貴,幹脆點了一份。
點蓋澆飯的同學越吃越上頭,總覺得今天這飯格外香。
幾樣菜混合在一起,攪拌一下,混着香濃的湯汁,吃得一粒米都不剩。
第一次做蓋澆飯,甄二嫂沒敢做太多,就做了紅燒肉、燒豆腐、紅燒茄子、白菜粉絲四樣菜,半小時不到,就被學生們一搶而空了。
看着沒多少,算了一下,就這四樣菜也能賺個小5塊,趕上蒸飯的收益了。
中午賣蓋澆飯,晚上就按他小姑說的,做點米粥稀飯,搞點面餅、饅頭、花卷之類的,再把蛋炒飯也備上,炒個一大盤子,用熱水放在盤子下加熱,又能多賺點。
王玲那邊賣二手書,一天能賺十幾塊錢,她這邊要能賺個二十來塊,倆人一年就能賺出個萬元戶來。
甄二嫂幹勁十足,在學校邊上賣飯,不僅要便宜大份,還得把衛生搞好了。
給孩子們吃的東西可不能馬虎,平時把碗碟洗得幹幹淨淨,屋子裏灑掃幹淨,定期驅蟲捉老鼠,不能讓學生吃完拉肚子。
對學生的态度也要好,笑臉相迎。
生意是需要經營的,只要她們好好幹,成萬元戶不成問題。
甄臻建議她加個麻婆豆腐和雞排、豬排蓋飯。
甄二嫂沒做過雞排和豬排,聽甄臻說是油炸出來的,大體有了數,答應明天就做看看。
回來的路上,甄臻買了一份報紙,報紙上說,今年北方擴大了向日葵的種植,預計産量是去年的4-5倍,合上報紙,她咂摸着這一消息。
産量增加,生瓜子的收購價肯定要降。
甄臻拿着報紙去了後院,遠遠聽到鐵鏟摩擦的沙沙聲。
喬大壯和孫英正在炒瓜子。
這倆人能吃苦,40多斤的大鐵鍋,裏頭盛滿了瓜子,倆人拿着鐵鏟,愣是能幹滿12個小時。
這活兒挺費力氣的,一般人吃不了這個苦,右臂又發力多,經常肌肉勞損,喬大壯時不時就會貼着膏藥。
不過甄臻對他也不錯,特地給他的鐵床上加了個硬床墊,讓他休息時能躺的舒坦點。
還給倆人各加了3塊錢的工資。
八十年代,瓜子真是好賣,秋冬天賣得好就算了,眼看着入春了,瓜子的銷量不降反增。
“甄老板。”喬大壯喊了聲。
他忙的一頭是汗,甄臻沖他點點頭,“大壯,你爹原先是幹啥的?”
喬大壯一愣,拿着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我爹原先也是礦上的工人,別看他年紀不小了,幹活挺厲害,也能吃苦,我來您這邊工作後,老家的莊稼都是他一個人種。每天騎車來來回回,挑水挑糞,插秧薅稻都是他。”
甄臻颔首,炒瓜子是個辛苦活,肌肉勞損又是不可逆的,可甄臻是生意人,不是做慈善的,她給喬大壯的工資夠高了,總不能體諒他辛苦,就不讓他幹活吧?
食品廠幹起來後,這邊需要更多人炒瓜子。
孟盼弟、陶愛紅、焦蕙蘭這些都算自家人,喬大壯和孫英卻是雇傭來的,這年頭對雇傭關系很敏感,傭人規模超過8個人就說是資本主義。
炒瓜子這活又不是誰都能幹的。
好婆婆要是只賣散稱瓜子,夏天那小半年是不幹活的,現在要做袋裝瓜子,一年四季都有活幹,三伏天那廠裏跟熱蒸籠似的,再拿鐵鏟對着熱鍋炒瓜子。
甄臻就想找個靠譜又能幹活的。
喬老頭聽着挺老的,其實還不到五十呢,這年頭的人都是幹活的好手,甄臻尋思着與其從外頭找人,倒不如把喬老頭和喬老太太給找來。
喬老頭炒瓜子,篩瓜子,喬老太就給瓜子稱重,封口。
孫英愣了一下,她沒想到甄老板能想着她公公婆婆。
甄老板給的工資高,今年還給他們加錢了,孫英和喬大壯一個月能賺四五十呢。
公公婆婆要是過來,哪怕收入不如他們,也比種地強多了。
上班的地方又在家邊上,幹活方便,偶爾還能照看一下孩子。
她家孩子是大了,可偶爾還是要叮囑兩句的,這看家守室工作,不比去外頭強?
喬老太太和喬老頭聽了這話,高興地都站起來了,“甄老板真這麽說?”
“這還能有假?”
孫英發自內心地笑了起來。
甄老板對人寬和,福利待遇也好,過年給他們發了那麽多東西,又從不拖欠工資。
遇上這樣的老板真是運氣好。
喬老太太和喬老頭早就想找工作了,可他們這把年紀除了種地,也不知道能幹啥。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還能賣個蔬菜、黃鳝啥的,喬老頭老家就八分地,種完莊稼,就沒地方種蔬菜了,他想創收也沒路子。
好在,喬大壯和孫英都有正式工作,好婆婆店裏賣不完的菜,也會接濟他們,老夫妻倆日子越過越好,也沒敢奢想別的,誰曾想甄老板卻主動提出雇傭他們。
“不過炒瓜子是辛苦活,我爹這把年紀了……”
喬老爹不高興了,“我年紀大,可我力氣也大,我幹活一點不比大壯慢。我炒瓜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孫英笑笑,“甄老板說,你工資比大壯要低點,20塊錢一個月。我娘工作簡單,是給瓜子封口,坐在那不費啥力氣,工資是16。”
喬老太太很滿意,這工資比工廠招臨時工給的高,去年,有個工廠招臨時工,一千多人應聘,老板嫌喬老太太年紀大了,給的工資也不如這邊高。
喬老頭來了後,每天都能躲炒幾百斤瓜子,可還是不夠。
甄臻這邊瓜子不愁賣,就是供不上貨,說到底是炒瓜子的人太少了。
焦蕙蘭就說:“娘,不如從老家帶點人過來,咱們村有力氣的人不少,過了農忙,家家都沒事幹,讓他們給你炒半年瓜子,他們肯定願意的。”
甄臻搖頭拒絕了。
農村閑話最多,她跟茍子娘和張翠花,處得好,才會拉他們一把。
跟孟盼弟有親緣關系,孟盼弟幹活利索,人也聰明,甄臻才會用她。
老家來的人都跟孟家沾親帶故,都想搞特殊搞特權,甄臻開店夠累的,哪有心思跟這些人周旋?
要是把村口的情報中心給帶來了,這群人不定在背後怎麽編排她。
她跟男人說句話,都能被說成捉奸在床。
錢大姐知道她的心思,贊成她不找老家人,“實在不行的話,我給你瞅瞅?”
錢大姐是個百事通,原先在街道辦幹過幾年,很會張羅,她見甄臻照顧喬大壯,猶豫了一下,就問她願不願意用殘疾人。
“什麽樣的殘疾?”
“我原先在街道辦工作時,給一些殘疾人做過家訪。有些是天生不會講話;有些是小時候發燒,用藥成了聾子;有些是小兒麻痹症,腿不大好使;有些是得了矮小症,個子特別矮的。”
錢大姐說這話也挺猶豫的,萬一甄臻瞧不起殘疾人,會覺得她是故意的。
其實她也是好心,那年給殘疾人家訪時,看到他們的處境,她就想,要是有企業能照顧這些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殘疾人肯定不必生活的如此敏感。
甄臻沒說話,錢大姐尴尬地笑笑,“我就多餘多這個嘴,其實我也是好心,想着食品廠工作不難,這種常規工作,他們都能做。很多殘疾人能力不差,就是缺一個機會,他們會比正常人更珍惜工作的機會,也更吃苦耐勞。”
甄臻笑笑,“我這邊沒什麽問題,但也不能因為殘疾,就放低對他們思想的要求,還是要找品行好的。”
“那是肯定的,你不說我也會交代他們的。”
錢大姐喜出望外,“你真能答應?你要是真點頭了,我這就去通知他們,他們要是知道找到工作了,肯定會很高興的。”
甄臻沒問題,她自己賺了錢,也願意幫助更多人。
“先找幾個力氣大的男人,給喬大壯打下手。其他的還要等我家二勇回來,才知道需要多少工人。”
“沒問題!”
錢大姐高興壞了,當天就給甄臻找了4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過來。
甄臻跟他們說了注意事項,讓喬大壯教他們炒瓜子。
錢大姐招的人果然本分,幹活仔細又周全,許是怕甄臻不滿意他們,還自主加班,讓甄臻哭笑不得。
人多了,一天能出兩三千斤瓜子,有多少賣多少,錢自然是不少賺的。
不過散稱瓜子也就能賣這兩個月了,進入6月份,就沒啥人吃瓜子了,要等10月份,入秋後才能好賣些。
五月中旬,孟二勇帶着修理技術回來了,與他一起回來的,還有青山食品廠的機器。
孟大國叫了幾個人過來,幫忙卸載機器。
這機器都是簡易型的,體積小,操作簡單,大都是手動操作的,比不上後世的自動化機器。
這也是沒辦法的,條件不足,這年頭國營工廠的大機器都是輕工業部分配下來的,好的機器價格高昂,國營工廠沒權利自主買賣。
甄臻買的都是工廠自主添置的小機器。
好比這個封口機,有個類似手閘的裝置,把包裝好的食品橫放在上頭,手動下閘,就能封口了。
一次可以封口4-5包食品。
一班出個一兩千包是沒問題的,忙的時候可以兩班倒,甄臻尋思着就她這食品店的規模,這機器夠用一陣子的。
“娘,兒子給你示範一下?”孟二勇積極道。
可別說,出去進修了兩個多月,孟二勇成熟也成長了,做事穩重不少,面部棱角更為分明了。
這三個兒子中,長得最帥的是孟華。
孟華長得俊,氣質好,自帶風流的文化人氣質。
孟大國一身腱子肉,長相剛毅,是個鐵铮铮的男子漢,很符合當下的審美。
孟二勇作為萬年老二,既不如他哥會幹活,又不如他弟長得帥會學習,夾在中間,一向顯不出優點來。再加上娶了陶愛紅這媳婦後,被傳染了奸猾的氣質,甄臻對他一直持保留意見。
這次倒讓甄臻刮目相看。
他操作機器時講解的格外耐心,譴責造句也有了點文化氣息,乍一看,真像是機器廠家派來出差的員工。
孟二勇講解完,錢大姐新帶來的員工都給他鼓掌,一人一句把他誇得跟什麽似的。
孟二勇頭一次作為正面人物被表揚,臉都紅了。
甄臻要笑不笑地揶揄:
“要麽人家說認真的男人最帥呢!我家二勇出去進修了一次,人都比以前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