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96章

談征被談文音逗笑了, “我可沒見過閨女去婆婆家過年,把自己爹也給帶上的。”

“怕什麽,我婆婆在電話裏邀請你好幾次了。她不是那種不通情理的人。”

談征一口拒絕, 大過年的,人家一家人過年, 他這個外人跑去湊什麽熱鬧,就算是去世的兄弟家也不行。

談征拒絕得太徹底, 讓談文音有些失落, 可能人幸福的時候, 就希望身邊人跟自己一樣幸福。

談文音覺得婆婆守寡,談征是鳏夫,兩人長相能力都很般配,如果要她婆婆這樣的人當她後媽,她一萬個樂意。

當然,談文音也有點私心,她爸這年紀在體系內着實算年輕。

外頭多的是人想給他介紹對象, 他要是真找了別人, 生了孩子,跟自己就不親了。

談文音不想這種事發生, 在她心裏, 她跟她爸是最親的家人, 她決不允許別人分她的父愛。

回家後,談文音看着抽屜裏的房契, 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孟華生意做挺大的。

談文音有點擔心了,都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孟華現在是實打實的老板,十幾萬的房子說買就買, 還一買就是好幾套,他還願意讓孩子跟談家姓嗎?

孟華正在穿褲腰帶,他褲帶松了,叫人重新在皮帶上打了孔,皮帶剛送來,他打算試一試。

聽到談文音的問題後,孟華還愣了一下,“這有什麽不願意的?”

“那咱媽同意嗎?咱媽那麽疼你,是不是想讓孩子跟你姓孟?”

談文音擔心婆婆反悔,孟家條件是不如談家,可人家也是縣裏數一數二的,孟華長得俊,學歷高,眼下又做生意發達了,談文音就覺得這事沒那麽容易。

談文音的顧慮純屬多餘,其實孟華這人骨子裏也有點子叛逆在的。

他遵循傳統,但也敢于打破傳統,老祖宗的規矩是孩子跟爸爸姓,可跟媽媽那孩子就不是他的了?

都是他的種,孟華覺得跟誰姓沒區別。

要是孩子跟談文音姓,能讓談征放心,能讓談征把孩子當未來繼承人培養,對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孟華又不傻,他才不會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談文音見他真不在意,還覺得奇怪,“人家都很在意。”

“人家是人家,我們家是我們家。我媽不在意,我也不在意,我爸倒是在意,可他死了,反對無效,這有什麽辦法?孩子是你生的,你想跟誰姓就跟誰姓。”

孟來弟的婚前定下了,申家說怕冬天冷,想要快點領證結婚。

張巧紅巴不得,回去就跟村裏人說了孟來弟嫁人的事,酒席的日子也定下了,就在半個月後。

半個月後,申元亮來壩頭村接人,看起來給足了孟大柱家面子,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嫌棄孟大柱家裏寒碜,連門都不願意進,好不容易進去了,一口水不肯喝,把嫌棄寫在臉上。

孟大嫂和孟老大直嘆氣,都說孟來弟拿不住這男人。

可張巧紅哪裏肯聽勸?到處跟人說女婿家多厲害,孟來弟比孟招弟有出息。

孟來弟辦酒席,甄臻沒到場,算是擺明态度。

以後張巧紅埋怨起來,甄臻也有理怼回去。

入冬後,甄臻又開始一年一度地囤貨過冬。

她先是叫孟大國拿了最好的豬肉回家,讓焦蕙蘭和陶愛紅灌了香腸,又買了十幾車大白菜堆放在倉庫裏,豆制品、幹貨、酸菜也買了不少。

好婆婆員工多,蔬菜肉品的消耗都大,甄臻不僅要準備家裏過冬的事,還得把員工的口糧準備好。

她正在堆放大白菜,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就挑着擔過來了。

老倆口沒啥能力補貼他們,每次來都會帶點地裏種的蔬菜,自家雞下的雞蛋什麽的。

甄臻笑着迎出來,“來就來,怎麽還帶這麽多東西?”

從壩頭村挑着滿滿兩筐子東西過來,可不是一件輕松事,更何況老倆口都這個年紀了。

孟老太牙掉了一顆,笑起來有點漏風,“都是自家種的,送過來給你嘗嘗。”

孟老太拿出土豆、茄子、辣椒,又把一筐子草雞蛋拿到甄臻廚房去,她很久沒來縣城了,聽說甄臻這邊蓋了二層小樓,一直沒顧得上來看。

“呦,這二樓蓋得挺高,還有樓梯通到三樓去?”

甄臻笑笑,“留着曬點東西。”

“這房子蓋得真夠氣派的,比咱們村裏的房子看着敞亮。”

甄臻用了不少玻璃窗,增加采光面積,玻璃窗浪費錢又不保暖,新姚縣城地處北方,別人家房子的窗戶都是能小就小,就她反其道而行,房子看起來就氣派。

甄臻切了兩個蘋果,又拿了點零食過來。

老倆口年紀不小,卻也愛吃零嘴,就是牙口不太好,蘋果都只能吃面蘋果。

甄臻給他們拿的都是好嚼的東西,孟老太吃着挺開心的,有種回到小時候,被父母照顧的感覺。

甄臻便提起讓他們搬過來住,她早就有這想法了,農村那地方野風大,冬天可不好熬。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單獨住一間屋子,冬天舍不得燒炭火,穿得也不暖和,很難熬過冬天。

壩頭村每年冬天都要死幾個老人,甄臻尋思着讓兩人搬來縣城住,如今家裏房子多,又不是住不下。

“樓下空着一間房,床鋪被子都是現成的,你倆過來也不用你們做飯洗衣服,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甄臻說道。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想來縣城享福,誰不知道縣城的日子好過?

可甄臻沒提,他們總不能厚着臉過來。

如今甄臻主動提起來,孟老太笑得合不攏嘴,“我們這老胳膊老腿的,來縣城只會給你們添麻煩,再說老家的地還要種呢。”

孟大國聞言,就搭了句嘴,“就你們那二畝地,有什麽可種的?你們來城裏住,吃穿都不愁,根本不需要花錢。真想種地的話,隔三差五回去一次就行。”

孟老太爹呵呵笑:

“那多不好意思,太麻煩你們了。”

孟老太:“就是,你們忙,我們來了淨添亂。”

甄臻笑道:“添什麽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們來了孩子也有陪,家裏沒人時,我也能放心點。”

孟老太便道:

“我要是來了,肯定幫你看孩子,讓這群皮猴子不去吵你。”

“那不就得了,冬天冷,你們搬過來也能舒服點。”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回家跟大兒子兒媳商量了一下,兩人也沒阻攔,畢竟二房的日子越過越好,吃的穿的用的都比鄉下強多了。

好婆婆食品店離縣醫院也近,老倆口有個傷風感冒也能早點治療。

東西甄臻都準備好了,被褥床單什麽都不用帶,把衣服帶上就行。

孟老太出門時,很多鄰居圍過來問,“孟大娘這是去哪?”

孟老太下巴擡得高高的,“我小兒子叫我過去住。”

“呦!桂芝發達了,把你接去縣城過好日子,這兒媳婦沒話說!”

“可不是,蓋了新房子,我也過去住幾天,順道給他們帶帶孩子。”

村裏人表面不說,心裏還是很羨慕的。

誰都知道孟家二房有多出息,人家蓋了二層小樓,買了冰箱大彩電,還開了工廠,這樣的好日子做夢都能笑醒咯!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在村裏人的注視下,風風光光去了縣城,兩人到時,就看到甄臻拿了新的臉盆、洗腳盆、牙刷牙膏給他們。

“不用天天刷牙,對牙齒不好。”孟老太說。

主要是牙膏貴,鄉下人誰天天想不開刷牙啊!

甄臻聽笑了,“那可不行。”

“怎麽不行?”

“你住我家就得聽我的,好好刷牙,天天洗腳洗臉,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的,給我當門面。”

這兒媳婦還管起婆婆來了!

孟老太氣笑了,“我都是缺牙的老太婆了,還給你當門面?”

她嘴上說着不願意,卻也怕惹人嫌,孟老太不愛刷牙,如今乖乖一天刷兩次,孟老太爹以前不愛洗腳,如今也乖乖把腳伸進洗腳盆裏。

還有飯後洗手、洗腳盆跟洗臉盆要分開、不能随地吐痰、大人衣服跟小孩內衣不能混洗等等規矩。

孟老太爹散漫了一輩子,臨老竟被兒媳婦管着,他時刻都想尥蹶子,可一想到兒媳買的新羽絨服、新棉鞋那叫一個舒服,又覺得洗得幹幹淨淨穿進新衣服新鞋子裏,确實比髒兮兮的舒坦。

孟老太爹委委屈屈地每晚洗腳。

孟老太不僅習慣上被整改,外表也變化很大。

甄臻把她帶去理發店剪了短發,焗了個黑顏色,還花了二十多塊錢帶她去補了牙。

可別說,被甄臻一打扮,孟老太簡直像六十出頭的城裏老太太。

孟老太爹看到她都是一愣,還以為哪家年輕老妹兒跑錯家門了,再定睛一瞧,乖乖,他那老伴兒怎麽還返老還童了!

倆人怎麽看都差輩分了!

孟老太人牙補上了,話也變得比以前多了,還找隔壁的喬老爹聊天,也不知那喬老爹說了什麽,孟老太笑得那叫一個歡快。

明明年紀比人家那麽多,還捂着嘴裝嫩,差點把孟老太爹腮幫子都酸掉了。

老倆口在縣城過吃飯有油水,睡覺被褥暖和,屋裏還燒了炭,孩子們又圍在身邊,那叫一個自在!

甄臻還讓趙美蘭幫忙買了一臺彩電放在老倆口房裏。

孟麗聽到消息過來時,看到這進口彩電,羨慕極了。

“阿奶,你可真會挑兒媳婦,我嬸子對你也太好了點,幾千塊的電視機說買就買,還有什麽收音機、洗衣機、冰箱啥的,我都沒過上這種好日子。”

孟老太得意地笑笑,“那你可得學着點,将來給寶寶選個好兒媳!”

“我嬸子這樣又漂亮又有能力又善良的,全華國怕是找不出一個了,我家小寶哪有那個命!”

孟麗捏了根紅薯條放進嘴裏,好婆婆的零食就是比外面做的要好吃,孟麗簡直是好婆婆的死忠粉。

“對了,我嬸子呢?”

“你嬸子去廠裏了。”

“阿奶,你這是做什麽呢?”

孟老太笑笑,把釀的藥酒拿出來晃蕩晃蕩,看有沒有泡好。

“這是我老家的一個祖傳房子,對跌打損傷、凍傷效果特別好,你嬸子身上有凍瘡,用你翠花姨送來的櫻桃酒擦了,也不管用。我就想讓她試試這個。”

孟麗不知為何眼睛有點發熱,她嬸子是孝順老人家,可老人家也是惦記她嬸子的,這兩人是雙向的。

“這能管用嗎?”

“管不管用都試試呗,凍瘡這東西只要得過一次,以後幾十年都會癢。”

孟麗意識到,家也是需要經營的,別人對你好,你得有回應,才能得到更多的好。

孟麗笑着掏出一疊票,“我單位發的搓澡票,那家搓澡工特別好,您有空叫我嬸子帶您過去洗。”

“你嬸子說了,一周要洗一次澡,我可聽話了,一周都沒落下,把我皮子都洗嫩了。”孟老太把自己給說笑了。

孟麗見她奶奶過得好,也就放心了。

甄臻推着自行車回來時,孟麗走上去,接過她的手提包,“嬸子,有個事跟你商量一下。”

“什麽事?”

“蔣東平單位不知怎的傳出一個消息,說是國企要改革,有一部分工人會被國家攆回去。”

甄臻沒記錯的話,下崗潮是十多年後的事,這才八十年代初,總不能現在就試點了吧?

“遲早的事,你們早做打算。”

孟麗一愣,“還真能把人攆回家?”

孟麗這幾年也算是轉正了,可她到底不如正式工穩當,下崗潮來了,首當其沖就是她這群人。

“能啊,國家稅收減少,國企負擔太重了,國家也想減負改革。”

“那被攆回家的人怎麽辦?”

“自己找出路,要麽學技能轉行做別的,要麽外出打工,要麽跟我一樣,做個體戶。”

甄臻給孟麗講了市場經濟轉型的事,孟麗聽的一愣一愣的,原來小縣城裏開了幾家店,往大了說,就是國家經濟在轉型,原來,下崗什麽的不是空穴來風,随時有可能發生。

孟麗愁壞了,“我家三個孩子,真要下崗了,誰賺錢養家?”

對孟麗而言,吃國家飯就是最穩妥的,人的觀念轉變需要時間,她總有一天會轉過彎來。

“嬸子,我要是下崗了,能做點什麽?賣衣服賣零食我都不行,我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了。”

“國家百廢待興,處處是機會,年紀人別急着否定自己。”

孟麗點點頭,她嬸子說得對,人生嘛,方法總比困難多。

“你們真想下海經商,我倒能指一條明路給你們。”

孟麗追問:“是什麽?”

“保健品。”

“保健品?這是幹什麽的?”

甄臻自己想做保健品,可她忙不過來,蔣東平要是想做,她願意給他投資,做正規、合法的保健品。

保健品是八十年代最暴利的行業,曾經讓某口服液品牌一年營收十個億,甄臻也不想錯過。

甄臻給孟麗解釋了一下,孟麗回去後就跟蔣東平通了氣,夫妻倆晚上躺在床上,商量着未來的路要怎麽走。

過年前這段時間,是食品的銷售旺季,真心食品廠出貨量翻了好幾番,辣椒醬的銷量也水漲船高。

工廠已經走上正軌,甄臻也不是每天都過去,她正在給各單位國企送好婆婆過年大禮包。

正忙着呢,餘光掃到兩個身影,甄臻定睛一下,頓時就笑了。

孟華和談文音回來過年了。

同類推薦